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奋战 寻迹烽火硝烟

2022-05-30 10:48张文萱
走向世界 2022年27期
关键词:阻击战青岛红色

张文萱

滚滚铁流、猎猎旌旗。

在漫长而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这片土地曾留下了许多革命先辈的战斗足迹,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重访故地,仿佛重回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重历先烈们浴血奋战的革命阵地。

丹山战斗遗址

丹山战斗遗址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丹山社区丹山岭。

丹山岭主峰海拔135米,面积0.5平方公里,因山石裸露呈丹褐色而得名。1949年5月3日,解放青岛战役打响。因位于进入青岛市区的原李惜、李塔两条交通要道之间的特殊位置,丹山岭成为国民党军队固守青岛最后一道防线的重要据点。为阻止青岛解放,国民党守军两个营的兵力在丹山岭构筑防御工事,并在外围设置铁丝网、布设地雷。

1949年5月31日早晨,解放军对丹山岭发动攻坚战。经过浴血奋战,281团于6月1日9点左右攻克丹山。下午,又夺取丹山南面的264高地。丹山战斗歼敌1个加强营,击退敌1个团的增援,俘虏敌人150余名,为解放青岛扫清了障碍。

在丹山战斗中,涌現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在当地家喻户晓。为缅怀先烈、慰籍英灵,丹山群众自发捐款在丹山岭上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将这场战斗作为教育后人、铭记历史的珍贵记忆。

如今,丹山岭上仍遗留当年国民党部队修筑的水泥碉堡、暗堡和交通壕,甚至弹孔都清晰可见。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注支持下,丹山战斗遗址的红色资源得到有效挖掘与开发,整理保存青即战役和丹山岭战役的战斗过程中的影像资料,拍摄战争、人物视频等;并根据丹山战争故事创编了《丹山筑梦》《丹山好儿女》《丹山谣》等艺术作品。

渭田阻击战纪念馆

位于青岛莱西市夏格庄镇渭田村的渭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主要包括渭田阻击战纪念馆和渭田村史馆。

为铭记“渭田阻击战”打响青岛地区国共合作抗日第一枪这段历史,促进红色党史教育和文化发展繁荣,自2015年以来,夏格庄镇党委查阅考证史料、收集整理文物、发掘梳理文脉,以渭田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建起了渭田村史博物馆、阻击战纪念馆,并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大院,建成青岛第一个集村史文化、红色教育、党建示范、乡村旅游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也开启了青岛莱西市乡村红色旅游的先河。

渭田阻击战纪念馆以渭田阻击战历史为背景,收藏有中共地下党民先队与敌人激战用的土炮、土枪和缴获日军武器等实物100多件。纪念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文物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了渭田抗日阻击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及战斗中涌现的英雄人物。

渭田村史博物馆则以渭田村庄历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乡贤名人等为重点,陈列展出了自建村以来,勤劳纯朴的渭田村民生活变迁历史和所用的生产、生活工具实物500多件。

2016年3月9日,渭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正式开放,累计接待参观人员5000余人次,现已成为青岛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青岛莱西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渭田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萌山红色文化特色村

位于青岛莱西市区西北35公里的萌山村,是小沽河西岸一个具有深刻抗战烙印和典型胶东特色的小山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萌山村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当地通过大力发展以研学教育、非遗体验为代表的乡村文旅产业,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红色基因传承有机结合。

萌山村红色文化阵地多样。抗战时期南墅是胶东地区重点革命根据地,萌山革命区成立于1939年,撤销于1958年,所辖村庄最多时有213个。1943年至1949年在大泽山以东抗日根据地、地雷战、游击战中,八路军山东第五支队后方司令部、作战处、除奸股、民运股等设在萌山村,萌山村多名抗日英雄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

近几年,萌山村一直发展乡村旅游,村中人民大食堂、知青大院、萌山书苑民宿、红薯种植都吸引人们慕名前来“忆苦思甜”。目前,南墅镇依托萌山村红色文化历史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修建了文化景石、文化长廊及党建广场、博物馆广场和纪念馆。南墅镇持续大力发掘红色资源,全力推进“萌山红色教育基地”主题乡村建设,培育“山水之间,红色萌山”的乡村旅游品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吸引更多游客乐在萌山、学在萌山、思在萌山,让村民分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红利。

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

大泽山抗日根据地是平、招、莱、掖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也是西海地委和西海军分区驻地,胶东区党委及抗大支校设在大泽山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旅也诞生在大泽山区,许世友、林浩、聂凤智、迟浩田等数十名抗日名将均在大泽山战斗过。当时,这里军民携手,凭借大泽山天险,就地取材,发明了石雷,广泛开展地雷战,打得日伪军闻风丧胆,因此,大泽山被誉为“石雷之乡”。而大泽山下的高家村,正是电影《地雷战》中高家庄的原型——抗日战争时,高家民兵联防配合主力部队或单独作战600余次,杀伤日伪军 2300余人,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大泽山风景区山脚下,由馆舍、抗日英雄纪念碑和铜墙铁壁民兵雕像三部分组成。馆舍内建筑结构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层含义,昭示着英勇的平度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艰辛历程。整个纪念馆的布展总共分为前言、家国危难、奋起抗日、武装斗争、抗战胜利、铭记历史、继往开来、后记8个部分。馆内布展形式除采用大量详实的抗战历史照片、沙盘和实物陈列外,还配合声、电、光等技术手段,再现70多年前平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同日伪军开展浴血奋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建军旧址

位于青岛平度市古岘镇的姜家胡同是一条红色的胡同,更是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胡同——1947年,这里曾是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教导队的所在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建军旧址也坐落在这里。

1949年春天,中央軍委根据胶东地区的军事斗争需要,在2月29日下达命令,决定把胶东纵队整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同年3月20日三十二军在古岘正式建军。原胶东军区的第五师、第六师分别整编成为三十二军的九十四师、九十五师,三十二军总兵力有两个整编师和一个山炮团,共计2.1万人,军长谭希林、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彭林、副军长刘涌、参谋长赵一萍。三十二军成立后,部队立即进行整训学习动员,通过整训学习,部队的军政素质有了很大提高。1949年5月3日,以三十二军为主力,其它部队密切配合的青即战役打响,许世友将军为前线总指挥。青即战役历时1个月,在6月2日青岛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在第三十二军建军旧址纪念馆里,不仅有许世友将军的雕像,还有他当年睡过的木床。展柜里,摆放着当年抗战期间百姓为消灭日寇使用的石雷,还有八路军使用的手榴弹、军号、马鞍等物品。其中,最中间展柜是八路军当年缴获的敌军指挥刀等,两侧分别是许世友将军当年在古岘使用过的竹皮暖瓶、喝水铜壶、瓷碗及马灯等,以及当年伪镇长姜立业用来残害百姓的刑具盘铡。

杨家山里抗日战争展厅

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东南崖村,由杨家山里抗日战争展厅和多个历史遗迹现场教学点组成,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首个以“使命担当”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成为西海岸新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青岛红色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记载着这片红色土地上风起云涌的抗战故事,因此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抗日战争时期,因三山包围、易守难攻的地势,加上当地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共胶县工委、胶县特区委、胶南工委、诸胶县工委、珠山县委5个县级党组织,以及青岛工委先后常驻或移驻杨家山里,形成了这一地区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杨家山里成为远近闻名的革命摇篮,被誉为当地的“陕甘宁”“小延安”,涌现出杨凌波、杨清秋等大批当地抗日英雄。2019年7月1日,这段被封存的历史重新呈现,留给后人深深的震撼。

杨家山里抗日战争展厅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影像、实物,通过“日军铁蹄践踏国土”“中流砥柱·使命担当”“百折不挠·浴血奋战”“红色堡垒·铜墙铁壁”“红色基因·代代传承”5个部分,详实记载了杨家山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顽强抗日、浴血奋战的壮志豪举,杨家山里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敢为人先、奉献牺牲;家国情怀、军民同心”四种精神……

引人入胜的仙境、烽火交加的历史,吸引了游客,更吸引了艺术创作者。在杨家山里,随处可见写生、摄影爱好者用画笔、镜头记录美好、留存历史。2021年,由靳东、李乃文、毛晓慧、吴越等主演的清新田园剧——《温暖的味道》,更是让这里成为影视网红打卡地。剧中村头路旁烫金的“西海市铁山镇后石沟村”,正是引用了铁山街道杨家山里后石沟的真实名字。

丹山战斗遗址、渭田阻击战纪念馆、萌山红色文化特色村、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建军旧址、杨家山里抗日战争展厅……这场以观摩战争遗址为主的烽火硝烟寻迹游,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抵御外辱、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

The soldiers with nerves of steel marched forward, with flags billowing in the wind. In the long and arduous years of revolutionary wars, many revolutionary ancestors left traces of their battles here as they wrote a magnificent epic of fighting against foreign aggression with their lives and blood. Return to the time of war filled with smoke and visit the revolutionary sites where the martyrs fought bloody battles.

The Site of the Battle of Danshan, Weitian Resistance War Me- morial Hall, Mengshan Red Culture Characteristic Village, Dazeshan Memorial Hall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he Former Site of the Founding of the 32nd Arm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Yangjiashanli Exhibition Hall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he tour for tracing the flames and smoke of war mainly focuses on visiting the war sites and feeling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he revolutionary ancestors in resisting foreign aggression and fighting bloody battles.

猜你喜欢
阻击战青岛红色
红色是什么
蚊子登陆阻击战
外公“阻击战”
红色在哪里?
惨烈的土桥阻击战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追忆红色浪漫
青岛明月申牌?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