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30 18:28赵玉林刘凯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赵玉林 刘凯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与信息技术的课程实践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性。基于此,文章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建构主义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学生的发展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2-0171-03

1 建构主义与信息技术教学

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会存在不同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1]。即通过总结和对比新知识、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和区别之处,做到对以往知识的复习,以及对新知识的改造重组。

1.1 建构主义-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化,探索化,会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不能概括世界的法则,具体的问题要针对具体情境再创造,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验背景之上[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技能的应用和迁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仅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建构,还要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教学观也正是体现在这里,学习者由于经济、家庭、环境、兴趣等各方面原因,在知识理解、动手能力、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建构主义知识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地区和校际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爱好专注,及实践操作的主动性,因地制宜地灵活设计课堂结构,确保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的水平上加深理解,进而转化为实际应用。

1.2 建构主义-学生观

建构主义否认心灵白板说,认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潜移默化的会逐渐形成了一些丰富的经验,对从未接触过的问题,他们往往可以根据以前的经验,依靠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给予一定的合乎情理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猜乱想,而是基于他们已有经验的概括总结。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正是要契合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注重学生的发展性,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技能课如Flash,Photoshop的学习,教师应鼓勵学生积极操作,应用实践,并在课堂中渗透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教师应注重每个学生都各有所长,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应用无准确标准答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挥所长,做到学有所用。

1.3 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不能单纯地讲授,应合理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元认知能力[3]。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同时,学习是一个动态输入输出的过程,不只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多的是找到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进而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问题放置在合适的场景中,凸显问题的本身意义,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信息技术课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技能课、实验课,以及作品制作课上,可使用任务驱动法、项目式协作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让不同的观点碰撞交流,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2 中小学信息技术之教学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水平成为衡量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其存在着较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执行新课改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本地区的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样本共涉及高中学校5所,初中学校5所,以及小学学校5所。调查问卷之后,进行访谈等了解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以更好地为一线课堂提供可参考的建议与改进策略。本调查主要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程度、学生每周在校的上机时间,以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考虑。通过调查分析,得到以下数据和结论(图1~图4)。

从上图可知,多半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为一般,约68%的学生未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程是非考试科目,学校和家长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产生主课副课的认识偏差。同时,信息技术课授课方式大多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当前课程单调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感到枯燥,逐渐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反感心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由图4看看出,大多数学生信息技术课堂的平均上机时间少于30分钟,只有极小部分初中学生可以达到每周约1小时的上机时间(包含社团课)。通过上图分析,将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科不被重视

信息技术课未全面纳入统考科目,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小学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业负担重,经常性地占用信息技术课完成作业或补课,导致信息技术课的正常活动受到影响[4]。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学生对其认识度不高,导致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常出现部分学生缺席的情况。学校未能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升学率,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实施。

2.2 经费受限,教学设施无人管理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推进,大部分学校都配置了信息化设备,其是确保信息技术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而对于一些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有的学校可能没有机房,或是机房的配置老旧,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更新,学生无法上机操作,机房成为学校的陈列设施,使用效率低下,不能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练一体化,不但影响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而且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忽视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没有营造信息化的氛围,没有正常的教学设施条件作为支持,学生无法做到学有所用。

2.3 课堂模式单一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更强调学生的手脑并用,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学的乐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而当前农村的一些中小学,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性。而且一些信息技术课老师并非都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其缺少计算机学科专业知识,缺乏信息技术课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技能,经常使用传统的讲授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做任务。课堂组织方式单一,无法创造丰富的情境,不能激起学生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培养。

2.4 教师成就感降低

教师是推动国家信息化教育的实践者和驱动者,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教学过程至关重要。当前很多学校没有教师专业成长的体系化标准,未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技能提升,以及信息技术课程调研等,同时学校的管理、激励、评价机制存在缺陷,使得大多数的信息技术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减低,个人的教学成就凸显不出来,信息技术教学逐渐被弱化。导致教师自身的能力跟不上信息化的更新速度,信息设备运用不流畅,教学成效不高。

3 建构主义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为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其教学的方式也是新时期教学任务不断探索的重心。任何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应该与其特定的学习群体和环境相联系,以此来适应特定的学科和教学对象。建构主义理论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可在建构主义理论引领下逐渐改善和优化。文中基于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提出可行性建议及参考,以改善教学效果,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3.1 提高认识,纠正偏差

信息化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是衡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首先,必须从思想上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杜绝所谓的“主副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其次,要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鼓励在职教师继续学习,积极参加中小学教师培训,建设合理的考评机制,完善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同时,应增加基础教育的经费投资,建立优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若学生在思想上没有建构起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教学就不能顺利展开实施,因此,要及时地纠正偏差,充分认识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即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氛围中体验学的乐趣,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魅力,进而逐渐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2 关注过程设计,培养实践性

不同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学生的操作性,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与其他学科有所差异。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学生的知识背景各不相同,教学设计上应关注到各个群体:优等生、后进生、积极好动者、沉默寡言者等,针对不同的学生预设不同的方案及标准,以其当前的知识基础为背景,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切不可跨度太大。比如在学习Word、PPT等應用软件时,可适当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内容分成若干个子任务,穿插于课程的各个阶段。完成每个任务之前,教师首先讲解知识,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任务,进而完成任务,再讲解下一个知识点,再次引导,学生完成,形成一个目标教学的循环。同时,要鼓励学生动手去做,并对其完成的作品给予适当的评价,提升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实践性,正是建构主义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宗旨,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建构起自己可接受范围内较深层次的知识体系。

3.3 创新课堂结构,提升参与度

信息技术课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应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课堂形式并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5]。如在互动式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动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灵活设置教学的重难点,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同时,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帮助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索。在启发式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采用适当的方式鼓励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挖掘学生潜能,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迁移。在合作式课堂中,学生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互相讨论、帮助、协作地完成任务,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6]。其多类型教学组织形式正好契合了建构主义学习观,体现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协作性、情境性,有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保持师生之间学习的张力。故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不同的课堂形式整合创新,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3.4 发挥主导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师生角色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与创新者,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推动者,以及课程建设的研究者。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发挥主动性,自觉建立信息技术课程中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并选择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方式,发挥优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其分析不足之处,促进其再上一个新台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其发现自己的潜力和闪光点,使其增强自信心,授课过程中,也要注重评价的作用,积极表扬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正能量传递,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有意义的引导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情绪等,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逐渐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处理好主导主体地位的转换,做到教学相长,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4 结束语

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方式和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辅助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积极落实新课标任务要求,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课堂结构,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数字化发展的必修课程,不仅培养时代所需的各类新型人才,而且要满足资源共享社会发展的需求。故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只有根据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以及教学对象等不同情况,并在其适应理论的引导下,因地制宜地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陈霞,武力.大学生学习支持的理论来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2):17-20.

[2] 高虹,从均广.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9):114-116.

[3] 索静.教学设计理论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7):61-64.

[4] 唐前军,田密娟,付蓉,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困境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18):107-109.

[5] 蔡勇强,刘夏.信息技术时代教学变革的特征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20,18(5):481-485.

[6] 卢珍丽.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2):143-144.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