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纪念册,记录人生的无限可能

2022-05-30 08:44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周子学校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王双辉

在影响个人命运的因素中,究竟有哪些东西最为重要?该如何寻找自我?纪录片《真实生长》花了1000个小时的时间,对北京十一学校的三个学生周子其、陈楚乔、李文婷进行跟拍,记录这三个孩子从高一到大四毕业的8年时光。三个在性格、家庭各方面迥异的孩子,慢慢被时光塑造、影响和改变着。影片就像一本青春纪念册,真实记录下了他们各种烦恼、迷茫、成长的瞬间。

导演說,之所以用“生长”作为片名,是因为在人生的这段旅途中,“成长的烦恼”其实是每个人的必经过程,人像植物一样不断地生根发芽,寻找着长大的内在驱动力。“漫长路如何独自前往?”当珍贵的青春、明亮的校园皆成往事,每个主人公都遭遇过迷惘、选择和思考的拷问,而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这既是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生长”。

人物卡片

周子其:在质疑中寻找答案

在一众高中生中,15岁的周子其显得很亮眼,他自小热爱历史,富有社会责任感。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北宋大儒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镜头里,出现在周子其桌上的大都是《剑桥中国晚清史》《世界近代史》之类的大部头。

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这让周子其平时的表现活像一个“刺头儿”。军训第一天结束,教师李亮给学生们讲话,谈他对自由和规则的看法,周子其直接开杠:“老师,洛克说,趋乐避苦是人性,当军训的道理和人性是相违背的,那么我应该尊重人性还是道理?”之后,他引经据典,跟老师讨论起军训的意义,还写了“万言书”,因为有理有据,真的被校委员会采纳了。当年,学校的初中军训被取消,高中军训被砍去两天。

尽管很善于独立思考,面对未来,周子其内心依然迷茫。二模时,他考了年级第一,老师们希望他可以冲刺一下北京文科状元,父母对他的期望是“把经济、金融、银行作为职业”。他想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又觉得父母的方法最稳妥。老师们看出了他的纠结和痛苦,担心他在艰难的选择中丧失对世界的热情,叫来家长和老师们一起讨论,最终,周子其坚定了自己的理想。高考后,他被北大历史系录取。如今的他已经步入职场,“更务实,在不断地适应社会”。幸而,十一学校留给他的独立和质疑精神还在,使他可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被异化的自觉。

【微解读】

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著名科学家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质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敢于质疑,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和追求,个人才能成长。但是也要明白,我们提倡质疑,并非是胡乱猜测,而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科学原理,这才是应有的人生态度。

【适用话题】选择;一定是这样吗;超越……

陈楚乔:热爱,自有万钧之力

陈楚乔在整个高中生涯中,一直在找寻属于自己的热爱,她从小爱阅读,也爱写作,各种感受力和表达欲都在十一学校得到了拓展。在高中的第一个学期,她对未来迷茫过,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选了理科,却在曾极度向往的“艰深的科学”面前栽了跟头。直到高二那年,她写了一篇小说《永夜的旅人》,终于意识到,创作是她人生中最想做的事情。

高二暑假,她和同学想拍一部微电影,她一人承担编剧、策划、制片、演员几项工作。她跟同学列了一个开销表,向学校申请赞助,又跑去影视中心借设备、拉投资,然后从网上买了道具,开始自导自演。

拿了投资,就要考虑票房,陈楚乔和剧组同学最终决定让电影在学校公开放映。一群人每天跑去食堂门口吆喝卖票。最终,电影拿下了7000多元的票房。陈楚乔很兴奋,不是因为被全校师生关注,而是因为这次尝试告诉了她,“你是可以做电影的,是可以为理想而奋斗的”。如今的她依然走在拍电影的路上。前不久,她回新疆协调电影发行立项的事,海拔四千米的帕米尔高原让她很兴奋,“星星像碎钻一样,银河清晰可见”。她说,找到内心的热爱,会让人关心这个世界,并获得一种“把根扎进土里的力量”。

【微解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热爱和兴趣是成功的最好保证,我们只有对一件事满怀热爱,才会真正地努力付出、孜孜以求。张洁说:“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兴趣是老师,热爱是动力,而想要收获成功,则需要时间的酝酿。葆有初心、有始有终,每一次成熟都会给予我们成长的力量。

【适用话题】植下一颗种子;舞起来,生命就精彩;莫辜负;扎根……

李文婷:过好当下,踏实行走

如果说,周子其和陈楚乔都有被羡慕的一面——特立独行、自信勇敢、必要时能站在舞台中央,李文婷则更像我们每天能接触到的身边的普通人。她敏感、内敛,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整天都在为成绩苦恼。就连拍摄者都感叹:“在这么好的学校里,你还是三点一线地上课、刷题、背书?”

但李文婷不这样觉得,她很清楚自己是从山西县城中“挤”到这里的,需要时间慢慢来,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十一学校实行导师制,每个人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老师作为导师。李文婷的导师是物理老师,他保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会叮嘱学生们:“我建议你排除一切干扰,就在这个教室,踏踏实实地学。”

尽管在高中时没怎么参加社团活动,但选修课有学分要求,李文婷还选过法语、激光建模、软件开发等课程,这让她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在整个高中,李文婷最难忘的,是一段属于她自己的“高光时刻”:她曾在学校里选修了一门体育课,尝试跳当年最流行的韩国女团舞。虽然一开始肢体很不协调,但是她愿意尝试。最后汇报演出的那一场,这个羞涩的女孩穿上黑色紧身衣、短裤、高跟鞋,在队列中,努力地去展现着自己的美。

高考结束后,李文婷选了保险精算作为自己的专业。期间,看着身边的同学读研、退学,就职、辞职,她意识到:面临很多选择、迷茫、彷徨的时期是一个早晚要经历的阶段,只不过自己在高中就经历了。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进了银行,如今留在北京,成为一名柜员。这是一份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她很知足,从不会因为工作重复性强而不耐烦。她见过许多把爱好变成事业的人,会羡慕,但觉得不适合自己。她看得清自己脚下的路,虽然平淡,但至少做到了知行合一。

【微解读】

人生在世,不是每个人都能和电视剧的主角一样自带光环。这个世界最多的还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奋斗者。夏衍在《野草》中写道,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窄,它必定要曲曲折折、但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而这份力量,正是源于“为着向往阳光”和“达成生之意志”而生生不息、 奋斗不止。同时,幸福并不是和别人攀比,而是和自己比,其实,一个人超越自己、追求梦想的过程,就是缔造幸福的过程。

【适用话题】平凡与不凡;心中的诗,脚下的路;成功属于____……

【热议观点】

观点一:让教育回归它本来的样子

2011年,北京十一学校被确定为素质教育的改革试点,于是有了许多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的变化:班级全部实行走班制,没有固定的教室和同学;选修课有两三百门,全校四千多个学生,每个人的课表都不一样;年仅15岁的孩子,要像大学生一样,自己决定上什么课,选哪个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组建 “学生内阁”,你甚至可以直接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请校长穿上 “小黄人” 玩偶服,配合社团拍摄。学校里有一间鲁迅主题教室,墙上写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由于没有先例,教师有时也会陷入迷茫,学生成绩也需要保证,学校必须把每次考试中的进步奖张贴到墙上。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方式的改变,给了“真实生长”一片土壤,使学生在年少时去热爱、去栽培自己的能量。在十四五岁时,他们就开始探讨历史、政治、权利与自由……有人参与成立了校服中心,自己开发布会、选址、确立经营模式;有人创办杂志、舞社,还有人开了间咖啡馆,拿赚来的钱做公益——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认知,老师再进行引导、鼓励,让他们自己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有健全人格的人,或许,这就是教育应有的样子。《真实生长》用一个永恒的社会话题,让大众知道,“教育有了思辨的土壤,才能在学生身上真正开出花来”。

【微解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一次,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儿,突然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

“以这只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是在唤醒它!”

“唤醒?”

“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教育的本质正是唤醒。十一学校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对学生个性和差异的尊重,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唤醒。面对“成长的烦恼”,十一学校努力构建起一种压力与个性并存、兴趣与学习同行、张扬与规则共生的教育环境,我们也在其中看到这三个出身、性格各异的青年学生是如何在松弛的教育下真实成长、寻找自我、规划未来的。

觀点二:平凡与不凡

在高中阶段结束后,摄制组又跟拍了7年,记录三个孩子读大学和毕业找工作的故事。周子其如愿以偿地去了北京大学读历史系,却体验到了某种幻灭感。如今他在一家留学咨询公司任职,不是自己最喜欢、最有热情的,也不是父母最期待的,他有时会懊丧地说,成长,就是“逐渐发现自己是普通人的过程”。幸而,十一学校让他在多样化的环境里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即使在大学里,他依然在组织来自全国的中学生讨论一些社会议题,让更年轻的中学生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大学毕业时的陈楚乔和李文婷在北京念完了本科和研究生,也都在挫败中不断校准自己的位置。

在纪录片的试映会中,三个主人公都曾被问及如今是否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陈楚乔说:“我觉得我比年少的时候空想的那个自己,更快乐、更平和。”周子其说:“我不能说成为了当时想要成为的人,但还在往那个方向走。”李文婷说:“我觉得我成为了自己所希望的那种过着平凡、幸福的普通人的生活。”

《真实生长》的导演说,她觉得这三个孩子,最后成长为了三个“珍贵的普通人”。虽然平凡,但生长出了自我,有独立意识,拥有内驱力。只要公共关怀没有丢,那就不是普通人。人生的终极目的地,往往就存在于不懈的寻找之中。

【微解读】

平凡好像总是给人庸碌无为的错觉,可生活并不总是一成不变。林清玄写下“永恒虽不在我们的掌握里,如果用心一些,平凡里也有永恒的偶然碰撞”。平凡与伟大的辩证关系就在于: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项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放平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平凡的姿态,潜心面对生活,也不失为“平凡中的不凡”。无数星辰汇聚为斑斓星空,亿万水滴奔涌出无尽浪花。接纳平凡,有一份光,发一份热,这正是成长最美的姿态。

【素材演练】

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大连市甘井子区小作家培训基地  王博闻

“夫古之圣贤,畅意至达,臻于极境,后世之人,非有超逸绝俗者,不能出之,是故太白穷奇极言,传诸后世,桐城循章陈规,诘之思罔也。”

总有人问我,放着上好的范文不用,为何总要旁出心意,凌然独立,我总会这样回答:珠玉在前,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思路滞涩的日子总是难捱,独坐室中,身边遍是翻开的书卷,却不能从前人上空越过。明明是范文遍书的题目,我不愿轻易摹仿,怕就此失去了自己。

想必大家都看过电视上爆火的节目《真实成长》,里面最让观众欣喜的就是陈楚乔,许多人想的是如何提高分数,而她已经在几番尝试中找到内心所爱,真实生长,开启了自己的精彩人生。点点星光下,我遥望深远星空,想起这位学姐说过的一句话:“你交的朋友,包括你的亲人最终都会离开你,但作品永远不会。不跟在别人后面的人,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星辰。”愁绪转下眉头,于心间盘旋消散,我复执起书卷,畅游灵台,终找到深沉清远的立意,于是日复一日,绝不懈怠。

修改成文的时辰总是萧索,望向红笔空无的笔芯、作文本上繁密的修改,我揉揉疲惫的眼眸与手腕,细细审视文章的不足,加以改正。有时雾侵夜空,月星隐耀,我的思维却冯虚御风,恣意飞扬。年年岁岁,书房里攒下一篇篇残稿与发黄的奖状,曾经敬慕的前人亦成过眼云烟,我更不满足,繁复的修改背后,是愈发清晰的星辰大海。

寻赏素材的时光总是美妙。为了一次征文大赛,我翻阅大量关于古西域的书籍。河西走廊的夏夜闷热,漏断人静,我遥看远方将升的云霞,心中是雅丹的雄奇怪谲、玉门关的苍凉古朴、敦煌石窟的华美庄丽……而黑夜赐给我无情的浓墨,让我守望心中的光。

人总是不甘于平凡,因为平凡给不了我们所渴望的生活,但纵观《真实成长》里三位少年,看似平凡,实则不凡,他们都在“平凡”却踏实的努力中校准了方向,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奋斗带来的几段高光时刻,更是让生活变得流光溢彩。

追求星辰大海,就是向着美好奔跑。也许我们触摸不到星辰大海,别怕,至少在你付出的背后,有巧笑倩兮的宛转流年。

(指导教师:付百昆)

猜你喜欢
周子学校
预期对注意的影响受制于被预期主体是目标还是分心物*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A Happy Trip:周子杭
BIM+VR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狗屎运
学校推介
上学校
心伤亦当歌,周子零一曲《爱了·累了》完成人生蝶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周子”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