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团学活动品牌化建设路径探索

2022-05-30 23:19米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6期
关键词:团学育人院校

米茹

[摘           要]  高职院校团学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高职院校依据自身专业性和办学特色,进行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并建立品牌化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双高”建设背景对团学活动提质培优,探究团学活动品牌化建设的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6-0148-03

高职院校团学活动是指团委组织和学生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校风学风建设、文体艺术、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团学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媒介,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式之一,需要教师构建导向明确、特色鲜明、整体发力的团学活动品牌阵地。教师不仅需要把握团学活动的政治导向,还要明确团学活动目标,进而设计科学合理、符合育人规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活动,从而达到提升校园文化育人的实际效果。在此,本文结合高职思政教育,简要阐述我校团学工作品牌化建设的策略,以期为广大团学工作者优化团学活动提供积极的参考意见。

一、高职院校团学活动的意义

(一)有效构建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团学活动是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面镜子,各类团学活动的举办展现了院校的专业特性和办学特色。如我院平面设计专业进行工艺设计作品展示、彩绘风筝比赛,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开展无人机操作技能大比拼活动,宝玉石鉴定专业开展玉石加工售卖活动,人文教育专业开展经典名著赏析活动等,团学活动从不同视角展现出学院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既丰富了校园文化,也展现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借助多种多样、别具特色、生动有趣的团学活动,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校精神渗透进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如建党100周年举行的“赓续百年历史,再创职院辉煌”的红色经典诵读活动等,以讲述红色故事的形式,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走进百年党史,追寻信仰之光,勇担新时代的青春使命,润物无声地将理想信念和校园文化传递给学生。

(二)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高度重视,围绕年度主题和内容,打造具有时代主旋律特色的高质量校园文化活动,如“青春接力,红歌传唱”合唱比赛,“加强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校园足球、篮球联赛,“团聚青智 共创未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广泛动员学生参与,注重发挥学生会、团总支、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让青年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构建真实的社会环境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校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学生不仅要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还需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团学活动是对外联系的窗口,能够起到桥梁的作用。团学活动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发展,例如引导学生到企业实践学习,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宣传讲座,与别的院校的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自己的不足,在校园内就塑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毕业之后就能迅速融入社会,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型发展。

二、团学工作建设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职院校的团学活动一直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根据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社区实践等活动,将对学生的关心、关注融入教育管理中,以实践的形式培养学生尚德、技精、博才,实现综合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重视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塑造学生的仁德观念,塑造学生的仁爱意识,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依托育人阵地,彰显育人实效

高职院校需要依托完善的育人阵地,通过特色品牌活动的组织和营造,邀请学生参与,帮助学生在多样化品牌活动的实践中得到锻炼提升。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如聚青年团学之家、聚+新媒体工作室、聚创空间、聚心屿心理工作站,牢牢把握团学活动的正确政治导向,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对青年团员的政治素养提升,唤醒团学组织的青春活力,把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励志性、创造性、参与性有机融合,形成学院的特色品牌活动,构筑文化育人环境。依托聚+新媒体工作室,发挥网络育人作用;聚创空间形成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聚心屿心理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系列教育活动,健全预警防控体系,实现心理育人。

(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项日常的、长期性的工作,团学活动的参与度是衡量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应融合团学活动,优化学生管理方法,依靠高职院校的心理辅导研究会、管理会、创新创业协会等学生社团进行多姿多彩的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提高了学生对院校的信任感和认同度。将学生参与活动(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把团学活动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并记录学分。通过校园App详细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次数、质量,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逐步培养學生的兴趣,促使其综合全面发展,进而提升文化育人功能,增强文化育人实效。

三、高职团学工作品牌建设策略

(一)科学价值观引领品牌建设

在高职院校开展团学活动,学校应重视在思政教育中以崇高的理念信念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高职院校团学活动的特色化基础建设最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为推动,将校园内文化育人作用与丰富学生课外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大力开展各种各样特点独特、主题风格突显的学校文化活动,科学地引领团学活动品牌化建设。

例如,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融合“五四”青年节,进行了“我的党支部我的团”风采展示比赛,各学院基层团支部根据各种各样演出展现方式,表现团支部的特色和风采;为纪念建党100周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活动,根据唱响经典,激情讴歌民族振兴、维护和平,让青年一代铭记历史、珍惜现在,进而开创未来。实践证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核心,创建团学活动品牌,是高职院校学校文化活动的前进方向,也是提高感召力和竞争力的基础。

(二)主流文化构建先进品牌

近些年,针对学生的素养塑造与正确引导,团学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高职院校教师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团学活动方式,忽视了自主创新品德教育途径,大部分品德教育方法仍停留在传统授教模式,高职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被动听讲,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等层面的教育成果并没有在团学活动中获得集中体现。假如教育方式呆板,教育主题风格陈旧,则会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教育作用不明显。团学活动不在多而在精,必须用心打造知名活动品牌,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融合社会热点和身边新闻,科学有效地设计活动内容。而且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策划方案和组织活动,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教育模式,进行辅导与正确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经验,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活动可以以班集体或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吸引大量学生参加其中,促使学生彼此之间共享经验,正确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社会道德意识,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化为自身能力,塑造有所作为的青年学生。

例如,在高职院校团学活动构建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优化组织活动,结合学生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见识广阔,接纳新生事物的观念和基础能力十分强的特性,结合团学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寻找新方式,反映时代感,提高团学活动的有效性。如高职院校为宣传长期应用智能化手机的影响,让学生不做“低头族”,进行了假面联欢晚会,通过表演方式,讲述日常生活中网络世界中的诸多伤害,最终重归日常生活。依据调研,该联欢晚会被学生评选为“最受大家喜爱的团学活动”。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团学宣传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多样化发展,互联网媒体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的通信工具早已变成获得信息的具体来源,社交媒体运用的迅速发展拉近了我们在虚拟社会中的距离。高职院校应加强网络媒体基础建设,构建团学工作中发布信息与经验总结的服务平台,重视保持良好沟通交流的气氛,确保消息的通畅及信息的分享,激励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表达自身的想法,博采众长,众纳创意,有利于具体指导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方面,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在团学活动中的凝聚力,发展学生团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而在碰到紧急事件时,学生会及团支部等学生组织可以充分发挥“反应快,执行力强”的优点。

例如,在高职院校中组织团学活动不仅可以使用传统式的宣传方式,如宣传海报﹑条幅等,还可以应用网络方式,如社交软件、微博号、微信公众号等学生了解且热衷于参加的互联网媒体,可以让学生方便、快捷地掌握新闻资讯,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及所关心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反馈给活动的组织策划人,使团学活动更接地气。

(四)融合实践培育德才兼备的学生

团学实践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锻炼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机遇,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塑造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能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塑造其价值观念。学生以学习为本,高职院校在融合院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优点的基础上,加强品牌化团学活动的精准定位,紧紧围绕院校的价值观,优化学校团学实践活动建设。学生根据实践活动将实践体会和经历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升社会适应力,提高职业核心能力,以团学活动推动校风建设。

例如,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以工作为目的的综合能力。团学主题活动的策划者应重视正确引导,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创业就业、现代礼仪等主题,筹办例如创业规划比赛、礼仪知识风采比赛及仿真模拟人才招聘会等主题活动,邀约权威专家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并设立制作简历、面试方法和沟通技巧等培训讲座,解读创业计划书的编写,解释创业、就业中的疑惑。学生根据活动报名,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就业观,塑造担当意识,任劳任怨的品性。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思政教育组织学生客观地深入分析市场的需求,可以举行经典励志楷模座谈会,优秀学生创业、就业经验交流会等主题活动,对学生开展经典励志成才和励志教育,让学生切身体会和了解全新的就业前景和现行政策,并适度调节学生的就业期待值,进而按照自身的具体发展情况制订合乎自己发展的职业发展之路,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育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五)配合政府与企业建设品牌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生产制造、基础建设等一线职位输送技术优秀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团学主题活动需要与当地政府、企业进行文化互动交流,为学生未来的实习、就业、自主创业确立坚固的基础。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共创志愿者服务,根据院校创建实践活动基地,结合企业和政府政策优化团学活动品牌建设。同时构建学生实践平台,促使学生结合青年志愿者活动,可以将自身的一腔热血洒到志愿者服务中,与此同时,也为学生走进社会、掌握民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为学生融入社会发展、服务社会提供实实在在的机遇。

例如,在高职院校团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建设青年志愿者活动,指导学生为儿童设立美术绘画和手语操兴趣辅导活动,与兴趣培训班的学生一起演出手语操,并在“六一”儿童节参加文艺会演。同时,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志愿者服务进左邻右舍”项目,促使学生形成服务项目在左邻右舍、无私奉献的观念。教师通过配合政府和企业优化团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四、总结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团学组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团学组织责任人的综合素养、学生干部综合能力、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及学生参与主动性四个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应结合思政教育策划团学活动,同时要重视与院校的品牌和办学理念保持一致,避免简易效仿,照本宣科,结合特色团学活动工作品牌化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在积极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干部的素养,结合多元化的团学活动,塑造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能力,并最大限度地才尽其用,发挥学生干部带头作用,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团学活动中,落实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菊,徐斌,赵荣锋.“第二课堂”团学活动拓展职业核心能力实践探讨:以云南林业技术职业技术学院生态旅游与文化学院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0):117-118.

[2]杨梦乐.高职院校团学活动品牌化建设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5):250-251.

[3]张悦.高职院校高质量团学活动探析[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83-86.

[4]娄为正.浅析高职院校通过团学活动实现育人功能的模式[J].时代教育,2017(20):69.

[5]徐锋.提升高职院校团学活动学生参与度的分析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16(7):53-55.

[6]曹钰.高职院校团学活动品牌化建設的路径选择[J].纺织服装教育,2016(4):123-125.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团学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三全育人”背景下团学组织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