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克音乐方法理论分析研究

2022-06-08 20:02权镭
艺术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奏鸣曲乐段谱例

摘要:《调性音乐分析:申克方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英国和美国高校的音乐教材,收获了不少好评,善于运用图表的申克更是将结构层次、延长技术表现得清晰、分明。文章运用《调性音乐分析:申克方法》分析莫扎特奏鸣曲KV.570第二乐章之叠部,希望打破传统音乐分析方法,总结对申克音乐分析的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申克音乐分析;奏鸣曲;音乐分析;KV.570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3-00-03

1 申克音乐分析法之作品KV.570

表1为莫扎特KV.570第二乐章曲式结构图。主題是一个完全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为4\4拍,bE大调,1~2小节为第一乐段,第一乐段包括三部分,1~4小节为A段,5~8小节为B段,9~12小节再现A段,与第一主题产生呼应。B部分主题进入,通过和弦与调的差别、十六分音符及休止符的变换,产生了对位法。

莫扎特奏鸣曲KV.570第二乐章是一首回旋曲式,但是它的主题是一个单三(1~4小节),这样是出于两点考虑:第一,它的速度是Adagio,很慢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四小节是有可能在时间长度上建立乐段的感觉的;第二,从和声上来说,它在第四小节完全终止的,K46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非常清楚,尽管有四分音符的bE-bA-D-F,但bA-D-F是前面属七和弦的延留音,让其故意制造不协和,从而解决到最后的bE-G-bE(和弦终止)上,用传统分析法与申克分析法在划分乐段时,一定要遵循且满足作为终止地方的两个条件,一是调性的原位主三和弦,二是必须前面有一个属和弦到其的进行。根据申克分析法,在这里是与它形成了一个不协和的结合[1]。因此它在第九小节是完全再现的第一段,从而得到这是一个主题带再现的单三。

而第13小节是第一个插部,这也是一个单三的结构。第一段是在第16小节的第三拍上,停在了属和声上面。而第二段则是从第17小节开始,它是建立在bE大调上,然后在第20小节又停在了c小调的属和弦上面(B段从c小调开始),而主部却仍然是降E大调。之后从21小节开始,又是c小调,不过这次却是再现了。再现的13小节的音调,其终止在24小节的第三拍上,在这里会有反复。反复终止在24小节的第四拍上,且还是c小调主和弦终止。这里的终止线是一条斜线,因为上方是一个C,而下方也是一个C,底下的D-F-G-F已经属于过渡连接了。有终止、有过渡即完整。这里虽然是过渡,但却做了一个对比,因为28小节出现的再现是bE调。在回旋曲里,前面三个段落都再现,但在这里却只再现了一个段落,这样的情况在申克分析法和传统分析法中也是存在的,回旋曲曲式在中间再现时往往会省略(缩减)再现,即只再现一个乐段(4个小节)28~31小节,从32小节开始时第二个插部,到39小节的第三拍上结束。其建立在降A大调上的K46到属七和弦到主和弦上,并且用了同样的手法,在第三拍上出现了bD和bB,其都是前面属和弦延留过来的音,因此其真正的终止是在bA-C-bA。而后面的bB-bB-C属于连接过渡。连接过渡则停留到了属和声上面,从而为最后一次的主部再现做准备。这时,最后一次的主部再现依然再现了一个乐段。在47小节结束后,后面就是一个尾声了,大段的主和弦持续之后,继续往下属方向递进。从51小节的bA-C-bE到52小节的F-bA-C都属于下属方向的和弦,从而看出尾声中和弦是向下属方向递进的状态。

而莫扎特KV.570第二乐章之迭部可分为ABA三个乐段。A段中,用申克音乐分析法,可以理解其线条走向是bB-bA-G-F-bE,即5级到1级的线条走向[2]。

2 作品KV.570中的前景、中景与背景

谱例1:前景缩略图(1~4小节)。

从谱例1可以看出,一开始的bB主要是以分解和弦的方式对bB音进行延长,bB音位置到了第三小节,延长了bB-G-bE。这里整个是一个主和声的分解,全是以一个主和弦分解的形式把这个bB音进行了延长。从第三小节第三拍有一个上行的前景线条bE-F-G-bA-bB-B-C,真正的bB则是通过bB-G-bE一直延长到第四小节第一拍的bA(F-bA-C的分解)。而第三小节第三拍中线条所推向C恰恰是下属功能支持的和弦音,而其又整个支持着骨干音bA。因此,第一小节第一拍的bB线条走向至第四小节第一拍的bA。而此刻的bA又进行到了第三拍的G、第四拍的F和bE。它的特点正是前面大量的篇幅的主和弦骨干音的延长。

A段是以跳进为特点的延长方式,B段是对比中段,以级进为特点。

谱例2:前景缩略图(5~8小节)。

从谱例2可以看出,第5~8小节中,B段最后停留在bB-D-F,属和弦上,F-bE-D的进行,它的核心音是D,在这里是延长了一个属和声,其骨干音是F到D的协和跳进,而F是bE的邻音,F作为延长音后会看到很多其他的线条。例如,第五小节最后一拍的D-bE-F-G-bA-bB,这个线条一直迂回到了第七小节的C-bB-bA-G-F-bE-D下行(前景的线条)中。而在背景中则有简化,其线条为F-bE-D;bE在第八小节第三拍上,则D在第四拍上。这里发现可以有两个线条,其中一个线条与背景有交叉,在第七小节的bE-D正好与之重叠在一起。第7小节的开始,C-bB-bA-A-G-F-bE-D线条中,从开始的第五小节的F到最后第八小节最后一拍的D是三度的协和跳进,则整个是一个属和声的延长。因此通过申克分析法,总体来说B段其实是F的延长,第八小节则是终止,从第九小节又是一个bB-bA-G-F-bE的线条走向,一直到12小节结束,重复A段[3]。

谱例3:中景缩略图(1~12小节)。

从谱例3可看出,莫扎特奏鸣曲KV.570第二乐章的叠部中A段(1~4小节)线条中,bB-bA-G-F-bE中间的F是bE的延留音。作为音乐的整体来看,显然在A段和C段的线条虽然都是一样的,但A段的线条不如C段的重要,因为C段承担着节奏收速(收拢)的功能,也就是说半终止的属和声和最后的属和声有轻重差别,而后者更重要。从曲式上来看更是如此。从更远角度来看,则可以认为是从第一小节的bB一直延续到第九小节的bB。

谱例4:背景缩略图(1~12小节)。

最后,从谱例4可以看出,通过简化后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背景,整个KV.570第二乐章之叠部的线条走向十分明了清晰[4]。

3 结语

莫扎特是世界音乐史上一位重量级人物,在他的钢琴创作中表现出了强烈的音乐色彩,如调式、旋律、节奏、内容等,使得他的钢琴作品呈现出了别样的审美感受。通过阅读国内专著和对莫扎特的作品的精练,文章将古典和声与古典主义音乐风格联系起来,聚焦于申克和声这一特定研究,并通过探究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中的和声,总结莫扎特钢琴古典主义音乐中的艺术特色。在莫扎特奏鸣曲KV.570这部作品中,莫扎特对整个作品,大到整体结构,小到每个音符的走向,都显现了他天才的把控能力。最彰显这部作品的特点的部分存在于主部主题,笔者通过学习申克分析法收获颇丰,不仅对莫扎特的作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提高了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对这套理论体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习音乐的过程便是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养的过程,笔者在申克音乐分析过程中收益颇多。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泰希穆勒.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176-184.

[2] 艾伦卡德瓦拉德.调性音乐分析申克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305-329.

[3] 符方泽.申克理论在作曲中的运用[J].当代音乐,2018(8):90-93.

[4] 姜蕾.超越调性:申克分析理论的发展与延伸:写在萨尔彻《结构听觉》译校后[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9(2):19-30.

作者简介:权镭(1997—),女,安徽淮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表演理论。

猜你喜欢
奏鸣曲乐段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手机上的奏鸣曲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春天的奏鸣曲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的谱例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