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路径与研究

2022-05-30 10:48何伟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6期
关键词:支部高校学生党员

何伟华

[摘           要]  在新形势下,从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完善规章制度等方面出发,研究实际工作中如何建构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实现路径尤为重要。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6-0042-04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内涵与现实意义探析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学生党员培养与教育的基本单元,对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理论意蕴、内涵要素进行分析有助于细化、具体化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知,为基于现代科学与技术产生新的方法论的研究,加强高校党支部政治功能的路径提供新的视角。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内涵研究

政治功能是组织建设的“关键一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章制度,基于此,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内涵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带领青年学生跟党走

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意味着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兼顾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和宣传平台推进理论学习进头脑。持续号召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学生干部在重大时间节点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切实提高学生党性修养,常思常悟,实实在在把学习思考内化为政治自觉和执行力。

2.严格执行中央决策和上级部署,不断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工作上下功夫

强化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建设就是要在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实时关心,实时跟踪,结合自身支部建设实际情况动态化把党中央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本支部的工作任务,深刻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内在逻辑主线,在贯彻落实“党管青年”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党团联动机制,以团建促党建,密切联系支部学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党支部建设目标做实学生权利维护,以教师党员直接联系青年为抓手,广泛联系学生党员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学生,了解其诉求并形成一对一帮扶机制,提高广大青年学生认识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锤炼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

3.严明党的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良性政治生态

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首先要立规矩,定底线,牢记党的宗旨,增强纪律意识,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好党总支会议议事规则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把纪律规矩融入血肉,坚持牢牢把握宣传阵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教育学习作为个人成长的“营养剂”,不断加高学生认知的“天花板”,增长草叶摇动知鹿过、一叶易色知秋来的见微知著能力,不断增长练就“火眼金睛”政治慧眼的“必杀技”,能够借助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对可能潜在的风险作科学研判,始终牢记党员政治责任,保持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地同阻碍党的事业的行为、庸俗腐朽的网络快消文化、不正当的学风作斗争,进一步实现正气满盈、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样貌。

(二)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现实意义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奋勇前进的鲜明旗帜,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极其鲜明,借助“三晋先锋”“智慧党建”等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平台,在组织设置、制度建设、支部活动等方面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目标考核上引导广大教师从思想上严格要求,组织上严格管理,制度上严格约束来加强政治引领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自我净化、完善、提高的功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构建“大思政”全员育人格局的需要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加强政治功能建设的同时基本实现了把党支部建设在班上的目标,也是打通“思政育人”组织架构“任督二脉”的“关键一招”,在学习中近距离与学生交流研讨,将育人、育德、育能、育心相融合,充分将思想引领、“思政育人”与党支部政治建设紧密结合,同时以教师党员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为先行示范,把学生党支部作为“思政育人”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桥头堡”,“助攻”构建“思政育人”全覆盖,促进政治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党员能力提升、党史教育融会贯通,为师生“固本补钙”,进一步提升春风化雨、浸润无声的“思政育人”实效。

3.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现实需要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生命线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高校党的建设大厦的“根基”,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夯实碾压每次“基底”,打好“地基”,才能使“堡垒”充分发挥作用,可以说学生支部这个“小屋子”的建设质量直接关乎高校党的建设的“大工程”质量水平,而政治功能建设恰好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筏板基础”,高质量的“筏板基础”需要每一个党员锤好、锤实每一颗钉子才能增强房梁的承載力,最终才能达到“万丈高楼”的实效成果,尤其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浪潮中,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是不能放松与忽视的重要工作,一方面要通得上“天线”,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好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另一方面要接得住“地气”、守得住“底线”,凝聚支部师生力量,推动改革发展,紧密围绕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工作,保证制度落实,强化政治功能建设。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现状反思

总体来看,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保持着良好、积极的发展态势,能够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积极创新党支部的学习教育组织方式,但是对标党的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新考验,目前高校党支部政治功能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弱化、边缘化、主体意识缺失等问题。本着突出政治功能建设的问题导向,基于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角度来说,主要从班子建设、支部工作机制、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三个方面来总结,可以概括为“三不三少”。

(一)学生党支部班子队伍建设质量不高

党支部班子队伍建设质量高不高,关乎学生支部政治功能的强弱,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就现阶段来看,高校学生党支部以在学科专业划分上的居多,以学科专业建立支部易于支部整体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得以加强,且更易建成具有专业特色和品牌活动的学生支部,因此,在此基础上的支部委员会的班子成员主要由院系负责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职能负责人担任,优势是深入教育工作的基层一线,贴近学生,但缺乏党建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不一定能够达到党务工作要求的职业规范和业务能力标准,容易在学生支部建设工作上出现“缺位”的情况。学院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本身任务繁重,需要投入大量的个人精力,再加上职称评审和个人晋升问题,使得班子成员对学生支部建设工作的投入主动性不强,忙于完成“规定动作”,缺少提升政治意识和强化责任感的猛劲与狠劲,有履行职责不到位现象,主观上政治意识和责任感也有所减弱,对于党建工作任务可能存在互相推诿的情况。基于此,在实际的党建工作中学生党支部班子队伍的组建以及班子成员在理论水平、服务意识、业务能力上需要铆足功夫深入研究。

(二)学生党支部建设标准不高,缺少与时俱进的前瞻性

总体来说,高校学生党支部能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山西省委、市委有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精神和文件要求,但是对照当前从严治党的措施、任务来说,高校学生党支部关于自身职能定位、建设标准、制度的顶层设计上还存在问题,诸如,“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与从严治党要求不适应、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与党建工作发展相脱节、入党动机引导成效与党建工作的價值目标不协调”[2]等问题,表现为学生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要求不高、政治功能不够突出、自身制度建设不严密,沉浸于传统的工作机制,只求完成规定动作,在深入研究提高自身规范化建设的具体举措时思考多,各项考评机制、内容、指标不够具体,对标从严治党新任务工作清单和工作机制不细致,过程管理不到位等,基于此,需要探索与新形势要求相符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清单,完善顶层设计、细化落实、补足制度建设的空白点,保证支部建设的成果得以延续,同时要找准学生支部的政治功能定位,“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3]

(三)学生党员管理教育实效性不强,教育管理薄弱,缺少体系化创新性教育

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虽然能够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具体要求按步骤完成党员发展工作,但就开展工作而言,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在发展阶段,学生入党过程的考察记录不够完整、入党材料填写不规范,培养联系人缺位,“发展工作重进度轻质量,培养环节重过程轻内容,考察环节重形式轻效果,管理过程重要求轻教育,党员发展质量堪忧,难以有效把握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真实状态。[4]”在后续培养阶段中出现对新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关注不多、实习期流动党员无心管的情况,培训教育内容枯燥单一,主体意识较弱。在考察阶段,对于表现不好的党员能严格考核管理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党员在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上有漏洞和空缺,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吸引力不强,手段单一,存在理论知识培训多、实践教育少的现实情况,党员的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不标准,如何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下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路径、夯实立德树人的总任务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和探究。

三、强化高校党支部政治功能的“一个规范三个标准”的工作体系研究

在贯彻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要求下,要以坚持问题意识为前提的思维逻辑,以“谁做+如何做”为出发点研究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并针对政治建设、组织队伍建设、提升支部建设质量、党员培养教育等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在实践中找路子、找方法。

(一)规范化班子队伍建设

选优配强党支部的领导班子才能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提供政治保障[5],因此,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提升首先要在队伍的“质”与“量”上下功夫,规范化组织队伍的第一步是要配齐支部班子队伍,即支部委员会,坚持以党支部学生实际人数设定班子人数,确保“有人管事”,根据学生支部发展规模从班子成员的个人能力、业务方向等考量因素选配组好领导班子,一是要以“双带头人”培养契机为重要抓手和目标,把基层党支部书记纳入人才培养队伍:“班子是否有力,关键看书记。[6]”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要求,结合学生支部发展现状与目标,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对标“五个过硬”和“四个合格”的标准着重培养与选拔“党务”“业务”双务都精都强的支部书记,在“学”上加强,树牢“四个自信”,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能力,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发展,注重在“做”上下功夫,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力求在日常工作中显得出来、关键时刻挺得下来、危急时刻站得出来,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发挥到最好、最优、最高的境界,在班子成员中注重把团队合力发挥到最大,面对困难与竞争互为彼此的“充电桩”,协同共享配合做好学生支部建设、做好党支部换届选举等相关工作,制定好明确的评价考核机制、班子队伍的量化考核标准、激励奖惩制定等相关工作。

(二)标准化支部结构设置和工作机制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等相关文件中对党支部的设置、支部委员、支部人数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在此基础上,以建立健全加强支部结构建设和工作机制为着力点,结合学院和本系的党员发展工作计划,优化支部设置,以学生工作管理和教学一线两个主要方向分别成立教师支部和学生支部,牢牢抓住“强化政治功能”这一关键点,从组织建设和工作机制两方面入手,在组织建设方面,完成支部委员的换届、支部书记的选拔工作以及支部的设置,使得支部的设置逐步由学院一级到院系二级、三级向基层延伸的规模小型化建设,解决学生难以集中、活动难以展开的实际问题,副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等岗位应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在支部中严格设置副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建立专门的标准规范的学生党员活动室”,[7]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完成好支部相关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党员教师的育人服务作用,建立好学院、院系、系内下设支部两级之间的对接体系,如学院组织部与院系党总支副书记直接对接、党总支副书记与党支部书记直接对接、党支部书记与支部副书记直接对接的工作闭环。在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应制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指导意见,建立党支部班子成员联系班级制度,健全党支部书记履责述职制度,细化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决策机制,制定结合支部实际情况的考评机制和评价体系,完善考核方式,在评奖评优和职称晋升方面向支部书记倾斜,健全党员教师一对一联系班级制度,促进先进影响力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挥,真正提高党员教师的执行力。例如,班子成员要定期指导支部活动并为学生上党课,同时,建立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的共享联动机制,依托学科专业特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例如,以支部活动的名义组织开展专业的学科竞赛和技能大赛,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以此基础上的工作机制促使专业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教师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形成推动合力,推进政治功能的提升。

(三)标准化支部工作任务清单

按照学院全年中心工作任务、本系党建工作目录,以强化学生支部为出发点厘清工作思路,运用“加减并进”的原则列出提升支部政治功能的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完善党务工作目标工作清单,对提升学生支部政治功能的规定动作和常态化任务上“加加压”,给远离师生实际需求的工作“减减码”,对“说的太多,落实太少”的工作进行合理删减与调整,把青年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疑难困惑的地方与中心工作、学生支部建设相融合,并列出指向明确、任务细化、符合支部规划发展方向的工作清单,并把工作清单的落实成效与考评体系相挂钩,达到教师、学生双向同频,化被动为主动完成党建工作的目的,在充分发挥教育导向育人作用下化被动为主动在青年的生活圈、学习圈、话语圈、交友圈中说得上、转得开、留得住、引得对,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形成融入高校发展格局、走进学生心里的良好局面。

(四)标准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党员是学生党支部这个机体的细胞和党活动的主体,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开展的一切活動,归根结底都是党员主体的实践活动。”[8]要把党员的教育管理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中,持续推进党员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规定,恪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底线,把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放在首位,做好学生群体中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群体的考察标准和培养教育工作,做好规范化、全程化培养考察计划,定期对组织关系排查,及时完成党员关系转接,严审个人档案材料,确保组织关系清楚、完整。根据学院和系内实际情况设计“第二课堂”入党教育规划清单,将支部党员培育、班级建设、系内规划发展相融合,建立培养联系人“一培养一负责”机制,落地形成总支班子、党支部、班团支部三者合力培养、监管责任体系,抓住学生本人汇报、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等重要环节的教育引导,把个人信息、实践纪实、支部与班级评议、总支鉴定、任课教师评价记录入学生个人培育过程性资料,为学生党员发展和“转正”提供可查找、可评价、可展示的实际依据,从实际入手解决入党动机、进取意识、奉献精神等“软指标”考核难的问题,激发各主体间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高年级党员、预备党员带动低年级入党积极分子的帮带作用和发挥“以老带新”老党员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在支部内部“传帮带”式的引导教育模式下促进集中教育向经常性教育的拓展与延伸,增强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激发学生内在向党组织靠拢的强烈愿望,强化向党组织靠拢的先进青年在广大学生中当先锋、做榜样的光荣形象。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2版.人民出版社,1991:526.

[2]闵永新,陈志超.从源头抓起:不断破解大学生党建工作难题[J].红旗文稿,2017(2):31-33.

[3]杨成龙.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4]伍强瑞.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实症结及其消解[J].理论观察,2020(3):4.

[5]胡蓓琳.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路径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6):139-142.

[6]吴巧慧,廖琪丽.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61.

[7]孟奇恺,陈东昌,刘玉君.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创新问题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8, 312(6):82-86.

[8]安东华.以“精细化管理模式”促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辽宁经济,2017(5).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支部高校学生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