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学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2022-05-30 21:49潘海燕
求知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问题导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并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数形结合理念的重要时期,问题导学的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鉴于此,文章从分析现阶段的数学教学现状入手,针对现状提出基于问题导学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问题导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问题导学法概述

实际上,问题导学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解释,不同的人对问题导学法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有些人认为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知识内容需要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让学生自主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是对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模式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帮助。也有些人认为,问题导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去思考解决,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与问题情境教学差不多。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问题导学法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比如智力、能力和知识储备等,对教学要素和问题解决方式进行优化的一种策略。但是无论哪种解释,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都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突破,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改变传统机械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更多主动权和自由探索的空间,使得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良好锻炼[1]。

二、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对问题的难度把握不到位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基于问题导学的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难度设计把握不到位,问题的难度设计并没有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问题的提出也没有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层到深层的原则。

例如,在一些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教师讲解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一知半解,但教师却不继续深究问题;或者,课堂中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存有疑问,但是教师却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来详细讲解。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调控问题的难度以及讲解问题的时间,从而难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能力提升。

(二)问题解决中缺乏有效指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健全,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然而,由于课上时间比较紧张,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只关注引导学生到正确的问题解决思路上,而没有深入探究学生出错的原因以及其他可能性。长久发展下去,学生只知道按照固定的模式去解题,而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阻碍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2]。

比如,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鸡兔同笼”这一问题的时候,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套用公式计算,没有让学生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实质和内涵。这样容易导致同样的问题模型,如果换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解题。有效指导并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将自己的理解和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对其进行指导。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水平与成年人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如果从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给予学生指导,就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模仿心理,进而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问题探究流于形式

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究模式大多是小组谈论、同桌讨论,而一些课堂探究的过程不规范、内容不具体、分工不明确,导致学生在进行探究的时候产生混乱,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合作探究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手段,它还是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种助力,但部分教师在进行问题探究的时候只是流于表现形式,没有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合作技能、沟通技能、思考技能、研究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比如,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数与代数”的时候,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计算和应用,而没有发展学生的迁移技能,没有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对比;在教授“统计与概率”的时候,只流于表面的形式让学生收集数据,而没有让学生从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到整理数据结果整个过程来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在学习实践与应用的时候,没有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主题来进行自主探究。

此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在探究问题时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在很大程度上支配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这对整个学习小组来说是一种损失,然而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关注这一问题,导致学生的问题探究流于形式。

(四)问题反馈轻过程重结果

由于唯成绩论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更多关注问题导学的结果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小学数學教师在基于问题导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思想,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总结不足,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问题导学法的基本流程

(一)情境引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通常直接讲述知识点,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知识也比较被动,这种纯理论的知识讲述很难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问题导学可以营造与新授知识相符的情境,更容易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极大地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问题导学可以增强不同的情境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比如教师可以设计闯关情境,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竞赛情境和游戏情境等,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让学生领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问题探究

问题导学法最大的优势是改变了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角色,促使学生和教师能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沟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一问一答间不仅能够让学生走出知识困难区,还能提高其探究欲望。当然,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突出了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在小组内可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猜想,然后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遇到问题能和小组成员配合解决。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方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进一步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小组之间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分工,这样才能高效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解题思路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小组合作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思想,思想碰撞也会给学生更多的启发,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促使教师将更多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主动探究和思考,从质疑、讨论到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解决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达成共识,找到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学生的猜想也会被一次次推翻,但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也会找到最好的解题思路。这时候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用规范的语言陈述解决方案,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总结评价

在解决数学问题后,课堂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适当的反思,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这样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不断完善问题的解决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会逐步提高。

四、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问题设置的难度要恰当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基于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把握好问题设置的难度,充分考虑教材和学情。

教材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分析教材,注意教材之间的连贯性、一致性和整体性。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实现最有效的发展。比如,教师在教授“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应使学生在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以及面积的计算之后,再学习“怎样围成的面积最大”的数学问题,这样知识才能连贯起来。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扣学习的大纲,不要超出学习范围或提前教授知识点,避免知识点不连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学情方面,小学生思考的模式和知识经验水平各有不同,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看待问题,分析学生的认知风格、差异性,把握好学生学情与问题难度之间的梯度关系。

比如,教师在教授“有趣的乘法计算”时发现,有些学生已经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因此,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应该考虑整个课堂的学生,将问题的难度进行分层,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二)问题解决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指导

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时可以从旧知迁移到新知、建立数学模型、动手操作数形结合三个方面来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从旧知迁移到新知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最佳方法。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数学问题中的旧知识,并且使其在经过自己的分析之后学会迁移。建立数学模型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归纳和分析一类问题,形成数学模型,进而提高学生快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几何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图形,进而使得问题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已知条件中的信息用线段图、树状算图、数轴和方格纸等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再研究图形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把问题简单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优化问题探究模式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异质小组、制订共同目标和明确交流位置的方法顺序来优化问题探究模式。

异质小组主要是指对学生原有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后建立的小组,它通常是由不同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水平的学生构成,这样的学习小组成员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进行互补。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能力弱、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水平适中的学生也可以向更高水平的学生看齐,这樣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进步。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注重各个异质小组之间的差异,差距不能过大,这样才能保证不同的异质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的竞争。

缺乏共同的目标也是问题探究小组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分组进行问题探究之前一定要引导学生制订共同的目标,让所有学生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发展,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促使所有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实现小组成员的集体进步。

此外,在优化问题探究模式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明确交流顺序。明确的交流顺序可以帮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合作交流。良好的问题探究模式需要小组内的所有学生都为探究出一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明确交流顺序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四)问题反馈既重过程又重结果

要想提高基于问题导学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同时重视过程和结果。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来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1.评价形式多元化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反馈的时候除了基于学生总结性评价,还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尽快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

2.评价主体多元化

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还应该组织多个学习主体参与评价。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展开小组内部互评、同年级学生互评、全班学生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小学数学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遵循公平的原则,不能以偏概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认识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

3.评价内容多元化

小学数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当下的学习进程,还应该将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都纳入评价系统之中。比如,教师可以把具有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强、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问题解决方法等不同方面的内容都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以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引,进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问题导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语

问题导学法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难度恰当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指导、优化问题探究的模式、既重视问题反馈的过程又重视结果等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顾小玮.“问题导学”,从源头上夯实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5):61.

[2]朱晓.以问导学: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创设的实践探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4):62.

作者简介:潘海燕(1982—),女,江苏省盐城市登瀛小学。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