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框架构建与信息技术赋能外语学习路径

2022-05-30 20:32黄晶伟
关键词:外语教师

黄晶伟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外语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软硬件操作、信息获取与管理、信息伦理与安全、信息化教学与学习、信息化评价与反馈和信息化职业发展六个维度的外语教师信息素养框架,并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赋能外语学习的路径,以期为外语教师应对新的挑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外语教师;信息素养框架;信息技术赋能外语学习;外语学习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22)04-0184-05

引言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2]。一系列纲要、规划的出台,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必然要走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之路。

在此时代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徐锦芬、刘文波[3](2019)指出,信息时代的外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语言教学能力,还需要增强数字化素养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刘岚、何高大[4](2019)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多数外语教师愿意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然而很多外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现状可谓“有心无力”,甚至对应该具备哪些信息素养不甚了了。基于上述情況,本项研究旨在全面探讨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含哪些维度,每一个维度由哪些具体能力指标构成,尝试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整体框架,以期为外语教师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提高学科知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参考。

一、信息素养

1974年PaulG.Zurkowski[5]最早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认为“经培训后能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工作中的人具有信息素养。他们学会了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和主要资源构建问题信息解决方案的技能与技巧”。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2000年1月通过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个人能认识到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6]。根据教育部2021年3月发布的《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信息素养是个体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整合、管理和评价信息,理解、建构和创造新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思维及修养”[7]。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二、国内外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现状

在信息日益丰富、复杂的知识型社会中,为了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具有很强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应对技术发展对学习与教学方式带来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发布了《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标准》,提出了由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发展的三大阶段(技术素养、知识深化和知识创造)和五个维度(政策与评估、教学方法、信息和通信技术、组织与管理和教师职业发展)构成的框架[8]。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评价和发展标准奠定了基础。此后,该标准于2011年和2018年进行了两次修改。在《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第3版中把教师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的三个层次优化为:获取知识、深化知识、创造知识,具体应用于实践中的六个维度:了解关于信通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相关政策、课程和评估、教学方法、应用数字技能、组织和管理、教师的专业学习,构建了教师的18项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体系[9]。2016年欧盟发布的《公民数字能力框架》2.0版本中把公民应该具备的数字能力分为信息与数据素养、交流与协作、数字内容创作、安全、问题解决五个维度[10]。为了给“可持续目标(SDG)”指标4.4.2奠定基础,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欧盟《公民数字能力框架》2.0基础上提出了“数字素养全球框架(DLGF)”项目,在原有5个维度基础上,增加了设备与软件操作和职业相关能力2个维度[11]。2017年欧盟发布的《欧盟教师数字能力框架》由教师职业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三部分组成,具体分为六个维度:专业参与、数字资源、教学与学习、评价、赋能学习者、提高学习者的数字能力[12]。上述是国际上对于教师信息素养进行的有益探索,值得学习与借鉴,但却不宜完全照搬。

201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发展性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13]。该标准针对的对象为中小学教师,对高校教师并不完全适用。教育部2021年3月印发的《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中把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应用能力、信息伦理与安全四个维度[7]。这种分类方式在我国学界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不过指标略显宽泛,不能与高校外语教学实际情况十分契合。基于上述状况,本研究从高校外语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尝试构建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框架。

三、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框架构建

结合以上国内外多项研究成果,本项研究认为高校外语教师在实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软硬件操作、资源获取与管理、信息伦理与安全、教学与学习、评价与反馈、教师职业发展6个维度,各个维度具体指标如图1所示。

(一)软硬件操作:1.硬件设备操作:掌握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互动白板、电子书阅读器、投影仪、照相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的性能、特点,能够熟练操作这些硬件设备,并能处理硬件设备常见的故障和问题。2.软件应用操作:掌握文字处理、文稿演示、图形绘制、音视频录制与编辑、数据分析、搜索引擎、数据平台、语料库、各种教学应用等软件的性能、特点,并能够熟练操作这些软件和应用。

(二)信息获取与管理:1.搜索获取信息与资源:根据教学或学习目标、场景、教学方法、学生群体等情况,确定教学与学习中所需的信息与资源;根据所需选择适当的查询工具、检索策略、搜索引擎、专业网站、数据库等浏览、搜索、筛选、获取所需信息和资源。2.分析评价信息与资源:能够对所获取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合理地分析、比较、评价获取的信息和资源,甄别其准确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并判定其是否真正适合既定的教学或学习目标。3.分类存储信息与资源:能够使用适当的信息工具将获取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分类、组织和保存,建立个人的教学、学习和科研资源库。4.加工管理信息与资源: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学习和科研需求,利用适当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在尊重知识产权和获得许可的基础上,合法地对信息与资源进行有效加工与整合,解决教学、学习和科研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三)信息伦理与安全:1.不传播虚假有害信息:有能力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远离虚假和不良信息,不相信、不转载、不传播虚假消息和有害信息,网上交流内容要积极、阳光、富有正能量。2.遵守学术规范:在使用、再用和修改信息资源时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遵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分享或发布资源时要规范引用和注明出处。3.保护数据与隐私:懂得安全保护措施,保护信息环境的个人数据和隐私,懂得如何使用和分享个人信息的同时能够保护自身和他人不受侵害,懂得数字服务使用“隐私政策”限制使用私人数据,分享个人资源时,要管理好获取方式和权限。4.保护身心健康:监控学生信息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保护学生的健康与安全,避免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身心健康面临任何风险或受到任何威胁,当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信息环境中受到威胁时(如网络欺凌),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5.保护信息环境:信息环境是人们生产、存储、传播和使用信息等活动中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人们在从事各种信息活动时要遵守相应的规范,使各种信息活动良好、有序运行。保护自己信息和隐私安全的同时,尊重和保护他人的信息和隐私安全。协调各种信息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使信息活动得以良性循环。

(四)信息化教学与学习:1.教学计划:根据课程特点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找到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确定有助于完成教学计划并达到教学标准的软件工具和信息资源,使信息技术融于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2.教学资源:选取适当的网络资源,或利用适合学科的软件工具编写、制作教学和学习资源,使信息技术和教学与学习资料融为一体。3.教学方法:设计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融合到教学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各个层面;开展小组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学活动:利用电子白板、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设备支持课堂教学;运用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生动有趣的多模态方式充实学科內容;在信息环境中设置学习协作活动,组织和管理信息环境中的教学与学习过程,反思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加以灵活调整;尝试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5.教学互动:(1)生生互动:开展协作学习。(2)师生互动: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并向学生分享教学资源;在信息媒体和信息化协作学习环境中为学生答疑解惑;使用信息化手段监控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并提供必要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利用信息技术远程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提供必要的干预。(3)教师与家长互动:利用信息技术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4)同行互动:利用信息技术与同行分享教学资源,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6.协作学习:运用信息设备和数字资源在博客、维基百科、学习管理系统等信息环境中开展协作学习活动;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协作交流、构建知识,展示协作学习的成果,开展同伴互评,尝试新的协作学习方式与方法。7.自主学习:让学生运用博客、电子记事本、电子日历等信息技术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利用音频、视频、照片等信息技术记录学习进展和学业进步;运用电子档案袋、学习者博客等信息技术记录和展示学习情况;运用信息技术反思和自评学习过程。

(五)信息化评价与反馈:1.制定评价方案:根据学科和章节的特点,制定多样的信息化评价方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单元测试、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反思日志等多种不同评价策略,发现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2.开展在线测验: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开展在线练习和测验,了解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3.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袋:存放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文件和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便于随时参照;存放学生的测试成绩、学习笔记、写作文档、课堂展示的PPT文稿、活动照片、演讲视频、记录学习的博客文章、学习日志等。4.运用学习管理系统:利用电子学习管理系统记录学生课程注册、课程表、考勤、成绩等,开展在线讨论,督促学生按时提交作业,管理学习项目进展情况,评价协作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任务完成的贡献度,和取得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对评。5.提供个性化反馈:运用信息技术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信息技术记录的学习数据进行学情分析,提供个人反馈和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六)信息化职业发展:1.增强职业发展意识:增强职业持续发展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2.丰富学科知识: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并更新学科知识,不断提高学科知识水平,夯实学科知识基础。3.改进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适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提升研究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发现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前沿;利用视频教程、慕课、和网络研讨会等在线培训机会,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深化教科研层次。5.提高信息素养:清楚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知晓哪些方面需要改善与提高,并寻求机会自我提高;把良好的信息素养融入教师的学科发展、教学实践和教科研工作;践行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6.加入教师学习共同体和专业社团:定期与专家、学者和同行沟通与合作,参加专业教师学习共同体;分享专业知识和资源,获取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信息技术和相关教科研领域发展的新动态;共同探索信息技术融合于学科知识学习、教学改革和教科研工作的创新实践,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四、信息技术赋能外语学习路径探究

上述6个维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其中软硬件操作、信息获取和管理、信息伦理与安全三者都是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为了便于下文进一步探讨,三者可以归结为一体。而信息化教学与学习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即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学习。经过重构,信息技术赋能的外语教学由下列5种要素构成:基本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学习、信息化评价与反馈和信息化职业发展,各种要素赋能外语学习的路径如图2所示。

其中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处于枢纽地位,作用于其他各个要素。因此在信息技术赋能之下,其他4个方面分别是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学习、信息化评价与反馈和信息化职业发展,有了信息技术的加持,整个教学过程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信息技术赋能外语教学,教师借助于信息技术制定教学计划,使信息技术融合于外语教学的始终。根据学习目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检索、获取适恰的教学资源,在不违反知识产权、得到授权许可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编辑和加工,作为课堂教学或在线教学的学习资源。针对这些学习资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融合信息技术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开展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更加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偏好。教师通过课程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促进生生互动、教师与家长互动、家长与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教学中的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在信息技术赋能的教育观指导下,教师制定包括学前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内的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开展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使学生参与学习评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也要及时进行评价,但不能过于笼统,胡艳红、徐锦芬[14](2022)的研究中指出部分英语教师课堂评价流于形式,无法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因此,教师评价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不足进行及时的改正。同时,还可以开展在线测试,实时掌握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袋,运用学习管理系统等,客观地记录学生的考勤、作业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测试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成果等,便于针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反馈,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助力教师职业发展,在新的信息和知识不断涌现的今天,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就意味着落后。因此,教师应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职业发展的意识,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不断为教学提供新的素材,促进教学内容的迭代更新。了解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发展动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亓明俊、王雪梅[15](2018)把外语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分为:学术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两类。加入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与专家和同行加强交流,追踪本学科专业教研与科研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哺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评价与反馈。

综上所述,教师的基本信息素养、信息化职业发展、信息化教学、信息化评价与反馈四个维度或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共同促进学生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在信息技术赋能之下,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五、结语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早已经认识到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成为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实现教育信息化,高校外语教师就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六维框架,具体包括软硬件操作、信息获取与管理、信息伦理与安全、信息化教学与学习、信息化评价与反馈和信息化职业发展。为了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赋能外语学习的路径,把上述前面三个维度一起构成高校外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赋能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与反饋、以及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同时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信息化评价与反馈、信息化职业发展四方合力赋能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不断自主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2.

[3]徐锦芬,刘文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外语创新教学与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5):1-9.

[4]刘岚,何高大.大学英语在线考试视域下的教师教学能力创新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9(12):59-66.

[5]Zurkowski,P.G..TheInformationServiceEnvironmentRelationshipsandPriorities[S].USNationalCommissiononLibrariesandInformationScience,1974.

[6]AssociationofCollege&ResearchLibraries.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StandardsforHigherEducation[S/OL].http://www.acrl.org/ala/mgrps/divs/acrl/standards/standards.pdf,200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Z].2021.

[8]UNESCO.ICTCompetencyStandardsforTeachers:CompetencyStandardsModules[S/OL].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156207,2008.

[9]UNESCO.UNESCOICTCompetencyFrameworkforTeachers(Version3).[EB/OL].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265721,2018.

[10]VuorikariR,PunieY,GomezSC,etal.DigComp2.0:TheDigitalCompetenceFrameworkforCitizens.UpdatePhase1:TheConceptualReferenceModel[EB/OL].https://publications.jrc.ec.europa.eu/repository/handle/JRC101254.

[11]Law,N,Woo,D,delaTorre,J&Wong,G.AGlobalFrameworkofReferenceonDigitalLiteracySkillsforIndicator4.4.2[M].Montreal,Canada:UNESCOInstituteforStatistics[EB/OL].http://uis.unesco.org/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ip51-global-framework-reference-digital-literacy-skills-2018-en.pdf,2018.

[12]Punie,Y.,editor(s),Redecker,C.,EuropeanFrameworkfortheDigitalCompetenceofEducators:DigCompEdu[R/OL].https://publications.jrc.ec.europa.eu/repository/handle/JRC107466,2017.

[13]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Z].2014.

[14]胡艳红,徐锦芬.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J].中国外语,2022(2):63-68.

[15]亓明俊,王雪梅.活动理论视角下外语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8(7):12-18.

[责任编辑薄刚]

猜你喜欢
外语教师
论ELT的学科教学知识及现状与思考
“互联网+”背景下外语教师的生成性学习研究
“互联网+教育”下的外语教师TPACK框架构建
后方法视野下外语教师角色述评
大数据时代大学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究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广西高校外语教师移动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外语教师信念研究之二
大学外语教师信念研究之一
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研究
欧盟职教外语师资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