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课文插图,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022-05-30 01:58金晓玲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6期
关键词:插图表达能力

金晓玲

[摘要] 低年级课文的插图大多色彩鲜明、富有童趣,在教学中,课文插图的有效运用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抓手。文章结合实例,探讨运用课文插图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插图;表达能力;复述课文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很多都有色彩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同以往教材一样起到装饰作用,还起着教学辅助的作用。一年级下册一共有八个单元,合计8篇故事类课文,课文插图编排情况如下表所示。

这些插图根据课文内容精心编排,有的课文虽然插图数量不多,但能完整地与课文的结构层次对应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如《要下雨了》《动物王国开大会》等;有的课文插图数量则很多,几乎能与每个自然段一一对应,学生可借助这些图片来理解故事的内容,如《小猴子下山》《棉花姑娘》等。本文结合一年级下册故事类课文,探讨分析教师应如何挖掘并合理利用插图,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以图导入,引发疑问的思考性表达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而课文插图色彩鲜明、图画生动,学生很容易受到吸引。教师可在课文导入环节巧妙利用插图,先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再根据插图提出问题,然后引导他们自由地表达疑问、交流想法。

例如,笔者在教学《棉花姑娘》时,尝试了两种导入课文的方式,一种是猜谜语导入,虽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却无法让学生主动思考。在后续教学中,笔者发现文中的每一幅插图都表示了故事情节,于是,笔者将第一幅插图和最后一幅插图对比出示在教学课件中,再让学生观察,引发疑问。有的学生说:“第一幅图,棉花姑娘低着头,看起来很伤心,最后一幅图,她笑了,为什么呢?”有的学生问:“是谁让棉花姑娘变得开心了呀?”有的学生观察到图中的叶子,发现后来叶子变得碧绿碧绿的,还有的学生探讨起自己的思考:“是不是人们给她治疗了呀?”就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时,笔者适时引导:“同学们产生了很多疑问,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棉花姑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此,学生都能兴趣盎然地投入课文,去寻找答案。

又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笔者借助课文的第一幅插图导入,学生纷纷提问:“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了?”“它的尾巴是被蛇咬断了吗?”此时,再出示最后一幅插圖,课堂便热闹起来了。学生大胆预测:为什么最后小壁虎又有尾巴了?笔者顺势开展课文的学习。这样以插图引发疑问的课文导入形式,既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又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

二、观图明理,揭示内涵的理论性表达

低年级课文的文本理解一般难度不大,但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文本中的道理,则有一定难度。例如《咕咚》一文,通过动物们盲目地跟着跑的表述,揭示了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谣言,不盲目跟风。学生要想表述清楚这个道理,则需要教师精心引导。笔者教学时紧紧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结合最后一幅插图,创设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本文道理。

首先,笔者请学生寻找对应的插图,并试着讲一讲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此时,大部分学生会说看到木瓜掉进湖里,却并不会阐述道理。然后,通过创设情境来进一步引导,笔者请学生想象成大象,自己则作为记者去采访学生,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原来一开始大象是因为自己从来没听说过“咕咚”是什么才会害怕。此时,笔者进一步问:大象,现在你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还害怕吗?在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带入角色思考:如果没有野牛,也许你们现在还在不停地乱跑,还好野牛没有轻易地相信,还带你们来一探究竟。大象,你觉得在这件事中,你表现得怎么样?这时,学生经过思考,能明白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盲目地跟着跑是不对的。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要怎么做呢?学生就能明白,要像野牛那样,遇到事情时要先好好思考,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做。

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创设情境,先让学生融入课文角色,明白为什么要跑;再引导思考自己的做法对不对,野牛的做法好在哪里;最后交流如果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怎么做,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道理。这样的教学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揭示故事道理也变得水到渠成。

三、借图复述,统观全文的创造性表达

小学低年级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期,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创设语言表达情境。低年级的课文篇幅不长且故事性强,教师可选择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其实,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据课文插图复述,是非常有趣且有效的复述方式。

(一)以图促说,内化课文语言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对课文插图十分感兴趣,而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因此可以成为学生复述课文的抓手。

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学习完课文后,笔者让学生合上书本,看着多媒体上的课文插图来复述故事。具体分为两步,第一步,要求学生把打乱顺序的插图按正确的顺序排好;第二步,看着插图复述课文内容。又如,在学习《棉花姑娘》一课前,笔者带着学生预习课文,做了“图文对对碰”的练习,即让学生把每一段文字和相对应的插图配对连一连。这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插图和课文内容的对照关系,告诉他们复述课文内容可以结合插图来进行。

(二)以图促思,补充课文留白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插图生动描绘了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情景。小壁虎看到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时,心情如何?没有借到尾巴,它的心情又如何?这前后对比很明显,文中却没有描写。于是,笔者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并思考:小壁虎见到小鱼的尾巴会想什么?没借到后心情如何?而在见到老牛、燕子的尾巴时呢?在笔者的引导下,有的学生深入思考,把自己当作小壁虎,去体会它的心情,发挥想象,讲出生动的故事:“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它用力挣断尾巴逃走了,没有了尾巴,它很伤心。它慢慢地爬到小河边,看到小鱼姐姐的尾巴,红红的,像一把大大的扇子,非常漂亮,小壁虎高兴地想:要是我也能有这样的尾巴就好了。它向小鱼姐姐借尾巴,可是小鱼姐姐要用尾巴拨水呢,不能借给它,小壁虎低下了头,失落地继续向前爬……”学生在观察图片、发挥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补白课文的留白之处,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了故事。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插图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挖掘富有教学意义的插图,引导学生从插图中获取信息,结合插图理解并复述课文,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插图表达能力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插图在小学语文课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分析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