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教学的区域实践

2022-05-31 06:49王艺华银亚
关键词:试教西湖区读本

王艺 华银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于2021年秋季开学正式进入学校使用。为用好读本,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的价值,杭州市西湖区思政教师经历一年的探索实践,为读本教学的有效落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供了多样的路径。本期所选的三篇文章,分别从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以及初高中教师的角度,呈现了不同視角的研究成果。

摘    要: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引导他们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具有战略意义。为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的价值,杭州市西湖区初中思政教师经历“试教—国培—省培、区级备课—全面实施、课例评比—持续推进”五个阶段,积极探索其教学的路径,努力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铸魂育人;区域实践

2021年7月9日,教育部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工作座谈会,陈宝生强调:用好读本责任重大、影响深远,要以此为契机,开启铸魂育人的新局面,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生动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

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思政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好读本,发挥其铸魂育人价值”,带着这一任务,杭州市西湖区初中思政教师从2020年11月开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以下简称“《读本》”)的教学进行探索实践。探索进程如图1所示。

一、学《读本》,悟新思想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工程。初中思政教师只有率先学习《读本》并认真领会其精神,才能发挥《读本》铸魂育人的价值。

(一)师导生创,集结区域试教智慧

2020年11月,西湖区两所初中(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三墩中学)参与了《读本》全部内容的试教试用。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思政教研员的精心指导下,两校试教团队32位教师通过集中培训、集体备课研讨,以教材为基础,为《读本》教学加入了大量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试教后,我们又开展了试教座谈会、学生访谈,收集试教反馈意见,为《读本》教学的修改完善和实践提供了细致的意见和建议。

(二)外引内育,打造区域品牌培训

1.国培先行,研发跟进

2021年7月,参与试教的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嘉绿苑中学郑惠方老师参加《读本》的国家级培训,并作了典型课例的说课分享。之后,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暑假里我们便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培训准备工作,组织区里的骨干教师,形成一支“特训队”,分工合作,一起备课、磨课,在把握科学性、正确性的基础上,不断补充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最终完成《读本》8讲16课时“资源包”的制作,并在开学初全部发放给全区八年级备课组,为开学使用《读本》做好引领和辅助工作。

2.名师领航,省培助力

同年8月24日,《读本》省级培训在杭州举行,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省思政课教师。西湖区20多位教师作为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的线下观摩,并认真聆听了专家的报告,如清华大学博导肖贵清教授的“《读本》设计思路”等。

3.知行合一,落地课堂

同年9月中旬,我们组织开展了《读本》区级主题培训,提出了“统筹一体,三思六略”的教学策略:课前要析《读本》,查学情,明方向;课中要优载体,趣任务,创思辨,巧设问,深拓展,勤归纳等。这为教师上好《读本》开拓了思路。

(三)借力媒体,聚焦《读本》学习

为营造学习《读本》氛围,我们主动与媒体联系,宣传《读本》、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钱江晚报》2021年8月19日头版对我省将于9月进行《读本》教学作了报道,并在第2、3版对我区中小学开展《读本》培训工作作大幅介绍。我区《读本》学习还上了“学习强国”(杭州平台)。

二、教《读本》,呈新样态

(一)多元课型,打造《读本》品质课堂

鼓励各校积极探索《读本》的教学创新。一方面,在教学行为上,我们努力凸显活动教学的课改方向,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课堂设计理念,探索项目化学习、议题式学习以及大概念教学;另一方面,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们积极尝试《读本》进班会课、进拓展性课程的实践,探索“小课+”教学。此外,我们还推动各校努力挖掘浙江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生动的改革开放实践,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和杭州故事,学好用好《读本》。

1.导学课堂助力《读本》教学

西湖区从2011年开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导学课堂”。我们将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于初中思政课教学,助力《读本》教学。

【课例1】杭州市三墩中学郭老师在执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采用西湖区“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分为“话题导入—自主预学—合作学习—探究提升”四个环节。教学中,郭老师引导学生运用采访、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布置“光影里的中国梦”展厅,呈现中国的富强振兴和人民生活的变化,使他们获得了深切的体会,进而感恩先辈、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将自己的梦想和中国梦相结合。

2.大讲堂活动搭台《读本》教学

大讲堂活动是近年来很多学校开展德育教学的有效抓手,也为我们开展《读本》教学搭建了平台。

【课例2】杭州市西溪中学沈老师执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426个八年级学生同上一节思政课,学校全体行政人员、全组思政教师参与观课研课活动。沈老师以其独特的“小课带大课”教学组织形式,选择“聚焦浙江、杭州的变化”的教学资源,采用“台上台下互动生成”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分享的过程中感受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精神,激发生于中国、活在杭州的幸福之感。

3.项目化学习赋能《读本》教学

2020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初中教育的指导意见》,倡导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实践中,教师已采用项目化学习活动,赋能《读本》教学。

【课例3】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俞老师在执教《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时,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以“走好中国发展的五子棋”为项目主题,让学生结合新闻、习总书记语录以及生活案例进行学习: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涉及领域和发展历程,培育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理解“五位一体”战略目标的内涵内容与重要地位,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合作与表达能力,培育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其学习流程如图2所示。

(二)以赛促教,助推《读本》成果迭代

为积极响应杭州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开展的《读本》中学段优秀课例评审工作,我们组织了以“学习新读本·领悟新思想”为主题的西湖区初中段优秀课例评审活动,共收到23所初中学校的23篇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择优推荐2篇参加杭州市评审,荣获一等奖。此外,杭州市翠苑中学文华校区胡老师运用《读本》思想的时政述评《共同富裕看“浙”里》获得浙江省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综合能力比赛一等奖,并代表浙江省参加2021年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

(三)巧搭平台,开拓资源共享渠道

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名课在线”和“名师在线”活动。2021年10月,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完成《读本》8讲微课录制,上传至西湖区“名课在线”资源平台,供八年级教师参考,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读本》编写意图,准确把握《读本》内容体系和教学重点。11月,“名师在线”开播,首席教师关老师和贾老师完成《读本》授课活动,在线上与学生展开互动教学。

(四)立足乡土,联动整合“四史教育”

组织骨干教师立足区域、结合教材,选择与“四史教育”内容相关的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习近平在浙江、杭州的故事,以及浙江(杭州)大地上涌现的英雄人物、革命烈士的故事等作为基本素材,编写完成了西湖区中小学生“四史教育”学生读本系列:《红色基因——“四史”足迹在杭州(中学版)》。

三、用《读本》,寻新对策

2021年10月27日,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教育出版集团领导专家一行莅临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开展《读本》进课堂工作调研,召开座谈会。杭州市教育局陈萍副书记指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经视察过的学校,十三中要重温这一段红色历史,利用好、挖掘好这一红色资源,继续致力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力推进《读本》教学工作的开展。

为迎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开展的《读本》使用情况调研,10月中旬,西湖区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反思,并组织经验交流会。全区八年级备课组长挖掘提炼各校的典型经验,分享各校在《读本》使用过程中的亮点、特色。这为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推进作了铺垫。

(一)基于《读本》,使用形式多元化

针对课时紧张,我们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将8讲内容分两学期完成,每一学期完成4讲;第二,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大班额教学,如全年级教学或大班额(两个班)教学与小班教学相结合,有分有合;第三,与班会课、拓展性课程、课外实践活动等相结合。

(二)囿于时间,教学任务高效化

在大多数教师每周承担15课时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读本》教学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双减”政策下的作業提质减量,也给拓宽《读本》课外学习增加了难度。对此,我们建议:在处理《读本》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关系时,应寻找二者的联系点和结合点,具体见表1。

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将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迁移到《读本》教学中,在教学目标、内容、资源等方面对《读本》和思政课教材进行整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可以使二者形成铸魂育人的合力[1]。

(三)忠于权威,辅助资料精准化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对于参考资料的权威性有很高的需求。因此,必须保障教学资源的渠道和品种。除“学习强国”平台外,我们又推荐《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辅导材料,《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巡视利剑》《强军》《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等电视专题片,充实《读本》教学的理论观点和鲜活素材。

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读本》教学已在西湖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根。我们将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如何尊重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使《读本》精神进课堂、入头脑、见行动[2]!

参考文献:

[1]童君,顾润生.初中《读本》与思政课教材的衔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1):31-33.

[2]王常亮,仲伟松.“五度”并举,让《读本》教学落地生根[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9):4-5.

猜你喜欢
试教西湖区读本
雏燕
小鸭遇险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闲话“裸课”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 党建共建联合会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西湖区:扎实推进科技计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