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昨天

2022-06-06 05:46咪蕊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说太阳系飞船

咪蕊

各位读者大家好,本刊刊登的文章《火星C计划》,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在此谢谢广大读者的关注。本次事件的亲历者孙明表示,他的座右铭是九百多年前的科学家牛顿所说的——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苹果”。孙明还表示,我们也是站在巨人的错误上“摘苹果”。正因为前人敢于探索、犯错、纠错,才有了今天的科研成果。本期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人在科研中“犯过的那些错”,让我们一起致敬昨天。

(红线标出的就是科学家猜想利莫里亚大陆的位置)

今天,我们能够通过影片,看到已知的任何一颗星球的形成、变化过程。但在17世纪至19世纪,科学家们只能根据大洲轮廓、相同的古生物化石来判断我们的母星——地球的变化过程。针对这些证据,他们提出了利莫里亚大陆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在印度洋的位置还存在着一块大陆——利莫里亚大陆,而它现在已经沉没到大洋之中去了,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在隔着印度洋的非洲与印度会发现相同的古生物化石了。后来,此学说被更先进的大陆漂移假说取代。不过,不管结果如何,我们仍要向这些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致敬。

还有一些学说,一部分被认为是正确的,而另一部分却被认为是错误的。比如膨胀说,它和大陆漂移假说相关,它认为地球是在不断膨胀变大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大陆破碎分离成七大洲。不过后来的科学研究证明,这一学说是不合理的。唉,要不是时间委员会明令禁止,咪蕊真想穿越到过去,送那时的科学家一个精准到纳米的行星测量仪呀。

在研究母星本身的同时,古代的科学家们对我们的母星与宇宙的关系也很感兴趣。他们曾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系的其他行星都是围绕地球公转的。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都曾为这一学说“添砖加瓦”。不过在16世纪,哥白尼、布鲁诺等科学家证明了太阳系其实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古人们想要探索星系构成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而如今,在我们乘坐星际飞船时不仅可以俯瞰太阳系,还可以俯瞰其他星系,对于它们都是“一目了然”呀!

在我们这个时代,飞船已经十分常见了,比如孙明他们逃生时乘坐的恒星级飞船,日常运输用的行星级运载飞船,还有各家各户的卫星级家用飞船。不过古人们为了离开母星,飞向宇宙,可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的。“世界航天第一人”是一千二百多年前我国明代的万户,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手持两个巨型风筝,让人点燃了火箭,他以为这样就可以飞上蓝天。虽然他失败了,但是他受到了后世航天人的敬仰,钱学森就十分敬佩他。我们相信,如果他知道我们中国自主研发的神舟号飞船能够载人遨游太空,他也一定很开心吧。小星星,如果你要去月球的万户环形山旅游,带一套神舟一号到一百号的模型去,以此表达对万户献身精神的敬意好吗?

从认识地球到认识宇宙,我们的祖先走了很多的“弯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可以定居太阳系八大行星,遨游全宇宙。读者朋友们,让我们一同致敬祖先们探索宇宙的“昨天”。

猜你喜欢
学说太阳系飞船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乘上勇气的飞船
在太阳系游山玩水
飞船可重复使用的那些门道
太阳系的今天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勇闯太阳系
飞船失事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龙”2飞船逃逸试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