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中客家好家风的融入研究

2022-06-07 19:04沙运芳
师道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风德育工作德育

沙运芳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对自我的探索、认同及社会关系仍在认识和适应阶段,需要得到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正确引导,才能有效规避成长过程中的“陷阱”或“弯路”,而这部分任务主要由学校的德育工作来完成。

好家风能够感染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员,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品格,而家庭中在良好行为与优良思想上的高度共识,会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其影响作用,打造出促进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有利生活环境。而通过分析比对,我们不难发现,好家风与初中德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间有着较高的契合度,两者结合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辅导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客家好家风与初中德育的有效融合进行了研究。

一、客家好家风与初中德育的契合度

1. 客家好家风重视道德教育

从历史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客家人向来遵从儒家思想,对“仁、义、礼、智、信、忠、孝”有着独到见解,尤其重视德育问题。这是因为客家有着明确的族谱,且往往同宗同族而居,这种带有“氏族”色彩的血脉纽带是客家重德的根本所在。在宗族内小辈要尊重长辈,而长辈又要尽到引导与保护的职责,给予他人应有的尊重与认同,保障家族内部的和谐统一,才能发挥合力,谋求更大发展。初中德育中的诸多内容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化而来,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一定程度上参考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儒家思想自然也归于其中,这使得初中德育工作目标与客家好家风的育人目标高度相似。

2. 客家好家风重视家庭教育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特征来说,不论时代如何变化,父母都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父母的教导对孩子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客家人的教育往往是从孩童阶段开始的,因为他们深知孩子成长中的每段时间都尤为宝贵,要尽最大努力做好启蒙教育。客家对孩子的教育除了有艺术、文化等“基础课程”,更有诸如“家族兴衰”“家国一体”等关乎个人、家族与国家的“精品课程”,像“树小扶直易,树大扳伸难”“补漏趁天晴,读书赶少年”等客家经典俗语,充分表明客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初中德育也很重视家庭教育,强调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拥有的核心影响力,只此一条即可证明初中德育与客家好家风间的高契合度。

3. 客家好家风重视教育载体的选择

客家人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来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如庭院中装饰用的牌匾、家里供奉的族谱、朗朗上口的童谣、婉转清亮的山歌、厚重感十足的建筑、别具特色的民俗节日等,都包含文化传承之意。在教育载体的选择上,初中德育中的生活化教育引导、实践活动的拓展、传统文化熏陶等都是学生品悟、领会的好方式,而客家好家风完全可以成为初中德育的教育载体,借助其浑厚坚实的文化基础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人与家、家与国之间的紧密关联,对学生道德水平、思想觉悟提升裨益良多。

二、初中德育中客家好家风的融入策略

1. 学校教育中的有效融入

初中德育中客家好家风的融入本身就是以学校牵头的一项工作,学校与教师应负起责任,全力构筑与之相匹配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做好思政教学工作,将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或案例与客家好家风相联结,在课堂上渗透更多的指向性引导要素;其次,要做好校园氛围打造工作,通过主题班会、绘制黑板报、走廊中装裱经典语句等,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客家好家风的认知;第三,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开展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当地的宗祠、开展社区服务、举办好家风作品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客家好家风的魅力。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将客家好家风与德育有效联系在一起,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了解、有兴趣学习、有理由接受,直至实现既定的育人目标。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引导,去满足其个体的特殊需求,如积极展开一对一心理引导,帮助其解开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并用好家风中的优质内容帮助其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2. 家庭教育中的有效融入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很多家长并不关心德育问题,尤其是孩子升入初中后,他们偏执地认为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與自理技能,无须再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特别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家长们更关心孩子的学科成绩,逐渐生成了“好脾气不如好成绩”的认知,这也是德育工作不到位的主要因素。而客家好家风的融入,可让家长们清楚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与教师达成高度共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通过案例解说、家风展示等多种方式来唤醒家长对德育的认同,借助网络向家长推荐客家好家风相关的优质内容,供家长参考;也可结合校内活动或课程内容,以主题式学习的方式帮助家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客家好家风在家庭中的德育融入,不仅能让家长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更能为家长和学生创造更多的亲子时光,还可进一步提高家校共育深度。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客家好家风与初中德育间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将其引入到德育工作中不仅能全面提高德育质量,更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初中德育工作者要多学习、多思考,以发现的眼睛寻找切入点,将更多家风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家长一道为其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泽应. 中华家风的核心是塑造、培养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5-11.

[2]苏东来. 成都东山客家家风传承路径及启示[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36-40.

【本文系2020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客家好家风融入初中德育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ZXDY077)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初中部)

责任编辑 晁芳芳6B33BF20-4A0E-4B4D-AB0F-65CF4F17F7FB

猜你喜欢
家风德育工作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家风伴我成长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