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以管理类专业为例

2022-06-03 04:04周志强江建梅成鹏飞
长沙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导师校企

周志强,江建梅,成鹏飞

(1.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研究中心,湖南 湘潭 411201)

自2004 年研究生扩招以来,研究生教育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加剧了就业困境[1]。《湖南省普通高校2020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全省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88.66%,除去灵活就业、升学及自主创业的,协议和合同就业仅64.53%[2]。在就业过程中,39.72%的研究生认为自身的求职技巧不足,35.17%的研究生认为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因此就业能力培养成为当今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更要基于市场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强调专业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就业能力培养既包括专业能力培养,也包括基本意识与潜能、核心职业技能、领导决策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求职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培养。上述能力难以简单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现,特别是非专业能力主要依赖于实践教学,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更是如此。为此,文章基于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两个维度,试图构建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双重能力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提出具体改革方案。

一 概念界定

研究生就业能力内涵可从静态、动态两个维度理解。静态要素包括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指研究生对本专业领域及相关领域知识掌握的广度、深度及应用能力,主要为认知能力。非专业能力指语言表达、书面写作、心理承受、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各种通用性能力与素养,主要为非认知能力。动态可持续发展维度包括获得就业的能力和维持就业的能力。学术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学术研究能力训练,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是专业知识积累与应用能力提升,但非专业能力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均有重要意义。综上,结合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本文认为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是一种集专业知识、管理能力、技能素养于一身,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能力,是研究生依托综合能力与面试技能获得就业岗位的自我推荐能力,在就业之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职场适应能力,以及重新认识自我、规划自我、获取更好的就业岗位的自我开拓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能力、基础能力、特殊能力和求职能力。专业能力是就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包括专业知识深度、综合知识广度、知识经验应用、专业发展感应等;基础能力是指适应社会和岗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责任心、主动性、学习兴趣、心理承受能力、职场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所拥有的某种特殊素质和稀缺才能,包括领导决策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道德素质、艺术及体育特长等;求职能力是指求职中能充分展示自身优势、合理利用就业信息、实现成功就业的职业能力和技巧,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自我定位能力、自我营销能力等[3]。

二 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

2013 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4]。这彰显了以实践教学为手段的就业能力培养在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传统理论教学中,研究生普遍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自我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通过突出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精准设计实践教学体系,高效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研究生的学习热情与内在潜力被激发,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综合技能不断交融,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乘数效应随之产生,其就业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有效破解了研究生高分低能的现实窘境。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一方面,通过见习实习研习、综合技能训练、学位论文训练、校企双导师指导等实践教学的高效实施,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研究生就业能力提升可提高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优质生源,促进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提升。这样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实现研究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见图1)。新时代,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当前和未来的就业能力,已成为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迫切需求。

图1 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

三 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高校要大胆革新,积极改革指令型封闭式教学模式,根据就业能力的不同内容,结合自身实际、专业背景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设计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内容,即建立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双重能力)协调发展的引导型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其中,专业能力培养要强调实践性,注重计划落实;非专业能力培养需逐步推进,突出重点,量力而行。这两种能力要同步推进、相 互融合、协调发展(见图2)。

图2 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协调发展的引导型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一)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高校专业实践效率低下,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过度区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学校及导师往往存在观念误区,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必要像学术学位研究生那样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导致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不严,学位论文训练不足;二是部分导师科研任务重,或者没有资格带学术学位研究生,就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当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时间得不到保障;三是校企合作教育渠道单一,实践导师配备严重不足(见表1),近年由于疫情原因还存在明显下降趋势。有些学校尽管安排了实践导师,但师生实际交流极少,专业实践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没有走出校园[5]。

表1 专业学位研究生拥有校外实践导师情况

专业实践效率低下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双导师机制不健全,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权责利界定不清,导致实践教育流于形式;二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缺乏,校企合作教育动力不足,造成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到位,实践教育难以实施。因此,要培养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就要重点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完善双导师培养机制,严格执行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共同培养制度,完善导师选拔制度。实践导师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较差者不应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理论导师主要负责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的指导,要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严格要求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尤其是横向项目研究,强化学位论文训练[6],项目研究与论文训练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综合知识的广度。实践导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应用和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学校要严格按照培养要求和标准,面向大型或知名企事业单位选拔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者,要求其对研究生采取一对一的实践教育指导。第二,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拓宽校企合作教育渠道,加大对合作企业的智力支持和实践导师的激励力度。高校要与政府、企业主动联系,加强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以顶岗实习为主,实践导师指导为辅。顶岗实习周期不少于12 个月,学生要提供实习周记,导师要提供培养月记;创建企业一线课堂,通过经典管理案例教学,将学生推向管理前沿,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

(二)基于基础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基础能力培养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基本意识与潜能培养。基本意识与潜能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各种意识行为、品质及心理素质,如责任心、主动性、学习兴趣、心理承受能力、进取心、团队精神、胆识等。实践途径包括师生交流、团队实训等。这一层次的能力培养主要由双导师(校内理论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合力完成,即校内外导师同心同德、齐抓共管,通过深度交流、言传身教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和职业观,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习兴趣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第二,核心职业技能培养。核心职业技能是指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当中必须掌握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技能,如职场适应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等,实践途径包括组织各种对抗性竞赛、建立模拟实验室、创建管理专题前沿论坛、搭建校企合作团队实训项目平台等[7]。尤其是搭建校企合作团队实训项目平台值得推广,具体做法是,以高校为依托,吸引相关企业、实践导师参与,搭建一个为在校学生提供各种业务实训锻炼的校企合作综合实训平台[8]。

(三)基于特殊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殊能力主要包括领导决策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艺术及体育特长等。艺术及体育特长主要与自身条件及积累有关,在此不做讨论。领导决策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一方面源于研究生自身的天然禀赋,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教育得以提升。其具体实践途径包括:一是增设与领导决策能力有关的课程,二是搭建培养领导与决策能力的综合实训平台。道德素质难以在短期内提高,需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高校要加快更新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导向,德育与智育并重,特别是要发挥导师的德育功能,要求导师以德育为先,担负起全面育人的重任,同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注重人文关怀,强化心灵沟通,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关于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特殊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重点做好两件事情。第一,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校内外知名教授的科研项目。学校要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创造有利条件,如鼓励研究生导师、教授合作培养学生,为那些因导师没有在研项目而难以很好地从事科学创新活动的学生提供机会;要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行为管理,健全研究生导师激励机制;要设立科研创新项目基金,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申请创新性项目[9]。第二,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有条件的学校成立创业学院,除了现有的创新创业大赛,还可以具体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举办各类专项创业大赛、商业挑战赛等实战模拟竞赛。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来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应支持学生成立创业联盟社团,鼓励并指导成熟团队创建公司,并在人才、资金、政策上实行全方位帮扶。

(四)基于求职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培养学生求职能力的有效路径是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大胆探索校企合作研究生职前教育,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成立研究生职业发展咨询中心,依靠测评软件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个性、职业兴趣和职业气质。分析自我和认识自我,有利于学生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同时导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尤其是要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成长记录档案,全程记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第二,建立本校、外校、企业多方合作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联盟,依托联盟平台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要求全体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我分析与定位能力等。第三,开展模拟招聘实训教学,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担任职业导师,定期与不定期为研究生开展模拟招聘实训活动和进行求职指导[10],全面提升学生的面试技能、谈判技巧、形象包装能力等,从而提升其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导师校企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导师的猫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