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融入大我:从新生宿舍卫生问题看集体认同教育

2022-05-30 23:19徐小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6期
关键词:宿舍新生集体

徐小田

[摘           要]  大一新生正处于由父母主导的家庭生活向独立自主的集体生活转变的过渡阶段,极易因各种原因出现环境适应性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引导的主要力量,自然需要承担起更多责任。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小见大,选择大一新生宿舍卫生问题,进行学生集体认同教育的详细分析,从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等多层面查找原因,同时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在解决学生生活习惯、筑牢思想根基的基础上,以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关    键   词]  大一新生;宿舍卫生;集体认同教育;辅导员案例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36-0154-04

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责。近年来,伴随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高速推进,个人主义之风盛行,西方自由主义、人权高于主权等思想不断从国外向国内渗透蔓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判断。特别是一些学生群体年纪尚轻、思想发展还未成熟,缺乏辨别是非对错的基本能力,进而对这类思想深信不疑,弱化了他们自身的国家安全保护意识,自然也就削减了他们对集体的认同感情。正因如此,高校学生缺失集体认同感、社会责任感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在阻碍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同时,更对学生价值体系的构建产生着消极影响,甚至会导致“政治信仰淡化”“理想信念改变”等系列思想问题。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尤其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其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升大学生的集体认同感与集体荣誉感,这不仅会促进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强调教育工作者应在日常教学、学生管理等过程中生动、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认同是爱国主义的内核,而集体认同又是国家认同的前提,是个人与集体联系的重要桥梁。个人只有确认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份子,才会将个体的成长与集体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高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集体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提升大学生集体认同的重要使命。高校更应重视、加强认同教育,把集体认同、国家认同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环节之中,从日常小事着手,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筑牢认同教育根基,培育集体认同情感。

一、案例概述

如何让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脱离父母的保护、管教后转变高中时期的固定思维,快速熟悉大学生活,适应高校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是辅导员新生教育任务和班级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宿舍卫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尤其是由美术类学生组成的“男生寝室”,受学生水平、能力、性格特征、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对其宿舍卫生的管理监督更是困难重重。在前期沿用学院往年学生宿舍管理办法,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的背景下,大一新生辅导员势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为了解事情本质,辅导员选择经常因“人走未断电”“垃圾未清理”而导致宿舍黑牌的一男生宿舍舍长小王交谈,问其原因,谁知此时的小王却向辅导员抱怨:“为让宿舍保持卫生整洁,我已做好宿舍公共区域的值日表,非值日的同学只要当天收拾好个人区域即可,但他们连自己的事情都干不好,这个舍长太难当了。”舍长小王的抱怨声中一直重复着“公共区域”“个人区域”等字眼儿,明明是六个人和谐相处的宿舍小家,为何要区分得如此清晰?这时在辅导员身旁分管宿舍管理工作的学生干部打开了话匣子:“老师,这级大一新生欠缺集体意识,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只想干好自己份内的事儿,完全不会为宿舍集体考虑。”

二、案例分析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对学校生活普遍处于一种茫然无措的状态,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学校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顺利渡过这个特殊时期,但少数学生仍然会出现一系列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大一新生宿舍的“脏乱差”便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之一。

对于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而言,辅导员应该在新生入学之初,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校的新生活,言行举止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责任、规矩意识。与此同时,学生在与辅导员的交流互动中,可形成“良师益友”般的师生关系,初步萌发对院系的认同感与对班级的归属感,真正地在大学生活中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根据实际案例分析,导致美术类男生宿舍“脏乱差”问题的原因众多,大部分学生是由于卫生习惯较差、自理能力不强导致自己居住区域的环境杂乱,虽然学生有“维持宿舍卫生干净整洁”的基本意识,但由于拖延、懒散等不良品质,他们便常常会以“老师,我玩完这局游戏就去打扫宿舍”“老师不好意思,今天我忘记打扫卫生了”等理由推卸逃脱。与此同时,学生缺乏一定的责任担当意识,没有集体认同精神,对于卫生间、洗手池等公共区域不愿主动打扫,经过长时间累积,便形成男生宿舍污垢较多、气温难闻的现象;另外,男生宿舍卫生的保持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较好的卫生习惯,有时候在辅导员的督促下,宿舍卫生虽已打扫干净,但宿管中心老师第二天去检查时,便会发现男生宿舍又恢复到“脏乱差”的局面。

宿舍“脏乱差”问题的表面是辅导员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日常事务的综合管理,但經辅导员与宿舍学生实际沟通后发现,其问题实质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方向引领,因此,秉持着“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的教育原则,辅导员势必要“对症下药”,帮助大一新生上好这堂新生教育的“必修课”。

三、问题关键

大学寝室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学会适应寝室的集体生活,处理好小集体中的各种问题,营造干净、卫生、整洁的宿舍氛围,是每个大一新生入学之后的“必需环节”。而身为高职院校的新生辅导员,学生宿舍卫生问题本身就是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辅导员若在开学初期未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正确的集体观念,今后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将会面临更大挑战。综上所述,为使新生宿舍卫生“脏乱差”问题可以妥善解决,辅导员需从这一问题的表面着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联系的、发展的、系统的辩证思维”来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首先,以联系的思维来看,学生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自身努力、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等多个后天条件,都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辅导员要借助多方视角,对美术类学生的成长历程进行简单的追根溯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而有效解决现存的宿舍卫生问题。其次,从发展的思维来看,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本质也决定了人的天性都是朝着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所以辅导员应该把学生看作一个动态变化的个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三年成长,不能因为学生目前的问题,而否定学生后期的努力进步。若学生遇到问题,辅导员便更要及时帮助其剖析现状、查明原因,从而使学生能力不断完善提高,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最后,辅导员要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解决问题,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学生问题远不如表面看起来轻松简单,即使是普通的学生管理问题,往往也会涉及思想意识形态、心理困境疏导、价值观念引领等多个方面。所以,针对大一新生宿舍卫生的困境,辅导员要统筹思维,密织关系网络,全方位地抓住问题关键,系统全面地总结、归纳问题出现的多重原因。

(一)专业特性使然,性格自由散漫

艺术类学生与普通高考录取学生有所不同,因为以美术特长生的身份升学入校,学生高中三年有一半时间是与画纸、画笔、画架等物品共处。在美术艺考集训期间,颜料到处散落、画笔随意摆放更是常有之事,学生并没有形成要将画具收拾干净整齐的基本意识。此外,美术生与生俱来的“浪漫艺术家”气质,不拘小节、自由散漫的性格会延续到大学生活,即使学校、学院反复强调宿舍的卫生安全问题,并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学生也未将其作为要事看待,尤其是大部分男生在宿舍卫生问题上认识不足,只简单认为宿舍只是一个睡觉、休息的地方,没有意识到宿舍卫生环境的干净整洁对学生身体健康、学习生活所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学生这一自身原因便会致使学院大一新生的宿舍卫生成绩一直在及格水平徘徊。

(二)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过于溺爱

伴随与学生谈心谈话工作的深入,辅导员发现大一新生中有近80%的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或在家庭中最小。由于高中学习生活的严肃紧张,大部分学生无暇顾及自己卧室、寝室等的卫生问题,家长也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学习之中,家里事务从不用学生操心,学生甚至连自己房间的卫生也从未打扫过。此外,进入大学后,家长认为学生已经成年,拥有一定的为人处世能力,平时便很少对学生严加管教,电话交流的频率更是不高,一般家庭交流只停留在生活费的转账、接收,家长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更无法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长关心的不足。综上所述,这一家庭现状使得大学生独立自理的能力较差,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被动局面,养成了懒散懈怠的生活习惯,甚至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霸道问题。反观学生宿舍,其本身便是多人融合、宽容相处的场所,需要有人在必要时候吃亏忍耐,但独生子女会因自身利益受损而喋喋不休,甚至将他人对自己的宽容视为理所当然……如此一来,宿舍便会因“谁多打扫一部分卫生,谁少打扫一部分卫生”而斤斤计较,注重“小我”得失,忽视“大我”安宁,全无大学生活的美好和谐。

(三)学校教育不足,集体意识缺乏

学生个人专业、家庭结构等因素确实是导致宿舍卫生“脏乱差”的部分原因,但伴随研究的深入,辅导员逐渐意识到案例中小王同学反复强调的“公共”“个人”正是大一新生缺乏“集体认同感”的重要表现,这一问题的出现,学校教育也存在些许不足。高中时期,美术特长生往往被老师划分为“差等学生”,自觉放纵了对他们的思想要求,美术特长生也自动与普通高考生划分阵营,区分你我,集体意识无从谈起。升入大学后,这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宿舍关系冷漠,班级关系疏离,甚至对“学院”的集体归属感更加虚无缥缈。当辅导员提问:“你们宿舍卫生被全校通报批评,你觉得脸上有光吗”?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反正学校是以‘寝室为单位的通报批评,而寝室又是那么多人一起居住,这和我个人没有多大关系”。由此可见,现在的“00后”学生理想信念缺失,集体荣誉感不足,因害怕当“冤大头”而不愿意主动打扫宿舍公共区域的卫生,甚至对学校的通报批评也持无所谓的态度。从学生年龄来看,18~20岁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周围环境以及基本道德观念的认识还不够明确清晰,此时大学辅导员的思想引领便尤为重要,而借助此次机会提高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可以对“宿舍卫生”“学风建设”“班级面貌”等皆起到标本兼治的功用。

四、解决办法

大一新生从懵懂的中学时代走进缤纷的大学生活,脱离了父母的“全面”保护,普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适应性问题,温馨和谐的宿舍则是大学生在校园里的避风港湾。如何正确处理宿舍人际关系、增强集体认同感是每个大一新生入学后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者和思想教育引领者,需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面对面:师生畅聊谈问题

针对本案例中的宿舍衛生问题,辅导员采取“单人逐个击破+多人全面联动”的聊天方式,先和舍长小王进行谈心谈话,告知小王身为宿舍舍长,需要承担起统领责任,必要时要受一些委屈,但遇事要多和舍友、老师沟通解决,不要因为眼前的小问题,而丧失继续工作的信心;其次,辅导员分别与宿舍其他学生交流,了解宿舍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同时强调学生宿舍是个多人居住的场所,彼此应珍惜相遇的缘分,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借用“思政教育典故”,师生共同思考“集体”的重要意义,从而致力于宿舍整洁环境的塑造;最后,辅导员放眼整个年级,针对其他“脏乱差”宿舍,进行同样方式的思想引导,将“个人小我”融入“集体大我”之中,唯有整个宿舍、班级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个人才能在其中更好地发展。

(二)手拉手:家校合作共育人

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学校、家庭双方共同保驾护航,学校教育可以为家长提供正确的教导方向,而家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为学校教育提供一定的动力支持。对此,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学生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的问题,辅导员通过“线上”家访方式,将学生在校表现及时告知家长,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家长群,将优秀的典型案例照片发到家长群中,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实际情况,家校齐力帮助学生纠正懒散、不愿整理个人卫生的陋习,加强家校合作,与之共商学生发展成长之路。于父母而言,孩子虽是心肝宝贝,但他们已是拥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自然需要有与之年纪相符的生活自理意识和人际处理能力,父母在家庭中应就此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理念熏陶,改变过去“宠爱、溺爱”的教育方式,确保家庭教育不缺失。后来,经过学校、家庭的共同教育,该宿舍的卫生情况有了很大好转,甚至获得学院“21天黄牌宿舍”“最美宿舍”等荣誉称号,“小我”促成“大我”,学院整体宿舍卫生成绩也由过去的及格水平跃至全校第一。

(三)心连心:生生融合齐迈进

大一新生宿舍卫生问题基本顺利解决,但新生“集体认同感”不强的问题,还需要辅导员继续关注。对此,辅导员深入学生内部,以朋友身份与之平等相处,初步取得了学生的好感和信任。其次,组织趣味运动会、班级破冰等心理团辅活动,鼓励学生以宿舍、班级形式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实际相处中彼此熟络、互相融合,建立起互相牵绊的网状结构,使“孤单小我”真正融入“团结大我”的温暖怀抱。再次,紧密结合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将集体认同教育融于日常的党团活动、班级建设、社会实践之中,营造日常良好的认同氛围,帮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自觉萌发集体归属感。此后,面对学校举行的各种比赛,大一新生都满怀热情地踊跃报名、全力以赴,在青年学生的团结奋进下,学院各方工作也进展的愈发顺利。

五、反思启示

学生宿舍“脏乱差”是各方面因素共同催生的结果,无意义的批评说教不利于事情的妥善解决,反而容易引起师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唯有深入调查,抓其根本,方能找到引发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有效举措,最终构建整洁、文明、和谐的学生宿舍环境。综上,借助此次案例分析,总结出以下反思启示:

(一)聆听学生困惑,了解事情本质

勤于观察、擅长倾听是每个辅导员都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当学生遇到困难主动寻求辅导员帮助时,辅导员首先要耐心地与学生沟通,并且认真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使学生感受到信任、理解和关爱,同时学生也会在沟通过程中放松心情,帮助其正确认识、分析问题本质,并及时找到有效解决方法。

(二)综合多方思考,归结事情原因

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本案例看似是学生日常行为出现偏差、人际关系不佳、宿舍环境卫生较乱较差。但深究后发现,这一寝室问题反而与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心理健康疏导等多方面相关。事小见思想,滴水见太阳。若要真正解决学生的切实问题,首先要明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勤思考,多总结,有的放矢,方能对症下药。

(三)创新工作举措,家校联合育人

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绝非一蹴而就,非凭一方之力,唯有家校双方勤交流、多合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因此,辅导员日常工作要继续加强学校、家庭二者间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加强对学生发展的正向思想引导,不断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特点,从而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精、做细。

(四)树立闭环思维,跟进事情发展

为加强宿舍管理,辅导员要用好“班干部”这一有力臂膀,密切双方联系,充分发挥舍长职能,若宿舍内发生棘手事情,需及时告知辅导员,师生共同处理、解决学生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关切的问题,辅导员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闭环思维,持续跟进发展,做到有始有终,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裴玲燕.大一新生寝室集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处理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34):71-72.

[2]朱志武.高职男生班级宿舍内务“脏乱差”的干预与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51-252.

[3]王习.如何做好新生入学教育: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J].教育教学研究,2021(7):125-126.

[4]李涌涛.思政视角下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不足与改进[J].思政教育,2019(34):79-80.

[5]王文思.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教学研究,2020(9):25-26.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宿舍新生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重获新生 庇佑
热得快炸了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警犬集体过生日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热得快炸了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