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思政理论课构建艺术类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2022-06-02 11:57王俏张娜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劳动教育实践教学

王俏 张娜

摘   要: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培养艺术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实践养成的重要阵地,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劳动教育是重要线索,可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设计着手,通过将劳动教育充分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和审视劳动的意义,深刻把握新时代劳动观念和精神,体悟劳动的崇高和美丽。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2-0010-04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培养艺术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实践养成的重要阵地,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校大学生入校第一课,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劳动观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优秀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时代新人,因此,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劳动教育都是重要的途径。对于劳动教育的内容,我们不仅要强调劳动实践活动和形式,而且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更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容。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而言,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案例、素材的学习,可领会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新时代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劳动行为、劳动观念,明确自身作为艺术工作者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一、依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构建艺术类高校劳动教育体系

艺术类大学生专业背景独特,他们对外在美有特殊的追求,更加强调个性,因此,对于自己的服饰装扮要求比较高。同时,在相对富足的生活条件下,频繁地更换服饰和电子设备,以及慢节奏的悠闲生活和长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使他们对于其他的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缺乏实践经验和科学认识。此外,他们对于公共空间的理解、公共财物的维护和劳动成果的尊重程度等都有待提升。最重要的是,学生对自我劳动重视程度不够,他们平常所参与的劳动,多为学校或者社会组织的校内外劳动。在劳动品质方面,抗挫能力差、怕苦怕脏怕累、团结协作能力有待提升。此外,在从事任何劳动活动时都比较注重个人的得失,即使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实践和创作实践,也缺乏深入的认识,只是单纯从自己的兴趣和就业角度进行考虑。

艺术类高校学生所从事的专业——艺术生产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且呈现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即它以精神生产为目的,为满足人们的艺术和审美需要而进行。因此,艺术生产以生动具体、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为主要劳动成果。此外,凡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为艺术所反映。马克思将劳动视为“太阳”,强调“劳动是一切历史基本条件”,可见,劳动之美与人类最亲密,在劳动中生成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最深刻,其中,有许多文艺作品都可以反映出这种审美体验,并被应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如文學作品《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秋浦歌》《陶者》等,美术作品《拾穗者》《扶锄的男子》《九兰打夯》等。

此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更加强调文化发展,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文艺工作者承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因此,作为艺术专业大学生,勤于创造、勇于创新、争创一流、务实守信、奉献社会等是必备的劳动精神和品质。

二、劳动教育融入艺术类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理论教学体系

艺术类高校学生虽然文化课程基础普遍薄弱,但他们个性张扬、思想活跃、乐于表现,因此,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教学层面,提取并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以及在实践教学中围绕劳动实践和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设计,可为劳动教育专题的设定提供一些线索和方向。

绪论部分融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艺术劳动实践的特点和特殊意义,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立场。新时代赋予艺术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就是要将艺术生产精品奉献给人民、奉献给社会。艺术精品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来自于建设伟大事业的每一个典型人物和平凡劳动者。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可通过关注脱贫攻坚中的英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每一位“战士”、科技创新研发的每一位“专家”,来宣扬他们的事迹,并在细腻刻画他们的过程中享受创造性的劳动、感受劳动精神及其力量。因此,新时代大学生需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潜心用艺术创作来讴歌新时代,用自己的作品感染民众,引导民众树立劳动美的观念,为民族铸魂。

第一章“正确认识人的本质”这一内容,可以深刻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强调劳动创造人本身的内容,将劳动与人本质的关系阐述清楚,深化学生们对于劳动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途径的认识。马克思肯定劳动至上,其思想饱含对劳动者的深沉的情感和赞誉,他提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

第二章在探讨理想信念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分享“劳动模范”的典型案例,突出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强化劳动信念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意义。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发起课堂辩论,让同学们深刻思考幸福的源泉。

第三章在做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将劳动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贯穿于中国精神的教学过程中,并在时代精神的教学中强调新时代劳动精神,明确新时代应该倡导什么样的劳动精神,需谨遵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敬畏劳动的思想认识。其中,创造性劳动是新时代劳动的重要表现方式,因为弘扬中国精神离不开创造性劳动,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沃土上,创造性劳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活力。此外,国家政策、方针路线的调整,科学技术的突破,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塞罕坝林场“绿色地图”的建设,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以及国家在太空探索、基础设施、深海开采、核电自主研发、农业科技等领域的新突破,都离不开劳动与创造。45FB7B72-A174-4F6E-A06F-95088E3622EB

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敬业、诚信,可与辛勤、诚实劳动两种新时代劳动观进行结合讲述。勤劳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勤则不匮,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都应以辛勤劳动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艺术专业角度出发,让同学们充分表达自己对劳动精神的看法,尤其要强调作为文艺工作者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歌颂劳动者的劳动精神,也可以通过自己掌握的劳动技能参与志愿服务性劳动。

第五章可将恪守职业道德、尊重道德模范等内容与劳动教育直接衔接,重点突出新时代劳动美德。《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在阐述新时代道德教育引导的重要内容时,明确了“强化劳动精神、劳动观念教育”的内容。因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课题,重新思考新时代劳动美德的内容,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而且可以启发他们:劳动既可以创造财富,还可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这便是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内容的拓展,从而让青年大学生们能够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与创造的方向,明确自身在劳动过程中应提升的道德修养。

第六章关于法治素养的内容,教师除了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向学生们展示劳动者的权利外,还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内容为学生之后的就业奠定基础,特别是知识产权与美术设计等专业劳动密切相关。

三、劳动教育融入艺术类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在时空上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并综合考虑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同时在进行教学实践设计时,需开展自我劳动、服务性劳动和主題创作劳动,并分三个角度进行实践教学的设定。此外,在兼顾学生专业和特点的情况下,应建立劳动教育机制,整合学校的校园文化、空间环境等资源,确立常规化的劳动形式。

首先,自我劳动。自我劳动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鼓励学生做好宿舍内务,维护好班级环境,生成实践报告,并由班长和辅导员教师进行量化评分,实现评分的多元化。学校通过改革教学考核结构,将学生日常自我劳动的情况量化纳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成绩中,可以集辅导员教师和思政教师之力,在入学之初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其次,服务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内容主要是辅助维护学校校园环境及公共生活秩序,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发挥专业特长美化校园环境。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完成美化任务,美化任务的内容虽可以灵活确定,但在实践报告中却需要记录好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长,并由小组内同学互评及劳动导师确认签字。此外,学校还可以在官网上或者学校微信公众号上专门提供报名途径,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学校各部门提供的服务性劳动,同时填写服务心得,包括对于合作完成情况的所思所想以及参与集体服务性劳动的体会。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们能学会劳动、体验劳动、尊重劳动及劳动成果,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最后,专业创作劳动实践教学。专业创作劳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最能够发挥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特长。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学习和认识艺术生产的特殊性和使命担当后,可以将此环节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主要是进行命题创作,既可以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化命题,又可以密切结合近年来的热点事件和话题,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绘写‘红色·中国”(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等 “时代主题”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在专业创作中创新,主动钻研相关理论知识,在手脑并用的同时锻炼和开发智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新颖的构思得益于学生敏捷的思维和对资料的搜集整理,这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既是社会劳动所需要的,又是新时代劳动教育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最本质的要求。

树立“大劳动教育观”已经成为劳动教育落地的一种趋势。劳动教育在艺术类高校的开展,不仅需要深入到学生的专业中和思想中,而且需要有独特的平台和载体,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与此同时,在思政课教学大纲中融入新时代劳动价值、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态度等内容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从学情出发、从学生感悟最深的领域出发,去设计每一个理论知识点的融合以及每一次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

[3]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

[4]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04).

[5]沈   艳.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育人路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1).45FB7B72-A174-4F6E-A06F-95088E3622EB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劳动教育实践教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