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巧借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2022-05-30 09:45李世新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信息技术问题

摘要:信息技术不但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也有着前所未有的丰富性与指导性。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价值的同时,要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结合信息技术给学生传授更多,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信息技术;问题;引导方法

信息时代,我们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根本上走出了“教——学”这样一种单一的被动式模式,课堂教学中多了互动、交流、指导,多了问与答,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反馈。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不但教师的教学有了针对性,层次性,学生的学习也有了自主性,积极性。那么,在信息时代,教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改变以往单一、灌输的教学模式,促进数学教学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与大家交流: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学习方法欠缺,积极性不高

初中生经历了小学六年的锻炼与积累,应该是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年龄、经验、认识等关系,他們既缺少对于学习的高度认识,学习方法也非常欠缺。

首先,学生缺少自觉性。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现在学生之间的内卷现象非常明显,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一定的积极性。比如,不自觉预习、不自觉复习,遇到问题也不积极解决,给学习造成困难。

其次,在课堂学习中,懒得动脑动笔,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过程中缺少发现性、创造性、主动性,使整个学习过程显得非常的被动。这不但无形中抑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与发现,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学习状态,一堂课下来学生大多不知所以,对于知识理解是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第三,在学习中缺少思考的意识。数学学习的是一种逻辑,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爱思考,不但概念、定义按照课本上的原文一字一句地背、记,不思考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形成符合自己记忆习惯与要求的句子,方便记忆;在解决问题时,笔者发现学生的思路也是比较死板的,原原本本按照课本上的例题来解。同样的知识点放到另一个题型里,学生就完全不会了,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这显然是缺少实践性的教学思路影响的,造成学生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课堂教学难以实现高效。事实证明,一巧不得,学习缺少方法,不但影响学习效率、质量,也影响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学习思想,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教师对于先进的教学技术,不够了解

新时代,信息技术成了我们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师用它来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也用它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确确实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改变了教学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非常的局限,除了用它来呈现内容,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运用几乎是空白的。有些思想保守的教师总是以为,自己只要讲得好,呈现方式不那么重要。或者他们一进课堂就争分夺秒,怕浪费课堂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意识不到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电子白板、幻灯片以及网络资源等,来丰富教学。

初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意识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但是好奇心、玩心还是存在,再加上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学生更难进入状态。作为数学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趣味性,只是一味地讲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麻痹思想,神思飘出课堂,影响学习效果,教学效果。

比如,“数学运动”,教师给学生讲半天,学生或许不明白。但是如果教师能在恰当的时间借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什么是“数学动动”,或者直接用一张提前准备好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结合相关知识脉络,了解核心知识等,都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但是如果教师缺少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设备,单一的讲解加枯燥的板书,就难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课下学生复习不足,基础不扎实

课下复习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扎实学生基础的途径,无论对于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游戏、课外读物以及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比较多,对于学生诱惑较大,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严重影响到了学生课后复习。

首先,学生自觉意识淡薄。本来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再加课后及时的复习,才能使学习过程完整闭环,使学生所学知识产生能量,丰富学生基础,增长学生经验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数学思想与素养,促进学生进步。可是由于学生对于及时复习,使知识得到巩固的认识不足,自觉意识淡薄,他们根本做不到及时复习,使其基础不扎实,给新课学习造成障碍。

其次,没时间复习。据调查,作为初生虽然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张,但是复习时间还是很充足的。可是由于学生学习意识淡薄,他们把难得的有效时间用在了玩手机、看电视、读课外书上。信息时代,作为家长、教师,我们不应该全力阻止学生碰手机、看电视,更不去阅读,但是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合理安排时间,使这些手机游戏、电视节目、课外阅读成为调节学生学习压力,提升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想象力的手段、途径。而不能本末倒置,占用学习的时间。这样久而久之,不但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自觉性,责任心,迷上手机,产生网瘾,还会还因为没有做到及时复习,导致其基础不扎实,成绩不理想。同时,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认识心理以及学习环节上的缺少,还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原则

无论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纯粹的课堂教学,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其目的都是保证学生有效学习,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为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在对学生的引导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它的课堂价值,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尊重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中的一切原则,要围绕内容,瞄准着力点,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一)切合性原则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知道,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化地挖掘出来,让它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教师就要熟悉信息技术,研究课堂内容,要课堂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有融合度,遵循切合性原则,才能把课堂内容有效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十几减9的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16-9=?学生虽然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算出结果,可是怎么计算才更有效。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求知欲中,教师给学生讲了“平十法”、“破十法”。并结合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演示文稿与图片,学生对“什么是破十法”“什么是平十法”的疑惑心理就被彻底征服了,如图:

学生不但明明白白理解了“破十法”、“平十法”,掌握了更为准确、快速的计算方法,还理解了课堂内容,使学生能在学习中也根据这样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可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只要尊重“需要”“切合”这两个原则,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二)引导性原则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成了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学生学习中的又一个“老师”。但是笔者观察中发现,初中有的数学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或者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动态图形、神奇的数学实验、对抽象知识过程生动、直观的剖析等,但是他们对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缺少引导性原则。一再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却不告知學生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方便性,指导性等,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看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看到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知识那么生动、形象地展出来,可是课下学习中学生缺少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首先,意识不强。初中生已经有了学习经验,学习能力。他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使自己数学成绩不断提升。可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忽视了引导性原则,导致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淡薄,遇到问题还是像以前一样堆着,等着,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的提升。

其次,滥用信息技术。笔者在调中发现,作为教师有时候由于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研究不够深入,在教学中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忽略了信息技术的适用性、切合性的原则,影响到教学。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时,也同样会犯滥用的错误。比如,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搜集答案;通过QQ、微信的交流工具互相抄作业;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浏览一些与学习无关的网页、刷小视频,且一个链接接着一个链接地打开,浏览无关内容与视频,严重注意力不集中,拖长了学习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显然,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引导性不够,没能强化他们学习意识,应用意识,时间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就彻底失控,忘了运用的初衷,影响了学习。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面对自我管理能力还相对薄弱的初中生来说,在应信息技术教学时,遵循引导性原则,引导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有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保证教与学效率的关键。

(三)目标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目标就是教与学的方向,也是课堂教学的主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也要有具体的目标性,如,要教会学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有效的学习资源;教会学生充分利用教师发到区域网或者一些交流平台上的微课视频;教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总结、梳理知识,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与体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等等。只要目标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有意无意地朝目标靠近,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升华教学意义。

三、巧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在预习环节自主学习

过去由于信息闭塞,技术落后,再加上教师教学观念的局限性,学生离开课堂,走出教室,也就无法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点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所以,无论学生在预习环节,还是复习环节,都只能靠教材,靠课堂笔记,无法与人交流,求助,获得思路、方法上的指点。信息时代,我们课堂上的教与学、课下学生自主学习中,都有了电脑、手机,有了更多的网络资源,预习变得方便、有效的同时,如果学生需要,教师都能随时通过微信、QQ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群、QQ群,结合新课内容指导学生预习,对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碰到的疑惑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问题,从而为课堂有效的教与学做好准备;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环节自主探索问题,寻找答案,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依赖性。比如,在预习环节,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结合预习内容,借助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等。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还有利于师生关系的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

初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不理解,听不懂的时候。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期,他们有时候人在课堂上,心在操场上,在学习中不思考,不主动跟进,赶上教师的思路,致使学习困难重重,兴趣淡薄。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过程中,为了能把学生代入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有声、有形、有图、有文的呈现方式,创设一种动画式、情景式的讨论,让课件中人物对学习内容的讨论,激活学生意识,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其中,理解内容,获得新知。这样既让“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内容变得简单,而且在课件人物的讨论中,使其知识脉络也变得清晰、明了、具体,方便学生理解、学习的同时,还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指导学生在复习环节自主学习

事实证明,要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与成绩,学生不但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要在课堂上主动跟上教师思路,获取新知,课后还要自觉、主动地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并结合适当的操作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往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在复习时遇到难点、碰到问题或自行解决,或放在一旁等到第二天请教教师。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与学生随时能实现沟通、交流,学生在自主复习中碰到解决不了问题,随时可以请教教师指导、点拨。如,通过QQ、微信与教师视频,看、听教师讲解,或者直接可以利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微课进行再学习,不但解决了问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巩固其他知识,获得新的思考等。只要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复习,并结合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得到教师点拨、指导,学好数学不是什么难事。

四、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课堂教学离不开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电子白板以及网络资源等。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运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改变教与学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借助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对学生实施即时性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怀,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更多的可能性。

参  考  文  献

[1]王海龙.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5):28-29.

[2]林红芳.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问题与建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6):39-40.

[3]戴德文.学以致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24(02):140-141.

[4]马勉乐.巧借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0(02).

作者单位:李世新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信息技术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