初中地理教学新课导入方法浅析

2022-05-30 10:48许靖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一节课笔者教师

许靖

[摘   要]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生动活泼、别出心裁的导入能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可用的新课导入方法有:资料展示法、问题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趣味导入法、实例导入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新课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2-0058-03

地理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同时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传授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新课导入虽然仅占一节课开头的1~3分钟,但是却担负着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上好一节课奠定基础的任务。新课导入就如同一座桥梁,联系着新旧两节课。好的导入如同路标,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一、新课导入时应遵循的原则

新课导入不能一味追求新颖,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新课导入,应具有趣味性,并且应严格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重难点展开,要让学生明白接下来要学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等。

(二)艺术性原则

一个生动、富含艺术性的新课导入能助推情景相融的实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精练性原则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新课导入的重要性。导入是教师为引入新课而设计的教学环节,是为整节课服务的,它不能烦琐冗长,否则会导致整节课头重脚轻,从而影响整个教学进度。

二、传统地理教学新课导入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地理教学新课导入方法是“温故而知新”, 由复习旧课的主要知识,顺势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适用于前后有联系的章节内容的教学。比如,在教学统编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中的“地球的公转”时,教师利用上一节课中教学的地球自转产生的相关现象作为导入。先提问:“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知识,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现象?”学生顺利回答出:“昼夜交替,东西部地区的时间存在差异。”再提问:“昼夜交替是每天都会发生的现象,那么不同季节中昼和夜的时长有没有变化呢?如冬天放学时候的天色和夏天的有没有区别?”教师借助昼夜时长这个话题顺利导入“地球公转”的教学。笔者认为这种导入方法比较枯燥,缺少趣味性。如果新舊两节课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还要一味地使用这种导入方法,只会在课堂一开始就浇灭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不同风格的导入,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高效的新课导入方法

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现将高效的新课导入方法总结为以下几种:

(一)资料展示法

新课程改革十分注重资料的整合,以及学生资料收集能力的培养。教材上提供的图片及其他资料有限,因此课前笔者会搜集教学本节课所需的相关资料。生动的资料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巴西”一节时,笔者播放了里约热内卢2016年的申奥宣传片,让学生在短短2分多钟的时间内了解到了许多与里约热内卢这座城市有关的信息。这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想继续探究相关的知识。

又例如,在教学“澳大利亚”一节时,笔者考虑到班里有部分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学时去过澳大利亚,便将新课导入的任务交到了他们手上。这些学生在课余时间互相分享和交流当时拍摄的照片和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历,共同商讨哪些内容适合展现出来。他们在准备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澳大利亚的了解。课始由他们选出的代表利用PPT将他们在当地的所见所闻展示出来:有趣的出海观鲸,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动物的野性,还感受到了大堡礁的美丽壮观;看起来色香味俱全的烤肉,隔着屏幕就馋哭了学生;一些在当地较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拍的照片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这样设计为这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好头,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

(二)问题导入法

问题常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和活跃的状态。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度”,若问题太难,学生一时找不出相应的答案,便会很快失去兴趣;若问题没有难度,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答案,又难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 。

例如,在“多变的天气”一节的教学中,笔者提出了问题:“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大家应该看过不少次,那每一次它预报的内容大家都看懂了吗?”问题一出,学生一片哗然。在他们的观念里,《天气预报》关涉内容是非常简单的。笔者又说道:“接下来请大家瞪大眼睛,看看下面这段《天气预报》,并思考自己都看懂了吗?”带着疑问,学生认真观看了笔者精心准备的视频。观看完视频后,学生开始议论和思考,很快便发现他们对风的等级等认识不清。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一节课的学习。这种导入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明白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又例如,在“欧洲西部”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展示了一些文化景观和美食的照片,并提问:“这些文化景观和美食来自哪里?”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最终得出:它们都来自欧洲。笔者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欧洲西部。

(三)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运用图片、活动、音乐等创设出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方法。情境导入法的有效应用能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经线和经度”时,笔者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一艘中国商船发出了SOS信号:“我在北纬30°,西经160°,请速来救援!”随后配着惊心动魄的音乐,救援人员出场了。笔者向学生提问:“这些人要去哪里救援呢?”对于这种类型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刚刚学习了纬线和纬度,可以定位到北纬30°,但不能精准地找到西经160°。“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何定位经度。”这节课的教学就围绕着这个任务有条不紊地展开。在课堂教学的结尾,笔者再次提出这个营救任务,而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都能快速寻找到这一位置,这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又例如,“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一课中的理论性内容较多,比如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和黄河的地上河淤积问题。笔者首先展示《黄河母亲》这一尊雕塑的图片。再提出问题:“看到这幅图,大家肯定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我想问问,在大家的心目中,妈妈的性格怎么样?”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了自己的妈妈,有温柔的妈妈,有脾气暴躁的妈妈,也有性格多变的妈妈,等等。然后利用PPT展示有关黄河的图片。最后引出教学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看看这是位怎样的母亲。”这样导入拉近了学生与黄河之间的距离,使笔者能够更好地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和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

(四)趣味导入法

例如,在讲“行政区划”时,笔者请学生猜一个简单的谜语:“船出长江口,银河渡口,雨后天晴,打三个城市的名称。”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探究谜底的过程中,有效激活自身的求知欲。

又例如,在教学“中东”一节前,笔者先抛出“‘漂浮在石油上的中东”这个话题。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就被吸引过来了。再提出问题:“中东到底有多少石油?为什么中东的石油如此之多?”以此导入本课的教学。

再例如,“地形图的判读”一节中的“等高线地形图”是比较抽象且难理解的内容。本节课中学生要学会将立体的山体转换成平面图形,这对于他们空间立体思维的要求较高。教师如果直接讲解相关知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于是,笔者便设计了如下课堂教学导入。先拿出几块彩色超轻黏土,问道:“同学们爬过(无锡)惠山吗?大家可以把记忆里惠山的具体样子捏出来吗?”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将惠山捏了出来,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课后通过学生的反馈,笔者得知大家对这种导入方法印象深刻。学生普遍认为捏黏土十分有趣,创意十足,加深了他们对等高线的理解。

(五)实例导入法

教材上提供的案例较少且学生很可能在教学前就自行阅读过。这样,如果在教学时教师还使用这些教材上的案例,可能会难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讲一些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新鲜的事件,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节时,笔者将冈比亚与中国恢复建交作为导入。“同学们,2016年,一个神秘的小国与中国恢复了外交关系,而且登上了新闻头条,大家知道是哪个国家吗?它又位于哪个大洲的哪片区域?其实这片区域中有很多国家都与中国关系良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片区域”。在神秘感和新鲜感十足的情况下,学生很愿意跟着教师一起学习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加入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教学“西北地区”中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节前,关于“BCI抵制新疆棉花”的新闻一天之内频频登上中国各大社交网站的热搜榜,新疆棉花与西北的灌溉农业息息相关。于是在新课导入时,笔者给学生浏览了相关的新闻,并询问学生的观点。这样,学生会更积极地去学习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灌溉農业有关的知识,从而对我国西北地区有全新的认识。

(六)教具导入法

教具是地理课的制胜法宝,如讲解地理内容,分析地理现象和原理等都离不开教具。教师对于教具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变“静听”为“动学”,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对比传统的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更加直观和形象,教师借助立体地图能将更多更复杂的地理知识快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并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吸收与转化。

例如,在教学“地形和地势”一节时,笔者将准备好的立体中国地形图展示在学生面前,并顺势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在哪里吗?”笔者边指图边讲:“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其中海拔高于7000米的山峰就有40多座,被誉为‘世界屋脊。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这些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那么中国具体有哪些山脉?这些山脉的走向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察和学习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又例如,在“疆域”一节的教学导入过程中运用拼图版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教学“美国”一节时,可以通过一面美国国旗直接引入美国的国土面积、首都以及各个州的名称等相关知识。

教具既直观又形象,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助推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记忆地理知识的效率。

新课导入虽然不是一节课的主体,但它影响着一节课的最终效果。教师应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及具体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创新地、科学地、合理地进行导入,真正发挥新课导入的作用,进而使地理课堂更受学生的欢迎,达到让学生乐学、好学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一节课笔者教师
最美教师
老师,别走……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教师如何说课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