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中美声技巧的合理运用

2022-06-07 19:52施杰
参花(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咽腔通俗美声唱法

一、引言

美聲唱法起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演化至今,已逐渐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演唱方式,具有其独特的演唱特色,并融合了多种多样的演唱技巧。然而,近年来随着声乐演唱方式的不断变化,唱法的融合成为演唱的主要流行趋势。很多歌手也将多种演唱方式进行融合,高音使用美声唱法,并运用通俗唱法的多种技巧,使得歌曲的演唱更为流畅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美声唱法强调共鸣感,而通俗唱法则注重自然的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进行融合,能进一步凸显声乐演唱感染力,从而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概述

美声唱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美声唱法的发音基础是真假声混音,演唱者可根据不同的音域,混入不同程度和比例的真假声,从而让歌曲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风格。演唱者能通过完美的声音训练,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自由使用真假声转换,并且使之连贯流畅,不留明显的转换痕迹。其次,美声唱法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演化,能开发出完美挖掘人体声音共鸣腔体的技巧,能进一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再次,美声唱法的动力主要源于演唱者强大的气息支撑,演唱者能熟练运用横膈膜支撑的呼吸方法,协调身体其他部位的器官,从而为大段的演唱提供源源不断的气息支持。最后,美声唱法不同于其他的唱法技巧,虽然声音具有很强的力量,但不会让观众感到刺耳,具有强大的穿透力,也能让声音呈现出最原始的纯净音色。

通俗唱法也起源于欧洲,其涵盖的唱法技巧内容较为广泛,通常泛指非古典音乐唱法。通俗唱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俗唱法的本质是让演唱呈现出最为自然的方式,甚至接近于日常说话的状态,演唱者通常在演唱过程中使用中音区真声演唱,在高音区则运用真假声混音演唱。与美声唱法不同,通俗唱法通常很少运用共鸣演唱技巧,应使其演唱的音量较小,出于表演效果考虑,通常演唱者会使用扩音设备进行演唱。其次,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一样,对于气息控制的能力要求十分严格,不同的是演唱者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对气息的控制主要是以气带声、以情代声为主,也就是运用呼吸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气息推动共鸣演唱,这也是通俗演唱音量较小的原因之一。再次,结合相关的演唱实践,可知通俗演唱的歌曲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文化特征,歌曲描述的内容往往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对演唱方式的要求也不拘一格,通常会借助多种现代化演唱技术,使演唱者的情感呈现更为丰富立体。最后,与其他唱法不同,通俗唱法的自由性更大,更注重激发歌曲演唱者本身的个性,其情感表达更为直接自然,可以说是直抒胸臆,因此也更易被大多数听众所接受。

三、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

(一)差异之处

首先是声带要求方面的差异。美声唱法会严格要求演唱者的声带天赋。演唱者在发声的过程中,对声音不同声部的区分可以通过声带的厚薄、长短来控制。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代表着演唱者的不同声带天赋。天赋较好的演唱者可以演唱多个音区,可以实现演唱音域更为有效的延伸。通俗唱法则对演唱者的声带有着严格的标准,但是对声部则缺乏严格的区分标准,通俗唱法主要关注的是演唱者声音是不是有着属于自己的音质特色。

其次是气息控制和共鸣方面的差异。对于美声唱法而言,演唱者需要使用声门所产生的对抗力来增强演唱气息。演唱者为了提升共鸣作用,在采取美声唱法的过程中,要重视共鸣体的共同组成,例如,鼻腔、咽腔、头腔、额腔、口腔、胸腔等。声音变化方面,演唱者能够实现声音强弱、声音明暗的精准控制,可以赋予音色更为有效的圆润性、干净性,实现穿透能力的增强就可以满足演唱需求了。对于通俗唱法而言,演唱者则不需要过于注意共鸣作用,也不需要组成共鸣体,就好像正常说话一般。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只会用到以下三个发声部位,鼻腔、口腔、咽腔等。一般侧重于追求声音的优美。

最后是演唱技巧方面的差异。对于美声唱法来说,演唱技巧着重要求的是尽量不要使用咽喉部位以上的发声器官,保持垂直口形,演唱全程都会充满真假音的转换。对于通俗唱法而言,没有严格要求喉头状态,也没有严格要求演唱者音域。因为现阶段的流行歌曲设置的大部分是通俗易懂的演唱内容,演唱内容跟日常生活比较贴近,不会要求演唱者有一个非常宽的音域。而美声唱法则会更为严格地要求共鸣体的组成,在演唱的过程中必须打开喉咙,促使唇舌之间保持不变的位置。

(二)相似之处

首先,音乐素养的相似。在美声唱法跟通俗唱法中都要求表演者具备超高的天赋。这样才可以顺利、完美地完成音乐的演绎,也就是说,美声唱法跟通俗唱法都要求演唱者可以更好地掌握乐感,把握旋律以及节奏,并且合理地把握音准,等等。并且对表演者的音乐素养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歌曲的完美演绎,并且为广大听众提供较高水平的演出。

其次,气息顺畅的相似。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虽然对本质上的气息掌握有着不同的标准,但是,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都要求演唱者保持顺畅的气息变化,并且还可以进行有效的胸腹式呼吸方法,在使用换气技巧的过程中需保持灵活性,与此同时,在演唱的时候,还应该充分保持顺畅的呼吸,就算是长时间的演唱也不会受到影响。想要实现声音变化的合理控制,只有保持气息的完整性,这样才可以实现演唱的高质量完成,并且实现演唱过程中呼吸影响的最小化。除此之外,不管是美声唱法还是通俗唱法,这两种唱法都对演唱者的呼吸技巧有着要求,需要演唱者采取一个急吸缓呼的方法,这样一来,演唱者所演唱出来的音乐才可以得到听众的认可与接受。

最后,发声机理上的相似。对美声唱法以及通俗唱法两者来说,具备相通的发声“乐器”,具备相通的基本歌唱原理,并且还有着基本相通的表演目的。在使用呼吸器官的基础上都可以实现声带发声的有效控制,实现身体共鸣体运作的全面调动。在使用肺部贮存气息的基础上,控制气息,促使气息向上,实现声带的冲击,协调身体多个腔体达到共鸣的效果,实现音色的美化,并且实现咬字器官辅助功能的强化。同时,演唱者可以带给歌曲更为深厚、丰富的感情色彩,使用深情的表演实现观众的感染,引起观众的共鸣。A60A2275-85B6-459C-8D48-24BB1D4592E0

四、通俗唱法中美声技巧的合理运用

(一)呼吸技巧的合理运用

歌唱呼吸方法如下:第一种是胸式呼吸方法,第二种是腹式呼吸方法,第三种是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上述三种歌唱呼吸方法,主要是联合使用胸腔、横膈膜以及腹部肌肉三个部分来合理地控制气息。众所周知,联合使用胸腔、横膈膜以及腹部肌肉的唱法形式是目前最为科学的方法。在通俗演唱过程中,上述三种歌唱呼吸方法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运用,在选择歌唱方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演唱者的声线特征、演唱风格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这样才可以促使气息更为有效地支撑声带振动体,从根本上缓解歌唱的疲劳,进而有效地完成整个演唱。然而,对于美声唱法而言,在体能、气息等方面的消耗都是比较大的,主要是由于共鸣需求的影响作用。通常情况下,通俗唱法中也会存在气息支撑需求的情况,但是其跟美声唱法之间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因为其侧重于调动呼吸肌,因而导致通俗唱法所产生的特征有所丢失。

(二)發声技巧的合理运用

在进行发声训练的时候,要从声带开始训练。对于美声唱法来说,主要开始于“放下喉头”训练,这个训练跟通俗唱法中的“放下来”有着明显的一致性。美声唱法一般侧重于发声,实现基本功的训练,在打开喉咙或者是声音集中训练的基础上,有效支持呼吸功能。然而,打开喉咙的方式是普通唱法跟美声唱法两者的基本功差异所在。美声唱法需要进行低喉处的喉咙打开,而通俗唱法则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与标准,想要完成有效的歌曲演绎,只需要建立一个自身的共鸣腔即可。从本质上说,美声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声唱法,其跟通俗唱法的真假声之间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尽管在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中都有头声的存在,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声中有严格要求共鸣产生的高度,但是对于通俗唱法来说,共鸣产生的高度则不是那么重要。除此之外,通俗的唱法也会借鉴美声的唱法,发挥“润饰”的作用,对通俗音乐演唱来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部分通俗唱法中,都会涉及装饰音、呐喊、哑音、滑音、抽泣等,上述均为美声发声状态的借鉴情况,通过合理借鉴运用,就可以更为有效地完成歌曲的演唱。

(三)语言技巧的合理运用

美声唱法中追求的是统一发声、共鸣,并且保持从低到高位置不变的元音,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又要保证听众是听得懂歌词的含意的,所以,这个难度比较大。然而,对于通俗唱法来说,吐字的清晰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通俗歌曲需要保持语言的质朴简单,并且要求歌曲内容跟社会生活存在联系,大部分歌曲则会侧面反映社会生活,展示不同人物的实际生活情况,还具备丰富的思想感情,一般会采取平白话形式、直抒情怀的表达方法。通常情况下,不会针对内容做出过度的修饰、调整、雕琢。当然,还要求吐字清晰,收声准确。这是现阶段通俗唱法最为典型的一个特征所在。在融入美声追求声音效果的过程中须时刻注重上述特征的保持,不然会导致通俗风格丢失,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无法带给听众深刻的韵味,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到歌曲的感染力。在进行歌唱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歌词的重音变化,准确划分情感重音标准,注重句与句的停顿、衔接等,保证鲜明的语气,准确的含义,并且还要具备整体的连贯特性。在把握语言特征的基础上实现歌曲魅力的有效体现。因为技术整体上是服务于内容的,然而,内容则是一种脱离于技巧的存在,使用技巧可以赋予内容更为深刻的含义,丰富的内容则可以赋予技巧更为充实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够促使歌唱艺术拥有更为顽强的生命力与更加重要的内涵。

(四)共鸣技巧的合理运用

在演唱发声的过程中,美声唱法使用了典型的“混合共鸣”的歌唱方法,有效混合运用了共鸣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各共鸣腔的平衡,赋予了声音非常好的表现能力。从声带发出一个声音,声音经过喉腔位置,之后通过喉咽腔抵达口咽腔部位,原本产生的“基音”已经得到了明显扩大,例如,声音徘徊在鼻咽腔部位和口咽部位,产生泛音共鸣效果,之后促使胸腔产生发声以及共鸣,那么,声音则会变得饱满圆润、明亮,具备非常强的感染力。在通俗唱法中,主导的共鸣腔是喉咽腔,主要是因为喉咽腔部位发出的声音是非常自然也是非常质朴的,所以其可塑性非常强。在使用通俗唱法的基础上,比较注重的则是自然的声音或者是半自然声音特色的塑造。如果按照音乐作品的风格、音乐的体裁形式,开合喉咽腔的状态划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喉咽的开合状态跟软腭的状态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如果喉咽腔处于一个打开的状态下才可以改变软腭状态。在通俗唱法中针对美声唱法的软腭技巧进行借鉴,这时候就不需要软腭有意完全抬高来进行高位置共振的制造,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声带的保护和咽喉的保护,还可以整体强化歌曲表现力。灵活运用软腭的情况有如下几种:在演唱强音部分的时候,打开喉咙就可以自然抬起软腭。在进行高音部分演唱的时候,可以选择适当地抬起软腭。这样一来,在气流冲击声带与喉部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分解。实现共振范围的相对扩大,以此为基础降低喉部承受的压力,也就是说,共鸣色彩是高位置矢量的,其跟咽喉部色彩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特性的。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如果使用高位置的完全演唱,那么就会导致本身属于通俗唱法的声音特征彻底丧失。所以,即使抬起了软腭部分,那么也只能针对喉咽腔主导共鸣位置进行巧妙的借鉴以及保留处理。

五、结语

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是现代剧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两种演唱形式,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和演化,已各自形成了独立的发声系统,其中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艺术性,通俗唱法强调自然发声方法。从表面上看两种唱法之间的界限极为分明,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各具特色,但两者具备差异性的同时还具备相通性。所以,在演绎不同唱法的过程中,演唱者要具备足够的水准才可以完成演绎,才可以把优秀的音乐作品展示给听众。除此之外,通俗唱法需要结合美声唱法技巧,这样才可以在未来长远的音乐道路上取得好的成绩。

(作者简介:施杰,男,本科,江苏省南通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音乐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A60A2275-85B6-459C-8D48-24BB1D4592E0

猜你喜欢
咽腔通俗美声唱法
Sumo Wrestling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歌唱中的气息与声音的高位置
浅析声乐演唱技巧中喉咽部的放松方法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发声中要求咽腔打开的重要性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