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幼儿园美术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2022-06-02 01:24兰如水
教育界·A 2022年9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开发运用

【摘要】幼儿园在关于传统节日美术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开发不全面、忽略情感启蒙、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文章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深挖幼儿园美术资源,旨在优化幼儿园美术教育,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多元欣赏、自主表达的过程中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

【关键词】传统节日;美术资源;开发;运用

【课题项目】本文为2020年霞浦县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传统节日中民间美术资源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效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19x-2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兰如水(1981—),女,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松港中心幼儿园。

随着国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愈来愈重视,许多学校纷纷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校本、园本课程。中国传统节日因其生活性、趣味性和综合性,成为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选内容,围绕传统节日开展的美术活动更是层出不穷。笔者发现这些美术活动的开展过程看似“热热闹闹”,成果“琳琅满目”,但多数活动都存在着资源开发不全面、忽略情感启发、活动形式单一、活动时效短等问题。节日活动结束后,幼儿对节日中丰富的美术资源也只是接触到了一些皮毛,学习到了一点“技能”,而对于隐含在其背后的优秀文化价值和特色艺术魅力则感触不深。于是,笔者就如何把握好传统节日的契机,开发美术资源,开展美术活动,达到幼儿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培育、审美能力提升等多方面有所收获的目标展开探索。

一、幼儿园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美术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节日认知有限,资源开发不全面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形式丰富的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为节日增加了仪式感,同时也是节日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载体。但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及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现代人在过传统节日时往往追求“从速”“从简”,对节日主题理解也出现偏差,导致一些节日民俗活动缺失。

如以往在开展“清明节”主题活动时,教师对这一节日的认知多局限在“慎终追远”这一主题上,因此组织幼儿开展的美术活动多以制作表达对先祖、先烈的追思之情的手工花卉为主。但其实“清明节”除了可以表达对先人的“思时之敬”,还有“郊游踏青”这一礼俗主题。教师可以借此主题开展踏青、种植、放风筝、蹴鞠等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传达的是亲近自然、追求健康的精神。教师若在开展“清明”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参与这些民俗体验活动,自然也能从中挖掘出更多的美术资源。

(二)重视审美启发,忽略文化启蒙

传统节日涵盖了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如语言、饮食、艺术等,但不管是以哪种形式呈现都是为了传承节日背后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在利用传统节日中的美术资源开展活动时,只是单纯引导幼儿关注美术作品的外在,重视对艺术审美的启发,而忽略了背后民族精神的传達。

如春节有贴窗花的习俗,窗花在色彩和造型上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美好寓意。但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窗花制作的美术活动时,往往注重引导幼儿对其色彩、造型的欣赏及简单技能的学习,而对于窗花图案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则很少提及。当教师向幼儿询问:“为什么春节要贴窗花?”幼儿可能只会告诉教师:“因为它很漂亮”或是“贴了窗花,看起来很热闹”等。幼儿的关注点只在于作品本身,而对于其中民族情感的理解是空白的。

(三)活动形式单一,活动时效性短

传统节日的形成和延续离不开人们的生活,节日中的民俗艺术更是以灵动而多变的手法展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但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传统节日的美术活动时往往忽略其生活性,教师为“教”而“教”,幼儿为完成作品而“学”。活动开展多局限在室内,活动形式为幼儿欣赏作品图片,结合教师的介绍与讲解,再以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来完成创作。这样的活动形式,不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兴趣的激发,强调的是对美术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幼儿创作出的作品也多是依样画葫芦或盲目组合。这些活动通常临近节日才开始,伴随着节日周期的结束而结束,在幼儿眼里,只是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地完成了一件节日美术作品,并没有真正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魅力。

二、传统节日中幼儿园美术资源的开发

传统节日中可供挖掘的美术资源是丰富的,我们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对资源进行开发和筛选,从中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融入幼儿园美术教学。

(一)从节日传说中开发美术资源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了一个个美丽动人又独具韵味的传说故事,如春节有“年”的故事;中秋节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这些故事通俗易懂,介绍这些故事能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并明白不同节日的价值内涵。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初期,教师可与幼儿分享这些故事,鼓励他们用折纸、剪纸、贴画、主题画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加深他们对节日的印象,而且这些作品也是对节日文化的一种童趣表达。

(二)从节日饮食中开发美术资源

许多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食物,如清明吃青团,端午食粽子,中秋尝月饼等。这些特色饮食,在食材选取、食物造型上都有自己与众不同之处。每逢节日,亲人们围坐在一起做美食、尝美食,传达出的是中华民族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的价值观。教师可以从节日特色食物的造型、食材、包装等方面来开发适宜的美术资源,增进幼儿对节日精神的了解和对节日魅力的感受。如中秋节的月饼,隐含着中华民族对团圆的美好向往。传统月饼圆圆的造型、精美的图案、丰富的口味及特色的包装都可以成为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资源。

(三)从节日时令中开发美术资源

中国传统节日与中国二十四节气及农耕生产都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节日里,气候和景观的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也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一部分。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节日中的自然环境之美,也是对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精神的领会。如在参与“诗情画意‘话’清明”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家长与幼儿参与“寻春踏青”活动,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亲身感受初春时节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景象,然后再开展以“踏青”为主题的美术活动,鼓励幼儿自选内容、自选材料,大胆地表现对清明时气候变化的印象。

(四)从节日民俗美术中开发美术资源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文化,这些文化常以形式丰富的民俗节庆方式加以呈现,随之产生的民间美术也极为丰富。如春节,人们用精心制作的红底春联、年画、窗花来传达辞旧迎新、求吉纳福的美好愿望;元宵节里奇幻迷人又极具民族色彩的花灯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期待;清明节放飞造型精巧的风筝传递出了人们对生生不息、平安健康的追求;端午节里编彩绳、戴香囊、点雄黄,表达了人们驱除毒害、追求健康的愿望。这些民俗美术作品以不同形式,将节日装扮得多姿多彩、趣味盎然,是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美术教育的资源宝库。

三、传统节日中幼儿园美术资源的运用

将传统节日中的美术资源运用于幼儿美术教育时,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开展形式丰富的艺术活动,让幼儿获得真实的节日体验,最后再让幼儿进行自主的艺术表达。

(一)丰富节日经验,启发情感体验

我国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传统节日中的美术资源是依附于传统节日这个大背景下而开发出来的,因此在开展节日美术活动时,应该为幼儿提供“活”的节日环境,使幼儿获得“活”的节日经验、体验真的节日情感,让幼儿自发地参与节日相关的美术创作,获得审美和精神的双重提升。

如在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时,在幼儿了解了节日由来和民俗形式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幼儿制订“快乐过端午”的节日计划,并照计划分别开展了“艾意满满”(挂艾草、菖蒲)、“福气满满”(戴彩绳、挂香囊、点雄黄)、“美味满满”(粽子的制作、品尝)、“活力满满”(亲子龙舟运动会)等民俗体验活动,使幼儿亲身感受每个民俗蕴含的节日内涵。然后教师再引导幼儿参与编织彩绳、制作香囊、点缀雄黄、设计龙舟等美术活动,幼儿在有了前期大量节日经验的铺垫和情感体验的前提下,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就能进行大胆表现,积极表达。

(二)丰富欣赏形式,提升审美体验

1.打造民俗美术环境,实现艺术欣赏

传统节日中的民俗美术环境,能给予幼儿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愉悦的视觉感受,从而提升幼儿民族意识和审美能力。如在开展“春节”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园门厅布置成以民俗美术装饰为主的“春节民俗介绍展厅”;各班教师利用春联、窗花、年画等装饰,在班级区角中营造红火的过年氛围;还可以结合角色游戏开展“年货节”活动,布置春联、窗花、年画等的卖场,让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都能与节日民俗美术作品展开面对面的互动,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审美经验。

2.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动态欣赏

民俗美术环境对幼儿来说,更多的是与静态作品的互动,而幼儿对作品创作过程的了解,其实也是有利于他们审美经验的提升。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邀请民间美术艺人来园向幼儿展示作品创作的过程,而资源不足的幼儿园则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搜寻相关视频。借助视频中作品制作的动态过程、旁白的讲解以及背景音乐的烘托,不仅能让幼儿对民俗美术的制作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感官上的双重刺激还能给他们带来视听上的审美愉悦感,加深他们对民间美术魅力的感悟。

3.整合家庭社区资源,实现多元欣赏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充分整合多方资源,为幼儿提供多元的欣赏渠道,形成更全面的民俗文化影响环境。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海港边,每年端午时,此处都会举办热闹的龙舟比赛。因此在端午前夕,笔者会组织幼儿到社区中参观龙舟比赛的筹备过程。在参观过程中,幼儿能近距离地欣赏龙舟的造型、纹理以及观看龙舟在选手们的齐心协力下在水上“翻腾”“追赶”的场景,这会给幼儿带来极大的艺术震撼。

(三)丰富活动形式,支持自主表达

1.丰富的材料资源,支持幼儿自主表达

传统节日的美术资源丰富,有剪纸、布艺、皮影、陶艺、编织等,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使用的美术材料具有生活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运用节日美术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借鉴这一特点,为幼儿提供丰富、生活化的材料,来支持他们开展自主表达。如在“端午节的粽子”这一主题活动中,笔者在美术区为幼儿提供了各种颜色的彩笔、软硬不同的纸、颜料、彩泥、粽叶、糯米、豆子、麻绳等,幼儿可自主选择材料,开展绘画、泥塑、粘贴、拓印、立体折纸等不同方式的“粽子”制作。这样的材料投放不仅能激发幼儿兴趣,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求。

2.巧妙的学习活动,支持幼儿成功表达

传统节日中的民间美术在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法上都展现了民族艺术独特审美。虽然针对幼儿的艺术领域的教学一直提倡“重感受轻技能”,但在开展传统节日民间美术教学活动中,民间美术技艺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幼儿美术作品的完成,还对于幼儿民族审美的提升和传承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引導幼儿进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分解技能学习过程,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掌握技能,完成作品。如端午节时的编织五彩绳活动,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水平将其难度降低为两股辫和三股辫,在节日开始前就在区角中为幼儿提供不同软硬程度绳子和编织图示,以编辫子、编花环等游戏方式引导幼儿开展编织技能学习,最后再迁移到节日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完成端午彩绳编织并将其作为节日祝福相互赠送,这其中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民间编织艺术的乐趣,同时也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民族情感。

3.有童趣的表现形式,支持幼儿创意表达

随着时代的发展,节日民俗美术在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上与幼儿生活经验及能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幼儿活动时,不应该简单地要求幼儿对固有形象临摹,而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幼儿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上,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新表达。如在开展写春联美术活动时,幼儿被“春联上的字怎么写”难住了,经过讨论和尝试,最终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熟悉、简单的字用毛笔书写,不会写的字,则用线描画的方式以“图”代替,这样一幅幅表达着美好祝福的童趣春联就诞生了。

4.互动式的作品交流,支持幼儿情感表达

节日中的民俗美术作品,除了有装点节日的作用,在制作及流通的过程中还承载了人们对节日的理解和情感表达。但大部分幼儿园在组织幼儿开展民俗美术活动时,幼儿创作的作品仅被用于节日环境的装饰而被忽略情感表达的部分。事实上,在幼儿创作出民俗美术作品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作为节日礼物赠送给同伴,并进行班级同伴之间,甚至是跨班、跨年级的互动交流。如在“迎新春”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分别参与了春联、窗花、鞭炮制作等不同主题的民俗美术活动。教师引导幼儿们挑选出制作精美的作品,以“送年货”或“年货铺”游戏的形式进行赠送、交流。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幼儿间进行了作品的介绍、欣赏,而且幼儿也在送出礼物的过程中表达了节日祝福,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结语

传统节日中的美术资源丰富多样且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开发和运用这些美术资源时,教师应该站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精心筛选资源并创造条件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多元欣赏、自主表达的过程中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内涵,为幼儿的成长注入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苏刚,庄云旭.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2008(12):98-100.

[3]葛瑜双.借助自然环境资源开展幼儿教学[J].新智慧,2019(5):58.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开发运用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