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22-06-08 03:47胡静
艺术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统戏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要: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形态之一,戏曲积淀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与价值追求。对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学界分别从审美价值、德育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角度对戏曲教育的内在价值加以分析,对其实践路径从政府、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展开探讨,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同时,现有研究在分析过程、研究方法、实践路径等方面亦存在不足。应加强实证性研究,多借鉴学习国外优秀成果,正确处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积极推进传统戏曲的创造性转化,使其与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积极融合,以实现协力共进。

关键词:传统戏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3-00-03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映照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历程,在历史、精神与审美方面都蕴含着独树一帜的教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1]。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今天,寻找传统戏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结合点,实现德育工作的革新,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在文化根基上自知、自省、自明、自觉,是理论性与现实性兼具的文化命题。

1 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概观

专于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自2017年《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颁布后,国内传统戏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文献逐渐增多,说明这一问题近几年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一是研究层次方面,包括微观上戏曲作为一门学科的音乐教育研究与宏观上戏曲素质教育的研究,二是研究内容方面,主要涉及对高校戏曲教育的价值研究、传播研究以及实践途径研究,三是学科视角方面,主要从教育学、法学层面展开研究,还有研究者从历史学和音乐学的视角进行。戏曲在国外通常表现为话剧、歌剧、舞台剧等。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戏剧教育问题,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戏剧纳入教育体系的研究,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戏剧传承与保护的研究,三是戏剧治疗学的研究。总体观之,目前的研究为传统戏曲的进一步传承保护、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及其相关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在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两方面成果最多,因此相关文献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整理。其中,关于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审美价值、德育价值、文化价值三个层面,關于实践路径的研究主要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展开。

2 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价值的研究成果举要

学界探讨了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价值,多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

2.1 审美价值相关研究

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世界三大戏曲体系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追求,也有人认为其美育是最高层次的功能[2]。首先,传统戏曲给高校学生带来的是戏曲服饰的视觉之美。戏曲服饰是戏曲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元素,配合手工刺绣和直线造型剪裁等完美的细节处理,勾勒出一幅幅灵动多彩的画面,具有很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染力[3]。每一件服饰的整体构图也都有其独特的含义表达,用于塑造和突出典型的人物形象,显示剧目时代背景与规定情境等。其次是唱腔唱词之美,戏曲剧种繁多,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如国粹京剧由明亮、高亢的西皮和暗淡、厚实的二黄两大声腔组成;黄梅戏则由主腔、花腔、三腔组成;扎根于江淮大地的淮剧吸收了京剧、徽剧有关唱腔特色的精华,形成了比较粗犷、质朴的风格。戏曲唱词多以诗歌形式创作而成,讲究平仄押韵,极具形式美。最后,戏曲是一种舞台艺术,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和中国气派的表演形式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2.2 德育价值相关研究

综观中国戏曲史,戏曲自古以来便被当作道德教化的重要载体。其一,戏曲通常以演绎经典故事的形式,发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英雄情结和爱国情感的追求,展现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作为一种富有顽强生命力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本民族大多数成员共同认可的思想品质、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这些民族精神在戏曲剧目中得以体现,如《穆桂英挂帅》《爱国魂》《风洞山》等剧目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看似老套陈旧的传统剧目,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却能使高校学生的精神品格得到升华。其二,戏曲文化也将时代精神、传统美德涵盖其中。高校戏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追求真善美,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戏曲创作者以惩恶扬善为目的创作剧本,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以传神的表演借事喻理。

2.3 文化价值相关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4]传统戏曲在传承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认同等方面独具作用。一方面,高校戏曲教育能够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了解,知史明事。传统戏曲往往能够真实记录或艺术再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文风貌。在这些戏曲剧作中也不乏许多以历史为题材的名家片段,如《闯王进京》《罗成叫关》《击鼓骂曹》等,这些承载历史的戏曲表演将深厚的历史底蕴生动再现。戏曲文化不光演绎历史,宣扬真善美,也演绎了许多爱情传说,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弘扬戏曲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该观点认为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的辅助作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能不能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养分以促进自身发展。因此,涵盖戏曲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与传统文化融合,因时而变,使其充分发挥宣传、引导、规范和约束社会文化事业的积极功用。

3 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的研究成果举要

纵观学界对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的研究,基本上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三个角度展开。

3.1 政府层面相关研究

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政府参与必不可少。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

其一,继续推广“戏曲文化进校园”。与“戏曲文化进校园”直接相关的文献,有刘棠在《昆剧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分析》中的具体剧种研究,也有周乐《戏曲进校园的意义与策略探析》这样综合层面的研究。近些年,“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与此同时,许多学校与校外淮剧团积极合作,不定期在学校免费开展“淮剧沙龙”“淮剧票友会”等活动,使学生们近距离接触戏曲。此类活动的开展向大学生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能使其情操得到陶冶,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其二,从文化自信角度重视戏曲艺术教育。由于社会转型期西方物质文明如潮水般涌入校园,与之前相比,现实主义、功利主义不再遮遮掩掩。青年学生对这些文化思潮缺乏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存在盲从、跟风的问题。在这些西方思潮的影响下,部分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这些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弱化。因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国民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充分发挥戏曲文化的育人功能,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拓展高校戏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蒋培培所反映的“校园戏曲艺术推广缺乏总体部署”等问题,承剑芬作出了“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回答。政府层面扶持地方戏进入校园,能够使大学生透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渊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

3.2 社会层面相关研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面对流行文化的强势影响,传统戏曲已很难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更谈不上发挥其道德教化功能。针对这一现状,戏曲改革已迫在眉睫。

其一,改革戏曲创作演出形式。传统戏曲的社会地位与传播影响力在当代早已被大众传媒严重削弱。戏曲失去年轻市场的部分原因在于自身,戏曲要在当今文化百花园中焕发生机,就必须改革其创作演出形式。一方面,戏曲创作要从观众心理入手,树立为大学生服务的意识,将年轻人的正能量展示于天、地、人之间[5]。另一方面,蒋培培等人认为,戏曲剧目表演要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融合现代化因素促进其自身发展。例如,在音乐伴奏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民族和西方乐器来丰富音乐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戏曲在舞台上抓住年轻人的眼球,避免其变成边缘艺术。

其二,延伸戏曲传播途径。当下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提高戏曲普及度、培养更多的年轻戏迷尤为重要。一方面,赵凤群等人认为戏曲文化要在继承传统传播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当下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互联网进行数字化传播。另一方面,戏曲艺术专业机构和团体应担负起在年轻群体中推广戏曲的职责。不仅戏剧团体要创作符合年轻人审美需求的精品剧目,踊跃参与宣传活动,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各类社会机构也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工作者学习并应用网络,提升地方戏曲的知名度。各类报纸杂志、影视媒体要将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己任,严格把控网络舆论,宣传优秀的戏曲成果。

3.3 学校层面相关研究

在学校层面,其实践路径研究主要集中于第一、第二课堂两方面。

其一,打造戏曲课程教育第一课堂。一方面,加强综合课程设置。中国传统戏曲剧种繁杂多样,地域文化特色也不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选择曲目、编写教材。沈佳文提出还应将课本教育与舞台演出欣赏相配套[6]。在有关高校系统化的戏曲教育问题上,也有学者的观点比较片面,如范福源认为戏曲艺术只能走系统化的发展道路[7],这种观点显然不够成熟。在高校思政工作体系中,应该客观认识和评价戏曲艺术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单独开设戏曲选修课。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戏曲选修课是大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平台。戏曲选修课旨在使学生学会欣赏戏曲并从中领悟人生道理,一切都要以服务大学生为基点。

其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一方面,发展戏曲社团。戏曲社团的功能一般体现为组织外出看戏等活动,借此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与团结协作意识。戏曲社团还应通过开展戏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大学生近距离感受戏曲,进而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转化为对自身完美的追求[8]。另一方面,加强与专业剧团交流合作。在校园内定期与当地戏曲团体合作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戏曲沙龙等相关活动,培养和增强大学生戏曲文化宣传的主人翁意识。除此之外,也要鼓励大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美中不足的是,相关课外实践活动的延续性研究较少。

4 结语

目前国内各类相关主题研究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实践路径等问题。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部分缺憾和不足,具体可表述为三个方面。第一,在分析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戏曲文化的教育元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互补性进行系统性研究,这种结合方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仍需进一步探讨。第二,研究方法还有进一步丰富的空间。研究方法多为文献研究,叙述、归纳者多,深入其里者少,缺乏实证性研究,对当前戏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知之甚少。第三,许多学者在研究实践路径的过程中还存在片面性。在学校层面的相关研究中,所提出的建立戏曲大学、设立戏曲专业等对策缺乏现实可行性,在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与校本课程结合的过程中,缺乏相关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此,深化对高校戏曲教育的研究势在必行,后续研究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强系统性的实证研究。应从戏曲教育功能与高校思政工作之间的实际矛盾出发,借助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寻找两者在现实中的契合点,进而论证这种契合的可行性,据此提出的实践路径也会更具说服力。第二,多借鉴学习国外优秀成果。20世纪,国外就将戏剧教育纳入了学校教育体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了解新动态,借鉴优秀教育经验以弥补自身不足。第三,正确处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二者均为开展戏曲教育、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重要手段。有所不同的是,第二课堂应为主要手段,当前的教学实践水平決定了第一课堂为辅助手段。总之,反思过去是为了把握当下、超越现实。对传统戏曲的内在价值进行深刻反思,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推进戏曲文化创新发展将是一个持续性课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J].中国戏剧,2020(11):2.

[2] 商青燕.戏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4.

[3] 汤晶晶.京剧艺术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8.

[4]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会谈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

[5] 孙雅艳,郭立冬.戏曲现代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势文化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2):35-38.

[6] 沈佳文.高校戏曲通识教育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戏剧,2016(4):65-67.

[7] 范福源.论普通高等院校的戏曲教育[J].艺术百家,2006(1):167-169.

[8] 庞桂甲,刘建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审美向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33-38.

作者简介:胡静(1997—),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道路。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CX21_0815

猜你喜欢
传统戏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舞台装置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谈传统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