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元素融入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研究浅谈

2022-05-30 23:19史苗苗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6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音乐

史苗苗

[摘           要]  对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的探索日益成为新时代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关键内容。运用音乐艺术元素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一贯单纯的语言交流模式,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注入音乐艺术元素,避免以说教形式“塞”给学生深奥的理念或理论知识,而是以音乐艺术直观、形象、有趣、新颖的演绎方式诠释思政课程内容,是对思政课程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质量提升的一次尝试。

[关    键   词]  思政课程教学;思政教师;音乐元素;职校生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6-0164-03

《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可见,音乐在古时候具有净化社会空气、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等社会功用。音乐发展到当代,其“功劳”依然不可忽视,音乐对学生身心发展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如陶冶情操、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释放情绪压力、丰富课余生活等。另外,音乐还关系着学生的审美、追求、性格、人格、健康、发展等,间接地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把音乐艺术元素融入高职思政课程课堂教学中,将会大大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助力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一、思政教学,“声”入人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教育去“助力”,需要教育去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在中国共产党这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爱国爱党的歌曲,数不胜数。这些歌曲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展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彰显伟大的历史号召力和感染力。

比如,当代歌曲《共筑中国梦》旋律慷慨激昂,展示出伟大的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满怀豪情,努力向前的精神面貌。通过欣赏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歌曲,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思政理论知识。在这种情境教学中,学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更加宏观的认识,且认同感大大增強。

总之,不论是关于战争时期的《游击队歌》《红色娘子军》《黄河大合唱》《十送红军》,还是当代的《歌唱祖国》《我的祖国》《团结就是力量》,无不表达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饱含的热爱与深情,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这些爱国爱党类歌曲在精神层面、制度方面、文化方面等都蕴含着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统美德的真情表露和各个时代精神的体现。对于高职院校生而言,利用好爱国爱党类歌曲,能更好地帮助高职院校生树立明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一)构建文化自信的教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会议以及重要场合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传递我们国家的文化观和文化理念。坚定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创造的伟大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高职学生是我国新时代青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拔穗”期,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些学生有思想、有见解,敢作敢为,但是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社会环境影响和自身价值观没有真正形成等原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并不是很了解,这对于青年未来的成长非常不利。100多年前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职校生大多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所以给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思政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的这些问题和特点针对性展开教学,加强文化自信的学习和影响。

(二)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是四大文明古国里唯一没有出现断层的国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涌现出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王阳明等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留下了《诗经》、汉赋、唐诗宋词等浩如烟海的文学巨作。这些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作品,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土壤。中国传统音乐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提到中国传统音乐大家不由得会想到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想到李煜的《春江花月夜》,想到《十面埋伏》,想到《梅花三弄》《二泉映月》……这些伟大的传统音乐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文学内容、历史故事、人文情感、哲学思想和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从这些音乐作品中我们能“听”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感受文化自信带来的力量,这对于高职学生构建“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具体融入方式和举例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浩瀚大海中,纵观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都是对一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反映。为此,我们要结合中华传统音乐,把握好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高职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科融合”,充分挖掘传统音乐中的“思政元素”。秉承思政课程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把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并形成一定的协同效应。

2000多年前的中国,我们的祖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穿越草原沙漠,穿越惊涛骇浪,开辟出连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闯荡出连接东方和西方贸易往来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往来。针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音乐家们创造了大型民族音乐剧《玄奘西行》,这个当代音乐剧以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开阔人们视野,加强当时的中国与丝绸之路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体现了先辈们不畏艰险、执着进取的开拓精神和民族精神。《玄奘西行》音乐剧体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以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同发展、共享繁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美好愿景。通过欣赏《玄奘西行》,带学生梳理中国民族音乐与中国当时的历史发展,同时又领略着我们国家的大国担当意识,让学生在民族音乐中树立文化自信,由内心升腾起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三、结合专业特色,融入音乐元素

什么是“三全育人”?“三全育人”即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是指学校中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全程育人”是从时间跨度上讲,强调育人要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从空间上说,强调育人要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思政课程、音乐元素和专业特色有机融合能很好地体现出“全方位育人”,这不管是对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还是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以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按照教育部和旅游管理类部门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现代旅游管理理论、旅游专业知识、旅游专业技能、语言文学、艺术鉴赏、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针对他们的专业特色,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具体学情特点,带他们欣赏全国各地有特色的地方民歌和小调,这样能帮助学生了解当地人文、水土、风情等,这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能把我们的思政课程内容有效地融入进去。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民歌表现形式。按体裁形式分类,可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3大类。民歌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状态和风土人情等状况。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迥异,地域差距也会造成民歌特点不同。南方民歌委婉细腻,北方粗犷豪放。带领学生通过民歌小调的欣赏,来了解祖国各地的旅游特点、旅游特征,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同时通过这样的学习,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美丽中国”,更能致力于“美丽中国”的伟大建设中。

四、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艺术素养

在职业学校思政课程教学中,思政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能力高低不一。而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思政教学的开展效果,因此,构建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整體素质,有助于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水平的改进和提升。思政课相较于其他学科,内容复杂空泛,纯理论知识要多些,涉及其他科目的知识理论较少。一些思政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缺乏创新精神,较少主动接触学科之外相关的内容,加之自身艺术素养本就有所欠缺,一些学校也存在忽略思政教师艺术修养方面的培养问题,致使课堂内容仅停留于课本本身,缺少创新和拓展,教学形式陈旧单一,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教师和思政课产生“抵触”心理,对思政课程学习自然而然也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艺术观的培育应该作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引导思政教师主动适应学生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知识储备,广泛吸收艺术类相关知识,在教学中融入音乐艺术元素。学校通过组织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艺术相关专项课题研究、培训学习、观摩艺术表演等形式,广泛引导思政课教师学习了解艺术理论知识,走进艺术,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真正做到懂艺术、爱艺术、会艺术。学校领导以及有关部门都应积极参与,响应上级号召,通过构建平台,为教师交流和学习提供平台。例如,对现有思政课程的教材进行拓展,根据高职一至五年级各年级学生不同的特点引入爱国爱党经典歌曲有关素材。学校还可以邀请歌曲有关研究学者、创作人员或者演唱人员来学习开讲座,交流学习,为思政教师红色经典歌曲的运用提供经验。

五、加强校园文化阵地艺术氛围建设

职业学校通过营造良好的爱国经典歌曲学习氛围,有助于思政课程教学中爱国经典歌曲的运用,促进思政教学的高效开展,实现“大思政”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重大革命纪念日、党的生日等,学校广播站可以播放具有纪念意义的、具有代表性的歌曲,营造庄重氛围,可以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每年学校在12月9日都有纪念“一二·九”爱国主义活动,还有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活动,在活动中演唱红色经典歌曲,增加红歌的表演形式,动员学生全员参与,创新性地将现代化流行标语展示在教学楼、宿舍和新闻宣传栏等公共场合。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技术高速发展,手机、电脑每天都不离手。借助网络媒体的运用,实现爱国爱党歌曲的宣传。例如,可运用学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推送和传播,让学生能及时接触并深刻理解和认可歌曲所传达出的爱党爱国的深刻内涵,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和人生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应充分关注教学方式的改变和优化,不断改进传统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专业水平,积极利用音乐艺术元素的功能。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科学融入音乐艺术元素的前提下,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职校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更好地达成“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促进职校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妤.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2):48-52.

[2]王芳,张龙,许莉芬.音乐欣赏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渗透与融合[J].当代经济,2015(15):118-119.

[3]李花,傅议萱,陈红.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美丽价值观渗透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62-63.

[4]高戈.浅析红色经典歌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J].青年时代,2017(8):38.

[5]焦艳.现代音乐美学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20.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音乐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音乐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