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中国精神·文化自信

2022-05-30 10:48窦银强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承继高考作文作文题

窦银强

2022年高考作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育人的源头活水,突出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深入思考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意义,从“立德树人”“中国精神”“文化自信”这三个方面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从这三个角度谈一谈大家在高考作文备考时,如何从实际出发,使自己的作文再上一个台阶。

立德树人

新高考以“立德树人”为原则,融通古今,联系现实,明确落实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任务。2022年高考作文题以关键词语的形式明确宣示“立德树人”,并对命题材料中考生不太熟悉的关键词进行关联与解读,用考生熟悉的现代词语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意在引导考生将新时期主旋律与个人价值取向有机融合,落实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宏大主题,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的命题材料出自《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一个情节,比起有人的“翼然”,贾政的“泻玉”,为什么贾宝玉题的“沁芳”二字最佳呢?一则因为点出了花木佳境,不落俗套,二则因为契合了元妃省亲之事,含蓄蕴藉。这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相契合,由此引出“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據情境独创”的写作主题,启示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深入思考”,体现了对考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突出了中华民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引导青年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当然,文题材料虽然出自《红楼梦》,但更侧重用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弘扬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精神

新高考以“中国精神”为主题,赋予了高考作文更基础、更广泛、更深沉的选材空间。以“中国元素”为主题引领今后的高考作文,将是一个新趋势。如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选材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引导考生在深刻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古人智慧、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文化自信,又引导考生立足当下现实、融通古今资源、面向未来创新。这种以中国元素作为高考作文选材重点,突出“中国精神”的主题,将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Ⅰ作文题借中国传统围棋学习中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巧妙类比,很有中国特色。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围绕“北京:双奥之城”,通过两次奥运比赛成绩和两次奥运举办时的综合国力对比,多方面呈现中国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Ⅱ作文题则选择我国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要求考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可见,2022年高考作文题都以“中国精神”为主题,生动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展现新时代伟大成就,激发青年奋进潜力,鼓励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于在实践中长志气、强骨气、厚底气,共同谱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青春乐章。这将成为引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思路。

文化自信

新教材设置了关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容,奠定了今后“双减”背景下新高考的基调。从新教材里提炼命题素材,将是高考命题新常态;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自信”主题,将是主基调。如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的命题材料出自《红楼梦》,而《红楼梦》是新教材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文本。命题材料提供“移用”“化用”“独创”三种情境,看似与以前“模仿”“借鉴”与“创新”的命题相似,但是如果考生平时没有认真阅读中国古典文化经典著作,没有认真思考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缺乏中国特色的“文化自信”,可能连“翼然”“泻玉”和“沁芳”三个词语的概念都不甚了然,是写不好作文的。这里的“移用”并非“抄袭”,而是“承继”,而“承继”就有“扬弃、选择”;“化用”中有“承继”,也有“创新”,而“创新”可能不如“独创”。“移用”“化用”之所以有新意,是因为有“承继”,有文化底蕴及历史厚重感。正如“翼然”“泻玉”和“沁芳”三者之间,虽有高下之分,但如放到更大的范围里、更高的层次上来分析,就会体现出中国特色“文化自信”的内涵。

猜你喜欢
承继高考作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论承继共犯的范围——对日本最高裁判所平成24年11月6日判决的思考
论信托财产的“占有瑕疵承继”制度
企业并购中的劳动合同承继问题研究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