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范围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分析

2022-06-01 23:37席莉莉孙华伟
猪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粪肥粪污种养

邵 倩,郭 静,席莉莉,孙华伟

(1.滁州市定远县生态环境分局,安徽 滁州 233200;2.安徽省定远县畜牧兽医局,安徽 滁州 233200;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诊断检测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4)

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1年中央财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申报工作的通知》(皖农土函〔2021〕455号)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通知》(皖农土函〔2021〕726号)文件精神,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积极申报,并被确定为安徽省第一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经过县乡两级政府和部门的共同努力推进,探索出符合该县实际的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种养结合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推动化肥减量化,大大促进了“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这一工作目标,成效显著,现将该项目主要举措等工作总结如下:

1 实施方案

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结合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实际,制定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坚持系统观念,促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以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通过财政补助奖励支持,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力争通过5年试点,扶持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种养结合,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见图1)。

图1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总体路径

2 目标任务

2021年开始,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奖补试点,扶持一批企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市场主体提供粪肥收集、处理、施用等服务,并探索出1~2种符合该县实际的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种养结合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推动化肥减量化,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至2021年底示范创建面积不少于6 666.7 hm2(10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3 实施内容

3.1 积极探索绿色种养循环模式

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环境特点,结合不同规模、不同畜种养殖场的畜禽废弃物产生情况,以还田利用为主攻方向,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之路。主要技术模式有:

3.1.1 肥水还田模式

养殖场产生的粪污集中收集,全部进入氧化塘储存,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施肥季节进行农田利用。该技术模式粪污收集、处理、储存设施建设成本低,处理利用费用也低,粪便、粪水和污水全量收集,养分利用率高(见图2)。

图2 回收利用粪污流程图

3.1.2 粪便堆肥利用模式

包括条垛式、槽式、筒仓式、高(低)架发酵床、异位发酵床等,以生猪等规模养殖场的固体粪便为主,经好氧堆肥无害化处理后,就地农田利用或生产有机肥(见图3)。

图3 达标排放粪污处理路径

3.1.3 粪水肥料化利用模式

养殖场产生的粪水经氧化塘处理储存后,在农田需肥和灌溉期间,将无害化处理的粪水与灌溉用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进行水肥一体化施用(见图4)。

图4 双黑膜密闭氧化塘

3.1.4 粪污能源化利用模式

专业生产可再生能源为主要目的,依托专门的畜禽粪污处理企业,收集周边养殖场的粪便和粪水,投资建设大型沼气工程,进行厌氧发酵,沼气发电上网或提纯生物天然气,沼渣生产有机肥农田利用,沼液农田利用或深度处理达标排放(见图5)。

图5 该县某养殖场沼气发电设备

4 主要成效

4.1 遴选出156个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

要求申报主体种植大田面作物种植面积33.3 hm2(500亩)以上;果蔬、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7 hm2(100亩)以上。要求这些种植主体通过施用腐熟粪肥进行还田,且以每公顷还田腐熟粪肥不低于4 500 kg作为考核指标。由规模种植主体自主选择县内粪肥收集处理、集中堆腐、运输配送、机械施用作业全环节粪肥到田服务方式。腐熟粪肥还田每亩奖补控制不高于100元。粪肥还田前必须严格按照《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 36195-2018)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腐熟堆沤,还田施用时的砷、汞、铅、镉、铬、粪大肠杆菌群、蛔虫卵死亡率等限量指标须符合《有机肥》(NY/T 525-2021)等要求。施用到田的粪肥或沼液抽检合格,完成还田任务后,由规模种植主体提供粪肥运输记录、出库单、入库单、支付凭证及粪肥还田照片全环节照片等相关资料。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种植主体对粪肥还田技术模式选择的主观能动性。目前,根据调研,95%以上的规模种植主体已采用干清粪+堆肥发酵+农田利用的方式。

4.2 落实了试验示范

1)全县申报面积约1万公顷,经由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牵头组织对申报主体进行全覆盖核验及技术培训,在小麦、瓜蒌和碧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上落实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试验3处、效果监测点30个。

2)通过召开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就项目实施方案解读、关键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宣传与培训,为加快落实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切实提升项目实施相关人员技术水平,确保项目按照方案高质量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会议由县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牵头召开,县畜牧兽医推广站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农技站站长以及全县156个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实施主体参会。

3)以公开招标形式,遴选购买有CMA资质的第三方服务开展粪肥样品采集、产品抽检、样品检测。

4)聘请科研院校作为技术服务依托单位,用于粪肥还田试验、效果监测、技术模式提炼、项目效果分析总结验收。

5)建立信息化可追溯平台、树立示范牌、审计、会议、调研、技术培训。下乡技术指导服务等工作。

4.3 确定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

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保持相对一致。通过小区试验,确定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探索了不同区域、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稻麦轮作系统小麦季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模式,为整体推进整县制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就近消纳,就近还田,推动全县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根据全县受理确定符合条件申报实施主体的申报面积(约1万公顷)、每公顷还田腐熟粪肥不低于4 500 kg的要求及粪肥还田替代化肥的比例(15%)计算,2021年全县粪肥还田推广面积6 666.7 hm2(10万亩)以上,减少化肥用量500 t以上,消纳腐熟粪肥4.2万吨以上,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增施有机肥48 000余吨。此外,通过补贴形式、技术培训及现场观摩等形式,也大幅提升了规模种植主体、个乡镇相关单位对利用粪肥、绿色种养循环的认识及相关的技术水平,为推动全县化肥减量、耕地质量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夯实了基础。

5 存在问题

5.1 粪肥还田技术掌握程度不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实施主体对粪肥腐熟方式、腐熟程度等关键技术要领尚不能完全掌握。粪肥还田硬件配套不够,大量粪肥还田需要专业配套的粪肥还田机械,目前全县粪肥还田机械保有量与全县耕作面积尚有差距。

5.2 多方协助存在不足

项目涉及监管部门、技术支持单位、第三方服务机构及种植主体两两沟通顺畅,但多方协作存在不足,尚需要建立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更高效辅助推进项目相关工作的实施。同时,样品采集与测试相对滞后,不能及时为试验方案的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给年度定位试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效果评价带来一定风险,也部分影响了试验结果未来的应用范围。

猜你喜欢
粪肥粪污种养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养殖污染防治措施探讨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稻-鳖-鱼生态种养技术要点总结
两部门:各省确保年底前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
山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今年要达75%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河北九成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试论粪肥的合理利用及阻控流失措施
农业产业化中的粪肥排放风险研究
猪粪肥替代化肥种植青贮玉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