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以《新航路开辟》教学设计为例

2022-06-07 11:15
读写算(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航路时空观念

王 莉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以《新航路开辟》教学设计为例

王莉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回民中学,甘肃临夏731100)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明确时空观念素养的价值,对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对新课程改革、新高考的应对,很有实践意义。

高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教学设计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17)》一书中提出的。这五大核心素养代表了目前人们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和探索达到的水平,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

一、时空观念的内涵

课程标准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时空观念既然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也就成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历史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能够运用各种时间术语(如时期、时代、世纪、世纪初、中古、中世纪、年号、公元、年代中叶、中期、纪元等)描述过去,知道重要史事发生的地理状况(如古希腊城邦制度形成的地理条件等),能够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如“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等)等;能够掌握重大事件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如1840年鸦片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和地理环境,并对历史史实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进而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查。(而我们的学生最容易以现代的眼光、视角、思维评判古人、历史事件、政治制度。)

二、《新航路开辟》一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标,本课的重点在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大致总结出四个具体方向:人口迁移、物种交流、早期殖民扩张、早期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原因和过程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重点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同时渗透“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二)新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人口与物质的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大洲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史观评价新航路开辟)。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对本课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时空观念还不够清晰(学生们很容易“穿越”,或者将时间完全记错),概念理解欠缺(如“封建主义中央集权”、欧洲中世纪、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工农武装割据”、代议制、霸权主义、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等),还无法完整地进行中西方之间的比较(如对比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异、同);学生在对史料提炼和概括能力上还非常不足(课堂上,从材料中不能准确地找出关键词和有效信息)。结合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特点,在高二和高三时,应针对这些弱点进行强化训练。

(四)教学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影响。

(五)教学难点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步性与灾难性)。

(六)教法指导

运用地图(地图是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史料类型,具有表现历史事件时间、空间信息的独特功能。作为记载、传输历史信息的特种文化工具,它以图文结合、时空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对于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更深刻地理解影响历史发展的环境因素、启迪学生对历史事件成因的思考等,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

(七)导入新课

左边认为郑和在1421年到达过美洲,是中国发现世界;右边认为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意味着“我们的世界”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史到底从何时开启?

讨论:观察两本著作的封面,思考图片中最醒目的是什么?

目的:放宽历史的视野,从全球化的角度导入。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八)讲授新课:时空观念下的新航路开辟

1.东方的诱惑(背景)

思考:自主学习。

列表总结图中①②③④航路的时间、方向、开辟者、支持国家及到达地。与旧航路相比较,这些航路有什么共同的新特点?

思考当时欧亚间商路呈现的特点,指出欧洲处于边缘地位的原因和处境改善的关键因素。

目的: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还有利于学生对各大洲、大洋、重要地区地理轮廓和地理位置的深入了解,可充分利用地理方面的知识。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老师总结:

(1)原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危机:原有的东西方商路受阻(直接原因);宗教因素——向东方传播天主教的意愿(精神动力)。

(2)条件:航海技术的提高(海船上装有指南针),造船技术的进步(装有多个桅;火炮等武器;对船身加长加固,能抗击海洋上强大风浪的袭击),地理知识的提高(“地圆学说”),强大的物质基础(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物质支持和优惠政策)。

2.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学生参考课本第22页的“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找出“一个中心”“两个方向”“四条路线”。

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3.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理大发现的影响及表现。

方法:自主探究、师生共同探讨。

目的:通过史料的阅读,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材料一:哥伦布航渡美洲开始后,西班牙人和其他欧洲人把印第安人驯化、培育、种植的作物(如玉米、烟草、棉花等)和美洲特产的植物(如金鸡纳树、曼陀罗)陆续传播到欧洲、继而传播全世界。

——张箭《哥伦布第二次远航与旧大路生物初传美洲》

材料二:世界的人口格局由此得以调整和重组,在新旧大陆之间趋于均衡。世界范围的人口迁徙,有助于形成广泛的物质和人文交流,缩短不同地区人类集团间的发展距离,也有利于新的民族和文化融合。尤其是深刻地改变了美洲及澳洲的面貌,重塑了当地人口的民族与文化构成。

——沈坚《地理大发现后流向新大陆的移民潮》

材料三:(美)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一书中率先提出“哥伦布大交换”。

老师总结:

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流动——动植物的交换、疾病的跨界传播、人口的迁徙、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四:欧洲人以对新世界的殖民掠夺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正是这样的原始积累使落后的西欧成了现代先进的资本主义西欧。

——夏辉辉《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之世界古代近代史》

材料五:征服战争及殖民统治,使拉美土著人口濒于灭绝边缘……随着国际人口迁移浪潮的日益扩大,属于不同种族和民族的广大移民都远涉重洋,带去了各地的农产品和生产技术,以及各自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

——杨启藩《浅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拉丁美洲人口发展进程的影响》

材料六:明朝后期,玉米等传入中国,由于其优良的品种、产量大、适应多种耕作环境和气候条件、耐寒、耐旱、成活率高、耕作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需要精耕细作)等优点,使这些作物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清代以来,之前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普遍种植,“生齿日繁”人口大量滋生。

(1)地圆学说的证实。

(2)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对欧洲的影响),为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3)对美洲的影响——破坏性与建设性并存;(从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角度思考,西方的殖民扩张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4)玉米和番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

(5)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发展的深远影响: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结语

在本课的设计中,学生借助多种地图,认识到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的世界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文明的交融,也会伴随着“血与火”。时空观念在高中课堂上如何渐变式渗透,从而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养,不能只是每天口头“强行灌输”。所以,任重而道远,从高一开始到高三,要把“时空观念”素养融入相关的知识中,让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

[2]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9-60.

[3] 檀新林,沈淑雅等.历史“时空观念”学科内涵与教学实践[J].历史教学问题,2018(1).

[4]钟键.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2020(35):25-26.

[5]陈新红.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0(34):76-77.

[6]黄峥.时空观念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文理导航(上旬),2020(11):54+56.

[7]罗开祥.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策略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0):3-4.

[8]王希.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28):71-72.

G632

A

1002-7661(2022)11-0112-03

本文为甘肃省临夏州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立项号:LX【2020】GH140。

猜你喜欢
航路时空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跨越时空的相遇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健康观念治疗
基于交叉航路影响的航路容量模型研究
时空之门
应召反潜时无人机监听航路的规划
托勒密世界地图与新航路的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