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培训体系构架策略研究

2022-05-30 01:31许淮王顺先
兰台内外 2022年31期
关键词:岗位培训建设策略高等院校

许淮 王顺先

摘 要: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日益完善,高等院校也构建出来各式各样的助学计划,而图书馆勤工助学作为高等院校应用最为广泛的助学计划,在高校当中得到了深度推广。但随着时间推移,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当中的问题逐渐凸显,需要高校图书馆对勤工助学岗位培训体系作出优化与调整。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培训的重要价值,并且提出体系建设策略,供广大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高校图书馆;岗位培训;勤工助学体系;建设策略

近些年,高校图书馆陆续引入学生勤工助学机制,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信息服务,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创新与高校育人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岗位育人优势,加大高校育人力度,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效果,发挥勤工助学岗位对高校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助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发展。

一、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开展岗位培训的重要价值

1.提升工作效率

高等院校可以通过科学开展岗位培训工作,助力学生掌握图书馆规章制度以及组织框架,使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与工作范畴,通过快速学习对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有更深层次、更加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图书馆组织活动当中,显著提升自身与图书管理工作岗位的契合程度。在岗位培训环节,提升高校学生对图书馆相关业务水平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明确自身所处岗位的内在需求,提升图书馆整体工作效率,为图书馆整体运营效率、服务效果提供保障。

2.提升资源利用意识与收集资源信息

针对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开展培训工作时,需要由图书馆专业的工作人员,开展一系列引导工作,以图书馆专业技能以及图书分类知识为核心任务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

通过科学的指导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對信息收集路径与信息收集技能有更加深入地了解,显著提升信息收集效率,掌握各种不同的信息收集方法,熟练运用现代化手段来展开互联网资源收集与图书资源信息收集工作,可以在熟练掌握各种基础工作内容的同时,拓宽知识储备,呈现图书馆整体资源效益,为信息收集效率奠定坚实基础。

3.培养学生职场观念

对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展开培训工作,不仅会涉及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等基础培训内容,同时还需要对学生工作态度与职业素养展开有效培养,开展一系列领域培训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组织团体的深度含义,显著提升合作意识与敬业精神,帮助高校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行为观,完善学生职场观念,针对高校勤工助学学生心理状况,正确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以及心理素质培养工作。

面对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产生的各种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自卑心理做出差异化引导,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心理疏导工作,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职场观,使学生在岗位当中不断完善自身。

4.满足图书馆人力资源需求

勤工助学岗位学生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在工作环节,图书馆应当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在专业范围内的各项能力。例如,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同时,需要确保能力培养工作的精准性与针对性,如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勤助学生,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到网络维护以及电脑设备维修环节;而针对外语专业勤工助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到外文文献翻译活动当中;同理,艺术专业勤助学生,可以参与到图书馆宣传报道活动环节。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随之提升,而且可以实现学以致用,在工作环节产生的成就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实现高校学生自我发展目标与自我管理目标。

二、勤工助学岗位培训体系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点

1.体系设计原则

首先,勤工助学工作应当秉承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不仅是勤工助学岗位设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岗位培训工作有力的推动因素。因此,在岗位设计环节,高校图书馆应当构建以人为本培训体系,结合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展开差异化设计,满足各个层次、各个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培训环节,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与知识培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个体需求,将岗位培训工作看作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次,在岗位培训环节,要将个体学习模式转化为团队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培训环节可以实现互帮互助,显著提升岗位培训效果与培训质量。在岗位培训环节,需要学生默契配合,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经验分享以及技能分享,使学生可以不断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以及工作技能,在为工作效率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思维。为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在一个岗位设置两名以上的勤工助学学生,使学生可以在工作环节展开互动与交流,通过彼此合作、彼此促进的方式来提升整体工作效率,构建更为高效、更为优质的工作方式。其次,在开展岗位培训工作时,应当确保岗位培训方式的多样性,结合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提供差异化培训方式,确保学生可以得到更加高效的引导,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展开学习。如可以创设课堂培训模式,结合课堂教学特点,课堂培训活动主要以规章制度、基础知识、组织结构等基础性内容为主,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基础工作内容。而实践培训模式主要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展开培养,使学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当中,不断提升对本岗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职能的了解程度。网络培训模式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培训工作环节,使学生可以运用课余时间展开线上学习,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

2.体系设计要点

首先,在勤工助学岗位培训体系建设环节,应当明确岗位培训目标是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因此,在日常培训环节,不仅需要加强基础技能与基础知识培训,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展开正确引导,凸显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培养理念,对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整体素质展开深度开发与深度挖掘,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与职业观念。其次,待岗位培训工作结束后,对学生的工作情况展开深度考察,掌握学生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能力,对岗位培训效果展开有效评估、精准评估,不仅可以有效发现学生在工作环节存在的漏洞,规范学生工作行为,而且可以对培训质量拥有更深层次、更加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岗位培训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制度改进与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保证评估效率,可以选择直接观察方式,也可以选择问卷调查方式。

三、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培训体系建设策略分析

1.科学设计岗位

为保证勤工助学的作用可以得到有效发挥,高校图书馆需要在正式开展一系列勤工助学活动之前,科学设计助学岗位。不仅要突出图书馆需求与图书馆特点,也需要针对勤工助学的具体情况展开科学设计、科学安排,意识到勤工俭学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运行以及服务工作的重要作用,关注每位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以及能力状况。结合高校图书馆的运行管理工作以及服务发展需求,科学设计助学岗位职责、岗位权利以及工作内容。结合图书馆岗位职责、岗位要求以及技术含量、知识含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层次:基础服务岗位、中级服务岗位以及高级服务岗位。基础服务岗位包含日常搬运、图书馆向导服务、书籍上架、送书上门服务、书库管理以及浏览室环境卫生等一系列基础服务内容;中级服务岗位包括现场翻译助理、图书采编助理、数据库助理、文案编辑助理以及文案写作助理、活动策划助理等中级服务内容;高级服务岗位主要负責科技查询与专利服务,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设立材料学科、机械学科、环境学科、文史学科、化学学科、教育学科服务助理岗位,协助图书馆专业人员开展服务宣传工作与资源宣传工作,对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学科前沿展开跟踪分析,并且提供相应的科研服务。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图书馆岗位中不仅具备管理岗位,同时也具有部分图书情报岗位,需要高校学生具备日常管理能力,可以胜任图书馆管理工作、图书资源收集工作、图书资源整理工作以及图书采购工作,同时具备良好的信息情报素养,可及时对各类特色资源以及电子资源展开科学收集、科学整理、科学归档以及深度挖掘,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出谋划策。因此对勤工俭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展开有效培养,要从科学设计勤工助学岗位入手。

2.科学设计培训内容

勤工助学岗位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为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工作队伍,确保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以有效发挥同群效应,带动更多的高校学生参与到勤工助学服务当中,提升高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高校图书馆工作培养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岗位培训工作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满足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发展需求,同时也需要履行图书馆服务育人这一职责,充分发掘学生潜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因此,需要系统地开展岗位培训,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与服务技能,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自身素质展开有效培养。基础业务培训是图书馆整体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对业务的掌握程度。培训内容普遍具备一定的价值性特征与实效性特征,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特点,在传统管理育人理念以及服务育人理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与教育职能,结合服务岗位需求以及勤工助学表现差距展开需求评定,精准判定岗位培训内容,加强基础培训力度,使学生可以对勤工助学这项事业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对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关联以及实际作用具有基本认知,明确勤工助学岗位职责与岗位权利,结合具体的岗位需求来开展岗位培训工作。

3.科学设计岗位培训方式

科学设计岗位培训方式,也是吸引高校学生参与到高校图书馆培训活动当中的有效助力,可以在培训环节不断强化勤工助学学生的责任意识、专业技能,以构建动态化服务培训机制、系统化培训机制为目标,确保整个培训活动处于逐步推进的过程。结合具体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特征,灵活选用岗位培训方式。在培训环节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结合具体的岗位要求,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展开科学分析,综合性考量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时长等核心要素,兼顾共性需求以及个性需求,注重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方式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双重培养。具体而言,通用型培训可以采用连续性培训方式;而岗位技能培训则可以借助分段培训方式。随着岗位工作的日渐深入以及岗位职能转变而设立相应的技能培训目标,培训形式可以采用讲座方式、讨论方式、现场指导方式以及互联网自学方式。设置完善的培训规划,可以显著提升培训效果,因此,培训教师在培训时,也应当科学选择培训技巧与培训方法,注重多种培训方式有机融合,显著提升岗位培训效率。保证培训方式的多元性,既有集中授课指导,同时也有一对一针对性指导。通过岗位培训学习,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而且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与培训环节,不断提升各项能力,使学生在工作环节与学习环节拥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4.科学开展岗位分配

上述表明,勤助学生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在工作环节应当注重结合学生培训情况以及专业特色展开岗位精准分配。在岗位分配环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发挥勤工助学岗位的育人优势。同时确保学生的专业优势在匹配项目当中得到科学应用,在基础服务环节深度挖掘特色服务资源与特色服务项目,显著提升图书馆服务效果。在尊重学生自主意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展开岗位分配。例如,可以将文科专业学生安排至文科书库整理岗位;将计算机专业学生分配置计算机管理部门,参与互联网维护工作以及电脑设备维修环节。只有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图书馆的岗位需求来展开科学分配,才可以确保学生在各自的岗位当中发光发热,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勤工助学服务质量,提升广大图书馆读者满意度。具体而言,在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分配环节,可以与岗位设计工作同步开展,设计一人多岗的管理方式。在同一岗位设置两名以上学生轮值,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空岗现象发生,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使学生可以在工作环节,实现科学互动与深度交流,彼此分享工作心得与工作经验。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培训体系建设工作是图书馆勤工助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科学设计岗位、科学设计培训内容、科学设计岗位培训方式、科学开展岗位分配等方式来开展岗位培训工作,在满足图书馆自身创新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 琛,骆梦诗,江文雪,等.高校学生助管团队改进方案 ——以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

[2]张理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管理策略探析——以川北医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风,2021

[3]张桂玲.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创新管理实证研究——以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

[4]冯丽娜.高校图书馆创建勤工助学团队的实证研究 ——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

[5]赵俊颜.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队伍建设初探——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19

[6]傅 超.浅谈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7]秦春阳.图书馆勤工助学团队岗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河南大学图书馆流通部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图书馆)

基金项目: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岗岗位培训体系研究(项目编号:CDGZ2021009)。

作者简介:许淮(1970—),男,汉族,江苏泰州,大学本科,教育管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管理;王顺先(1985—),男,汉族,江苏盐城,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管理。

猜你喜欢
岗位培训建设策略高等院校
分析影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相关因素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中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
编辑有感——基于岗位培训和编辑实践的感悟
提高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课堂到课率的有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