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研究

2022-05-30 03:12张豪若韩戈玲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课程思政

张豪若 韩戈玲

摘要:以英语专业课程“英语报刊选读”的教学为例,探究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课程内容,研究在价值观引领、家国情怀和学科视野等方面进行思政教学的方法,分析学生对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内容的接受度。通过采用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英语报刊阅读批判性思维;通过课后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反馈意见,分析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在英语专业课程中融入隐性课程思政元素,是大学生易于接受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与隐性课程思政的结合为广大英语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提供有效思路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课程思政;内容依托式英语教学;批判性思维;英语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H 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 - 895X(2022)03 - 0253 - 06

DOI: 10. 13256/j .cnki.jusst.sse.2022.03.00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目的,要区别于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恰逢建党100周年,大学生思政教育尤为重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尽管我国防控措施严格有效,国内经济及居民生活基本恢复正常,但偶尔仍会出现风险地区,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因此,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迫在眉睫。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多涉及英语国家语言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必然具有特殊性‘”。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对外语专业人才的全球视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现有研究表明,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严峻挑战。安秀梅提出应加强《大学英语》在教学理念、教材內容和教师思政能力意识等方面的改革[3];李平等指出《大学英语》需要革新教材内容,以适应课程思政需要[4];孙有中从宏观角度阐明外语教材的应对性改革[5];杨婧分析了如何结合《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加入课程思政元素[6];李志英针对英汉翻译课程,提出基于情感学习理论的思政教学架构[7];林忠等剖析了基础英语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有效途径[8]。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的出发点是教师的课堂思政教学,而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对课程思政的接受度。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效果的反馈,本文以英语专业课程“英语报刊选读”的教学为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课堂观摩和在线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策略。

一、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

“英语报刊选读”是面向英语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新闻阅读习惯,掌握英语新闻语篇文体特征。本课程采用以内容为主(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能力[9]。“内容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语言是内容学习的载体和工具。”[10]迄今为止,国内高校英语学科对CBI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其有效性。袁平华发现,使用CBI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同时还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11];毛亚英等研究发现,CBI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语言能力[12];姚小娟[13]认为CBI教学模式对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产生积极影响;袁平华研究发现,CBI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辨认假设、归纳和演绎能力.即CBI教学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14];陶继芬指出,CBI教学模式与英语口语课程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15]。这些实证研究结果说明CBI教学模式有利于英语学科教学,即“如果语言教学能基于某个学科知识来进行,将外语学习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率往往会大大提高”[16]。

教学实践表明,在“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中采用CBI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新时代的英语专业早已不局限于语言能力培养,而是侧重外语综合能力提升,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培养已经开始在英语写作课程[17]及精读课程中[18]占有一席之地,批判性思维在“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学习中也尤为重要,因为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报刊知识,学会分析西方媒体的新闻立场和态度,同时提高逻辑思维,增强假设、归纳和演绎的能力。因此,笔者在授课内容中融人中国元素,对比中外新闻语篇的焦点与导向,开展线上线下讨论,使学生自觉形成阅读英语新闻的习惯,获取有效信息,客观公正地评价英语新闻报道,通过多媒体渠道与中外大学生交换新闻评价意见。

二、课程思政案例分析

(一)CBI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英语报刊选读”是一门新闻文体知识和语篇分析并重的课程,属于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内容为英美权威杂志和报刊精选文章。教师在讲解报刊文章背景知识过程中,必然涉及大量时政内容和新闻事件背景知识。主讲教师采用CBI教学模式,结合时政内容融人中国元素,引导学生立足于新闻事实,对英美新闻语篇的立场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新闻评价能力。

例如,在讲解第三课文章“Tiger Mom... MeetPanda Dad”(选自《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Journal)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总结作者对中国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态度,归纳其代表的西方父母及家庭的教育理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中国家庭教育的评判是否客观公正,进而对比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文中多次对中西方父母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认为中国父母对孩子十分苛求而西方父母则常常鼓励表扬孩子。作者眼中中西方教育的差别是: “During our first weeks in Beijing, we attended atalent show at our children's British school and watched Chinese students ascend the stage and play Chopin etudes and Beethoven symphonies, while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ambled up and proudly playedthe ABCs under their flapping arms。”针对之,教师请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并判断是否如上所述。同时,介绍美国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各种面试流程和问题,举例说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是她的父母和家庭重视儿童教育、牺牲玩乐时间的结果,让学生全面了解美国不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的差异,帮助学生意识到作者观点的局限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能够理解对比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是教师在本单元内容教学中加入的思政元素。

讲授选自《华盛顿邮报》的第九课Five Mythsabout the American Dream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国梦及美国梦的内涵。作者在文中特别提到 “China threatens the American dream...Our surveys revealed that 57 percent of Americans believe that ' the world now looks to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not just ours, to 'represent the future. When we asked participants which region or country is charting that future.more than half chose China.”同时,还提到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针对这一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美国近年针对中国的一系列经济制裁活动:如限制芯片贸易,制裁华为、抖音、中兴等科技企业;勒令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电信业务运营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摘牌等。并说明美国对所谓的“威胁”自身发展的国家实行制裁已经不是新鲜的新闻事件,在20世纪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美国也用类似的手段抑制他国发展。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比思考中国梦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回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总结中国梦强调和平发展而非世界霸权,进一步联想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帮助非洲等贫困国家修建铁路;支援全世界抗击疫情工作,在自身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为塞尔维亚等其他国家供应口罩、呼吸机等物资,同时派出了医疗队;为全球环保事业添砖加瓦,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主动节能减排,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降低碳排放量。学生们普遍认为,根据课文内容补充的中国元素提升了课堂上正能量的传播。

再如,第十二课Terrorized by“War on Terror”中,美国把打击恐怖主义行动比作反法西斯斗争: “To justify the“war on terror,” the administration has lately crafted a false historical narrative that could even become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By claimingthat its war is similar to earlier U.S. struggles agalnst Nazism and then Stalinism (while ignoring the fact that both Nazi Germany and Soviet Russia were first-rate military powers,a status al-Qaida neither has nor can achieve), the admimstration could be preparing thecase for war with Iran.”针对这一说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这一类比是否合理,再结合美国利用打击恐怖主义的幌子,频频干涉中东国家内政的新闻报道实例,批判美国政府的霸权主义做法。课后,在线发布讨论题目,请学生发表关于中国对于恐怖主义的立场和措施,后续课堂上针对学生提及的云南与新疆等地发生的恐怖事件,补充相关历史背景知识,阐明中国捍卫国家安全与稳定、为全世界打击恐怖主义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总之,教师善于根据教材的新闻主题,引入适当的中国历史文化元素,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以便掌握恰当的国际传播话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必然涉及大量中英文时事新闻。鉴于新闻的时效性,传统的课本教材内容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当下所处的后疫情时代,为了确保停课不停学,保证学生顺利学习,需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时空局限,高效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本课程结合线下传统教学和线上新兴教学两种模式,利用网络、媒体资源等有效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比如,在每节课导人部分,教师会打开中国日报(China Dai-ly)、美国有线新闻网( CNN)、今日美国(USAToday)、每日电讯(Daily Telegraph等新闻网站,与学生一起浏览当天头条新闻,探讨最新最热的新闻内容,学习英语新闻词汇和新闻写作风格。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报刊知识,指导学生查阅多种线上资源;教师鼓励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览国内外报刊新闻,阅读《学习强国》英语新闻;教师还督促学生在掌握报刊写作知识的同时了解家国大事,学会用英语“讲最时髦的国计民生故事”。

“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将思政教育融人课堂教学和课后讨论,实行全过程育人。笔者在线上平台讨论区观察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变化。例如,第三课讨论“the typical Chinese and American parenting styles”时,学生们大多被西方媒体误导,认为 “Chinese parents treat their children strictly” “Chinese parents tend to spend more time pushingtheir kids to study;practice and achieve”而没有思考作者为什么渲染所谓的“中式教育”弊端,也没有依据事实提出中国家庭教育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学生们逐渐显示出对问题的批判性思考。比如,针对第九课的讨论题目“What's your opi-nion on the American Dream? Compare it with theChinese Dream”,许多学生提到美国梦围绕通过个人努力获得财富回报,“The American Dream is about personal wealth”, “Generations of Ameri-cans are convmced that a better life can be achievedthrough unremlttlng struggle”,但中國梦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而是重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实现整个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学生们认为: “The goal of the Chinese Dream is to realize people'sdream of happiness”; “The Chinese Dream is rooted in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The people are the main force and the direct beneficiaries of Chinesedream”。再如,在第十二课讨论“What do youthink of American's war on terrorism”时,许多同学认为虽然打击恐怖主义本身是正义行为,但美国政府利用打击恐怖主义作幌子,为自身牟利,而且各党派的政客们也各有其特殊利益目的,他们说: “American politicians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 war onterrorism is a good excuse for generation of new wars and that occupying the high moral ground could helpthem profit from the war. Like the war in Iraq,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launching a war for oil re-sources”: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aim to elimi-nate terrorism through the war on terrorism, but to es-tablish partnerships with other countries so as to gain American'S own interests."

三、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文以“英语报刊选读”课程的单元教学为案例,考察教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课件、英语新闻及视频、单元练习和讨论题的课程思政效果,动态观察学生在线完成作业和发表新闻评价情况。具体实践过程中,两名青年助教随堂听课16周,期末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定性定量分析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反馈意见。

问卷共21道题目,其中包括矩阵文本题1道、单选题10道、多选题5道、填空题5道。题目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为学生背景信息(题目1),第二类为课程教学内容(2-8题),第三类为课程思政教学元素(9~21题)。

问卷调查对象为上海某理工类高校2019级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其中男生8名,女生33名,分别来自上海、山东、新疆等地。本研究共发放53份问卷,回收41份有效问卷。

(二)问卷结果与讨论

1.“英语报刊选读”采用CBI模式的有效性

通过分析学生对于“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内容的反馈(问卷2-8题),表明教师的课堂引导效果明显。选修“英语报刊课程”之前,71%的学生会偶尔了解国内外新闻报道,而每天/经常浏览新闻报道的人数只占27%;选修该课程之后,80%的学生会经常浏览新闻报道。而且,在需要获取国内外新闻时,学生们会自觉选择官方媒体,如ChinaDaily官网、CCTV英文频道微博、科学美国人等英语官方网站。

同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CBI教学模式中得到大幅提升。高达83%的学生对国外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持半信半疑的态度,12%的学生选择不相信,仅有5%的学生选择相信。另外,37%的学生选择会留言纠正不实报道,阻止谣言散播,他们认为新闻报道应该准确客观,尊重事实;63%的学生选择不留言,他们并非不想表达个人观点,而是认为,一方面留言作用不大,其他人不会听取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的观点存在主观性,可能会误导他人。在被问及选修“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后,对新闻报道的认识有哪些改变时,学生的反馈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对新闻报道的关注度增加,不少学生表示自己对新闻报道更加关心,他们从无意识听取信息到主动分析新闻报道,部分学生开始觉得新闻报道没有自己之前认为的那么枯燥无趣;二是对新闻报道知识更加了解,包括新闻标题简洁准确、有吸引力、用词专业、新闻报道的格式、常用的写作手法等;三是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少学生认识到新闻报道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客观,因为与撰稿人的态度立场高度相关,作者会加入自己的观点。与这一结果相一致的是,27%的学生认为英语新闻报道与客观事实可能会存在偏差,他们指出:“新闻报道中的看法是作者的看法,以他们的立场描述事件,不一定是客观的”;“各个国家对自己国家的报道都持客观态度,但对其他国家的报道会不留情面地抨击”;“新闻报道还是多少带有作者的主观臆断”。

2.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评价

通过分析学生对于课程思政教学问题的反馈(即9-21题)可知,尽管教师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提到课程思政的字眼,仍有超过半数(59%)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有所了解,这表明这一新兴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在学生群体中得到关注。但同时有41%的学生表示对课程思政这一说法不了解。高达7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课程思政融人“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他们认为的主要原因包括:1)立德树人是教育最根本目的;2)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与英语报刊知识相得益彰;3)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专门的思想政治课。同时,超过四分之一( 27%)的学生不赞成将课程思政融人“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他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已经有专门的思想政治课,同时担心专业课程内容会被缩减,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报刊知识没有关联(见图1)。

问卷结果同时显示,个别大学生对显性课程思政有抵触情绪,他们更欢迎隐性课程思政。当思政元素与授课内容的关联度相差较大时,学生能够意识到教学环节设计的显性思政;相反,当思政元素自然融人授课内容时,学生没有意识到思政教学设计,这类隐性思政非常易于被学生接受。高达88%的受访学生记得教师在课程中加入了中国元素,如中国教育理念、中国梦、中国在非洲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而且,这些学生都认为中国元素提升了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尽管27% 的学生不认可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他们依然非常认可在课程内容中加人中国元素。显然,学生没有将中国元素与课程思政画等号。这一结果突显出大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内涵不够了解,很多学生误以为课程思政就是思想政治课,不明白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的区分,所以他们会认为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没有关联。由此可以说,“英语报刊选读”的课程教学内容与中国元素紧密结合,在细无声中润物育人,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另外,12%的学生不记得教师在课程中加入了中国元素,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对专业知识学习没什么作用或者对课程本身不感兴趣。当被问及授课教师是否在课程中加入了思想政治教育时,超过50% 的受访学生选择了“否”,这一比例远低于记住教师在课程中加人中国元素的受访学生人数(88%)。以上两个数据带来的启示是: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采用隐性思政方式,充分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加入中国元素;同时,在学生群体中应该弱化课程思政这一说法,适当减少显性课程思政,以免学生因不了解而产生抵触情绪。也就是说,应“将思政的内容有机地植入课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19]。

四、结束语

本文以英语专业的“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教学为案例,分析了CBI教学理念和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途径,采用课堂观摩和在线问卷调查等手段,研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效果。研究表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西方报道进行思辨式讨论,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为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在课堂教学中融人中国元素的参考案例。通过分析学生的反馈结果,笔者认为CBI教学模式适用于英语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隐性课程思政能够使大学生养成自觉阅读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熟悉国情的习惯,进而自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根据本文的实例研究,建议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讲解英文知识点的时候,不要仅仅局限于英文内容,同时要围绕英文内容补充、联想、类比中国知识。结合时事新闻和新闻报道背景知识扩展的教学内容安排,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跨语言、跨文化的差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锻炼运用英语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广大英语教师发挥英语课堂教书育人的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祖国、母语和文化,进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生的反馈对于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决定性作用。根据本文的调查研究结果,建议英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起步阶段,利用问卷、采访、量表等有效手段,及时对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教学融合的效果进行调研,从而适时调整下一阶段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利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服务于课堂专业教学内容,努力达到“1(课堂专业知识)+1(思政元素)>2”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 (4): 122- 126.

[2] 姜智彬.“多语种+”:课程思政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的内涵、路径与成效[J].外语电化教学,2020 (4):18 - 21,3.

[3] 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 (11): 84-85.

[4] 李平,王聿良,吴美玉,等.“大学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 10): 137-140。

[5] 孙有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材设计[J].外语电化教学,2020 (6): 46- 51.

[6] 杨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0 (4): 27-31,5.

[7] 李志英.高校翻译课程思政教学探索:情感学习理论视角[J].外语电化教学,2020 (4): 22-26,4.

[8] 林忠,王美娇.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以“基础英语”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 (1): 111 -116.

[9]

CENOZ J.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and content andlanguage integrated leaming: the same or different?[J].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2015, 28(1):8 - 24.

[10] 夏珺,刘驳.“内容依托型”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教”“学”观[J].江苏高教,2015 (2): 91-93.

[11] 袁平华.依托学科内容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学习动机及焦虑感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5 (3): 41-45。

[12] 毛亚英,陈莉萍.国际化背景下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J].外语研究,2013( 2):60 - 63.

[13] 姚小娟.CBI教学理念融人大学商务英语拓展课程教学的实证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3 (5): 111-116.

[14] 袁平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0( 6):49-56.

[15] 陶继芬.母语环境中大学英语口语课堂CBI教学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 ll):186- 188.

[16] 蔡基刚.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2011,32 (5): 35 -38.

[17] 李莉文.英语专业写作评测模式设计: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 31 -35.

[18] 韓少杰,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9,30(6): 67-70.

[19] 石坚,王欣.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J].外语电化教学,2020 (6): 43-45.

(编辑:朱渭波)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