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性”的体现

2022-06-02 13:24任庆敏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蝌蚪艺术性青蛙

任庆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的好东西。”那如何看到呢?孩子的世界是纵深的,我们并不能像放眼平面那样看到一切。这里所说的“看到”是融入之后对生命本然的真正体会,也是随类应化后施以适切之教化的真挚情怀。作为语文教师要理解透彻“看到”的内涵,用孩子的语言和视角教学,并融入他们的世界以消除教学的痕迹,这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体现。

一、用孩子的语言教学

我们都了解孩子在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但大多数人都不尊重他们的语言。有时,我们还会为孩子的语言成人化而兴高采烈。这都是错误的想法。每一个大人都无权干涉孩子用他自己的语言的权利,尤其是教师更不能打断或阻止孩子运用自己的语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用孩子的语言教学,将富有活跃、幼稚、多彩、魔幻等特点的语言汇入他们童年学习的时光,这必然会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奇观。学生感受到教师语言的亲近,也会从心底接纳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师的提问语言、讲课语言、对话语言,甚至导入语、结束语,不能刻意生硬,都要使用孩子的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内心的机杼输出语言,让语言生发出闪耀的光芒。

以《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为例。文章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表现了小青蛙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几次变化。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標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热爱自然的情感。为了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先和学生玩猜谜语的游戏:“今天有人给了两个小谜语,我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现在准备考考你们,看看同学们有没有我聪明。大家听好了,第一个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猜猜看是什么呢?”童稚的语言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瞬间激发他们的兴趣。“猜出来了吗?”学生纷纷回答“小蝌蚪”。“有没有同学愿意到黑板前画出小蝌蚪的样子呢?”有同学举手并画出蝌蚪的样子。“别高兴太早,第二个谜语猜出来才算是聪明的孩子。听好了: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猜猜看这是什么?”有学生举手:“是青蛙。”“这次我不要你们画青蛙了,谁能表演一下青蛙呢?”这时,有学生在座位上“呱呱呱”地叫起来,还有学生自告奋勇到讲台模仿着青蛙的模样跳起来。“大家表演得都很好。你们说说看,小蝌蚪和青蛙是一家人吗?”学生齐声回答:“是一家人!”“如果小蝌蚪刚出生就和妈妈走散了,它会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学生陷入沉思。这时教师再引入课文,整个导入过程实际上是为理解课文作铺垫的。其中最成功的是教师用孩子的语言教学,迅速地融入他们的世界,让孩子放下芥蒂和教师一起遨游于美妙的课堂。

二、用孩子的视角教学

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出很多思考,多出很多烦恼。其实,世界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们看世界的内心。与成人相比,儿童天真烂漫,他们眼中的世界窗明几净,充满乐趣和欢乐。所以画家马蒂斯说:“你永远不能忘记以一个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儿童的眼光是大人们精神的“疗养院”,这也是为什么丰子恺感慨说“我的心为四事占据:天上神明与星辰,人间艺术与儿童”。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呢?首先在物理空间中,教师要重视从孩子的角度看事物,并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试图用理性逻辑判断出从孩子角度看事物所获得的信息。这就需要教师把自己变成小孩子,用孩子的视角教学。在精神层面上,教师要变成回忆中小时候的样子,预见到小孩子喜欢什么,害怕什么,为什么撒谎,为什么总是弄不清某个知识。当教师用孩子的视角教学,不再站在大人的角度要求孩子时,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学习语文的天赋。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等到小学生示意读过课文后,教师再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呀?”小学生纷纷回答:“找妈妈的故事。”在这里,教师要预见孩子困惑的地方。比如有的孩子读过课文后会想:“小蝌蚪那么小,为什么妈妈不在身边呢?”教师想到这点就要及时向学生讲解:“青蛙妈妈产下卵后就离开了,不需要像鸡妈妈孵小鸡那样寸步不离,也不像妈妈喂养小娃娃那样精心,卵中有足够多的营养,可帮助卵长成小蝌蚪。”还有学生也有疑问埋藏心里:“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教师可以回答:“因为小蝌蚪需要妈妈,就像我们也需要妈妈一样,所以要去找呀!还有一个原因,大家可从课文里找到答案。”具有很强分析能力的孩子会回答:“小蝌蚪刚开始快活地游来游去,后来看到鲤鱼妈妈教小鲤鱼捕食,才想起找妈妈的。”在这里教师要注重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在讲妈妈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们从小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融入孩子的世界消除教学痕迹

学生怕教师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怕”并不是从内心到外在的“尊重”,是一种很单纯的“怕”。俗语说“严师出高徒”,可能有它的道理,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会提前使他们丧失天性和童真,甚至断送他们的想象力和快乐的童年,所以,小学教师应融入孩子的世界消除教学的痕迹。将教学附形在他们喜欢的事情上,这比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管用。

通过阅读课文,教师让学生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脑袋大大的,身子黑灰色,尾巴长长的。而后教师再让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头顶鼓着两只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但这些都不是教学重难点,教师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在这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在寓教于乐中消除教学的痕迹并完成教学目标。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一个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只有教师参与游戏才不会使学生感到恐慌,这比旁观者更需要智慧。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蝌蚪成长为青蛙过程的五张卡片,留下一张,其余四张分发给四名学生进行站队排序游戏。四名学生手举自己的卡片纷纷排好队,教师手里举着长尾巴、四条腿的蝌蚪图片假装不知道排在哪里,向班级里的其他学生求救,知道答案的学生会冲到前面戴上唯一一个鲤鱼头饰,把“迷路”的教师领到正确的位置。教师还可以打乱顺序,将五张卡片贴到黑板上,并在讲桌上放一个纸盒,让大家写上卡片正确的序号以及自己的名字投到里面,然后由教师统计正误情况。这个游戏虽然费时但比较有趣。虽然教师是在考查学生对小蝌蚪如何成长为青蛙过程的掌握情况,但是他们能感受到的是游戏的欢乐。显然,教学痕迹已经消失在游戏中。

教学的成功不在于使教学更像教学,而在于使背负学习压力的学生仍然愿意将学习作为兴趣,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就体现在这里。那么怎样使学生将学习作为兴趣呢?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下功夫,还要变个“小孩子”去教小孩子,融入学生随类应化。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小蝌蚪艺术性青蛙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小蝌蚪
小蝌蚪
小青蛙捉虫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谁能叫醒小青蛙?
小蝌蚪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青蛙便签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