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6-01 14:50张凤云
科学与财富 2022年3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滁州市乡村振兴

摘  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增长和城乡统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有效动能,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并进。本文在新常态背景下,界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构建乡村振兴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优化的熵权TOPSIS模型测度滁州市乡村振兴水平,分析滁州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找出影响二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从产城融合、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及振兴乡村振兴产业、促进乡村产业融合等角度提出促进滁州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和對策建议。

关键词:滁州市;乡村振兴;城乡融合;TOPSIS模型

滁州市作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之一,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近年来,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有力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农民收入稳步、持续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关意见出台以来,全市集中精力推进乡村振兴,制定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规划,着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和统筹农村人居环境、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整治,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同时注重加强农村居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兴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构建新型乡村治理新体系,加强农村民生保障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城乡协调发展获得显著性成效。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较2015年提高8个百分点,大滁城“141”组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县域老城改造、新区拓展齐头并进,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

一、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系的机理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与实能有效缓解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突显的人口、环境、城乡差距明显等负面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推动滁州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兼顾了乡村发展、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统一,有利于改善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绿色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总的来说,二者相辅相成、互联互动、相互促进、互为支撑。

二、滁州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安徽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测度

本文结合乡村振兴子系统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二级指标和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等30个三级指标,从新型城镇化子系统包含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城镇化6个二级指标和人口城镇化率等24个三级指标,借鉴张挺等的研究经验与方法,依据科学、系统、客观性及数据可得性等基本原则,构建优化的熵权TOPSIS模型,利用2014-2018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算和比较滁州与安徽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具体结果如下表1和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滁州市近年来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乡村振兴水平在全省排名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由2014年的0.409提升到0.441,但在全市排名仍有待提高,未来需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推动滁州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领域展开建设。

(二)滁州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水平的实证分析

本文旨在探究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关系,因此采用耦合协调分析方法以反映二者的耦合程度和协调度。针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个子系统,构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耦合度模型与耦合协调模型分别为:

式中,z1、z2分别代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个系统的发展水平,U为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度,W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V为综合协调指数,反映两个系统间的整体协调效应。α和β为贡献系数,代表对协调指数的贡献度,此处均取值0.5,表示两者对于耦合协调具有同等的作用。 U、W的取值均介于0-1之间,其值越接近1,说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互动作用越显著,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越强。

注:本表结果根据模型测算得出。

由上表可知,滁州市近年来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十四五”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提升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推动滁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滁州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础保障,未来振兴乡村,必须要统筹发展乡村振兴的五大重点任务、目标,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扶贫工作,打破城乡二元桎梏,统筹城乡发展,以城镇化带动乡村振兴,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全面提升全市乡村振兴水平。

以高质量发展和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

加强区域合作互联、发挥地区引领示范效应,发挥“区域一体化—城市圈—城市—乡村”的层级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全省各地区乡村振兴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行政区划调整,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径,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试点,统筹新滁城、县城、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以地域特色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针对滁州市乡村振兴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各市县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产业、文化、等优势,依托信息技术和专业人才,开启“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多轮驱动战略,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强市、强县、强镇,实现各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百花齐放的新气象。全面推进、分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李周.乡村振兴:从温饱走向富裕[J].求索,2019(03):4-14.

[2]李国鹏.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J].农业经济,2019(03):33-34.

[3]郑家琪,杨同毅.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7):38-40.

[4]韦家华,连漪.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09):82-85.

作者简介:张凤云(1991-),女,安徽滁州人,汉族,滁州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基金项目:2021年滁州市社科应用对策研究课题项目“滁州市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路径研究”(A2021006).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滁州市乡村振兴
习作点评
Mother's hands
习作点评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浅析如何提高滁州市城市防洪标准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