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急救培训体系的现状和推广

2022-06-07 09:46杨鑫雨项妍张仪立周逸馨宋绍征
医学前沿 2022年6期
关键词:技能培训

杨鑫雨 项妍 张仪立 周逸馨 宋绍征

引言

急救即紧急救治,其定义是指在不同的场合中面临突发情况,针对致命伤害或发病早期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具有尽快抢救生命、遏制病情恶化以及保护受损组织器官的作用。现代医学表明,猝死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min,严重创伤伤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min,错过这个阶段或将抢救无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安全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急救培训体系的发展也越发重视。

当今,在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之下,如何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水平已经成为了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新常态之下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急救培训体系改革是时势所趋,同时也是急救事业进步发展的永恒话题。我国的急救事业起步较晚,急救设施、普及力度也都有待提高。因此,急救培训既能满足我国民众对急救学习的需求,提高全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也能促进我国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传播,助力健康中國战略的实现。

一、资料及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2022年3月—2022年4月时间段内,随机选择我市区(无锡市滨湖区)的210名市民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二)方法

向本组210名市民发放《关于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调查问卷》,要求问卷当场回收。其中关于被调查者基本信息、是否接受过专业急救培训、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急救等内容,共10个问题,其中6道单选题,3道多选题,1道填空题。

二、结果

(一)急救普及率低

根据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意愿及自我效能的调查,CPR知识问卷总分为9分,平均分为3.00±1.74分,没有人能够正确的回答出所有问题,这说明我国CPR知识普及率较低,人们对于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差。反观国外,有调查显示,发达国家急救普及率高,院前急救成功率也较高。截止2017年,美国接受过CPR技术培训的人数就超过7000万人,相当于全美总人口的1/3;而德国的普及率甚至高达80%。国外对公共急救有着明确的法律要求和统一的急救培训模式。

(二)不同人群掌握情况存在差异

我们通过对210名市民的调查研究发现,人群的急救知识知晓和掌握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受人群年龄、文化教育程度、职业等社会因素层次的影响。①处在18-25岁这一阶段的青年人群多为学生,接受过急救培训,接受新事物的积极性高,自愿主动从互联网之中学习急救知识,并且能够把技能灵活运用在生活当中,急救知识知晓和掌握率比其他年龄高;②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对于急救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好,急救知晓和掌握效果也更加突出;③从事某些特殊的行业的人群,如医护工作者、教师、警察等,出于本身职业的隐性要求,对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知晓和掌握程度较其他的职业更高。

(三)急救培训体系存在缺陷

当前,在国外和我国的香港特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都是由经过专业训练、持有培训资格的急救培训导师承担。而我国内地,目前正缺乏公众急救培训普及的机构、统一的培训体系及管理模式。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民众对户外急救(溺水、中暑)和灾难急救(地震、火灾)的知晓和掌握程度远不及心肺复苏。反应现有的公众急救培训的内容大多倾向于心肺复苏,而忽略了溺水、中暑和灾难急救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急发事件的处理方式,培训内容存在片面化和特殊化的问题,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自足性。

(四)互联网背景有利于急救推广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加之新型冠状肺炎等一系列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爆发,国民的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当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衍生出一系列关于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学习平台,应用软件等,相关类型的公益普及广告和学习视频更是层出不穷,这大大满足了人们迫切学习急救的需求。同时根据调查统计显示,市民大多愿意通过网络电视或专业培训学习急救知识,也乐意接受公益宣传等急救培训方式,这一现象有利于急救知识的传播,为急救的普及提供新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急救培训体系的不足与急救培训内容的单一性,有利于急救事业的推广。

三、讨论

(一)完善急救培训体系内容

1.开设急救技能培训班。开设急救技能培训班,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首先面向需要自主掌握急救知识的民众,逐渐推广为培训全民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线下开展急救培训班集中培训,而对于那些不方便集中培训的民众,利则用现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进行线上教学,线上组成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来进行线上指导教学急救知识和技能。

2.开展线上急救知识公益讲座。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由于急救培训还不完善,公益讲解急救知识的讲座较少,普通公众对于急救的了解度低,想要实现全民的急救培训是一项耗时费力的艰巨任务,而顺应当前“互联网+”的趋势开展线上的急救知识公益讲座可以不限制人数观看。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等现在大热的平台,并且邀请专业医疗工作者进行讲解。公众利用闲暇时间在此类平台上去观看讲座,学校和单位定期组织观看急救知识的讲座,从讲座中了解和掌握基本急救知识。

3.定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急救APP。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方居民掌握急救知识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具有地方性特征的APP,居民扫码下载,在上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这一APP可交于基层卫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急救知识,并且分析居民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的急救方式。居民也可在上面发布急救论坛讨论以及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急救知识等。

4.构建基层急救培训服务体系。我国目前培训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机构以红十字会和急救中心为主,培训机构为辅,但是普通民众少有机会主动参加机构的急救培训活动。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急救培训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基层急救培训机构,并利用互联网和高科技的优势实现急救培训服务体系的管理运转。如在社区建立固定的急救培训点,制定适合当地民情的群众培训计划,使群众急救技能培训制度化和常态化。

(二)互联网下推广急救培训体系的途径

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急救培训体系。政府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和完善我国的急救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统一的急救培训基本内容。同时加大对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支持,促进“互联网”+急救的快速融合发展。当地政府综合市民综合素质,建立专门培训机构,培养专业的急救讲师,并且明确工作职责。组织社区捐赠、资金扶持等方式,保证急救培训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2.加强媒体宣传手段,提升全民急救意识。在疫情的大环境下,民众对健康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对急救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有部分的居民的急救意识低,认为急救事不关己,只是医务人员的工作。组织拍摄急救知识微视频,制作成公益宣传片,通过在地铁车厢、升降电梯、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投放,在潜移默化的观看中强化民众的急救安全意识。创办微信公众号、注册视频软件账号,借助网络平台发布急救知识与技能宣传文章和视频,文章和视频内容要求专业性、新颖性。

3.丰富线下培训方式,增加急救培训专业性。现场培训以集中培训为主,邀请拥有急救资格证、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担任培训导师。教材选用《急危重症护理》、《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等,再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更好帮助非医学专业的学员了解专业术语,课件制作可结合图片、视频,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课程中設置现场情景演练,模拟急救过程。定期举办公益性社区急救培训活动,组织学员参加,教授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术,在巩固自身急救技能同时反馈社会,增加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

4.开创网络云课堂,推动“互联网+急救”融合。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时效性,搭建云课堂教学平台,做好课程的分类。通过网络播放授课视频,打破了开展培训的地域限制,学员可以自助选择课程学习,更具个性化与针对性。同时设置直播“回放”功能,对于有特殊情况无妨参加直播课的学员,可以后期利用碎片化时间补课,有效解决时间矛盾。定期邀请名师做客云课堂,担任课程导师,优化课程资料,提升课程质量。

四、小结

综上,“互联网”+急救的融合发展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今天,顺应时代潮流利用互联网平台,完善急救培训体系的内容,推广急救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的自救与互救能力,能助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健康美丽中国这一终极目的实现。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5712021049CYT)。

作者简介:杨鑫雨(2001.03—),女,汉族,本科,研究方向:护理学。

通讯作者:宋绍征(1986.11-),男,博士,研究方向:基础医学。

猜你喜欢
技能培训
教师培训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会议·培训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英国技能组织将举办技能展示大会
拼技能,享丰收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