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德育路径探究

2022-06-04 20:42张代波
求知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减德育小学生

张代波

摘 要: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就能促进学生的品德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双减”政策的实施,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学生课后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也代表着他们会受到更多外界信息或事物的影响,而这些信息和事物具有双面性,学生的年龄又小,还不善于正确地进行判断和辨析。此时,如果学生无法约束自己,就很容易被网络或社会中的不良信息影响。文章基于“双减”背景对小学生的德育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完善教学评价、提倡家校合作、创新教学方式等具体策略,确保减少不良信息和风气等对学生的影响,让他们可以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双减”;德育;小学生

“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小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课后自由支配时间,这对学生来说影响较大。部分拥有良好约束力的学生可以利用多出的时间学习或者参与有益的活动,而大多数学生可能会将这部分时间用于玩耍或者做一些自认为有趣却不应该做的事情。现阶段,很多网络平台播放的信息没有经过严格审查,很容易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得不良信息。“双减”背景下,更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德育路徑,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扭转德育苍白无力的局面。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面临诸多的困难。教师如何在“有限”的学生在校时间内,落实“无限”的德育工作,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这需要找到合理的方式进行有效解决。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不扎实

近几年,我国德育方式不断改革,素质教育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学校也重视德育活动的开展。但很多强调“真、善、美”的德育活动却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因为学生接受的学校内的德育与现实世界的有很大的不同,在社会上得不到实践。长此以往,学生无法强化自身的道德理念,相关认知水平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道德行为和实际要求差距增大。另外,部分学校哗众取宠,开展了很多华而不实的德育活动,可谓“轰轰烈烈走过场,轻轻飘飘抓落实”,这种“重形式,轻实践”的方式造成了学生“只喊口号,不见行动”。这种德育活动,既没有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忽略了他们的真实感受[1]。

(二)德育方式较单一

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一般会使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根据问题指引学生,并为其讲解相关的道理。这种说教方式属于表面形式,并没有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其所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德育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之后的学习或者生活中,学生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此外,传统的德育教育没有和家庭教育有效连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环境无法让学生意识到思想品质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学生也不会在学习中将其当作重点学习内容,这便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德育教育明确了方向,但是教师并没有对德育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故无法全方位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三)德育评价不系统

对小学的德育工作来说,德育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时候,德育成效的考查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德育评价体系可以检验教师是否有效渗入德育以及检查德育现状,还可以为德育工作指明方向。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评价工作和“双减”政策的落实应该半个月汇报一次,并且保持同步,以此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使用合理的方式弥补不足。如果德育的评价方式仅为学生的成绩,那教师便无法准确掌握德育的真实情况,日后的工作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改进和落实,这会导致“双减”政策的效果降低,进而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推进产生影响。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德育教育思想和德育教育行为有着较大的关联,且能够体现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分析政策的内容,了解其意义,然后改变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加入德育内容,从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双减”政策要求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要定期联系学生家长,说明此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支持与鼓励学生,同时做好德育工作。设置德育教育课程的时候,教师需要秉持正确的理念制定更加科学的德育方式,还应考虑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从而提升方案的执行性。教师应该关注德育相关内容的动态,在教育实践中贯彻落实德育精神,从而将德育素质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确保学生有规范的言行举止。

(二)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更新让学生的生活环境逐渐变好,加上父母十分宠爱,容易导致学生在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时候缺乏责任意识。“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应从日常的小事着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如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有效地融入德育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并组织集体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任务,保证人人均有事做,人人均有责任。另外,每一件事都应该责任到人,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2]。

学生年龄较小,表现欲较强,这种教育模式能够让他们充分表现自我,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幸福感,也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归属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互相尊重,会更加关心和爱护他人。在每个学期中,教师分配任务时都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分配,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相信学生可以完成任务,从而让他们自主完成班级中的部分工作。学校会组织学生大扫除,教师可以在第一次带领学生完成,之后的工作便都交给学生,让他们合理分配区域。

学生在劳动中能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如此,在后续的学习以及生活中便能够保护他人的劳动成果。教师和学生商讨之后,在黑板上写出与学生共同制定的目标,并使用红色标记,以提醒学生。共同制定的目标会让学生有追求感,从而更用心地完成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目标设置之后教师应该不定期地鼓励学生,以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确保德育工作的落实。

(三)完善德育工作的教学评价

小学德育教学应该利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对每一个阶段的德育工作进行客观评价,从而了解德育教育中教和学的实际情况,找到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弥补。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优化德育教育的体系。教师应该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价范围,评价标准中应包含德育教育的教学计划、目标、完成进度以及学生的表现等,还应该利用学生自我评价、互动评价和教师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以提升结果的可靠性。评价完成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德育教育整个环节的表现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弥补工作中的不足,保证实践教育和“双减”政策能够一致实施,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带来的作用,从而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质和品质。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鼓励他们提出德育教育的相关意见,从而优化教育质量,也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德育教育评价工作的落实能够推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进度,并让“双减”政策的效果凸显出来,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最终推进素质教育。

(四)与学生家庭合作,提升德育质量

“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让教育形式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是政策并没有为教师和家长减轻教育责任。学生的自由时间增多,但由于有些学生约束能力较差,因此这些增多的时间也会导致出现较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作用便凸显了出来。为了有效落实引导学生的工作,教师应该与家长形成配合,使用信息技术构建交流平台,增强互动,从而研究出更良好的德育教育方法[3]。

如教师可建立微信群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现阶段,多数家长都忙于工作,在工作日基本没有时间到学校与教师沟通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将微信群的作用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利用语言通话功能开线上家长会,向家长了解学生课后时间的分配情况,并且讲述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这种方式不仅节约了时间,也解决了家长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另外,教师要叮嘱家长多关心和陪伴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愿意和家长谈心,分享身边的事情。如此,教师和家长都能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如果学生出现了德育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该利用网络和学生家长单独沟通。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微信群中分享一些和德育教育相关的视频,让家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年龄较小,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可能并不相同,教师光依靠对学生平时在校情况的了解并不能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只有加上家长对学生生活的认识,才能够共同认识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教师还应该制订教育计划和目标,将其以文档的方式发到家长群中。家长随时查看文档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和教师共同完善德育教育计划,从而落实家庭和学校合作的工作模式。

(五)创新教学方式,实施德育教育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创新教学方法,故教师应将学生当作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确保德育教育策略具有针对性。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让这些知识成为促进学生养成德育素养的主要方式。

教师应该起到榜样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会让学生模仿学习,长此以往,学生会将这些模仿变成自己的言行。教师需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在课堂中文明用语,仪容仪表整洁,行为大方,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升思想觉悟,为学生讲述榜样人物故事,以挖掘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被称为“敬老日”的重阳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关心老年人,陪他们聊天解闷,并解决他们所遇到困难。教师自身行为所传递的德育精神能够增强学生对德育相关内容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课堂当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此外,教师还应该使用互动和实践的方式教学。实施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能够让学生真诚待人,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德育教育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性格交叉分组,布置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活动,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以提升团结合作的能力。如在“雷锋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慰问孤寡老人,并帮助老人们做一些劳动等,这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让他们拥有爱心。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布置纸质作业的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些实践类的作业,如在元宵节的时候帮助父母煮元宵,和同伴猜灯谜和制作花灯等。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交流经验,形成配合,从而懂得谦让和帮助他人。创新作业模式,让学生在作业中提升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从而丰富学生的德育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六)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

“双减”属于全新的政策,能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在这样的转变之下,学生的心理可能会发生一些转变,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困惑。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深入了解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不断挖掘学生具备的潜能,促使其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改变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强化核心素养,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学生出现困惑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了解问题产生原因,并且和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惑和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干预和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断与困难做斗争,从而树立坚强的意识。“双减”政策实施之前,部分学生会在课余时间补课,而此项政策的实施要求学生不必参加补习班,这时学生可能会觉得在学校学习无法跟上教师的进度,从而产生较为自卑的心理,上课走神,也不愿意和周围的同学沟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干预,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的状态,从而让学生更加愿意学习。而在学生出现较多问题且无法独自解决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干预,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总结

总体来说,“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学校要抓住机遇推动德育工作的进程。教师应该明确现阶段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学习和教学中的小事抓起,逐渐渗透德育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与家长形成配合,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祁洁琼. 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160.

李琴. 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探究[C]//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十).2021:1123-1126.

郁美红. 建构有生命的道德教育: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实现[J]. 求知导刊,2020(52):85-86.

猜你喜欢
双减德育小学生
《中国德育》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