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初探

2022-05-30 22:11巢新宇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习品质大班幼儿幼小衔接

【摘 要】幼儿园需要重视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让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心理认知,这样有助于使其步入小学阶段后快速适应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如何在幼小銜接背景下培养大班幼儿的学习品质,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眼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幼小衔接;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24-0218-03

幼小衔接长期被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视为重要的教育环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存在误区,以至于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出现这种错误教育倾向的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将教育重点放在增加幼儿的知识储备方面,但对于幼儿学习品质方面的培养却不够重视。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

一、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内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自然会在后续的发展中获益良多。大班幼儿在幼儿园中年龄最大,即将迈入小学,这意味着他们需要面对新的挑战,但幼儿园的生活及学习方式却无法匹配小学阶段的要求。刚进入小学的幼儿需要面对这种改变,在更为严格的要求下提高自我认知,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势必需要在幼小衔接的特殊时间段,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其顺利进入小学进行系统学习打“预防针”。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教师会向幼儿讲授部分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提前掌握所学知识,帮助幼儿实现“无缝对接”。事实上,这种教育认知是错误的,也是不符合幼儿学习和成长规律的。单纯地让幼儿增加小学阶段的知识储备,并不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第一要素,兴趣、求知欲、良好的学习品质才能够真正持续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5—7岁是幼儿学习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能够让其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具备正确的学习心态,在向小学过渡的阶段才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也不会因为学习任务的增加而出现畏难情绪[1]。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符合幼儿成长的规律,也是促使大班幼儿顺利迈入小学阶段的重要保障。

二、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着力点

(一)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幼儿学习品质的核心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求知欲强,喜欢问为什么,也渴求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获得答案,学习兴趣高涨。而教师也会认真解答,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下,幼儿学习的欲望强,教师引导也较为合理,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能够很好地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幼儿保持学习兴趣和探求问题的好奇心。从客观表现来看,好奇心、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等学习品质都是幼儿提出问题的重要基础。

(二)建立联系的能力是幼儿学习品质的保障

建立联系的能力也是幼儿十分重要的学习品质。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对生活和学习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然后通过个人的想象和思考形成系统的认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逻辑思维,具备比较分析能力,从而实现对简单事物的正确判断,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对于这种学习品质而言,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综合认知,能够坚持学习和思考,具备持久的注意力,能够认真观察事物,并进行自主思考,具备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能力[2],能够根据自我认知解决问题,形成好的认知和逻辑思维。

(三)个性化表达能力是幼儿学习品质的依托

个性化表达能力是幼儿十分重要的学习品质。幼儿要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对相关人或事进行解释和阐释,并能够基于自己的思想认知形成独特的观点,能够同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取长补短,或者发现问题所在。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也能够让其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分析问题以及动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便具备了更好的学习素养。在幼小衔接阶段,重视对幼儿个性化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其表现力,也可以锻炼幼儿的综合思考和实践能力,这些在小学阶段势必会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策略

(一)打造平等关系,尊重幼儿的个体认知

在大班幼儿教育中,幼儿园要重视打造平等的关系,尊重幼儿的个体认知。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要将自己作为知识的灌输者和教授者,而是要充当幼儿成长路上的引领者和鼓励者,帮助幼儿持续发展,这样能够让幼儿认可教师,认可自己。同时,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5—6岁的大班幼儿会对各种事情产生兴趣和疑问,有些问题也许同教育的内容没有关联,因此一些幼儿教师可能会忽视这些问题,或者选择不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幼儿和教师之间关系的不对等,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的个体认知。在幼儿教育阶段,不应过分注重知识内容的传递,而是要注重幼儿学习能力和思想认知的培养,这样才能保障幼儿能够很好地适应未来的小学教育。教师在打造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应全方位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围绕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

在教育过程中,很多幼儿会问一些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如在体育游戏和幼儿活动中,一些幼儿会问“篮球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足球为什么是白色的,而不是黑色的?”“水里的小鱼为什么一直游来游去?”“小鱼一直喝水不会饱吗?”,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让幼儿尽快回归到设计好的活动中,而是要因势利导,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如针对篮球为什么是圆的这一问题,可以告知幼儿:“因为圆圆的球才能够滚动起来,如果是其他形状能滚动起来吗?”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用橡皮泥分别制作一个圆形的球、正方形的球和椭圆形的球,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对比,从而解开疑问。又如对于幼儿询问的关于小鱼的问题,教师可以给予耐心解答,告诉幼儿小鱼一直游来游去是为了吸收水里的氧气,并且要不停地喝水,然后通过鳃把水排出,只留下水里的氧,因此不会饱,在这个基础上,再对幼儿加以引导:“我们也应该像小鱼儿一样努力游,努力去学习、做游戏、好好玩耍,这样才会像小鱼一样快乐。”这样,幼儿既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问题的答案,也会更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这也是未来幼儿步入小学阶段需要具备的学习品质之一。

(二)正确引导,培养幼儿的执行力

良好的执行力能够让幼儿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能够为未来的小学学习提供支撑。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培养幼儿的执行力。从实际表现来看,幼儿天生有表现力和执行力,对于事物有好奇心,但是一些幼儿对未知事物存在恐惧心理,不敢参与活动。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引导,消除这种未知带给幼儿的不安,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如有些幼儿不敢触摸小兔子,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观察兔子有无危险,观察其他幼儿同小兔子的互动,同时帮助幼儿慢慢触摸兔子的不同部位,逐渐消除幼儿的戒备心,从而提升幼儿的主动性和执行力。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让幼儿有勇气突破心理障碍。如在绘画时,一些幼儿迟迟不敢动笔,怕画得不好,为此,教师则要鼓励幼儿拿起画笔,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3]。如画草地时,幼儿不敢着手,这时教师可以故意在画纸上画错一笔,或者胡乱画一笔,告诉幼儿不要怕,然后自己将画错的部位画成大树、画成花朵,这样能够让幼儿认识到有些错误是可以弥补的,因此敢于大胆绘画,敢于执行。

(三)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形成规则认知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并据此形成规则认知。教师要注重幼儿教育和活动的全过程,不能过于关注活动的结果,而是要重视幼儿在过程中的表现。如果幼儿最终没有完成任务,但是整个过程都很认真,那么教师也应给予其鼓励;如果幼儿完成了任务,但是其中一个环节没有按照规则完成,那么教师要明确指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游戏任务,并为每个环节设置分数,让幼儿分组比赛,然后进行全过程评分,最终评分高的一组获胜。在这种氛围下,幼儿自然重视任务过程,从而形成良好的规则认知。

(四)全方位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教师要针对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全方位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让幼儿能在步入小学阶段后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为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开展游戏和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发挥自主性,如让幼儿自行探索怎么安装遥控小汽车的电池,了解电池应该怎样摆放等,而不是教师直接给予指导。在学习习惯方面,教师也要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一些幼儿在写字和画画时,往往将铅笔、画笔、橡皮、尺子等随意摆放,此时教师要让幼儿认识到应该怎么正确摆放这些物品;对于一些幼儿喜欢趴着画画的情况,教师則要进行纠正,帮助幼儿摆正姿势。通过这种细节性的指导,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能够在幼小衔接阶段很好地磨炼幼儿的意志力,有助于让幼儿更好地在小学阶段踏实地学习和成长。因此,在大班教育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注重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在一日活动中,很多大班幼儿都缺乏专注力,拼图拼了一半就去画画,画画没动几笔又跑去和其他小伙伴玩耍,玩耍了一会又去玩玩具,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很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幼儿都是如此,是活跃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转变认识,重视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不能过多地为幼儿设定要求和规则,而是要合理引导,避免因设置强制性要求而忽略了幼儿的兴趣。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教师要全方位构建完善的空间,赋予幼儿更多的主动性,满足幼儿的需求[4]。

在教育中,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表现不够好,教师也不要苛责,避免带着情绪催促幼儿,而是要鼓励幼儿,帮助幼儿完成任务。如在画画时,其他幼儿都画完了已经在做游戏了,还没画完的幼儿内心肯定十分焦虑,此时教师则要安慰他,并让他保持耐心,帮助他一起画完,然后再让幼儿去做游戏,这样能让幼儿更加安心。同时,在教育中,教师也要注意放大幼儿的兴趣,了解幼儿关注的内容,然后让其专注于此,慢慢引导幼儿发现其他事物的趣味性。另外,教师也要设置一些可以培养幼儿专注力的活动,如拼图、剪纸、折纸、涂色等游戏,教师要耐心地进行指导,不要求幼儿快速完成,而是要保证质量,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幼小衔接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幼儿提前掌握小学的知识,而是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准备,通过相应的教育引导,帮助幼儿顺利过渡,使幼儿在面对小学教育时能够很好地调整心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展开学习,从而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俞文,涂艳国,李露,等.儿童健全成长取向下幼小衔接教育观差异分析——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19(4).

[2]罗红霞.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规则性游戏的指导策略[J].教育观察,2021(48).

[3]任慧敏.3—6岁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实践之困与策略思考[J].教育观察,2021(24).

[4]金芳,赵一名,李娜娜.幼儿在园游戏参与对学习品质的影响[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作者简介】

巢新宇(1985~),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品质大班幼儿幼小衔接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