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的生活与稳定的意义

2022-06-06 14:29项静
长江文艺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世间好人时代

项静

《人世间》是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部电视剧,老少咸宜,获得了公众的认可,不同的人在其中看到不同的世界。长辈看到温情与历史的磨难,同龄人回味历史的波浪和自我的旅程,青年男女看到爱情的不同版本,少年人在弹幕中丈量自己与大时代重要节点的时间距离。同名著作《人世间》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即使有国内最高奖项加持,这部长篇小说也很难在艺术上被谈出新意,它是如此的直白朴素、厚实温和,具有稳定的意义。稳定的意义可能是反精英和艺术至上的,但它至关重要,它是大众生活的基本盘,沃·伊瑟尔在《阅读行为》中说,对稳定意义的基本期待是促使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本文进行个性加工的首要原因,而这种加工又构成本文意义逐步现实化的前提。

在读者接受的角度上看,《人世间》提供了超稳定的意义结构,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加通俗文学,小说沿用了主旋律文学的基本结构,共和国发展一波三折的历史,历经苦难终成大业的史诗气质,时代漩涡中的普通人尝尽悲欢离合,带着伤痕迎来大团圆式的和解与安宁。如果按照我们的家国一体的主旋律文学表达思维,这部作品展现的是共和国长子东北地区的五十年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变迁,而更进一步讲,在光字片这个几乎没有院墙的工人阶层的聚居地,也是一个大家庭,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社会历史和各自的命运转型中,共聚于此。彼此之间,义气、友谊、邻里、仁义礼智善等深入民间的各种情感纽带把彼此紧紧联系在一起。《人世间》最后落脚于一户周姓家庭,纯正的工人阶级家庭,父亲是受人尊重任劳任怨支援三线建设的老建筑工人,一辈子恪守自己的道义与规则,自尊自爱,活得充满力量和正气,“政治对于他来说,就是当一名好工人,获得更多奖状”。母亲的职责则是教育好每一个孩子,长子是优秀高尚一心为百姓的政府官员,女儿是充满理想主义和独立意识的知识分子,小儿子孝顺仗义,维护着家庭的稳固。《人世间》创造了宏阔的故事空间,但这里的故事无一不是我们熟悉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当代文学的长篇小说几乎都曾经于此反复耕耘过,那么它为什么如此打动观众?它的亲和性来自哪里?

所谓通俗文学是指作品的亲和性,选择站在大众和平民的立场上,平民的世界、普通人的命运受制于大时代的拨弄,但他们更关心和依赖的是邻里亲情、友情与成长、亲子关系、爱情婚恋、日常生计、职业伦理,这是他们的触手可及又自足自洽的小世界和江湖。小世界是作品稳定的意义场,在这个维度上,《人世间》又是一部自然主义倾向的作品,作家所能做的就是去泼洒生活的全部,就像契诃夫《在流放地》中写道的,“只有死人才什么都不需要。活着的时候,就要全部,要整个人间 ……上帝创造了人类就是为了让他生活,为了让他知道欢乐、焦虑和不幸……而你若无所欲求,你就不曾活,你就是一块石头。”《人世间》所着力表达的是人类学家项飙意义上的附近的生活,他有一个判断,我们处在一个“附近”消失的时代,“附近”是跟自由市场相对照的一个障碍物,它意味着摩擦与阻碍,而自由市场要求的是降低交易摩擦。在媒介发达、人工智能蓬勃和算法的时代,肉体可感知的“附近”转变成数据化的“附近”,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即刻的满足,永远在追赶爽点。这给时代中人带来的问题是,我们永远都无法真正地融入这个世界,无法在现实中与人产生真实的交流。《人世间》缝合的恰恰是这种断裂之处,小说和电视剧在1971年到1976年的時段上,总是反反复复地去讲述过年的场景,过年是周家离散出去的家人们团聚的时刻,是好朋友们可以安定下来发发牢骚的时刻。亲人们奔着一个团聚的目标各种准备,达成的喜悦、失去的落寞真实地填塞着大历史中非常重要,个人生活中也重要的时间。六小君子和他们的女人们,约定俗成的初三会面,几乎都是同样的情感套路:热情的相聚、抱怨家人、心理不平衡、伤感与和解。但正是在这种重复中,一些残忍又必须面对的真实产生,阶层的断裂真实的发生,知识分子与普通工人之间,在地者与出走的人逐渐信息不通,他们真实地吵架又彼此打不散,跟时间无情老去一样真实,反而让仓促的和解变得形迹可疑。读者和受众具有创造性的再加工,受制于自身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具体条件,《人世间》中的此类生活跟爽点、目标关系不大,它们是在重复中不断隐现的生活,也是构成一个个具体人的所有介质,在今天的语境中以其稳定的意义弥补着充斥悬浮和焦虑的时代情绪。

在平民生活和小人物的叙事正义之外,《人世间》又往前艰难地走了一步,书写真善美的人物和好人的故事,它的难度不言自明,跟当代文学长期被警惕的高大全比邻而居。好人的故事如何抵达真实,它能否讲成一个不强行煽情、不庸俗、不卖惨、不贩卖情怀的有机故事,是所有此类叙事都会面临的考验。《人世间》为了讲述好人的故事,提前铺垫了生活本身的斑斓万象,时代变迁中的残酷与伤痕,比如国庆父亲因为家庭龃龉和住宅的逼塞,冻死在茫茫大雪之夜;电视剧中的赶超卧轨自杀,无奈地选择在好生活到来之前离开;风华正茂的周楠,死于命运之无常。在生活本相中出现的好人、价值观中正的好人家的出现,就承担了中和与消融的作用,作品迫切需要温暖和稳定的价值来消解部分痛苦和残酷。周秉义是作品中最为正面的形象,年少时期的好学生,喜欢读书和思考,性格温和而饱经历练,及至进入兵团,在艰难的处境中,他不为利益所打动,按照生活和书本所给予他的教养,自觉地维护正义和爱情。他的生活选择和理念维持,是一个好人做出的牺牲和承担,比如他要承担婚姻生活中阶层差异带来的委屈,和特殊历史时期的灾难带来的家庭缺憾。周秉义能够承担这些,并以如此正面的形象呈现在生活中,一方面来自于他在特殊时代所接受的美学和理想主义教育,也来自于朴素平实的家庭教育,还有职场生活中的步步惊心的历练。周秉义不是一个生来的好人,他的好是具有丰富层次的好,是一种选择与协商出来的“好”,好人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具有可信和详实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设定,道德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强迫和理念。

关于好人的故事,乔治·桑在福楼拜写出了《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等名作之后,劝告他应该写点安慰的东西,于是福楼拜写出了《一颗简单的心》,写了一个严肃平淡的好人。在给好朋友翟乃蒂夫人的信中福楼拜对这部作品做过阐释,小说叙述的是一个隐微的生命,一个乡下可怜的女孩子,虔笃、然而神秘,忠诚、并不激扬,和新出屉的馒头一般柔和,她先爱一个男子,其后爱她主妇的儿女,其后爱她的一个外甥,然后精心照料一个老头子,最后是她的鹦鹉,鹦鹉死后,她叫人制成标本,等到她死的时候,连鹦鹉与圣灵她都分不清了。福楼拜说:“你以为这有所嘲弄,一点也不,而且正相反,非常严肃,非常忧郁。我想打动慈心的人们,让他们哭,我自己便是其中的一个。”《人世间》中的周秉昆、郑娟、郑娟的母亲、光明、周家父母几乎都让人激起类似的宗教般的情感,但是作为跟大历史绞合在一起的普通人,他们生活中出现了太多的动荡和戏剧,缺少了一份严肃与忧郁。好人的故事,真善美的故事,在抵达真的路径上,如果缺少再往前一步的勇气和认知,就会带来仓促的解决方式,比如大团圆式的强行圆满和救赎。《人世间》中的冯化成离开周蓉,携新女友出走国外,本性不断暴露,进入人生的下行线,电视剧版却给出了遁入佛门,并借由他讲出“人世间”要义的鸡汤化结局,这个处理和改编更加符合大团圆的诉求,但显然也减弱了力量和真实感。

梁晓声的《人世间》及其影视剧版提供了一种综合的抵达真实的方式,具有洞察力和穿透性(如张爱玲的作品),有批判性(如鲁迅的作品),又能够带来一定的温度与安全,它拥有周全的宽度,在深度上亦有所作为。综合性的作品是承平时代时间的馈赠,它自然而然地拥有生活稳健的底子,去建立自己的国民度,回应大多数人的感受。

猜你喜欢
人世间好人时代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好人就在身边
人世间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西游新记
好人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活在这荒诞的人世间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