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素养提升的语文学习新生态

2022-06-06 20:48陈芳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学习者中心

陈芳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帮助我们突破传统的“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樊篱;而他的“教育即生活”“经验改造”以及“学校即社会”等教育思想,也是我们一直进行生态语文教育探索与研究的理论支撑之一。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指向儿童和解放儿童天性的创造教育,教育家陈鹤琴“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完成儿童的完整生活”的“活教育”主张,以及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始终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语文课程研究的思想指南,也是我们形成语文学习新生态理念与主张的学术基础。

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教育政策与文件的颁布,结合我们对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把握,我们再一次理解了教育的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的深义,也逐步厘清了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语文育人”,让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这样的目标,呼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文学习新生态。

一、语文学习新生态的思考和建构

语文学习新生态,是在语文学习生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为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育而产生的。生态研究的对象是关系,建构的是系统,遵循的是规律,追求的是和谐与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文学习新生态,是一个系统而全息的建构。

学习者是这个系统的中心,是一切语文教育活动的起点、过程展开的中心圆点、成长发展多维路径的聚焦点。他们是语文的学习者、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情境的创设者、任务完成的推动者、能力达成的评价者和语文课程的建设者。“以学习者为中心”不等同于“儿童中心”,准确地说,是指向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课程是这个系统中的关键。如今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为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新生态提供了可能。这样的语文教材可以称之为语文课程。更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直接来自生活的。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理念,告诉我们未来的教育是开放的,语文教育更是如此。

语文教师则是这个系统的建构者、组织者之一,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教学内容与资源的整合者、学习活动的推动者、疑难问题的解决者和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者之一,而不再是唯一。学生是一切学习行为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也是相关项目和任务完成的实践者和评价者。

这一系统的全息建构和有序、协调运行,让每一个学习者在学习、实践的情境活动中提升思维品质,学会审美与创造,培养核心素养。

二、语文学习新生态的运转和路径

如果我们把语文学习新生态系统视为一个多维空间的生态场域,那么,从整体上来说,这个系统的运转情况可以这样描述:

语文学习者是这个系统的中心,是一个围绕核心素养能够自我旋转的“球体”;同时,需要语文教师等多方面的帮助。语文教师、语文课程和语文学习环境等“球体”,除了自转外,还始终围绕语文学习者这个中心“球體”在转动。四个“球体”科学、有序地转动和相互影响,形成了新时代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立体多维的语文学习新生态。

问题的关键在于:四个“球体”如何转动又如何互相影响?换言之,什么样的实践路径才能让这个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新生态系统的运转效能最优化?

1.推动语文学习者这只“球体”的自转,是系统健康运转的核心意义所在。

培养学生的自学力特别重要。只有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成为学习生活的一种习惯,才能保证学习者这个“球体”的自转。

围绕自学力,我们创建了语文学习力微生态,并开展全面的培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教授他们自学的方法,让学生真爱语文,真学语文,会学会用语文。

我们还设置了“语文天天学”菜单路径,包括天天练字、天天成语、天天摘抄、天天演讲、天天日记、天天读名著、天天读报刊、天天背诗文等菜单。有人担心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恰恰相反,学生一旦坚持下去,养成了习惯,活力四射的自学佳境就会出现。比如“天天练字”菜单,内容就是每篇课文后“读读写写”板块的字和词,学生边读边写,写会了字词,练好了汉字,还能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和体悟。再比如“天天日记”菜单,日记的内容可以是读报读刊的心得、读名著(每天一个章回)的体会、一天学习生活的总结反省等;且基本不论文字长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根本不存在无话可写的问题。

有了“语文天天学”作为抓手,学生的自学力这一微生态就会慢慢形成,自主学语文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品质。新生态系统中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转”就会从不可能到可能,从可能到良性循环再到高效运转。

2.语文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和教学重心转移,是保证这个系统健康运转的关键。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文学习新生态系统中,语文教师这个中心已经被学生取代,课堂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累与经验,让他们全身心参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在语言学习与运用中建构语言,形成语感,提升思维,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在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发生时,只能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语文教师的教学重心必须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帮助者。

语文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语文教师要真备课,有计划、分步骤、科学有序地编制学习协作小组,帮助小组成员进入不同角色,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达成目标并学会评价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共同体,不单是语文课堂学习小组,还包含延时服务学习小组、假期托管学习小组、名著阅读学习小组、社会实践小组、综合学习小组、写作采风小组、网上学习互助小组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这些小组有的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组建,有的以座位相邻为原则进行组建,有的因为兴趣爱好相同而组建。组长实行轮值制,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当一次学习组长。班级管理与语文学习小组建设最好能够同步协调推进,这样更有利于语文学习小组的培育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同频共振。语文学习小组指向学会学习,班级自我管理侧重学会生活,两者齐头并进,使语文学习新生态系统的运转更稳定。334FAD0E-E86C-4D1A-870D-1BDA4E45690E

语文教师第二件要做的事情是,建立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学习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自我对照中明目标、找差距、上台阶,登堂入室。比如,在阅读和写作两方面,我们分别建立了适合新生态语文学习系统健康“自转”自我对标和评价的参照表,供学生参照使用。

这个自我评价参照表,既有写作水平的层级——基础级、发展级和优秀级,让学生在对标中看到自己当下的写作水平。同时,根据每个层级,我们分别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入手,进行分层分解描述,让学生更加具体地明白自己的写作现状以及努力的方向。有了这样的评价体系,学生可以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让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变得具体、可操作,不再朦胧。

至于语文学习新生态系统中的时空环境和课程建设两个方面,限于篇幅,这里各补充一点。时空环境载体的建设路径,主要从班级语文学习环境、学校语文学习环境、家庭语文学习环境、社区(乡村或城市)语文学习环境以及网络语文学习环境的利用与创设方面去布局和落实。时空环境设备等不仅是物质支持,更能成为语文学习的隐性课程。学生无论生活在何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语文文化,接受语文文化的熏陶。课程建设方面,在以统编语文教材为主的同时,我们把生活作为课程,把校园作为课程,把学生的学习问题转化成课程。“东渡物语”信息平台就是我们的语文课程之一。同时,我们借助“东渡语文”建设网上自学、展示、指导、评价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的全时空服务。我们的语文课程是开放的、鲜活生动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

课标指出,语文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要以语言建構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经,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为纬,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高思想文化修养,树立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了这样的课程目标,又有了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的国家语文课程,再加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文学习新生态系统的科学、协调运转,语文教师的指导,全方位的语文时空环境等物质载体的加持,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三生写作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SJMJ/2021/15)成果之一。334FAD0E-E86C-4D1A-870D-1BDA4E45690E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学习者中心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先定中心后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