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检验在诊断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022-06-02 06:08曾春梅
保健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单胞菌细菌性结肠

文/曾春梅

小儿腹泻是指患儿大便次数多于正常情况,或者患儿粪便中的水分多于正常情况,患儿腹泻根据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由感染导致的腹泻和非感染导致的腹泻两种,由感染导致的腹泻主要是指患儿在进食时受到外界病菌和细菌的影响,患儿肠道因此被感染,患儿在发生感染性腹泻时,患儿除了大便次数多于正常情况或粪便中的水分多于正常情况之外,还会出现恶心、腹部不适、体温异常等症状,患儿的大便在送检时可能检查出病原体,而非感染性的腹泻,患儿多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患儿大便呈现蛋花形状,这种腹泻的原因可能是天气影响,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影响。防止或纠正腹泻导致的脱水是急性胃肠炎的标准治疗方法。小儿腹泻病病因复杂,若在患儿腹泻原因未查明时为患儿随意使用抗生素会影响患儿肠道内正常的菌群,患儿腹泻情况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患儿治疗前需要通过微生物检验确定患儿致病菌,结合患儿实际情况为患儿开展针对性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腹泻患儿共85 例,均给予微生物检验及药敏实验,患儿平均年龄为(3.21±1.49)岁;分析患儿临床检验结果。所有患儿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样本采集要求:①采集新鲜粪便做培养,使用医院的无菌采集容器采集患儿的粪便样本。②标本采集最好在患儿治疗前。③腹泻患儿尽可能在腹泻发生的前3 天采集粪便样本,这样检测的准确度更高。④采集患儿尽可能新鲜的粪便样本,若患儿粪便呈水状,那么采集量对应固体的采集量。⑤不易获得粪便时,可以使用无菌的棉签蘸取生理盐水,待棉签湿润后,置入患儿肛门内5 厘米左右,轻轻转动2 圈取出后,再置入无菌试管中。⑥标本需要放置在无菌盒中,要尽快送检。⑦检查粪便中艰难梭菌时,注意尽量避免标本与外界环境接触。之后对85 例患儿的粪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细菌检测方法依照肠道致病菌的检验与鉴定方法进行,分析导致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因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的病菌分布情况及病菌耐药情况。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实验涉及的数据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检验,用%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分析腹泻患儿病菌分布情况

研究组85 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志贺菌导致感染患儿29例,占比约为34.12%,大肠埃希菌导致感染患儿12 例,占比约为14.12%,产毒性大肠杆菌导致感染患儿11 例,占比约为12.94%,沙门菌导致感染患儿11 例,占比约为12.94%,底单胞菌导致感染患儿7 例,占比约为8.24%。见表1。

表1 分析腹泻患儿病菌分布情况

2.2 分析不同病菌耐药性

对腹泻患儿开展药敏实验发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底单胞菌等病毒对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见表2。

表2 不同病菌耐药性对比

3 讨论

儿童由于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较差,再加上儿童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在身体营养需求增加的同时,儿童的消化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导致儿童相对更容易发生腹泻。饮食方面,若儿童饮食突然发生改变,天气温度突变,由于儿童消化系统的调节能力较差,也容易发生腹泻。加上儿童的身体免疫力差,儿童的身体免疫力和胃肠道是脆弱的,一旦进食的食物被外界污染,很容易诱发身体免疫力疾病或胃肠功能障碍。细菌性腹泻在发病前,多有食用不清洁的肉类、乳类的病史,病后突起剧烈腹痛,并发生腹泻。腹泻刚开始时多为水样,后粪便中带有脓血,有时会同时出现发热。由于腹泻时大量丢失水分、细菌内毒素入血,一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脱水、休克症状,若不及时就医,可能危及生命。一般的细菌性腹泻经过及时补液治疗,多能自愈。但老人、儿童、免疫缺陷者可能病情加重,需引起格外重视,及时就医。粪便中大约四分之一的成分都是水,除此之外就是诸如蛋白质、脂肪、无机物、未完全消化的食物等等,人体在进食后,食物先在人体胃部和肠部消化,人体的胃部和肠部有多种消化酶,人体的结肠中不会产生消化酶,人体的结肠中只有细菌可以对食物进行分解,在人体的结肠中,分布着大肠杆菌、厌氧菌等,这两种细菌属于人体结肠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细菌,此外,人体结肠中还存在变形杆菌、乳酸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和酵母。结肠中的细菌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在人体进食的食物中,当维生素元素较少时,人体结肠中的细菌就会产生人体需要的物质,比如说各种维生素,人体在健康状态下,人体的结肠中存在多种细菌,但是在人体肠道病发时,人体肠道中的病原体会导致人体发生感染性的腹泻,人体结肠中细菌产生的代谢物也会导致人体进食食物后出现中毒现象,人体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会引起体内的细菌异常,进而加重腹泻症状。因此,腹泻患儿在病以后要尽快接受临床检验,在确定检验结果后,提出针对性治疗方案,这样患者的治疗才不会受到不良影响,患儿发生感染性腹泻的原因有多种: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艰难梭菌、气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o 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除了细菌导致的感染性腹泻之外,人体内的寄生虫也会导致患儿发生感染,寄生虫容易引起痢疾或肠炎。志贺氏菌属于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的肠杆菌科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患儿受到感染后,会发生细菌性痢疾,其中弗氏志贺氏菌和索氏志贺氏菌也十分常见。临床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和带菌者。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在初期症状为大便为水样便,几天后患儿的大便为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现象。沙门氏菌具有很强的内毒素,能提高体温,减少白细胞。它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通过口腔传播。出血性大肠杆菌会导致严重的出血性肠炎,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在幼儿中死亡率很高。发病后临床表现为低热、痉挛性腹泻、水样便,其次为血便。该病的诊断完全依赖于微生物检验,而非发酵山梨醇的生化特性可用于筛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85 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志贺菌导致感染患儿29 例,占比约为34.12%,大肠埃希菌导致感染患儿12 例,占比约为14.12%,产毒性大肠杆菌导致感染患儿11 例,占比约为12.94%,沙门菌导致感染患儿11 例,占比约为12.94%,底单胞菌导致感染患儿7 例,占比约为8.24%,对患儿开展药敏实验发现,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底单胞菌等病毒对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

综上,致病的微生物会导致患儿腹泻,其中,志贺菌比例最大,同时各种病菌对于抗生素药物有耐药性,建议临床对病原微生物药敏试验检测予以重视,保证用药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单胞菌细菌性结肠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左半结肠一期切除术探讨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好好刷牙能防老痴
好好刷牙能防老痴
免疫球蛋白IgY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牙周炎大鼠模型的影响
树木与细菌“联手”降雨的奥秘
久用泻药要警惕结肠黑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