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

2022-05-30 10:48张丽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规章制度道德教育教育者

张丽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陶行知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陈鹤琴说过“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成儿童自觉的纪律性,这是儿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可见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点, 通过德育教育能提升学生的品德, 而对于班主任来说, 做好德育工作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

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我面對的孩子年龄比较小, 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就不能单靠班规校纪,而是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以下浅谈几点我在班主任德育教学方面的策略:

一、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内心

尽管小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思考能力,但他们还很稚嫩,在很多事情上的认知能力都不强。因此,小学班主任不能用固定的条条框框对学生进行约束,必须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管理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在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时,老师应该照顾好两个或几个学生的共同感受,而不是简单地从矛盾本身对学生进行训斥。这样既能解决好矛盾,又能很好地避免此类矛盾的再次发生。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占有很大的比例,缺少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学生们的自信心受影响很大,小学生的心理非常脆弱和敏感,因此,小学班主任的道德教育应更加重视表扬和鼓励。例如,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问题学生如果经常批评,会使学生感到自卑。应该多了解学生的内心,分析犯错的原因。有些学生犯错,并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会感到难过,教师应该安慰和鼓励,并相信他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被爱与自信很重要。因此,在正常教学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这些策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同时在班级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增加集体荣誉感,同时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更能增强自信心。

三、充分采用小组机制,民主制定班级规则

当小学班主任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并从民主的角度出发,形成易于学生理解以及实用的班级规章制度。具体来说,小学班主任可以深入到学生中间,以帮助学生为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做出贡献。特别是班主任必须首先向学生解释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重要。其次,班主任帮助学生提供有关课堂管理系统的意见,这可以激发班上同学之间的集体讨论。当学生讨论班级规章制度时,班主任只需要加强指导,具体规则的制定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讨论班级规章制度的最后,班主任将其整理成文档并打印出来的,课堂教育者和课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课堂管理系统的特定要求,才能进行课堂管理工作。良好的班规形成后,各个小组之间形成比学赶帮的好氛围,组与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比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与学生建立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计划,并以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实施。小学生尚未成熟,需要他人的支持,因此班主任在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必须充分尊重。当小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和认可时,他们将更愿意听老师的教育,从而使班主任更容易接受道德教育。当课堂教育者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他们应该照顾和爱护学生,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应公平对待每一个小学生,并让小学生感到诚实,这对于小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在课堂教育者的工作中,如果他们能够尊重,信任理解学生,那么学生将以相同的情感来回应课堂教育者,他们在面对课堂管理和培训时会更加理解和同意,这对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只有班主任保持融洽的关系,才能对班主任的道德教育有所帮助。

五、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在正常教学中,班主任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家长和老师可以公开和开放地交流。班主任可以及时了解,与父母讨论,同时也有助于孩子的道德能力的培养。此外,班主任进行家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了解家庭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在防止学生犯错和提高德育质量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学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管理,加强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导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规章制度道德教育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墙化”更需“强化”
第三部分 规章制度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英国小学的规章制度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