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22-06-02 06:08金红花雷迈吴旻卢斌
保健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冲击波综合征评分

文/金红花,雷迈,吴旻,卢斌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指在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患侧部位的肩部、手指以及腕关节等部位出现疼痛现象,主要表现为关节受限、患处血液流动障碍等症状。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对患者的肢体活动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体外冲击波以及肌内效贴扎技术均可用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联合治疗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旨在分析其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接收治疗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8 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9 例,男性21 例,女性18 例,最大年龄为81 岁,最小年龄为56 岁,平均(61.2±1.5)岁;对照组患者39 例,男性20 例,女性20 例,最大年龄为84 岁,最小年龄为53 岁,平均(61.3±1.7)岁;2 组患者均经诊断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开始前均已知情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研究;2 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进行后续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治疗方式为:使用四爪散形贴布帮助消除水肿现象,将患者肩关节前曲、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自然下垂,贴布固定端固定在患者肱骨外上髁上方,自然拉力沿前臂背侧贴扎并延伸至腕伸直肌群肌肉肌腱交界处,尾端贴布从手部背侧贴至患者指尖处,指导患者手腕伸直后将贴布尾端绕过指间贴在患者手掌部位;使用贴布帮助预防腕关节过度弯曲,贴布的中点固定在手腕背侧部位,其余贴布使用拉力贴在腕关节部位,每隔3d 更换1 次贴扎,中间休息1d,总共治疗10 次。

观察组患者采用肌内效贴扎技术联合冲击波治疗,肌内效贴扎技术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相同,冲击波治疗方式为:患者采用仰卧位,标记疼痛位置,涂抹耦合剂,同时将冲击波探头对准疼痛标记点。每个痛点冲击波冲击总次数为2000 次,频率8Hz,能量2.0~2.5bar 以患者耐受为准,冲击波3d1 次,共治疗12 次。2 组治疗周期均在40d 内结束。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手部肿胀基本消失,疼痛基本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有效:手部肿胀改善明显,疼痛较大缓解,肩手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治疗后肿胀及疼痛未得到改善或缓解,甚至出现症状加重情况;治疗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总和。

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以及简化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VAS 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值为0~1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疼痛越不明显;QOL 评分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值为50~250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FMA-UE 采用简化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分,分值为0~66 分,分值越高说明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25.0 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x ±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数据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2 组患者VAS 评分、QOL 评分以及FMA-UE 评分

治疗前2 组QOL、FMA、VA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更低、QOL 评分以及FMA-UE 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差(P <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QOL 评分以及FMA-UE 评分(x±s,分)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是指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后突然出现患侧部位肢体突然浮肿疼痛以及肩关节疼痛的现象,可引起患者关节功能受限,同时由于疼痛引发痉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因此当确诊为肩手综合征后需立即治疗,才能快速缓解患者肿胀、疼痛等症状,恢复患者的正常关节功能。本研究认为两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效果,本次重点分析体外冲击波、肌内效贴的联合效果。

体外冲击波可发挥有效的张力波,对患处持续造成价高的压力,从而促进局部组织释放镇痛P 物质,以此达到减轻患者患处疼痛的目的。此外,体外冲击波可破坏疼痛受体的细胞膜,从而抑制疼痛信号的产生和传导,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能够达到长期有效的镇痛效果。肌内效贴布主要是根据人体的生物力学等所制作出的一种弹性贴布,避免了药物对患者患肢的刺激,利用贴布在患者表面作用从而达到增进或保护患者肌肉骨骼肌的目的。多项研究表明,在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体外冲击波治疗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肢体康复。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研究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见,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不仅如此,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明显更低,QOL 评分以及FMA-UE 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该项研究数据可见,相较于单独采用肌内效贴扎技术,联合冲击波治疗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恢复程度,减少治疗后关节等部位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采取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治疗中疼痛程度,相较于单独采用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冲击波综合征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冲击波联合中药蜡疗治疗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
锥形长药柱水下爆炸冲击波参数计算方法*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考前综合征
双周最佳阵容
开学综合征
双周最佳阵容
一毛学琴记
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46例泌尿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