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之墨色美

2022-05-31 18:41刘晓倩刘财源
收藏与投资 2022年5期
关键词:象征性装饰性

刘晓倩 刘财源

摘要: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花鸟画、山水画或人物画中都非常重要。墨色的呈现是中华民族艺術的代表,在绘画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绘画通过运用墨色来表现山石的质感、花鸟的气韵、人物的传神,通过墨的力量美、形式美、节奏美向我们展示中国画独有的魅力和独特的意境。中国画的墨色美也是画家们一直研究的课题。这是因为墨色有着强大的艺术表现力,艺术家在创作时会将自己的情感融于笔墨,将墨色的作用和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墨;墨色美;装饰性;形式性;象征性

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的绘画类型,其表现方式是非常独特的。中国画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它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的绘画艺术,同时也凭借独特的艺术呈现方式、形式以及独有的艺术绘画风格,获得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本质上最大的不同体现在绘画工具上。中国传统绘画使用的工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毛笔和墨,中国传统绘画的高度发展和墨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同时墨和水也是不能分离的。画家通过将墨和水结合,让其在纸上形成清、淡、浓、焦、重等丰富的墨色变化,借以展现中国画独有的魅力。

中国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不仅融合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也更注重精神的表达。通过水墨画传达精神内涵,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墨是中国式的绘画语言,墨的表现即中华民族艺术的表现,墨的发展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国画中,人们常运用墨来表现物象,通过墨装饰性、形式性、象征性的表现,向我们展现中国画独有的魅力。

一、中国画中与墨色相关的理论

(一)与墨色相关的理论发展

中国画中的墨色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当时的人类对颜色已经有所认知,但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对颜色的认识焦点多为黑白。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对墨色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的理论,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就是“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指的是把描绘物象的形象以及色彩结合起来进行描绘刻画,再对物象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通过对事物高度概括的描绘来反映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随类赋彩”的提出,使中国传统绘画发展更进一步,人类对墨色的认知以及运用都因此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墨色发展到唐朝,已经走向成熟。这一时期,人们把墨色分为五种,分别是清、淡、浓、重、焦,墨色开始向丰富变化的方向发展。唐代王维的作品《长江雪霁图》,就是用水来晕淡墨色,使其产生不同层次的变化,他以浓化淡、以淡化浓的破墨方法为人称道。明清时期,中国画的发展进入繁盛阶段。在进行创作时,人们会运用不同的墨色变化对物象进行描绘,通过对物象的高度概括呈现灵动的画面。《墨葡萄图》(图1)是明代画家徐渭的传世画作之一,他以水墨大写意的手法呈现画面,即采用了水分较多的泼墨写意法,纯以水墨写葡萄。虽然这幅作品主要采用的是泼墨泼水的技法,看似不经意,实则反映了徐渭深谙墨色五色之道,掌握了墨浓淡虚实的特点,画面形象生动,笔墨酣畅,布局独特,用笔较潇洒,彰显了徐渭的性情,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画家石涛擅长画山水,从他的作品《石涛山水册页》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他的墨色很讲究,在处理悬崖、高山之松时,松干多以斜出取势,用墨干笔为多,墨色也特别重。在画杂树的时候,树干用笔比较古拙,枯笔之后多用湿墨破晕,在画点叶的时候墨色也较重。画远山的时候不用淡墨表现,而是用浓墨表现,这是较独特的。

(二)墨色的丰富变化

中国画发展到近现代之后,对墨色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要求,对墨色表现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近代,黄宾虹老先生对笔墨的运用有了新的认识,他提出“笔法五种”“墨法七种”的理论,五笔为平、圆、留、重、变,七墨为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积墨、焦墨、宿墨,这在他的作品《黄宾虹山水画》《富春江图》(图2)中都有体现,五笔七墨成为很多画者追求的表现手段。在绘画中,必先讲究用笔,通过运笔的提按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表现线的灵动性。墨色的丰富变化尽显劲健、老辣、柔婉等气韵。黄宾虹作品的画面是浑厚的、流动的,给人以酣畅淋漓的感觉,其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意境更是浑厚华滋。黄宾虹的作品启发我们在描绘作品的过程中应注重用笔、用墨,使画面达到一个有意、有气、有趣的境界,实现虚实相生的效果,可以通过用笔的快慢、节奏、提按的变化以及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达到自然创作的境界。墨的运用对中国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墨必须得法,画面关系才会和谐、清晰、丰富,画面才会有远近虚实之变化,才会更加有趣味。随着中国画的发展,墨色的运用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和多变。

(三)墨色可以用于造型

墨在中国画创作中可以用来造型。在中国画中,墨是主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在绘画时,墨色的表现方式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具有独特的意义。我们在创作水墨画时,可以通过墨来表现物象、色彩、情感,通过墨色的丰富变化带给人无限的想象和共鸣。无论是在花鸟画中,还是在山水画中,墨的作用都不仅是表现物象的轮廓和形象,而是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在郑板桥的《墨竹图》《竹石》中,竹子是一种骨气的象征,也是他情感的寄托。郑板桥画竹子画出了竹子的坚韧和倔强。墨是中国写意画的基础,也是中国画创造的灵魂,通过墨可以表现自然的气韵生动,也可以表达主观情感。二者相结合,就创造出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所特有的万千变化的墨象世界。在绘画过程中,墨是通过笔画出的,笔中又必须有墨,二者是相互依存、不能分割的。从古至今,中国对墨色的运用一直在发展。墨色浓淡干湿的虚实变化不仅可以传达出自然的意蕴以及自然的万千气象,也能体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魅力。艺术家将自我的感知和自我的感受融于笔墨之中,使画面更有生机、活力和美感,赋予作品生命力和彰显力。85EBF759-AD71-494E-BC1C-B9EC57520CBA

二、墨的基本特征

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墨自身的性质、墨色的变化来了解它的基本特征。墨分五色,在五色中,濃淡的墨色变化表现为墨色深浅的不同,干湿主要是墨在纸上呈现出来的性状。古人说,画有虚实的变化才可称为画,就是说在绘画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不同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所描绘物象的虚实、宾主、阴阳等关系。我们常说的“树分四歧,石分三色”,指的就是运用不同的墨色变化,把树分为四枝,把石头分为三面,从而表现出物象的前后关系、虚实关系、宾主关系、层次关系以及阴阳向背。在一幅作品中,不管是一棵树,还是一片树林,都可以运用浓淡干湿的墨色表现物体特有的变化,使之相夺、相让,表现出前后、疏密、远近、虚实、阴阳的关系。墨色的丰富变化代表着中国画深层次的发展,笔为骨,墨为肉,骨肉相连,二者不能分离。对墨的运用实际上也是对水的运用,根据墨中所含水分的多少,画面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所以对水的控制是极其重要的,在中国写意画中,墨讲究活和变。

在中国画中,笔墨是中国画的基础,笔是通过墨显示出来的,墨是通过笔来传达的,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分开,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一幅作品的绘制。这就要求我们在绘画时,做到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只有这样,才能将笔墨呈现得淋漓尽致。六法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为气韵生动,很多画家都追求画面中的气韵。这里所说的气主要体现在用笔上,韵则体现在用墨上。通过用笔的节奏和墨色自身的深浅变化来体现韵味、韵律,气韵是画面的灵魂所在。吴昌硕的花鸟作品《古梅》《傲霜图》(图3),是对气韵生动的真实写照。吴昌硕的绘画特点是用笔、用墨比较雄厚,在画面中用笔朴拙、老辣,给人很强的力量感。他的绘画气息很重很浓。在中国画中,用墨的玄妙之处就在于墨色的浓淡虚实,相生相隐,所以在创作时,必须要有浓有淡,同时浓淡还要区分更多层次。浓之处要经过仔细的推敲,体现画面的精彩之处,不能一味的浓,这样画面会显得太死板;在淡之处要小心处理,体现画面的灵动之处,表现画面活的意境,这就要求灵活用笔、灵活用墨。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墨色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墨色变化可以营造不同的意境。因为每个人的心境不同,所以看到的意境也不同。画家在创作中,可以通过墨色的丰富变化,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热情,表达自己的心境,赋予物象强大的生命力。

在中国画中,墨色的丰富变化、线条的节奏韵律以及色彩的抽象写实都展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中国画中,墨色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反映个人的修为和个人的精神境界。同时,墨色的丰富变化也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文化标志,在世界艺术范围内占有重要的地位。笔墨表现出来的艺术审美和精神具有珍贵的价值,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画独具的审美意蕴已成为我国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三、结论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有的绘画技巧、表现形式及审美观,中国画中简练的线条和墨色的丰富变化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除了反映个人的修为和个人的精神境界外,更能显示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当前,只有不断完善中国画的用笔理论和用墨理论,使之形成体系,才能对中国绘画发展的未来形成正面影响。在系统学习和感受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了中国传统绘画应有之义,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笔者会更加认真地走中国传统绘画的道路,寄情于自然之中,坚守中华传统艺术精神,继承、融合传统绘画对墨色艺术的运用理论,推动中国绘画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简介

刘晓倩,1997年12月生,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202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写意花鸟笔墨结构。

刘财源,1997年4月生,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202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写意花鸟笔墨结构。

参考文献

[1]叶浅予.画余论画[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2]许祖良,洪桥.中国古典画论选译[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5.

[3]陈滞冬.石壶论画语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4]叶子.黄宾虹山水画论稿[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5]溥儒.溥儒画集[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16.

[6]王翚.中国画大师经典系列丛书·王翚[M].北京:中国书店,2011.

[7]张大千.张大千山水画集[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8]陈少梅.陈少梅画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9]黄国铭.黄国铭彩墨山水画[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6.

[10]沈周.中国好丹青大师册页精品复制沈周[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5.85EBF759-AD71-494E-BC1C-B9EC57520CBA

猜你喜欢
象征性装饰性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克制
住宅入户门装饰性探究
特朗普象征性领取总统年薪1美元
汉画像石艺术在装饰性绘画中的思考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Marco Mari
具有“人性”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