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解读、建构、生成的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研究

2022-06-01 01:32李国强
师道·教研 2022年5期
关键词:牛津语篇思维能力

李国强

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积累过程,小学英语读写能力的提高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对上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进行梳理,我们发现: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最早开始出现“写”的环节,这时候的“写”基本上是字母或者单词的描红,到了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出现单词或句子的描红,甚至已经开始偶尔穿插挖空填词的练习了。四年级开始,教材中的书写环节升级为写出三句以上完整有意义的句子。五年级的要求则提高到了写出五句以上完整有意义的句子,并且能够同时采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六年级的书写要求就提高到了写一篇60个单词左右的文章了。

从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中的书写环节编排来看,五年级教材中书写环节所占比重是最高的。所以选择五年级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是最理想、最可行和最有研究意义的。本文便以沪教牛津英语深圳版为例,以五年级教材中的部分读写环节开展教学研究。

一、对教材进行重构

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看清事物的本质,掌握深度思考和思辨的能力等。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文本进行深度解析。只有教师自己理解透彻,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教材是死的,但是如何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来教,我们对教材处理方式的选择却是活的。

本文以牛津英语深圳版6B M3 U8 Reading signs为例,在listen and say这个环节,通过一位刚从上海旅游完来到北京的英国妇女和Mark的问路对话引出了reading signs这个话题。Mark从英国妇女的口中得知了上海的地铁标志是红色的,同时也了解到英国的地铁标志是a big red circle,中间还有一个“UNDERGROUND”英文,同时顺带还提到了一些animal signs。语篇是真实的,对话是富有实践性的,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而已。但是通过对教材语篇进行解析,就能够发现“There are different signs in different cities.”这样一个隐含信息。结合look and learn这个部分,我们同时挖掘出“There are different signs in different places.”这样一个话题。在进一步深挖语篇意义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There are different colors in different signs and also there are different shapes in different signs.通過对signs这一主题内容的深挖,可以布置一个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去观察和发现身边的各种标识,并绘制出来,写出相应的含义。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并能够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美学素养。

二、创造性生成

很多时候,授课老师习惯把问题抛给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

还是以牛津英语深圳版6B M3 U8为例,在Think and write这个环节,教材给出了一个In the library的poster,并给出了三幅图片,让学生complete the poster.教师首先要对Think and write和Read and tick这两个环节进行有机整合。In the library是其中的一个场所,在read and tick这个环节中还出现了in the restaurant,in the lake,in the school,in the street,in the forest等多个场所,有些标识是通用的,有些标识是特有的,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场所的转换操练来理解There are different signs in different places.同样,通过教学内容的统整和学法指导,教师还须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What should we do or not do in the library?的问答,以及用should or should not do,can or can not do,must or must not do等情态动词来进行替换表达。这些表述意思接近,但是表示的含义或程度是有区别的。例如We should keep quiet in the library,这种标识可以是建议,大家要共同遵守;但是We must not swim in the lake.这种must not强调的程度就不一样了,如果违反了这个must not do,产生的后果可能就会相当严重。同时我们也应该在统整教学板块和内容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should/should not do这两种表达方式是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同一种含义的句子进行不同的替换表达的。例如,We should be quiet in the library.就可以转换成We should not make noise in the library.同样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经过不同的统整,肯定会创新生成不同的学习效果。通过整合think and write和read and tick这两个环节,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通过完成这些真实的语用任务,也更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对语料进行充分解读

1.利用WWH的框架范式来梳理和解读文本。还是回到6B  M3  U8,Who-Mark and a woman from the UK.What-asking the way to the underground station. How-point to the sign and tell the way.What-talking about different signs in different cities. How does  Mark  feel?That’s   interesting.

2.借助思维可视图,借助图片等其他多模态语篇。语篇不仅是语言,还应该包含视频、图片、语音图片等有效材料。上教版牛津英语包含丰富的图片素材,读图能力既是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也是应该着重培养的学生核心能力之一。有多种主题的图片需要教师引导孩子细心去解读,如colors,shapes,places等等。signs所包含的语义信息非常丰富,但简单易懂。如黄色的三角符号里面有小朋友在奔跑的动作,这类黄色的符号首先是表示警示和注意。Look out for children.这类标识一般出现在离学校较近的马路上。可以引导孩子口头或书面去生成以下各种表达:We can see this sign near a school,it’s a yellow triangle with two children running in the middle. It tells us to look out for children,drivers must slow down and look carefully.

3.利用问题链等方式推动学生思维发散。借助Think out loud,Make inference,Brainstorming,Free talk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6B M3 U8 reading signs这课think and write这个环节中,We should_________ in the library.让学生写出What should we do or not do in the library?Complete the poster.如果单纯完成poster,那用詞必须简洁,但如果在课堂中要深挖一下这个环节,那就要整合read and tick这个环节中的句型。Can we talk aloud in the library?Why?Can we eat or drink in the library?Why or why not?Can we smoke in the library?Why can’t we run in the library?通过问题链的方式,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同时也将学生的思维拓宽拓深和可视化,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回归生活,让教学更富有真实性和实践性。

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识记和理解是低阶思维,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是属于高阶思维。无论是解读,建构还是生成,都属于高阶思维能力。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更好地解读语篇,建构更适合的语篇,以致创造生成出更高质量的语篇。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牛津语篇思维能力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谈如何上好一节单元导入课——以牛津初中英语8上Unit 4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应用交互式教学法,彰显阅读实效——以牛津高中英语M4 Unit 1 Advertising中Reading部分为例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
牛津小学英语5A rhymes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