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实那一抹“新绿”

2022-06-07 18:49陈一芹
师道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灵师生老师

陈一芹

有一种管理叫“看见”;有一抹校园新绿,叫“让更多师生被‘看见”。

管理也是一种教育,不同的管理方式蕴含着不同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在其著作《走进心灵》中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无独有偶,世界著名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其著作《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中提出:“教育就是要把心灵从‘自我的有限能量中解放出来。”教育,着眼于每一个孩子,帮助每一个孩子点亮心灵的灯盏。

一、有一种管理叫“看见”

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期。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高质量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这对学校管理的价值引领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育人目标,更加突出了教育的民本思想、公平公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好的学校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优秀的管理者,着眼于师生的发展,追求教育的真善美;引领师生扬长避短,遇见更好的自己;用爱心感化爱心,用心灵唤醒心灵,用真诚凝聚人心,朝着教育的美好不懈耕耘。

为更好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南实集团传承“教育就是播种爱”的办学理念与“上善若水,学行天下”校训,用心营造心灵的感应场,走进师生的心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这所集团化名校高质量发展。于2021年7月履新的南实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余耀贤,怀着对教育的虔诚、敬畏与热爱,带领集团党政班子率先垂范,用爱点燃教育的火炬;以“看见”作为学校管理的抓手,以榜样的力量感召人凝聚人,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教师热爱儿童、珍视童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个性特点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发学生内在力量的苏醒与生成,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看见”,是南实一抹新绿。余耀贤在上学期麒麟中学期末教工大会和集团直属相关会议上,围绕“看见”作主题报告。在《让每一个孩子被看见》报告中,余校长指出:“接纳每一个孩子,看见每一个孩子,成就每一个孩子”,“当然,需要被看见的,不只是孩子,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看见,包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职工、每一位管理人员”,“看见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余校长强调,“只有看见,才知道每一个人都在辛勤付出,才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有看见,才知道应该去尊重每一个人,才能够‘推人及己,将心比心;只有看见,才知道有每一个人才有集体的温暖,才能体会‘一人行快,众人行远。”

个人以为,教育因“看见”而美好,因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尊重、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而“公平”;因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发挥而“有质量”。

二、“看见”是一种“黄金投射”

在心理学看来,生命的本质是希望被“看见”。国内外心理学实验表明,被“看见”是每个生命体的根本需求,是伴随人一生的心灵渴求、生命渴望。在生命初期,孩子就会去追寻自我归属感和价值感。当生命被接纳被认可被呼应了,双方生命能量就流动起来了,灵魂便有了生动的声色。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积极的回应其实是一种被重视、被理解的感觉,孩子因被看见便有了自我存在感与价值感,继而有能力面对各种关系,有爱别人的能力。孩子虽理解力弱,但感知力很强,越是不被“看见”和理解,就越想去追求,这样就出现了一些逆反或过度懂事的孩子,足见被“看见”对于生命个体的价值和意义。成人,也大抵如此。

笔者眼里,教育本无惊天动地,能把“润物细无声”的每一件小事做好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头上缀满光环的“名师”,也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耀眼的星星或长大后堪称“精英”,很多人都将成为社会的普通一员,坚守平凡岗位。教育实践表明,平凡人生因被“看見”而记忆珍藏于心。也许,校长对师生或老师对学生的一次“看见”、一个举动出现在人生的某一时刻,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功效,融入师生的记忆与人生,温润师生的成长与生命,甚至让人重获自信重新出发。当年老师们将爱刻在学生的记忆里了,学生长大后,依然会记起数十年前的真挚暖心场景,与那一个个难忘的爱的背影,且历久弥新。哪怕一次不经意或微不足道的被“看见”,都会像一束光照亮生命,成为记忆深处无法忘怀的老电影,值得用一生去感恩感怀、回眸致敬。

“黄金投射”这一概念,是知名作家张德芬在《遇见更好的自己》中提出的,指的是“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美好特质,是你自己也拥有的,只是你没去发掘、联结、活出这些美好的特质”。“以他人为镜,你便看见了内心渴求生长出的美好品质。”我们先逐渐学会在自己身上看到、觉察到那些滋养生命力的品质,才渐渐具有在别人身上“看见”的能力。这一观点带给教育一种启迪:在心灵成长过程中,每一次的“看见”与“被看见”,都是对生命的肯定、认可与赞赏,传递着不可思议的疗愈力量。如此,“看见”是一种看见幸福美好的能力与品质。真正能够“看见”别人,是一种极强的共情能力。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南实管理者能以身示范,且善于“看见”、乐于“看见”,就是一种“黄金投射”,一种教育的美好。

三、“看见”像一束光

新时期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将新发展理念融入学校的办学和管理理念中,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看待学生的发展。优秀的学校管理,要发挥“育人功能”。当“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时,管理者就具有引领一群人去完成目标的能力。

薪火相传,“先生”有为。集团总校长余耀贤倡导的“让更多师生被看见”,就是以其自身影响力、班子影响力,去激发师生内驱力和创造力、塑造美好人格魅力的“心灵艺术”,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责任感;践行的是回归人的本身、充满生命关怀的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担当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大写的人”。闪着人性光辉的集团管理理念“看见”,把南实点亮了!种种“看见”,像一道光照进师生的心灵,让每一位师生都被“看见”。学生的成长故事、老师的教育故事、师生的个性特长、学校各部门各岗位,都被集团校长、各分校校长或老师们欣喜“看见”……不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师生、不一样的教育生态,让笔者感慨,亦满怀憧憬,随笔为记。62896033-FF82-409B-AF04-75E9415F8DF6

笔者拙见,被“看见”即是鼓励,师生是作为独立个体被“看见”。会上发言和媒体报道,就是交流、欣赏、互鉴的过程,也是被校领导与老师们“看见”的过程。上学期暑期,集团校长履新职当天,集团直属见面会上,每个直属岗位进行履职自述,就是让每个岗位都被“看见”。直属期末会上,总校长对各个直属岗位的工作业绩逐一进行小结,让与会者心中升腾起一种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的愿景激励。麒麟教工大会上,有五位老师讲述教育故事。2021年南山区百花奖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得主李老师、邱老师分享参赛心路历程,老教师代表、班主任张老师分享带班故事,年轻班主任肖老师和年轻教师李老师分享成长经历。类似这样的交流,在集团各分校还有很多,有些鲜活的校园故事还见诸媒体,在师生家长中广为传播。如:上学期被评为区新时代好少年的几位南实少年,被“看见”于《蛇口消息报》融媒体。

南实新班子上任后,带领全体南实人乘风破浪开新局,奋楫笃行攀新高,努力为南山打造基础教育先锋城区贡献南实力量。南实,正阔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近年来,集团建设提质扩容,在党建引领、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等各方面取得了新业绩。据多家媒体报道,2021年,南實集团获评首批“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等7个省、市大奖,还有2所分校高分通过深圳市办学水平评估,1位老师科研成果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特等奖……学生获区级以上奖项1779人次;教师获奖766人次;学校获奖99项。“双减”政策下的南实生机勃勃,集团各学校围绕区局工作部署上下联动,减作业、优服务、提质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2022年疫情防控当下,南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党旗高高飘扬,旗帜彰显担当,党员教师冲锋在前;线上教研促提升,齐聚云端抓质效;居家网课井然有序、特色鲜明。学校雄厚的信息技术实力、师生良好的网课素养,频频受到学生家长好评和各级媒体报道。

四、“看见”是一种责任

对于教育是什么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引发争议。克里希那穆提曾在其著述中有如下表述:“‘教育不是一个恰当的词,但我们不得不去使用它来表达这样一个意思,那就是在所有的关系和行为中对人类心灵的真正培育,这种对于头脑和心灵的培育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要培养完全的责任感”“完全的责任感就是爱”“从心理上说,一个人就是整个人类”。作为个体的你,不只是代表人类,你就是人类这个物种的全部。本质上,你就是整个人类的心智。如果完全理解了“心理上,个人就是世界”这个事实的含意,那么责任就会变成无法遏制的爱,然后你就会去关爱……因为你对整个人类负有责任,而不是作为个体对自己负有责任。因此,“看见”不仅是一种能力与品质,更是一种责任。南实“看见”,彰显的是南实人的使命担当。

今日南实学子,他日国之栋梁,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参与者、实践者。中国的“人文”传统受整个现代社会潮流等因素影响,发展到后来有点弱化。在笔者看来,如今充满人文气息的南实管理理念“看见”,其意义和价值已远超管理范畴。南实管理者不仅引领每一个人通过“看见”或被“看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还期望建立起富有个体的卓越群体,展示发展的最高可能性。当师生真正进入了这种教育,将获得一种珍贵和美好的心灵交流体验和经验。正如歌德所言:“尽善尽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达到尽善尽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类的尺度。”笔者认为,南实此种“看见”所追求的理想,是博大、优雅和完整;它构建的是一种自然本质、场域灵动、人文安全的教育环境与学生的心灵居所,这在当代教育中显得尤为可贵。这既是一种胸怀天下、海纳百川的“人文”理想,又是一种“五育并举”的“全人”教育办学方略。

“看见”像一束光,也是一种品质与责任。每个生命都渴望被“看见”。遇见好校长、好老师,是学校之幸,更是师生人生之幸!孩子们最好的成长就是被“看见”。当教育者听到不同的声音,每个孩子都被“看见”,每个声音都被听见,成长拔节的声音被听见,生命就被“看见”!愿更多师生被“看见”,“看见”自己,“看见”他人,被他人“看见”……校园多一米阳光、多一份诗意,多一缕希望的曙光。如此,学生将遇见更多好老师,国家将遇见更多优秀小公民与未来建设者、担当者,我们的教育、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就会变得更美好。

南实“看见”,犹如一场春雨,染就了一园新绿,校园充盈着无限生机,脆生生、欣欣然!愿南实这抹初绽的新绿如波涛一般席卷而来,传递力量、友爱和希望,让师生心生安暖,彼此鼓舞,勇毅前行!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党政事务中心)

责任编辑 黄佳锐62896033-FF82-409B-AF04-75E9415F8DF6

猜你喜欢
心灵师生老师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老师,节日快乐!
麻辣师生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心灵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