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赋能中小企业员工心智模式路径探索

2022-06-06 09:14
关键词:心智文化企业

吴 双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尤其是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经营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据大数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2.7 年左右,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了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因素,即企业文化基因的传承。可以说,三年是企业发展的分水岭,三年以后文化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也可能会变成最大的阻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基因构建对于企业持续长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要想取得持续长久发展就必须撬动员工的积极性。决定员工行为的是其心智模式,通过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洗礼,使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价值观逐渐内化为员工的心智模式,变为员工自觉的工作行为与习惯,从而推动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1]。

一、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法人企业数量超2 000万户,若计入个体工商户、家庭式作坊,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9 000 万户,占全国企业税收的50%,贡献了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发明专利,解决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却普遍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而恰恰是这种对于企业内部文化打造上的忽视却引发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2]。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不作为”。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仅仅把企业经营当作盈利的工具,重点只放在利润的追逐上,认为企业文化过于虚无,短期内看不到收益,不愿意在企业文化的打造上耗费成本与时间。很多企业甚至可以说没有文化,从上至下、从老板到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均未形成清晰的认知,对于企业工作的理解也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员工与企业之间缺乏情感维系。很多老板认为企业文化不重要,殊不知这种软性环境的潜移默化恰恰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员工工作的精气神与动力所在。

二是“老板文化”“一言堂”现象严重。我国中小企业的大部分比例为民营企业,很多老板将企业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强调老板的绝对权威,员工只是企业经营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认为人员流动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企业内部的任何决策最后都是以老板主观意志为转移,等待老板拍板决定。老板的绝对权威使企业内部失去了客观公正的环境,老板的个人风格就是企业的风格,但是人无完人,一个企业的运作应该是多数员工整体意志的体现,这种过度的“英雄主义”色彩必然会带来员工的不断流失、价值观的腐化。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投入较少,仅仅停留在视觉形象设计或标语阶段。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对于企业文化的投入也只是为了维护对外形象而不得不做出一些企业标语或形象上的设计,或者是简单照搬照抄。由于成本投入有限,不仅企业硬环境上没有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内涵,软环境的打造上就更无从谈起。再加上受中小企业资金规模等限制,用于企业文化上的投入就更加捉襟见肘。员工很难感知企业文化的存在,相关活动开展得不多,精神层面的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未真正去建设企业文化内核[3]。

四是企业文化打造流于形式。很多中小企业只是把优秀企业的经验直接拿过来,简单地照搬照抄,拼拼凑凑作为企业的价值观标语,这种价值观的提炼是无效的,未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去考虑,未能将公司已有的精神价值与公司的职级体系、绩效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绑定。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众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文化打造与建设有着极其深刻的借鉴意义。中小企业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与企业价值观建设有效融合,以传统文化精神教化员工思维及行为模式,不断优化、完善员工心智模式。

五是对员工需求关注度不够。现如今,很多中小企业的员工已经呈现出个性鲜明的时代特征,90后逐渐成为企业员工的主要力量,这些员工相较于以往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很多中小企业还保留着原始的家长式管理,未能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人文关怀不足,企业尚未对员工形成信任与包容,员工很难获得发展机会。员工的诉求不愿去表达,即使表达也很难实现,工作氛围过于压抑,员工不能得到真心的关怀与体谅,加之内部考核机制不公平造成员工怨声载道。在福利待遇与情感双重未能达到员工需求的情况,很难形成企业的凝聚力,人员不断流失,给企业正常经营造成很大损失。

二、中小企业员工心智模式

企业员工在企业的工作过程就是心智模式形成的过程,员工通过感知企业氛围、学习并执行企业制度流程,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与行动。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一直徘徊在形式的表达与实践的浮躁中,而忽略了心智模式的修炼[4]。一般来讲,企业员工的心智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防御型心智和成长型心智。防御型心智的员工表现为僵固性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对于企业的制度规范及管理方式一般会选择被动接受或者拒绝,这种心智表现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是对上级指令及公司文化的不认同。而成长型心智则不同,表现为创造性思维、控制二分法及就近思维[5]。培养和塑造成长型心智模式源于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从而形成个人发展与企业目标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能够帮助企业员工达成个人与企业的高效互动,具体体现如下:

(1)企业员工心智模式的同一性来源于企业文化的影响。从本质来看,企业文化的作用无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司经营良好的情况下使各项业务运营简单高效;二是在公司经营面临困境的时候,能够依靠企业文化在精神层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员工心智模式与企业的心理契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当员工对企业的管理形成一种心理上的认同,就会演变为行动的自觉[6]。

(2)员工心智模式的同一性带动企业文化的变革[7]。只有解决了企业员工的心智模式才有可能改变他的行为,才有可能输出想要的正确的结果。当员工的心智与企业达成同一性就会带动企业文化的方向,如果员工对于企业的管理处于抵触和防御心智,则很多决策很难落实下去,造成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就会产生得过且过、不愿意付出的思想及行为,这样的心智模式下,企业必然会不断走下坡路,最终面临倒闭的结局。而相反,当一个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健康、包容,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和权利,那么员工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就会更加愿意为企业付出,这样的企业会释放出更多的活力。

因此,中小企业在运行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塑造员工心智模式,从根源上提升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合作意识,从文化打造上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环境,从长远发展的维度形成企业员工命运共同体[8]。

三、以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员工心智模式培养路径

(1)以人本管理理念为核心塑造员工心智模式。一是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企业与员工之间不应该只是雇佣关系,更应该是命运共同体关系,通过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结合,达成企业的最高目标。企业发展的灵魂就应该是员工共同追求的信仰,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企业也在助力员工自我价值实现,两者之间要建立相互成就的和谐关系。二是走心的员工关怀。员工关怀不再是简单的节假日福利或者奖金待遇,而是要更多地满足员工个性化的需求,加大对员工的情感投入。此外,在员工入职、离职的过程中也要重视仪式感。抛弃传统思维中总是基层员工吃苦在前的思维定式,真正地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才是企业人本管理思想最直接的体现。三是充分尊重信任员工。用尊重和信任驱动员工的心智和行为,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人格,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增加团队工作的参与感,将个人价值实现作为企业团队管理中的关键考量因素。

(2)以良好的企业组织氛围促进员工心智模式提升。企业文化最核心层面在于精神层面,很多时候恰恰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左右着员工的心智模式。好的文化、好的组织氛围使员工乐于为企业工作,相反,负面的文化、压抑的组织氛围则会使团队工作效率低下,人员流失严重。中小企业要想长期持续的良好经营,必须要注重多维度打造组织氛围,包括对于新入职员工的帮助,分享计划、员工项目成功奖励、项目失败时的包容、团队协作的不推脱、一人升职其他员工的反映、越级沟通的态度、制度的公平公正、鼓励员工说真话、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等,很多方面共同作用,都在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组织氛围,应针对自身企业的弱项进行修正及调整。

此外,要注重企业英雄人物、典型人物的宣传。对于价值观与企业高度契合、业绩优秀的员工要着重弘扬宣传,对于违背企业价值观的员工也要及时做出惩处,让员工看到企业鼓励什么、杜绝什么。员工在向榜样学习的过程中就是在培养员工心智,培养员工学习典型人物身上的工作行为及方式,形成同一化的行为导向。

(3)以企业文化植入制度流程,实现员工心智模式由理念向行为的转换。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通过执行制度流程使公司的核心理念自动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当企业的理念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时,企业文化的作用就会被释放出来。如何将企业文化落地,就是要将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植入到企业的制度流程中,其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文化作用机制

通过遵守严格的制度流程变成员工的执行力,落实到员工的行为上;员工有了行为后,由行为逐渐培养成员工习惯;有了习惯就会取得结果;有了结果员工才会相信,然后改变思维,形成心智模式。当制度流程已经演变为心智模式后,那么员工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不用验证、不用去提醒的一种自觉。因此,企业文化一定要与制度流程绑定,与职级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与价值观绑定[9]。

(4)以管理者以身作则带动员工良好心智模式传承。中小企业一定要明确这样的认知:企业文化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管理者的一言一行一动。只有管理者本身以身作则去传递企业文化,员工才能深刻地感受并把它传承下去。此外,管理者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要着重员工心智模式培养,不要轻易给员工答案,让员工自己去思考,学会控制情绪,不断培养和传承优良的企业文化基因及心智模式。

(5)以汲取传统文化精神优化员工心智模式转变。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就企业来言,文化自信就是企业自信。新一代中小企业家要致力于在企业中推行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汇聚,其中蕴藏着众多哲学思想和道理。中华文化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约束、和谐统一等理念,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企业文化打造中具有极其深刻的借鉴意义。中小企业要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应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与企业价值观建设相融合,以传统文化精神教化员工思维及行为模式,不断优化完善员工心智模式,促进员工业绩提升。

(6)以发挥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员工最高信仰。企业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企业盈利,更重要的还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中小企业要摆脱那种旧有的观念,即企业社会责任只是一种社会成本或只是品牌塑造和品牌公关的活动,而应该认识到真正具有战略价值的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增加市场资源,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吸引人才、训练一支行动力与生产力俱佳的王牌团队,在团队中植入最高信仰,教会团队人员做人的标准、做事的标准[10]。由此可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追求卓越的企业必须做的,它有助于提高企业声誉,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心智文化企业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谁远谁近?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