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多点散布式阅读空间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22-05-30 22:58周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6期
关键词:育人图书馆院校

周玲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气氛不浓、图书馆入馆学生人数少、图书借阅率不高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建设基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的多点散布式阅读空间的方法与运行机制,可为高职院校深入开展阅读活动、图书馆改革与转型以及有效实施阅读育人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阅读问题;解决方法;阅读空间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6-0093-03

阅读育人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提升学生素养、实现育人目标、培养合格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意义重大。如何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与教师工作特点、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需要,扎实有效地实施阅读活动,实现阅读育人的功能和作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助力学校“双高”建设,是高职院校应认真思考与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职院校对图书馆的建设都很重视,资金投入不少,阅览、借阅场地越来越大,无论是纸质还是数字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条件越来越好。但不少图书馆面临的窘境是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不高,去图书馆学习、阅览、借阅的人数不多,入馆人数少,图书资料借阅率不高,图书馆场面比较冷清,整个校园阅读氛围不浓,图书馆阅读育人功能与作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是否喜欢阅读是个人阅读素养高低的体现。国内有学者对某高职院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校三年期间是否喜欢阅读情况分喜欢、不喜欢、其他三项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对阅读的喜欢率分别是62%、54%、45%,不喜欢率分别是12%、16%、20%。这说明学生通过三年的高职教育,阅读素养不是提高了,反而是下降了,阅读素养变化竟然是负增长,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阅读教育问题严重。目前,在全国深入实施全民阅读活动,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质培优的大背景下,阅读育人存在这样的问题为高职院校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可塑性强、成长潜力大,但对阅读的兴趣、主动性、自觉性与本科生有一定的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更需要强力引导,推进阅读教育教学活动,强化育人效果。但不少高职院校阅读育人观念、做法相对滞后,认为高职学生的阅读素养在入学前就应该形成,入学后没有必要再进行专门的阅读教育,学生的阅读活动应由自己自觉开展。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对阅读教育重视不够,实施阅读教育工作职责不清,实施主体缺位,学生阅读教育处于自由放任状态,没有充分针对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特点因材施教,还是按照传统模式,或是照搬本科院校阅读教育运行模式,被动等待学生到图书館学习借阅。作为学校阅读育人职能部门的学校图书馆,其职责只是为师生提供教科研信息服务和阅读推广活动。而阅读推广活动大多都是临时性的,不是经常性的常态化开展,其目的也只是读物推介,很少涉及学生阅读素养的教育培养,缺少有效促进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方法和措施。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高职学生实施阅读教育,实现阅读育人,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针对高职院校阅读教育的现状,应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把握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充分认识阅读教育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寻找改变现状、破解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爱读书”就是阅读者要有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素养是实施阅读活动的基础,是“读好书”和“善读书”的前提条件。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欠缺的就是这点,但是我们要看到高职学生阅读素养有很大的提升潜力。提升阅读素养,实现素质重构,可成为他们成长进步的突破点,这也是高职教育育人最易产生效果的着力点,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特点之一。故我们解决阅读育人存在问题的策略就是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入手,以达到阅读育人之目的。

对于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培养,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法国教育主管部门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一所学校能够形成个性发展的条件,也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需要。美国教育部门制订了“挑战美国阅读”和“卓越阅读方案”计划,让美国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学生可以在教室选择自己喜爱的任何书籍阅读,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德国学者鲁梅尔哈对阅读兴趣进行了研究,提出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个性作为核心教育理念,主张采用多种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实施阅读教育的职能部门,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所。衡量阅读活动开展情况的指标是入馆人数和图书资料借阅率。只有足够的入馆人数和高借阅率,才能有效实施阅读活动,从而实现阅读育人的目的。而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入馆人数和借阅率的前提和保证。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就是要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消除影响阅读兴趣和实施阅读的不利因素,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先让学生阅读起来,并不断扩大阅读人数和阅读范围,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不断提升,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步养成。如此必然会带来入馆人数的增多和借阅率的提高,使问题得以解决。目前,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好,校园面积较大,但图书馆在空间设置上都集中在一处,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各种活动场所大多都在所属分院、系部,散布于校园各处,与图书馆有一定距离,去图书馆学习、借阅资料不太方便,在空间上对学生去图书馆形成了一定的距离障碍,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了学生去图书馆的积极性和频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改变坐等学生来图书馆的做法,跳出现有图书馆封闭的围墙,在空间上突破,把图书馆向学生身边延伸,把其“搬”到学生身边。图书馆人员应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主动出击,走出图书馆,深入学生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育人与服务,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吸引学生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要消除学习、阅览和借阅在空间上的距离障碍,应对现有图书馆在空间上进行扩展和延伸,可在学生经常学习、活动和生活的地方设置阅读场所。例如,在自习室、教室、实验实训场所、餐厅、宿舍附近,使其处于学生身边,让学生随时随处、有意无意地置身于阅览空间之中,零距离接触图书资料,为学生创设避不开、躲不过、看得见的阅读场所,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这样的场所无处不在,如影随形。零距离、高频次置身于阅读空间之中,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激发阅读兴趣,也可便捷地在这样的场所学习、阅读、借阅。同时,这样的场所一定会有优秀的学生刻苦学习的场景。优秀学生的影响、书香的熏陶不断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在此良好的氛围下,学生会不断得到熏陶,会在心中引起震动,会逐步地、由少到多地进入这样的图书阅览场所。开始可能是出于对学习场所的好奇,或是受阅读空间内学习场景的吸引进入其中,也可能是随意去阅读空间翻阅、浏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影响会不断加深,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步被激发出来,阅读的行为习惯就会产生累积效应,从不爱阅读到喜欢阅读,他们阅读的自觉性会逐步建立起来,并得到不断提升。随着读书习惯的养成,借阅的频次就会提高。从开始的“要我读”,到后来转变成“我要读”,会形成无处不读、无时不读、无人不读的局面。学生的阅读习惯一旦改变,小小的阅读空间就无法满足他们阅读与学习的需求,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学校大图书馆阅读、借阅、学习。此时,去学校大圖书馆的距离就不会成为问题,入馆人数少、借阅率低的窘境就会得到改变。这样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学习风气也会逐步好转。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必定伴随着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专业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升。结合专业学习,技术技能必然会有大的提高,而通过阅读的突破带来综合素质的提升,乃至个人大的改变,该突破点是阅读育人功能独有的,是其他教育教学方式无法取代的。实际上这样的阅读空间就是高职院校阅读育人的着力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地、阅读行动的起始点和入口、解决学校图书馆入馆人数少和借阅率不高问题的切入点。

目前,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好,各种教学、活动场所宽敞,能够提供举办阅读场所所需的空间,这为设置阅读空间提供了可行的条件。

三、多点散布式阅读空间的建设与运行

(一)多点散布式阅读空间的建设

要发挥上述阅读空间的作用,应在学生集中活动较多、停留时间较长的地方设置各种各样的阅读空间。这样的地方可以是教室、自习室、实训中心、宿舍楼大厅等区域,散布于不同角落,还应点多面广,在能设的场所应设尽设。这样的阅读空间根据需要不同可大可小,书刊资料可多可少,以纸质为主,适当配置数字阅读资源。阅读资料内容根据阅览室场所的不同进行配备,以励志类、专业类和技能训练类书刊为主,也可有学生专业学习资料、优秀作业、技能作品实物、各种获奖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优秀毕业生事迹介绍、受表彰资料、各种照片、思政教育资料、就业与升本资料等。总之,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专业学习热情,利于学生成长为目的。还应对其环境精心布置,使其温馨、干净整洁、舒适有序。也可设置“雅座”,学生可以边学习边交流,气氛轻松而活跃,使之成为学习沙龙、心灵交流驿站、成长的平台。

学校图书馆负责全校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与安排,与分院、系部共同选择场所进行布点,统一配置设施,根据不同场所学生的不同专业配备书刊、资料。分院、系部负责配备书刊以外的各种资料及实物,也可发动教职工收集、捐赠各种书籍、学习资料和实物。

(二)多点散布式阅读空间的管理及运行

由于阅读空间点多面广,主要由各分院、系部自行管理,学校图书馆指导管理并安排人员联系指导,日常运行由分院、系部组织实施。

分院、系部对阅读空间的日常管理可由教研室、行政职能科室负责,安排教职工兼职管理,选聘学生志愿者进行日常管理及维护。同时,应对学生志愿者进行选聘、培训、指导,并进行年度总结与奖励。也可对各个阅读空间根据需要命名,以体现专业性和文化性。指导教师经常去自己负责的阅读空间和学生一起阅读,指导学生阅读,答疑解惑,征求学生各方面意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学生的阅读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专业课、实训课教师经常去阅读空间了解学生专业课程和技能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专业,提高专业兴趣,树立专业思想、促进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图书馆人员联系指导管理、定期去阅读空间,了解、指导学生的阅读情况,征求师生对学校图书馆的意见、建议,提出学校图书馆对阅读空间的支持与改进措施。这样,图书馆人员就会深入分院、系部教育教学一线,与师生亲密接触,实现图书馆人员与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的深度融合、育人与服务的深度参与,这样就会形成育人合力,达到强化育人的效果。同时,图书馆能更全面了解师生的需求、意见、建议,吸纳师生参与图书订阅等。这会对图书馆改进工作、提升服务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学院在汽车实训中心、机械数控实训中心等处建设了这样的阅读空间进行试点,经过运行,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结语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对于高职院校,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为目标,通过下沉图书馆馆藏资源,挖掘、激活、利用分院、系部各种空间与可阅读资源,构建以学校大图书馆为主体,以数量众多、适合不同专业类别学生需求、散布于全部校园、位于学生身边、与学生零距离的阅读空间为支撑的点面兼顾、功能互补的图书馆新体制;通过图书馆人员下沉,分院、系部教职工和学生志愿者参与阅读教育与管理,构建全员参与,共同促进学生阅读的图书馆运行新机制。在新体制下,学生的阅读活动会随时、随地实施,阅读活动会更加便捷、更加普及。这样功能单一、门庭冷落的“孤岛式”传统图书馆就会变为空间遍及全校,教职工、学生志愿者参与实施阅读教育,全体学生在校期间可全程阅读的“全校、全员、全程”的新型广义的“三全”图书馆。这样,学生的阅读活动就会落地生根,阅读教育就会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建设多点散布式阅读空间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其能解决阅读育人存在的问题,是改变图书馆现状、促进图书馆阅读育人功能发挥、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措施;也是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变形象的“大有可为”的工作实践中“大有作为”的有效途径;对高职院校提升内部管理、挖掘内在潜力、激发内部活力、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模式、加强内涵建设、完善育人措施、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沙美新.“书香校园”在高职院校中的建设[J].管理观察,2017(36):45-48.

[2]张晨晖.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J].教学与管理,2010(9):25-26.

[3]陈冰.欧美的读书节风情[J].教师博览,2008(2):54-55.

[4]冉娟.图书馆阅读推广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6):27-29.

[5]宋杨.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93-96.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育人图书馆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图书馆
去图书馆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