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语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寻

2022-05-30 13:11徐晓娟
求知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文化语境课堂教学

摘 要: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与传递的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音乐作品可以让人获得向上的力量,为学生的人格塑造、道德养成提供助力,因此抓好音乐课堂教学是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文化语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文化语境;策略探寻;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徐晓娟(1978—),女,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小学。

文化语境是审美语境的一种形式,其主要是指影响审美沟通的各种符号表意系统。文化语境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习俗,一个是社会规范,二者都可以起到德育的作用。教师利用文化语境进行音乐教学,有利于向学生渗透我们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一、利用文化语境,促进学生的民俗传承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尤其是一些地方民歌,往往充满生活的气息,蕴含着属于该地的民俗文化。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化语境向学生展示这些民俗文化,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的了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该作品的情感,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带领学生从传统节日出发学习音乐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

例如,在进行小学音乐《五月五赛龙会》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利用文化语境助力学生传承传统民俗。这首歌曲是苏州民歌《姑苏风光》的选段,是运用苏州方言演唱的作品,表现了苏南一带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前先向学生介绍:“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的水土孕育出了不同的方言,有个地方的方言,吵架都像是在‘唱歌,你们知道是什么方言吗?”有些学生回答是苏州话。教师继续说道:“苏州地处江南,温柔的水乡造就了软糯、细腻的言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苏州民歌,体会苏州话的魅力,希望大家可以将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传承下去。”教师完成课堂导入后,便出示本节课所要教授歌曲的歌词内容,带领学生阅读歌词[1]。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析歌词,提问:“歌词描述的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在这一场景下还会有哪些活动?”部分学生可以答出是端午节,端午节的时候人们还会包粽子、挂菖蒲等。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更多关于端午节习俗的图片,并说道:“我们在端午节还可以体会这些传统习俗的乐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文化语境向学生展示了苏州话的特点以及端午节的习俗,为学生学习演唱打下了基础。同时,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说明了方言与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自觉地传承方言文化、传统习俗。

二、利用文化语境,加深学生的历史感受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本时代的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往往反映了某一时期社会发展的一部分特征。在学习此类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文化语境介绍相应的时代背景,利用情境创设等方法增强学生对时代特征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文化语境是教师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作品背景的重要途径,营造文化语境会使教师的语言更有感染力,能丰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2]。

例如,在进行小学音乐《山村来了售货员》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利用文化语境加深学生的历史认识。这部音乐作品是一支唢呐独奏曲,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描述了售货员挑担上山热情为山村人民群众服务的情景,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教师先用课件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的生活状态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接着说道:“如果你是这一时期的售货员,你进村售货会面临怎样的状况?挑着扁担走在东北的山水间给大家提供生活物资会是什么心情呢?”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背景展开合理的想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继续说:“同学们预设了许多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售货员依旧可以积极地做自己的工作,热情地为山村里的人民服务,这种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正是这种精神感动了作者,进而创造了本作品,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聆听这一乐曲。”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聆听作品,进一步赏析作品。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具有年代感的图片以及扁担、山路等意象为学生创设了相应的情境,引发了学生对作品背景的思考。同时,教师还利用语境引导学生体会平凡岗位工作人员的伟大之处,加深学生对时代特征的认识,为其之后学习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奠定基础。

三、利用文化语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许多音乐作品于人们的劳动实践中诞生。实践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受年龄等方面的限制,小学生缺乏社会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音乐作品,带领学生体会不同的情感,利用间接经验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为其情感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在小学阶段,学生有着较强的向师性,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语言习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运用优美、有逻辑的语言,可以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3]。

例如,在进行小学音乐《丰收之歌》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利用文化语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表达的是丰收后人们的喜悦与激动之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丰收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提起丰收他们就会联想到人们喜悦的场景,但这种感情更多的是源于书本与文字,他们缺乏现实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对丰收的喜悦之情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经验分享活动,在活动中说道:“有参加过秋收或采摘的同学吗?谁能分享一下当时的感受?”有的学生回答当时的感受是辛苦和喜悦。教师继续引导:“如何辛苦,如何喜悦呢?大人们会不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收获了多少粮食?会不会努力争取当天完成收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回忆起经历的细节,这样能加深学生对“丰收”这一词语的认识,为学生接下来欣赏歌曲奠定基础。

在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引导性语言帮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丰收经历。通過教师的提示,学生会回想起许多收获时的细节。这样一来,学生对丰收的认识会更加深入,从而形成节约粮食、尊重农民、热爱劳动的意识。

四、利用文化语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长时间的渗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会带领学生欣赏不同国家的民风习俗或不同地域的景色与文化,所以小学音乐课堂也是学生接受美育熏陶的重要途径[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文化语境组织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小学音乐《江南好》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利用文化语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民乐合奏的魅力,体会江南之美。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先带领学生聆听本课作品,然后在课堂导入时提问:“同学们能感受出这是哪一地区的歌曲吗?”学生回答是江南地区的歌曲。接着教师继续说:“江南美,山美,水美,人更美。古往今来,江南地区让许多文人流连忘返,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江南的诗句呢?”学生根据已知的诗词进行回答,有学生会联系到白居易的《忆江南》。教师继续引导:“《忆江南》是我们熟悉的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语言为大家描述一下白居易眼中的江南?”随后,学生开始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先用语言为学生描绘江南的概况,让学生体会江南之美,之后组织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将自己的内在感受通过文字展示出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利用文化语境,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语言是人沟通的主要方式,是人类情感表达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语境可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丰富学生对作品情感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经常会遇见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作品,面对这样的作品教师可以从创作背景入手,结合其诞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体会作品的内涵,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例如,在进行小学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利用文化语境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国歌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有着深刻的内涵。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初,可先让学生观看微课,以了解国歌的诞生背景。同时教师配上旁白:“几十年前,一场持久的战争席卷了华夏大地,在日本的铁蹄下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开展了抗日救国运动。其中东北地区是较早受到侵略的地方,黑土地上的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文化语境,向学生展现了抗日战争的悲壮,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国歌中所蕴含的力量,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情感,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家国情怀的养成提供了情感支持。

六、利用文化语境,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运用文化语境向学生介绍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民族事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教师要学会运用文化语境促进学生进步。

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小儿垂钓》一课的教学时,便可运用文化语境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首先,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古诗是可以通过歌曲的形式呈现的,增强学生用音乐表现诗词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诗词文化的喜爱之情。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小儿垂钓》,接着说:“中国古代诗词是可与乐曲结合演唱的,诗词作品不仅联系着诗人的人生经历,还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在了解诗词的含义后,可以按照旋律将其演唱出来,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演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介绍讓学生了解了传统诗歌题材的历史作用,加深学生对诗词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为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提供助力。

七、利用文化语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来源。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还有助于学生不断完善人格。音乐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具有特殊的美感。教师运用文化语境的形式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意象表达出来,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含义,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文化语境,从而保证文化语境的实效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热爱地球妈妈》一课的教学时,便可利用文化语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本课的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播放环境污染的视频,并说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但是现在……我们通过这则视频来看一看地球妈妈是怎么说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文化语境导入课程,让学生通过现实图片与教师的讲述,直观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刻不容缓,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结语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语境的营造,要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中感受音乐蕴含的韵律之美、传承之美、人性之美,丰富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包啸岚.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音乐互动式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20.

杨琴.智慧学习:小学音乐智慧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解析[J].北方音乐,2020(15):197-198.

林梦.体验式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J].黄河之声,2020(13):95.

杨丽.浅谈如何打造“动”力十足的小学音乐课堂[J].中国新通信,2020,22(5):211.

吴燕慧美.“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14):76-77.

猜你喜欢
文化语境课堂教学
文化视域下社会流行语传播特性分析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