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市场分析研究

2022-05-30 21:34王亚利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分析

王亚利

摘要:互联网消费金融为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大学生作为主要消费群体呈现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品牌意识和理财观念逐步增强,对消费品质的要求提高,愿意为想要的东西买单,对未来预期乐观。当前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是:同质化竞争严重,过度借贷、部分平台推广催收存在道德风险,监管措施尚未出台存在政策风险。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消费金融产业主体将愈加多元化,做好分销渠道和更多场景合作、横向、纵向拓展场景,延长大学生消费借贷生命周期、教育分期可能是大学生消费金融的下一个爆发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分析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起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尤其是面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扩大内需和拉动消费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主导方向,大学生作为新生消费主体力量,新时代青年的消费理念、消费需求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校园贷、分期乐等新型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成为大学生消费市场的重要选择。对此,需要合理引导和规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和选择科学的消费模式。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解读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是传统消费金融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其本质还是消费金融,但相较于传统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大大提升了效率。美利金融高级副总裁史志隽指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用互联网思维来创新金融其实就是效率的提升,“比如消费金融,可能每个链条都可以做消费金融,但是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结合起来,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目前常见的互联网金融渠道有京东白条、QQ钱包、支付宝、微信金融、形形色色的第三方网络借贷平台等,具有普惠的特性,款式多种多样,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用款需求,能够为大众提供日常开支和家庭小额用款的便利,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市场,尤其是给年轻人带来了超前消费的便捷。2013年第一家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推广对象的网络分期消费平台首次进入大众视野,自此之后大学生群体逐步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重要推动力,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快,消费理念更为开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校园信贷风靡于大学生之间,带来了大学生过度消费,甚至因征信贷规则不透明而落入消费陷阱等不良现象。对此,需要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消费金融现状与困境,充分掌握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消费喜好、消费水平、消费方式、信贷情况,总结归纳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点,深刻把握大学生沉迷于消费信贷的原因,寻找相应的帮助大学生正确进行网络信贷、理性消费、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学会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维护自身利益和保护自身合法權益等对策,构建健康和谐的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高速发展的原因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仅为6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则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6年整体市场突破四千亿元,2017年整体市场接近一万亿元,2013~2017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59%。由于授信模式与消费闭环的制约,导致消费信贷自身发展不平衡,基于真实消费背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更具优越性。

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越来越火爆的成因在于:第一,参与者越来越多样化,以往主要是P2P主导市场,如今各类电商新业态和网络分期平台类型越来越丰富,互联网金融及电商业务的迅猛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为拉动内需和推动国际贸易提供了催化剂和助推器,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愿意接受网络信贷,以拓宽经营规模或者以解燃眉之急。第二,新兴市场开发力度比较大,大学生、蓝领等大众化群体被逐步纳入新兴消费金融市场中,各类消费金融需求被无限激发和释放,互联网金融相比于传统金融最大的优势在于便捷性和隐秘性,但凡是资金短缺,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都能够随时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各类“秒贷”业务更是满足了一些消费用户对“快”的诉求,还帮助资金短缺的用户从“借钱难”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获得了金钱借贷的自由。第三,政府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投入越来越大,随着十九届五中全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理念下不断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侧重于大力推动创新,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十四五期间,国家在创新互联网金融市场产品,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规则等方面下足功夫,出台了相应的许多深化改革措施,尤其是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风控等方面,全方位确保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点分析

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主要类型包括商品类、以教育培训为主的服务类和小额贷款。商品类的消费涉猎的范围由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分期服务,逐步拓展为服饰、化妆品等日常生活开支中。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学历教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目标,进而各类以教育培训为主的分期服务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选择,目前主要涵盖了各种考试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这种分期产品最大的特点是用户体验性强,相比于其他实物类消费品,这种服务帮助消费者获知识,增长个人竞争力,提供分期服务的平台风控成本比较低。

互联网的更新换代和电商产业的不断升级推动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不断改变,带来的变化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品牌意识和理财观念逐步增强。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物质相对丰裕、经济发展快速积累的时代,很少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品牌意识比较强烈,他们消费时会把品质作为第一选择,作为网络原住民,他们更习惯、更娴熟于网络购物,善于快速找到性价比更高的、更适合自己的产品,无论是生活所需还是学习所用,他们都习惯于在网络上获取。还会货比三家,表现出精打细算或者善于理财,但由于自身没有经济来源,这些闪烁的理财意识也会因经济受限无法得到施展。第二,对消费品质的要求提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辐射到衣、食、住、行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他们更是美好生活需要的典型力量,虽然自身还没有经济收入,但丰富多彩的成长经历,培养了他们对生活品质和消费产品品质的追求习惯。他们更加关注产品的性能、舒适度、质量等。第三,愿意为想要的东西买单。当代大学生舍得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投入,他们不会像祖辈或者父辈那样压抑自己的喜好,比如,盲盒的诞生和运营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消费习惯,很多大学生自愿成为拉动盲盒市场的引擎,帮助盲盒创造了消费市场的奇迹。第四,对未来预期乐观。新时代大学生是最自信的一代人,他们成长历程中见证了我国经济不断攀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愈加明显、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以及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这些都使他们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他们是来自幸福、经历幸福又愿意创造美好的青年人,对消费市场的预期充满乐观,对各种潜在风险的敏锐度相对较低,需要及时加以引导。

四、大学生网络消费金融市场现状

(一)大学生网络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

2019年,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同比增长746.7%,远高于整体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的增速。大学生在传统消费金融市场中是被忽视的群体,而新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被释放和开发出来,带动了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活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攀升,很多大学生是家庭中的掌中宝,个人的生活费和零花钱比较充足,这些因素都刺激着大学生消费需求的膨胀和消费行为的升级。然而,一方面是消费心理的超前、消费需求的旺盛,另一方面确是资金的短缺和消费实力的捉襟见肘,这种不均衡导致大学生把目光转向分期贷款,网络分期使大学生找到了实力和能力的最佳平衡點。据调查数据显示,近70%的大学生群体普遍拥护和接受消费分期模式。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网络分期平台掌握着大学生消费数据,但由于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非常充分和激烈,各类电商和形式多样的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分割大学生消费市场,于是越来越多的分期平台降低风控成本、压缩运营投入、提升用户审核效率、争夺用户市场,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或纯线上审核风控模式,以此使自己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一席之地,占据相对优势。然而,大学生群体的属性比较单一,他们最大的身份依然是学生,消费方向比较有限,人群的聚集性比较突出,也很难形成群体之间的联动,这些都直接造成了大学生群体分期消费的同质化非常明显。对此,一些电商和分期平台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开始从资产和资金端、风控手段上开启差异化竞争模式,注重宣传形式上的哗众取宠,这就带来了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很多弊端和隐患。

第一,同质化竞争严重,通过对各类分期平台网站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由于大学生分期平台门槛比较低,运营方式非常容易被模仿和复制,致使大部分网站的运营模式和产品种类都是趋同的,尤其是校园贷平台的坏账逐步增多,暴露了很大的金融隐患。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学生分期市场,越来越多的校园分期借贷平台或宣布关闭或转型升级,价格战绝不是在市场中青春永驻的选择,唯有不断具备和打造供应链优势和资金优势,才能屹立不倒。

第二,虚假宣传盛行,一些平台为了快速占领市场、争夺消费者,采用鼓励消费或者过度借贷的恶性方式,在平台的宣传方面避实就虚、言辞夸张、蛊惑误导消费。比如,不少平台采取了暴力推广方式,包括激励校园代理扫楼开户,在学校分发大量传单,以低息和让利方式宣传。行业内无统一的征信机制,无法有效阻止大学生在不同平台进行多次借款。这些恶性行为使不少大学生在尚未具备基本金融风险意识的情况下,被平台的过度宣传助长了自身不断攀升的消费欲望,陷入了消费陷阱中。

第三,部分网络分期平台存在道德风险,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是新兴领域和新业态,许多政策、制度和相关配套法律没有及时跟进,尤其是针对大学生分期的催收方式没有系统完备的明确规范,于是很多平台针对逾期不按时还款的大学生采用暴力催收的方式,比如告知大学生的父母和就读学校,语言威胁、行迹跟踪,甚至采用裸贷等恶劣违法手段。2016年3月出现了郑州某大学生以28名同学之名,在14家校园金融平台欠债将近60万元,因无力清偿,最终选择跳楼自杀的不良事件。网络上接连曝光的暴力催收、裸条借贷等恶性社会事件时有发生,一个个悲剧不断上演,这些事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值得深思,这些现象的发生对分期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如何提高用户的自律和加大对分期平台的监管迫在眉睫。

第四,政策风险亟待规避和解除,大学生毕竟是刚刚步入成年人行列的青年人,他们的消费观和社会阅历还不成熟,亟待加以引导和教育,2016年4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随后一系列相关校园贷的规定和政策出台,对有效整顿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恶性行为,起到了极大的约束作用,但仅出台政策还不够,还需要从大学生自身的财产安全和理性消费意识树立抓起。

五、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趋势分析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不断涌现和发展,为金融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机,但目前暴露的问题亟待解决,未来会有越来越丰富的金融服务被开发,不断满足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第一,消费金融产业主体将愈加多元化。以分期乐为代表的创业企业为消费金融带来了新的创新元素,以京东、蚂蚁为代表的电商系企业加入给市场带来了更有力的竞争对手,P2P、传统金融及消费企业也正在快步进入市场。在体验经济时代,昔日企业通过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需求创造利润的模式,已经转化为企业与特定消费者在特定时刻、特定地点、特定情境下共同创造体验的盈利模式。而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来说,在消费场景中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趋势,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基于消费场景的体验。此外,个人消费贷款是和消费场景相结合来获取借款客户的,借款目的更明确,反欺诈审核也更精准。

第二,拓宽分销渠道,加大场景合作。网络分期平台应该加快与品牌商的直接合作力度,这样不仅省去了电商中介的成本开支,更能够面向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直接诉求,针对消费者量身打造营销策略和价格优惠。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可塑性比较高,主要平台用心提高服务质量,提供真心服务,平台即可为品牌商家和自身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批种子用户。

第三,全方位开发场景,提升大学生消费借贷生命周期。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主力人群,大学毕业后即将面临购房、租房、购车、结婚、养孩儿、教育等一系列基金需求,各类分期平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目光放得长远,可以参考一款名为SoFi的信贷运营模式,利用大数据和用户信息跟踪优势,持续性为老用户提供一站式性价比高的信贷服务,全方位开发场景,无限延长大学生用户的消费借贷生命周期。

第四,在教育分期上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当前面对教育强国战略的推进,大学生消费金融的热门直接指向教育行业。从需求角度看,大学生的四六级、计算机、各类专业的考证、专升本、考研、技能提升等一系列培训业务非常火热,由此可见,学校的通识教育难以满足大学生全方位和个性化的教育诉求,这为教育分期平台带来了无限商机。从风险角度看,教育是学生、学校和家长的共同诉求,教育分期的道德风险最低,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家长代偿意愿较强,风控成本相对低了很多。从政策角度看,教育分期符合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政策风险低,相关扶持力度也比较大,值得投入。

参考文献:

[1]王静.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8,11:66-67.

[2]孙立娟.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大学生消费金融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6(10):157-159.

[3]陈华琛.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消费金融风险防范[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7(09):58-62.

[4]杨菂.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调查研究[J].商业经济,2018(12):173-176.

[5]江梦贝.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20):45.

[6]代新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1):106-107.

(作者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互联网背景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酒店销售渠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