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AED”急救知识纳入高校选修课程的实践和研究

2022-06-01 14:43吴丹吴杰张选文刘家骏
科学与财富 2022年3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吴丹 吴杰 张选文 刘家骏

摘  要:在中国AED普及率不断增加的现状下,通过在广州工商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94名学生进行线上理论教学及线下现场模拟、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研究,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探讨AED院前急救在民办高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中的教学方式,以期能助力国内AED发展。

关键词:AED;急救课程;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在校大学生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身在一线、超一线城市的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提高,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极易引发心血管疾。因此,培养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大学生成为院前急救的宣传者和主力军变得尤为重要。

1.背景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2020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共有心血管病住院患者1026万例;2018年,我国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病例大概有54.4万例,该类病情在专业上共同认可且唯一的救治手段是心肺复苏(CPR)+心脏除颤(AED)。因此,现场附近拥有AED且能快速进行院前急救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2021年11月,AED设备已实现广州地铁全站点覆盖。[1]但在医疗相对完善的一线城市,救护车赶到到现场的时间往往超过15分钟,但抢救成功率可达50%的时间仅为发病后四分钟内。因此,除了设备的硬性条件外,懂用会用设备的人才也须匹配好方能发挥AED救人一命的作用。

2.课程意义

2.1.救援保障

2017年10月实施的《民法总则》中第184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2017年,北京市发布了《公共场所医疗急救设施设备及药品配置指导目录》,AED成为公共场所必备的专业性急救设备。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的通知,明确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要求,包括数量、密度、点位、安装规范等在国家层面对硬性条件做出保障。作为青年主力军的大学生们拥有强壮的体魄、充沛的体能去实现现场救援,可以使其在面临突发情况下,能及时釆取有效的自救或互救措施,挽救生命。

2.2.“减灾始于学校”

中国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普通高校在校生967.5万人,其中在校生3285.3万人。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校内学生省内分布较均匀,省外同学呈零星分布,同时,大学生群体为高知群体,因此,在高校普及AED相关急救知识并进行线下实操培训很容易被接受,且掌握AED相关急救知识的大学生群体毕业后将辐射全省各个区域,对AED急救知识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上的普及效果立竿见影。因此,社会上普及的重点在于如何让高校学生学好AED相关急救知识。

2.3.课程选择

不论从应用能力型公共选修课课程、服务型公共选修课课程、引导功能型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开发理念维度分类,还是从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延伸课程的课程教授功能分类,民办高校都以应用能力为目标。[2]遵循广州工商学院自觉践行“五进”实践活动,提高“六会”素养能力,根据《广州工商学院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办法》,本课程采取在广州工商学院智慧冷链产业学院进行试点教学得出相关实践报告和研究结果开展。

3.AED选修课程设计

3.1.AED选修课程介绍

3.1.1.关于AED的介绍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的医疗设备[2]。AED内部安装的计算机可以自动分析并确定患者是否需要电动除颤,主要应用于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突发情况下,让非医护人员可自行运用其对患者进行急救,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3.1.2.AED相关急救课程

本课程将HEARTSAVER FIRST AID CPR AED的急救课程与民办大学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参照广州工商学院已有《生命安全与救援》与《突发事件及自救互救》的选修课程及已有的一些资源,自行编写了一套AED相关急救课程作为本次课程的实践和研究,并对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课程反馈回收及绩效评定。

3.2.课程目标

① 提高当代大学生们对突发事件的急救意识,以及自救能力和现场急救能力;

② 能让学生们在遇到此类突发事件时,会用及敢正确有效的使用AED进行现场急救;

③ 通过课堂传播,助力AED的普及率和会使用率;

3.3.课程最终面向对象

高校在校大学生

3.4.授课教师的选择(满足其中一个要求即可)

A.拥有我国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培训师资格证”的医学相关专业的老师;

B.获取美国心脏协会AHA(Heart Saver)国际救护导师证。

3.5.课程安排

授课面向全校学生;安排学时8学时,每周2学时;实验实训人数:10-30人/班;每组人数3-8人。要求急救理论知识与CPR和AED两者的实际操作相结合。(注:具体根据《广州工商学院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办法》,来开展本次关于“AED”的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具体的课时内容及时间安排见表格一。

表一:授课计划安排表

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际操作教学相结合。理论知识教学要求结合教材、案例分析及相关的急救教学视频教学;实际操作教学则给学生设置特定的模拟场景,让学生使用CPR和AED对患者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救护。

3.6.考核方式

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上表現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第二部分为CPR和AED的操作实践成绩,包括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参与度、正确度和规范度;

第三部分为理论知识答卷成绩,期末最终满分为100分。其中占比可分为:平时分占比20%;实操规范占比40%;理论知识答卷占比40%。

4.课程实践和研究总结

4.1.课程开设效果评定

本课程采取对学生授课前与授课后对AED相关急救知识的认知进行自制问卷自动回收表格填写信息做对比:课前学生共94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为94份;課后学生共94名,回收有效问卷为94份,授课前后问卷调查回收率为100%。

授课前后问卷调查回收情况如下:

① 通过AED相关急救知识授课,AED了解人数同比上涨62.13%;

② AED会使用率及相关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比上涨48.67%;

③ 路上遇需要帮助的心脏骤停患者敢上前并愿意施救的人数比例同比上涨27.68%;

④ 若需要急救时愿意参加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或愿意为普及AED相关急救人数同比上涨35.17%;

⑤ 相较于开发理念维度分类和课程教授功能分类的选修课,学生在课后表示此类线上加线下实践的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来说省去了时间成本以及能真真切切地学到急救知识,愿意选择此类开放性实验实训课程,意愿同比上涨34.57%。

4.2.开设AED选修课程发现的问题

4.2.1.高校对急救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校园安全教育一般都是禁毒、紧急疏散、信息诈骗等等,对于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视度却很少,一学期仅有两门线上选修课与花都协力救援协会等公益组织开展的讲座进行讲授及现场示范。此外,除了医学专业的院校,非医学专业院校极少有开展关于现场急救实操课程。

4.2.2.教学资金投入不足

现场急救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实际操作技能。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在该课程中投入一定的资金,以用于教学设备、器材的购买和教学场所的建设。但是,就CPR和AED急救而言,所需要的心肺复苏模拟人和AED模拟器就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4.2.3.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非医学院校没有聘请专业的医学教师,因此,有大多数的急救课程都是由非专业教师教授的。非专业教师缺乏了医学专业名词的全面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医学专业名词难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跟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们进行讲解。此外,非医学专业的教师也对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缺乏相应的培训,授课方式缺乏一定的专业度和新颖性。

4.2.4.教学较为乏味

据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需求度。但如果一味的只讲解理论知识, 会使学生对课程感到乏味。因此,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有教学意义的视频与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以人为本地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实操过程中,尽可能的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体味其中的乐趣。

4.3.课程中总结的教学建议

4.3.1.语言应简洁易懂

由于所有学生都是不是医生的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来教授知识内容,并更少的医学术语。授课过程中简单介绍原理即可,重点应放在预防措施和实际操作上。

4.3.2.教学视频应与时俱进

为跟上时代的需要,教学视频可以选择当前大学生们喜欢的电影或电视剧中的片段;或者是抖音、快手、B站等有教学意义的短视频。于提高学生课堂兴趣的同时,对视频操作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4.3.3.模拟真实场景并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紧急情况,模拟真实场景,分配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的乐趣,而且可以更为全面的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操作。

5.总结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变通的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实际操作,AED相关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势在必行,扩大AED相关急救知识培训人员数量,让在校大学生能在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时成为急救知识的散播者、执行者,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谭超. 广州地铁AED设备站点全覆盖[N]. 南方日报,2021-11-16(AA4).DOI:10.28597/n.cnki.nnfrb.2021.007557.

[2]梁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办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3):100-101.

基金项目:

广州工商学院2021年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整AED,编号:S202113714013);

广州工商学院2020 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的改革与实践,编号:ZL20201254)。

作者简介:吴丹,女,本科,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吴杰,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冷链物流管理、校企合作

猜你喜欢
在校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研究
大学生调研类兼职情况调查
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升研究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