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渗透路径

2022-05-30 14:27阮燕清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渗透路径家国情怀初中地理

摘 要:学校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传播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家国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文章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和策略做出了分析,希望有助于地理教学和学生个人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家国情怀;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30-0058-03

引  言

家国情怀是一种文化密码,也是爱国公民、时代新人的必备品质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开展家国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地理素养,增强地理课程的育人效果。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家国情怀是指个体对人民、国家、民族的情感认同,以及基于认同之上而产生的使命感、责任心。家国情怀教育历来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得以落实的基础和前提。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成型的重要时期。由于阅历不足,视野范围有限,许多学生对家国情怀都缺少足够的认识。受外来文化、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许多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日益多元化。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对德育乃至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教学、民族复兴来说都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和意义[1]。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地理课程中包含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和资源。地理教学也是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家国认同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发展的不易,感受祖国的强大,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是地理教学的现实价值的体现。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发掘地理课程资源中的家国情怀素材,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坚定学生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塑造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全面发展、国家富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

(一)挖掘家国教育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重要媒介和工具。现行的初中地理教材是无数专家学者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内容,为地理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透彻理解新课程改革精神,发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内容,找准课堂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的结合点,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2]。

例如,在学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一课时,学生知道香港经历过一段被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香港的发展历史虽然曲折,但是通过香港的发展,可以感受到祖国繁荣与强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香港的发展史也是祖国的发展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从香港所经历的磨难、当前的发展状况中发掘爱国元素,提炼爱国主题,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香港的历史为主线,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讲述香港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以及香港曾被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重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的神圣场景,并从国际、国家视角诠释香港回归的原因,以精彩的影像给学生的感官以刺激,使学生在激动、期盼、自豪的心情中体会香港回归的伟大意义。而香港的回归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地理进行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对日益强大的祖国产生深切的认同感、自豪感。

(二)联系社会热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是一门与人类社会生活、学生实际关联紧密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时,教师需要结合地理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素材,尤其是用那些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现实素材构建教学情境,增加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家国情怀教育。

例如,在教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有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知识,教师可以引入“新疆棉花”的社会热点话题。在热点话题讨论之前,教师可向学生展示我国的棉花产量和消费量,介绍其在国际上占据的比例,同时,通过数据展示新疆棉花占我国棉花总量的比例。教师结合“新疆棉花”的热点话题,可以组织学生以以下几个问题为中心开展讨论活动:新疆棉花为什么更优质?新疆地区盛产优质棉花的地理优势是什么?新疆除了棉花,还盛产什么农作物?新疆自古就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因此,有人说“新疆对祖国边防、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这句话,你有何看法和感想?某些服装品牌为什么要抵制新疆棉花?面对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这种将经济政治化的做法,我们该如何应对?然后,教师让学生从地理知识角度,分析新疆棉花产量高、质量优的原因,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借此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实现对学生家国意识的培养。这样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培养学生的使命感,有助于学生成为理性而有责任感的人。

(三)重视情境创设,激发爱国之情

初中生的身心还不够成熟,他们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建立在直观感受、情感触动和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借助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有代入感,使学生入情入境,有深刻的感受。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将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情境中,尤其是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多媒体情境、生活情境,使学生从情境切入收获更多的感动,理解家国的意义和爱国、爱党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日本”这一课时,结合当前中学生群体实际,教师可以在讲述完有关日本的地理知识后,播放一段日本艺伎进行歌舞表演的视频,以及中国媒体制作的有关民族舞蹈的视频。教师可结合视频告诉学生,许多国家的文化都有地域性,日本文化有许多与中国相同的地方,且许多文化都源于中国。在14年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仅仅在南京,就杀害了30万中国人。但是,即便如此,一些日本人对战争,以及他们在中国的罪行,都是不承认的。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要有原则、有底线,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文化,不忘历史,这才是做人的根本。这样可以端正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形成家国理念。

(四)引入校本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责任感

问题是思考的开端,也是教学的生长点。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许多人缺少思考的深度、逻辑性。关于家国情怀,许多学生对之有所了解,但是对家国情怀的体验和感悟并不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水平和能力引入课程内容,借助课堂问题,对校本资源进行深入探究,加深学生思想认识,使其掌握家国情怀的内涵和意义[3]。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引入校本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一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利用网络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新疆地区,民众用水、用电紧张的问题,结合现实问题引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开发的问题。然后,教师以此作为基础引入校本课程资源,利用图表展示当前我国已建设或正在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如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飞来峡水利枢纽、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坝址、西藏满拉水利枢纽工程的图片,结合图片提出问题:国家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建水电站?水电站有什么作用?當地水资源丰富、电力紧张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通过资源配置,让水资源分布更合理?政府在水资源调配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以问题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校本课程资源,分发调查表,让学生开展“家庭用水调查”活动,对小区内每家每户每个月的平均用水量进行了解,并且调查节水器的使用情况,了解社区对水资源重复利用的宣传情况。学生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从中找出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以及政府为了保障居民用水采取了哪些措施。之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我国干旱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利用情况,对比本地水资源情况,制作节约用水的海报,或者撰写宣传单,通过对比让学生切实体会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家力量的强大,逐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目标。

(五)开展专题学习,培养学生的认同感

初中生正处于好学好动的时期,他们都有着求新求异、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赞扬和肯定的心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知识的认同,家国情怀教育同样如此。专题学习是以专题形式将相关的知识点整合起来,让学生在系统论、学习论指导下去学习的学习方式。专题学习不但容量大,主题突出,而且针对性强。在家国情怀教育中开展专题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家国情怀为基础衍生、提炼专题,让学生开展专题学习,培养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同感。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河流”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中国地图,以“中国河流”为专题,画出不同地区河流的大致走向图。在专题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几句古诗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古诗词,让学生说一说诗句中是怎样描写河流的,并从地理角度叙述河流所处的环境。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绘制中国大江大河的地图,并让学生对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以及开发和利用等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为接下来的“河流环境问题和治理”探究活动打好基础。就黄河来说,黄河地区的水系水文特征是,黄河主要流经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地区,黄河流域夏季多高温多雨,冬季多寒冷,干燥,少雨,而且黄河的汛期和结冰期非常明显,夏季水位高,冬季有枯水期。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黄河流经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低,含沙量大,汛期水位上涨很快,所以,夏季黄河地区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从古至今,防洪防汛和水土流失问题都是黄河流域最为紧迫的问题。为了防范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订水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建造堤坝,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完善的水功能区管理体系等。通过这样的专题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对我国河流地理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对河流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是新时代赋予地理教育新的目标与期待。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家国情怀教育,积极探索家国情怀教育策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感,为学生成为具有爱国情感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杰,赵小瑞,朱良.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J].地理教学,2014(19):36-37.

【2】旋晓伟,段玉山,金庆娜.我国初中地理课程对培养科学素养的潜在功能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3):39-42.

【3】陈杰,刘恭祥,陈焜.论地理课程“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培养[J].地理教学,2016(22):4-8.

作者简介:阮燕清(1985.9-),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莆田哲理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渗透路径家国情怀初中地理
中职学校德育课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路径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