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童心,自由表达

2022-05-30 10:48王艳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35期

王艳华

【摘要】一直浸润在口语表达语境的孩子们,对于书面表达语言是陌生的,也是望而生畏的。撇开急于规范他们语言表达的心理,弯下身子,尊重和呵护学生的童心、童言和童趣,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达,是培养他们书面表达兴趣,指导他们写好周围事物的应然路径。笔者从指导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放大生活情趣入手,在鼓励他们放飞童心、自由表达中,激发兴趣,张扬个性,培养能力。

【关键词】写话指导;童心尊重;童言呵护;童趣发展

低年级写话内容的选择,是起于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尊重和呵护学生的童心、童言和童趣,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达,是培养他们书面表达兴趣,指导他们写好周围事物的应然路径。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兼职硕士生导师黄本荣先生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生在进行书面表达时,其实手头并不乏鲜活的生活素材,而是不能从这些普通的生活里捕捉富有情趣的瞬间,感悟它们的动人之美。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时,首先要“手把手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本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进行低年级写话启蒙指导时,笔者从尊重一颗童心、呵护纯真童言、发展稚朴童趣出发,鼓励他们关心生活、留心生活,写自己的话、表自己的情、记自己的想。

一、关注、观察生活,乐于表达生活

课程标准对于写话和习作的概念界定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我们在让学生动笔之初,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乐于分享自己的见闻感受。

如在一次课间,笔者发现董丁果指着手中的铁簸箕在和同伴交流:“这个就是簸箕吗?我奶奶说这是畚斗儿。”“王老师一直都是‘簸箕‘簸箕地叫的啊!应该是吧!”“簸箕,簸箕,哈哈。”“畚斗儿,畚斗儿!”两个孩子开心地边玩边叫。于是,笔者走过去,故意笑问:“你们在谈什么呢?这么开心!”两个小孩停止了嬉闹,将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我们的交谈很快吸引了很多学生前来凑热闹。“你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我们是怎么使用的吗?”学生七嘴八舌:“用来装垃圾的。”“把它的口紧紧按在地上,用笤帚把垃圾轻轻扫进去。”“不管多么脏的东西,它都乐意接受,你觉得它怎么样啊?”“很勇敢。”“很助人为乐。”“不怕脏不怕累。”“多好的簸箕啊!我们的家乡话也叫它‘畚斗儿,它有两个名字呢!”

第二天,学生的写话本上出现了这样的记写:“下课的时候,我和李沈浩一起在卫生角说簸箕,我奇怪地问李沈浩它应该叫什么名字,这时老师走过来,告诉我们簸箕不怕脏不怕累,很了不起。‘簸箕和‘畚斗儿都是它的名字,就像我们在家和在学校各有名字一样。”“今天,有两个同学在玩簸箕,老师问他们簸箕有什么用,他们说是用来装垃圾的,被人按在地上也心甘情愿。它不怕脏不怕累,真了不起!”……

小孩子的心是充满好奇的,也喜欢寻根究底。我们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星星火苗并加以培育,势必能让其闪亮燃烧。

二、欣赏、鼓励表达,尊重呵护童言

儿童从牙牙学语到拿笔记写,这样的口头和书面表达,离不开他们日常的模仿和积累,就如上面的两个学生,他们在对簸箕的名字的纠结中,渐渐接受了两个说法一样。在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运用、表达中,他们有时也会能动地“创造”语言,说出令人疑惑不解或忍俊不禁的童言稚语。对于这些看似“不合常规”的语言,我们要加以尊重,给予呵护,从而激发他们表达的兴趣,树立他们乐于表达的自信心。

如在一次写话时,宋彦泽这样写道:“太奶奶的牙快要掉光了,我的牙也小小的,xī xī(稀稀)的,我们都不喜欢吃shòu(瘦)肉,喜欢吃果dòng(冻)肉。”一开始,笔者以为她说的是两个不相关的食品——猪肉和果冻,跟她说:“果冻滑溜溜的,是你用勺子挖了分给太奶奶吃吗?真孝顺啊!”谁知她却说:“果冻肉是我们给肥肉取的名字。”笔者大为惊讶:“你们为什么把肥肉叫作果冻肉呀?”“因为肥肉和果冻一样,都是软软的,吃起来一点也不塞牙缝。”真是好丰富的联想!

其实,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情趣的,哪怕一片小小的花瓣也会让他们欣喜、把玩半天,时不时还伴有难以听明白的自言自语。对于这些稚嫩童言,我们老师不要急着去纠正,去规范,而要以尊重的态度、呵护的爱心,去弯下身子耐心倾听,让学生大胆表达、积极表达,在实践中渐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在我们的课本里,也有着很多充满童趣的文字,引导学生去美美地读,美美地想,对于调动他们阅读、积累的兴趣大有裨益。同时,对于孩子天真的想象和语言,我们也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如对于落叶,他们往往没有文人骚客的黯然神伤,而是会两手捧起,跳跃着,一片又一片地送到簸箕里、树下面,嘴里喊着:“小树叶,我要把你送回家喽。”“小树叶,别被风吹迷路了!”“你弄脏我们的操场了,快回去吧!”

三、培养、发展童趣,鼓励个性创新

在低年级的阅读内容安排上,童话、寓言、儿歌、儿童诗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这些充满想象、充满稚趣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在日常写话指导中,我们可以以课文为例,让他们走进丰富的童话世界,想象小猫、小狗、小鸡间的互相交流;感受太阳、月亮、风雨雷电各自的脾气;猜测花儿草儿自身生长的需要,说说它们的欢乐和悲伤……“孩子是天才的诗人”,他们无拘无束的、跳跃着的思维,常常会呈现出充满个性、突破常规的语言表达。

如在写一次和家人植树的活动时,很多学生都写了关于种什么树的讨论。喜欢吃苹果的、梨子的、橘子的……都和家人争着要种,甚至都种。在写植树的过程时,他们把挖坑称为在土里给小树造房子,一定要等小树苗站得笔直笔直的,才肯培土。浇水时,他们不光浇地上,还嚷嚷著要给树也洗个澡,且一定要把刚才不小心粘上去的泥土洗干净,根本不管水是否会浇得太多了。在树还没缓过神的时候,他们眼前似乎已经挂满了各种果子,马上就可以吃到了。这些儿童视角的特别关注,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我们老师在引导他们观察当时的天气、说好自己的心情、有序表达一步一步植树的做法时,不要忽视了他们的情感主流,而要顺着他们的话题,让他们尽情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如此,方能不拘一格地写出充满个性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记得陈玥在写自己植树过程时,这样写道:

“妈妈去拿铁qiāo(锹)了,我就走到小树苗身边,把它身上包的纸sī(撕)掉,然后把它背到背上,托着它的根,开开心心地跑到屋后……”

“我也想去挖坑,可是铁qiāo(锹)太重了,所以我就掏出一把小刀,在妈妈的对面挖起来。妈妈挖起一大块,我也挖起一小块,有时挖个三角形,有时挖个长方形……”

“‘小树,小树,我要给你洗澡了!你不要害怕呀!我大叫着,把一yǎo(舀)水使劲向上浇,淋了小树一身,我也淋了一身。旁边的爸爸大叫起来:‘你浇到我身上了!我哈哈大笑。”

尊重、呵护学生的童心、童言和童趣,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时空,这是对学生写话起步之时的有效引领,是对他们写作兴趣的最好培养,也是提高他们采撷生活浪花能力最佳路径。放开我们急于带领他们直接奔向规范语言的大手,释放他们自由表达的小手,你会惊奇地收获到童心盎然、童趣满满的童年稚语,享受飞扬奔放的快乐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