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生态文明意识萌发的园本方案探索

2022-06-07 11:15
读写算(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探究

张 平

促进幼儿生态文明意识萌发的园本方案探索

张平

(开封市禹王台区新征幼儿园,河南开封475000)

幼儿园“生态教育”项目围绕幼儿身边常见的自然资源,在区域游戏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中与自然物互动联结,鼓励幼儿感官参与、身体体验和实际操作,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探究和表征等基本方式,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在体验自然探索的过程中尝试发现、建构自然科学知识,发展初步的探索自然的能力。

幼儿园生态教育项目;活动生成;活动实施;活动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幼儿园为了积极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兴趣,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接触大自然,开展了支持幼儿自然探究的实践研究。

本文以开封市禹王台区新征幼儿园的“生态教育”项目为例,阐述该园生态教育园本方案的探索路径。

一、“生态教育”项目的实施路径

(一)项目活动的生成

1.自然资源准备:幼儿园、社区、家庭可利用自然资源整合

准备自然资源,为幼儿亲近自然,探究周围事物和现象提供支持。以幼儿为本,教师梳理、分析、整合了幼儿生活、学习的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中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离幼儿最近,最便于教师搜集、处理和运用,纳入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的生成中。

(1)整合幼儿园内可利用自然资源

一是室外区域,种植区、养殖区、室外区角中可运用的自然资源。二是自然角,观察资源、种植资源、养殖资源。三是自然环境,植物资源、动物资源、观赏资源。

(2)整合社区内可利用自然资源

一是绿化、植物,如,行道树、草地。二是水资源,如,黄汴河。三是景点、场馆,如,古城墙公园、开封水系、动物园、海洋馆。四是民生场所,如,菜市场、花店、水果店、花市、鸟市等。

(3)整合家庭中可利用自然资源

一是家庭种植、二是家庭饲养、三是家庭食物。

2.目标设置:幼儿为本、生态教育、分年龄段

(1)目标设置以幼儿为本

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参考,以制定适宜的教育活动目标,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应各年龄段幼儿在科学学习中应该具有的学习行为与发展水平。

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在体验自然探索的过程中尝试发现、建构自然科学知识,发展初步的探索自然的能力。

(2)目标设置聚焦生态教育

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在与自然物连接的游戏中,鼓励幼儿感官参与、身体体验和实际操作,通过引导幼儿观察、探究和表征等基本方式,进行生态情感、生态能力、生态认知的教育。

(3)目标设置分年龄段

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目标分为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

情感目标上小班侧重亲近自然,中班侧重关爱自然,大班侧重尊重自然。

认知目标上小班侧重感知自然,中班侧重发现自然,大班侧重理解自然。

能力目标上小班侧重观察自然,中班侧重比较自然,大班侧重探索自然。

3.内容生成:幼儿自发,教师关注,和自然发生连接

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不是单纯追求幼儿获得静态的生态常识,而是关注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兴趣,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

(1)内容生成源自幼儿自发产生

看幼儿看到的,听幼儿所说的,做幼儿所做的,想幼儿所想的,追问幼儿讨论的。

教师积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积极支持幼儿动手操作,以直观的方式和真实的态度去看、去听、去感受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故事,在和幼儿一起体验、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支持幼儿获得完整的探究体验,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感受自然生命的美好。

(2)内容生成源自教师的关注

教师分析生成活动实施的可能性:

为什么要进行本次活动?是否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

本次活动关注点是什么?内容是什么?达成什么目标?过程流程是什么?

活动的教育价值是什么?幼儿获得了哪些发展,教师获得了哪些发展?

(3)内容生成源自与自然发生连接

依托开封的本土自然资源,教师和幼儿了解开封、幼儿园、社区、家庭中的生态自然物、自然环境、自然现象,探索生态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中,注重开启幼儿五感体验,与自然互动,感知、观察与发现。每个活动以一个感官体验为主,选择安全适宜的自然资源进行体验设计,用游戏的基本活动形式与自然发生连接和互动,激发幼儿参与自然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幼儿生态教育活动中。

(二)项目活动的实施

1.活动实施:创设生态环境,提供自然资源,制定计划,户外勘查现场,游戏基本形式,幼儿自主体验,区域和户外兼具

(1)实施前,创设生态环境,提供自然资源,制定年、月、周活动计划,户外活动勘察场地

①幼儿园整体环境与生态教育活动主题相呼应,教师利用活动室内外墙壁、走廊,选择主题自然物进行投放、装饰,将幼儿收集的自然物和生态小笔记、小制作进行展示,延展幼儿学习与探索空间。

②提供、运用的自然资源锁定在古城开封这片黄土地上,以“自然、生态、便利、安全”为标准,选择幼儿生活学习的家庭、社区、幼儿园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纳入活动实施中。

③制定活动计划时,考虑活动的连贯性、季节的生态特点、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以学期、月、周为单位制定活动计划:上学期4个主题,每月大主题下4个小主题。

④幼儿园生态教育户外游戏活动实施前现场考察,对园周边环境进行分析,现场勘查了禹王台公园、开封古城墙环城公园。

本园拥有42年发展历史,地处城南,依开封城市生态水系,面古城墙文化绿化景观,眺古城门新门,是开封市古城水系和古城墙文化景观中一道幼教景观。

笔者所在幼儿园所处地段为开封古城墙环城墙绿化景观五期,2012年建成。目前,本市八期环城墙绿化景观中,既有绿植、草坪,又有广场、小径,自然资源丰富,环境适宜开展教育。

勘查前,审议目标:一是选择离幼儿园较近的场地。二是现场确认教育场地的地形、自然物资源分布和安全因素。三是设定生态教育游戏活动相关的教育目的。四是设定活动时间、参加人数。

勘查前准备:一是了解关于开封古城墙与环城墙绿化景观资料。二是根据2.5~5.5岁幼儿年龄特点,了解以前参加活动的时长。三是拍摄工具、记录的笔和本子。

考察过程:教师根据所选地点去观察城墙公园周围环境,选择符合主题、自然物丰富适合幼儿活动的场地。

勘查结果:一是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教育活动现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状态。二是在现场查看中,确认绿植种类、确认鸟种类等。三是确认场地安全,适宜进行幼儿生态教育游戏活动。四是制定“五要素”幼儿园生态教育户外游戏活动方案。

(2)实施中,游戏基本形式、幼儿自主体验、区域和户外亲子兼具

园内:教师创设生态区域,每月1个自然物资源主题,开展4个生态教育区域游戏活动。

园外:教师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古城墙景观区、一渠六河景观带找寻自然物,开展生态教育户外游戏活动。

2.活动评价:可行性、适宜性、有效性

(1)实施前,教师和家长对活动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议:活动是否关注了幼儿自主性活动;材料是否适宜、安全、数量与人数匹配;各年龄段难度梯度是否与幼儿已有水平相一致。

(2)实施中,教师和家长对活动实施进行适宜性审议:教师是否关注全体幼儿,观察、体验、探索形式是否爱护尊重自然。

(3)实施后,园长、教师、家长对活动效果进行有效性审议:开始部分是否集中了幼儿注意力;体验部分是否调动了幼儿的五感进行感知;幼儿是否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分享展示部分幼儿是否能用语言、动作、生态小笔记呈现自然体验和探索结果等。

二、“生态教育”项目的实施效果

(一)幼儿生态文明意识萌发

1.激发幼儿生态探索兴趣

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围绕幼儿身边常见的自然资源,生态区域游戏活动、生态户外游戏活动生动有趣、亲近自然,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有效引发幼儿自主学习,吸引幼儿专注地投入游戏活动。

2.萌发幼儿生态学习经验

幼儿在教师提供的自然环境和状态下进行生态游戏学习,生态教育与一日生活、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生态相融合,分年龄段的活动目标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水平上探究,生成并积累自己的生态认知。

3.提升幼儿生态探究能力

幼儿在发现、观察、比较、操作、体验、记录、表征过程中,学习了观察方法,培养了观察和分类能力,学习了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学习了简单的生态小笔记的记录和表征办法,锻炼与同伴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的能力,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4.促进幼儿身心更健康

幼儿在与自然物的接触中种植花草、照顾小动物、玩玩沙水、大自然环境感知中,直接接触自然,体验亲近自然、分享自然的乐趣,开启身体多种感官,用自然来滋养幼儿的心灵。

(二)教师队伍生态教育理念、素养得到提升

1.教师喜欢关注自然资源,喜欢体验自然,乐于参与生态教育活动

教师从一开始参与生态教育活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不知道怎么做,到现在怀着对自然物、生命体的好奇心,积极地进行自然资源整合,对自然资源进行预操作、探索并感受自然,愿意将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达,愿意成为与自然融为一体、认真感悟生态活动的老师。

2.教师理解生态教育的基本理念和作用

教师在活动生成和实施探索中,关注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提供真实的自然环境,用身边的自然资源与幼儿进行直接的对话和互动,引发幼儿投入到与自然物发生联结、进行探索,保证活动安全,观察幼儿的行为,鼓励幼儿的探索。

3.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

教师具有尊重幼儿的潜能,在幼儿身上也有可学之处的开放心态和谦虚态度。幼儿在自然体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幼儿答案,甚至有些问题教师也不知道答案,教师为幼儿提供资源和环境,陪伴幼儿一起找寻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幼儿自主体验、自主认知的新旧联结和冲突,引领着进一步的体验和探究。

(三)家长生态教育活动参与度、陪伴幼儿质量提升

1.积极参与家庭自然资源整合

家长积极参与自然资源整合和运用,共汇总自然资源84种。

2.促进家长观念同步

家长480人次陪伴幼儿,积极参与生态教育亲子游戏活动。家长逐步认同生态教育的价值,参与到自然感知联结活动中,在陪伴幼儿参与亲子游戏中,不断尊重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四)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扎实开展

1.建立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自然资源库

2.建立幼儿园生态教育区域游戏活动方案集

3.建立幼儿园生态教育亲子游戏活动方案集

4.创设幼儿园生态教育环境

5.幼儿园、家庭、社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合力,共创育儿环境

幼儿园、家庭、社区自然资源共享共用,将幼儿园生态教育理念分享到家庭和社区,为大家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合力做出了一点努力。

家长陪伴幼儿,在与自然的接触、体验中,共同感受生态游戏的快乐,亲密了家庭依恋,感受到了生态教育带给幼儿的教育价值,更加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幼儿园同频携手育儿。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0-3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8-4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0-12.

[4] 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

G612

A

1002-7661(2022)11-0061-03

本文为开封市禹王台区新征幼儿园“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子课题“家园共育中幼儿园生态教育亲子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AHA180015-2016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爱“上”幼儿园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