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思政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 23:47徐淑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6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

徐淑君

[摘           要]  护理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要有较强的人文关怀才能胜任护理工作,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基于此,简单阐述课程思政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分析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出现的问题,并围绕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6-0167-04

在全阶段的教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已经是必然趋势。在医学类的专业课程中融入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加强了对医学生职业医德的教育,培养了医学生作为医生的职业操守与职业素养。同样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对培养护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有积极作用。

一、课程思政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始终把立德树人当作核心部分,将其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全员教育、全面教育。而课程思政教育便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增加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思政能力与综合素养。结合思政教育育人理念,将课程融入知识传授或实践操作的各环节,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明晰人生价值,为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培养优质护理人才。

要进一步落实有关的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我国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理念,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容整合至基础护理学课程任务当中,以帮助学习者在掌握理论方法、提高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创新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提高自我职业技术素质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的理念,是每一位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永恒的实践教育课题。

(一)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也是一门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课程,是护理课程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在高校中,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有不一样的知识内容体系和课程特点,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不仅要做到与课程互相内化,还要挖掘这个课程中独特的思想内容与学科素养,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不同课程的思想内涵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多角度育人的理念体系,在专业课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1]。基础护理学教学能够让学生学到护理专业知识,学会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护理专业的职业态度,与课程思政观念相融合后还能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护理专业的性质,帮助学生树立和养成正确的专业素养,从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身为医护人员的高尚品格,让学生从护理思政中理解护理在医学界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工作给予一定的思想观念渗透,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医院中实践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基础护理学专业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护理操作能力与护理职业的综合素养全面共同发展。护理学基础课程包含护理方面的基础性的知识和基础性的操作方法,护理专业知识本身存在较强的实用性。教师进行基础护理教学时,应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对患者伤病症状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通过对基础护理学课程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与教学相融合,引导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护理职业的理念,通过换位思考感受患者的情绪,进而产生人文关怀的职业态度。通过思政教育,让学生产生职业担当的医护情怀,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努力学好护理基础知识,掌握护理基础操作技能,将患者放在第一位。通过融合课程思政与基础护理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护理情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础护理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出现的问题

以“硬技能”为首的传统护理教学方法使护理生依靠肌肉记忆进行实践操作及演练,缺乏对护理的逻辑思考能力与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在实际护理病人时很难做到灵活应变。而在护理生遵循机械地模仿实践操作、枯燥的循环反复同一过程时,将学生置于实训操作学习的被动状态,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逐步使学生丧失对护理的积极主动性。

(一)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

目前,院校特别是中高职学校的师资状况需进一步提升。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民办院校规模日益壮大,护理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思政教育觉悟不高、思想教育创新能力不高、对社会政策理论的了解与认识受局限等情况,因而无法把思政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更加透彻地整合起来开展课程教学。而由于教师承担了日益严重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任务,部分教师甚至还承担了社会责任与行政职务,因而无法腾出大量业余时间备课、搜集历史事例、开展课题教学研究,由此造成教師所授的思政教学往往对教材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其后果自然是内容枯燥乏味,学生较难掌握,从而与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不符。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与重要性,在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并不重视,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护理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但是没有专业的职业道德理念,学生对护理职业没有较强的认同感,对患者也缺少最基本的人文关怀以及关爱之心。一些高校的基础护理学教师是医院内的护士,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更多是以自身的护理经验为基础进行知识教学和专业教学,学校也没有组织专门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课程培训,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一些高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和设置护理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环境,学生往往是在专业前三年内学习护理相关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在最后一年进入医院或者相关行业参与实习活动和临床。因此,在学校中,学生学习护理知识与护理的临床经验大多是来自教材与教师的教学资源,学生并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医院环境,也没有在临床实践护理知识与操作的机会,即使在实训教学操作中也只是机械地把护理模型当作没有情感的模型,并没有把模型当成真正要护理的病人,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将自己完全带入护理角色当中,从而压制了学生护理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基本上都是以护理基础知识与基础操作教学为中心,对护理职业与护理理念的教育较少,而且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考核方式也是以试题和技能考试为主。枯燥的教学方式和单一化的评价方式都不能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综合性的客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机也没有很好的鼓励和激励作用。而且目前基础护理学的实训教学中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听从教师的教学任务安排,学生被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枯燥乏味的实训教学过程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对实训操作的主动性,进而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程自身的局限性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自身所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求职等压力都明显加大,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教育环境以及教师的政治思想、思维方法、行为习惯、教育心态等都会对学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课程思政通常局限于思政课程和课堂教学思政。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常常处于在思政教学中没有明确自己为授课主体的认识误区中。而基础护理学专业也由于本身极其注重实用性的特征,使得许多任课教师常常忽视学生实际活动中对思政观点的正确把握,对于思政的知识点也常常只停留于对教学理论的生搬硬套。

教师因为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课程本身的特殊性,而无法对学生实施指标性教育。与此同时,教师目前对课程成绩的评估与考核方法还较为陈旧与保守,主要停留在思政试题的形式上,而这些显性的评价手段又不能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团结合作意识、文明法治意识、服务意识、信用意识、安全意识等,显然难以达到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思想认识的目的,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与道德精神的养成。在激励方面,教师也需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育激励机制。由于我国传统观念和社会各种因素,要求教师用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去研究教学,却忽视了教师的实际需要,也因此忽视了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和职业成长计划的整体构建,使得教师长期在教学活动中一直处在被动状态,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也一直未能获得有效的提高,以至于教师工作时间不固定,流动性大,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

三、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

为缓解上述情况,教师可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任务的中心、实践课程为载体,逐步将思政教育渗透至课堂当中,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结合能力培养,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作为导向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逐步引领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于润物细无声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人生价值。

(一)转变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

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就要及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实践好课程思政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从对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反馈中进行反思,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实践情况[2]。因此学校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利用学校的教育平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课程思政理念。学校要提高教务管理水平,通过提高教师的思政水平来提升护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思政教育水平。

比如,学校可以针对教师开设相关的思政教育课程、讲座或者微课程,以培养学生和教师共同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对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考核方式,在传统的考核方法内增加对教师的思政水平考核、教学方法创新考核以及教师教学专业能力考核等。针对教师的专业方向,可以开设特色思政教育课程,以基础护理学中“医院环境”这一课程为例,医院是患者用来恢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场所,其中包含医院的服务和医疗管理设施,基础护理学中针对医院的服务着重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社会交往的人际关系。学校可以根据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可以以“医院环境”这一课程内的思政元素为培训内容,“如何培养护理人士的服务态度、增强护理人士的护理意识,如何改善护理人士的服务态度,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如何处理患者的恶意投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思政培训内容,将这些内容作为教师的考核课程标准。教师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加深了自己对护理的相关认知,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和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学校对教师进行思政教育观念的转变培训,既提高了教师的思政认知,又为之后的思政教学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

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学到基础护理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以后进入社会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基础。传统的护理教育方式是以“硬技能”作为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中通過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机械化练习,从而掌握基础护理的操作步骤,这种刻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并不理解相关的知识原理,也不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与意义,进而导致学生对病人进行护理时不能有效地灵活应用。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也觉得枯燥无味,机械化地模仿练习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护理能力和护理专业知识的培养、提升也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教师要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与思政理念相融合,创新基础护理学的实训教学方式,将护理专业能力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潜移默化地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实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引领和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也能体现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思维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典型案例的病例分析和经典的护理医学的文化故事,从中体会到护理行业的价值,将从中体会到的思想情感和职业感悟带入基础护理学的实训操作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对病例分析的经验,理清实训操作中每一步骤的逻辑关系,认清实训学习的教学价值,同时还可以在每一次操作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

在线下进行实训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线上的护理学习资料,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的护理知识,从中感悟到护理的职业价值[3]。教师还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锻炼自己的护理操作能力,从情境中感受到护理的职业操守与职业理念。以“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这一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医院的模拟情境,将学生分好小组之后,每一个小组成员轮流饰演患者,并根据每一位患者预先设计好的生命体征体现出的症状进行护理实训操作。从模拟情境中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患者的心情,也能体会到护理操作的意义和职业内涵,进而让学生在实训教学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知。

(三)创新考核方法

在基础护理学的课程中,传统的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主要是以课程成绩和操作结果为主,只要学生的课程成绩良好和操作结果优秀就代表着这个学生基础护理学的课程合格了。这一考核方法的缺点就在于对学生的思想水平、护理职业理念和专业操守等都没有进行考核与评价,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对待护理工作不认真,或者容易导致护患关系恶化。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考核方法进行创新,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成绩和水平,还要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对护理行业的职业素养认知水平。以往的实训考核方法主要由学生的护理表现、操作过程评价和实训报告组成,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案例或者视频纳入学生的考核方式中,将思政教育与考核方式相融合,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感受到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教师将思政和人文素养纳入考核方法中,对学生进行思政评价和操作评价。思政评价可以包括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写一篇实训操作的心得体会,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和实训教学参与程度以及课后护理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标准。操作评价考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实训操作中的人文素养,包括学生上课时是否身着护士服等仪容仪表、操作练习中的物品摆放与整理,以及实训操作中是否体现了护理的职业素养;第二部分是学生的实训操作技术,对学生的护理操作熟练度、环节流畅度、护理原则的遵守等进行评价与考核。利用上述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基础护理学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与考核,既考核了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又考核了学生是否具备护理方面的职业素养,通过创新后的考核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备正确的职业素养,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4]。

(四)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思政评价

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对学生进行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不仅难以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其评价结果也反映不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教师也不能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没有很好的反馈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新的课程目标要求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以创新过程性评价方式为主、终结性评价方式为辅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动手操作、理论知识和思想水平进行多方面评价。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评价标准有五方面:第一是护理操作的准确程度,准确性高,护理操作才能有实际意义;第二是操作过程的熟练度;第三是操作环节的流畅度;第四是操作过程中是否将物品和仪器整理归位;第五是操作过程中沟通能力是否有欠缺。通过这五方面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客观评价。对学生的思想水平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進行:第一是学生在实训教学中对护理对象的人文关怀;第二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是否遵循了护理原则。

以上评价方式都可以采用量表的方式进行打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布置相关的操作反思记录,一同作为评价标准[5]。还要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互相评价和教师的总结评价综合起来,评定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和思想政治水平。而且过程性评价方式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让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与专业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课程思政融入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使得思政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与评价方式,将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国家培养高素养的护理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耀元,黎剑云,温彬斌.护理学教育中课程思政实践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3):1196-1200.

[2]刘莉.高职护理学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3):32-35.

[3]廖瑞兰,卢艳艳,王晓芹.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医医院护士培训内容的研究[J].循证护理,2022,8(12):1692-1697.

[4]张娜.课程思政在护理解剖学混合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效果[J].解剖学研究,2022,44(3):278-280.

[5]潘庆,朱秀玲,吴秀梅.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精神科护理学”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2,43(6):16-21.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实训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