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时代技术与新闻伦理的矛盾与交融

2022-05-30 10:48杜朋城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闻伦理技术发展

杜朋城

摘要:物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催生出新的传播模式,算法与人工智能的出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新闻的传播流程,媒介形态自此发生改变,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参与者的关系定位以及沟通方式都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算法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于新闻伦理的思考。新闻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的弘扬者,肩负着捍卫伦理观念的重任。不仅新闻内容需要宣传正向观念,在新闻内容的编辑、采写以及报道的过程中,也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行为观念和职业操守。由于算法对新闻的推广会直接影响用户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因此,在算法推荐逐渐深入发展的当下,需要对其进行深度考量,并对其立场和价值观念推行加以重视。本文将立足于技术时代算法推荐发展导致的新闻伦理观念危机,分析算法推荐与传统新闻行业的冲突,并提出算法与新闻深度融合的新可能。

关键词:算法推荐 技术发展 新闻伦理

一、算法推荐引发传统新闻行业变革

(一)技术与新闻伦理的关系变革

随着技术的发展革新,技术和新闻伦理之间已不再是完全孤立的两条平行线。传媒技术实际上是人体感官的延伸,对人的经验、行为以及认知等进行有效调节,从而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构建中施加了权威的影响力。通过使用传媒技术,可以对新闻传播主体进行有效规范,进而影响传媒和公众、政府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传媒技术本身就具有道德调解效用。

在人类传统的传播体系中,“三观”本身就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新闻价值观和新闻伦理观既可以有效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的阶段,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应运而生。人类社会在传播方式上经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改变,从技术层面对意识进行模拟。算法推荐也正式开始进入新闻传播行业中,并且迅速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全新工具。

算法推荐的流行,为人们打开认知世界的全新大门,更加便于新闻传播的同时,也滋生出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人的感官进行了前所未有地扩大,当前新闻传播速度已经达到了全新高度。但与此同时也滋生出负面影响,那就是把记者和编辑的主体性驱逐于行业之外,新闻自动化生产将传统的新闻编辑活动取而代之,导致在新闻创作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逐渐演化为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人们对新闻传播事业产生新的担忧。如何在算法时代提升新闻的伦理价值观念,正确表达新闻的價值立场,已经成为当前新闻界所思考的重要话题。

(二)算法及人工智能对新闻伦理的影响

1.生产过程外部化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过程中,事实是衡量新闻质量的基础,事实传播有赖于传媒人的合作和配合。当记者、编辑等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规范与行业要求相背离时,新闻职业伦理观念便成为处理矛盾与冲突的准绳。人通过理性思考,可以将负面新闻带来的危害控制在合理的程度。但是在算法时代,算法推荐依赖于计算程序与大数据,其内容生产和传播都是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与传统新闻依赖于人的创造相去甚远。与此同时,算法推荐能够在短时间内制作出大量新闻内容,这与传统的人力处理方式相比具有不可超越的优越性,但是同时也削弱了其传播内容的可控性。这说明当用算法推荐取代传统制作的新闻时,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难以得到完全保证,这些都将完全取决于技术的成熟程度,人对新闻的控制程度将十分有限。

2.传播过程参与者丰富化

随着科技时代的深入发展,传感设备、无人机设备等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机器学习的深度发展导致算法推荐的出现,由此,新闻行业出现了全新的创作模式,算法推荐通过对传统新闻的写作技巧以及写作模式的学习。创造性地搭建出算法推荐的新模式。转向针对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内容。算法技术逐渐从传媒的“设备手段”转向“主体”,甚至有将编辑、记者等传统传媒人员取而代之的趋势。

同时,人工智能作为主体人格的法律规制不断健全,具有自由意志的机器人可能成为未来新闻传播的主体之一。新闻伦理不仅需要平衡传媒和公众、政府之间的关系,还要与机器系统保持协作和竞争。因此,不管是个人还是行业整体,都需要提高理论站位。

二、算法推荐与传统新闻伦理之争

(一)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包括新闻编辑技能、技术素养、评价标准等,还包括新闻工作职业伦理、独立精神以及工作态度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界专门建构的包含行业规范、自我评价等在内的一套体系标准,新闻专业主义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在个体方面,主要表现出对记者的专业技术素养的认可;从制度角度而言,主要表现在新闻规范以及记者本身的知识素养、社会责任感、社会正义感;从知识理解角度而言,主要包括进行新闻传播所必备的知识素养。当前,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算法新闻也进入到发展的新阶段,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不断扩大,外延也由此向外扩展。

在利用算法进行新闻写作之前,算法工程师需要设计出有效方案和程序,当程序研发顺利时,外界不需过多干预,算法就可以模仿人脑自行生产新闻。但是机器和算法本身不具备人脑的思维,难以理解人的情感,因此无法对新闻行业的伦理法规抱有情感上的认同。不仅如此,当技术开始从单纯的设备转向可以独立行动的“主体”时,尽管其功能发生变化,但是究其本质仍不是人,因此无法用对人的规范标准来制约机器,而机器也有极大可能会创造出与新闻伦理标准不一致的产品内容,这些内容也存在道德缺失的可能。

(二)客观性

与算法推荐相比,记者和编辑需要对社会现实以及新闻中的人物进行客观描述,同样又要试图揭示新闻背后的主旨内涵,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当前社会进步的角度,对新闻事实进行综合的判定和思考,提出个人的批评与反思。从这一角度来说,所有的记者本身在进行新闻记录时,都已经将伦理素养以及伦理观念融于其中,通过个人的学识、修养与品格加以彰显,对事实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记录。过滤掉其中不公正、不客观亦或是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相符合的言论和内容。在进行新闻写作和报道时,始终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在事实本质的呈现方面,则依靠多家媒体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同一事件的报道。即便这些报道之间可能会引发争论,但是通过不同报道的事实揭露,能够有效呈现事物的本质。因此,可以说算法推荐反映的是数据角度的客观,而记者和编辑则是追求向客观事物靠近。算法推荐收集的数据的真实性,需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而记者和编辑在采写新闻时,则需要报以与时俱进的观念,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调整报道的取向以及报道方式。

(三)算法的伦理规约

在对算法新闻的伦理问题进行研究时,一般有两种角度:第一种是基于后果角度分析,人为需要对算法推荐中违反新闻伦理的事实提出制裁;第二种是基于算法设计的角度进行技术完善。

在新闻学界,有关新闻伦理的研究大多采用了第一种角度,例如对新闻内容低俗化的批判就是其中的代表。当人们试图从“危害最小化”的角度切入,来试图处理好技术、社会、人之间的平衡关系时,就会提出诸如算法透明化、法制化等建议和意见。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因此这些建议很难形成最终的规约。

如果把技术作为决定性的力量,那么上述疑虑都不存在。一方面,算法推荐有效提升了新闻生产的速度和效率,使得社会的更多事实得到揭露和展示。另一方面,通过智能传感器、无人机等专业化设备的运用,使新闻报道的内容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提升新闻的可读性。在社交媒体层面,人们拥有了更多渠道来获取各种信息,可以冲破茧房效应带来的信息限制。从实践角度来看,诸如“今日头条”等相关平台开始讨论个人兴趣与平台所提供的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希望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一研究也通过算法得到了实现。而此前曾出现在算法推荐中的偏见以及歧视性的内容,主要是在于相关训练的数据代表性不足,数据内容过少。随着数据的进一步丰富,机器学习内容也会不断深化。

所以,在算法时代,需要在技术和社会之间寻求平衡,保持二者之间的互联互通。一方面要推动传统新闻伦理的创新和转型,指导新时代记者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记者与编辑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要将新闻伦理观念深刻植入到算法中来,强化对算法的规约,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三、新闻伦理重构的路径

(一)微观层面,拓宽不同主体对话渠道

算法推荐的创作者、生产者、阅读者各有不同,从新闻伦理实施有效性层面而言,需要拓宽其沟通路径。在这一环节,记者、编辑和工程师、科学家是其中的重要力量,这就意味着在职业训练中,前者必须在遵循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增加算法技术的修养,成为算法推荐生产的主导力量,以此可以更好推动新闻算法技术的发展,并对算法运作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二)中观层面,促进新闻伦理的行业性理解与实施

1.落实责任到人政策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算法推荐也日趋流行,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互联网平台,不甘于做新闻推送的渠道,而是直接参与到新闻内容的生产中来,所以这些公司和平台已经不能被单纯地视作是科技公司。而价值中立原则对于以上这些企业也不再适用。为此,有必要对这些参与新闻制作和内容传播的互联网公司进行伦理规范的制约,推动他们形成正确的新闻伦理观念,推动他们对算法的投资和改进。

2.完善算法推荐生产传播体系

当技术获得深入发展时,其适用面将进一步拓宽,无论在新闻行业抑或是社会生产的其他行业,都会存在逐步推进的技术变革。新闻生产环节是一项技术与思想同步并行的环节,为此,在生产算法推荐时,需要加强生产质量检测,在确保速度达标的同时,质量也能获得深度发展。新闻生产要走双重审核模式,合理平衡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强调信息投放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需要拓展新闻的传播空间,促进新闻行业内部信息共享和资源交流。

(三)宏观层面,夯实算法时代新闻伦理建设水平

1.促进思想道德建设与技术更新的融合发展

对政府而言,需要加强新闻行业机制体制建设,在支持新技术引用的同时,对技术发展进行政策制约,促进技术更好服务于时代,服务于社会。为此,从政府层面而言,可以加强新闻行业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促进技术发展,同时将伦理道德建设与技术更新深度融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新闻算法的改进提供良好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氛围。最近几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在人工智能产业,并始终坚持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和平、开放、包容之路。这些政策的出现,也为人工智能深耕于新闻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2.培养用户利益诉求能力

算法用户多元,如何引导各类主体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较好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立场,但又避免出现过于强调己方利益的情况,已经成为现阶段媒介和新闻学界重要的议题。在多元化的主体中,普通公众需要予以重点关注,他们本身虽然具有发声权利,但是个人的力量仍然弱小,尤其是在利益相关的问题上,其发声的渠道狭窄,个人力量势单力薄,因此需要对这部分处于舆论弱势的人赋能。在社会层面上,通过算法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可以进一步增强公众对技术的了解,算法新闻的负面影响也将由此得到冲淡。

结语

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有理由相信未來算法技术仍将进一步上升。当有一天,算法可以担负媒体所应具备的责任,将传播公义作为其基本的方向和手段,在事实报道的同时辅之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确保算法推荐在体现科技价值的同时也承担社会价值,从而消除人们对技术手段的抗击心理,进一步提升算法在新闻传播事业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度发展,社会各界对算法新闻的关注程度将逐步加深,算法新闻也将从简单的事件播报往深度的价值观传播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鲍妍珺.从技术神话到技术祛魅:算法新闻的伦理困境与规范路径[J].新媒体研究,2022,8(04):63-66.

[2]胡万鹏,孟佳林.智能传播中算法偏见的溯源逻辑[J].东南传播,2022(02):10-12.

[3]杨磊.智媒时代算法推荐技术的新闻伦理思考[J].新闻世界,2020(11):81-83.

[4]陈昌凤,师文.智能算法运用于新闻策展的技术逻辑与伦理风险[J].新闻界,2019(01):20-26.

[5]张帆.生产、演进与传播:算法新闻学的知识图景[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02):11-21.

[6]王曜程.论算法技术背景下的新闻真实[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2):1-3.

[7]刘玥.算法权力下新闻伦理失范问题探析[J].新闻论坛,2021,35(05):78-79.

[8]汪雄. 算法社会中的法律沉思[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012.220.

(作者单位:贵州日报报刊社)

猜你喜欢
新闻伦理技术发展
媒介逼视现象的新闻伦理分析
完井修井船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
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及其发展动向
林木种苗发展策略
美国空基反导拦截系统的发展浅析
从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看新闻伦理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媒介伦理失范探析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的新问题
主从钥匙类型锁具专利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