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词的色彩运用及其女性意识的呈现研究

2022-06-08 20:02马宇佳
艺术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朱淑真女性意识

摘要:朱淑真是我国明代之前创作诗词作品最丰富的女作家,文章从色彩词、色彩意象和色彩明暗反差三个角度,对朱淑真词作的色彩调配进行分析,并从审美意象和情感表达两方面,阐述朱淑真词作中所具有的独特女性意识。

关键词:朱淑真;《断肠词》;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3-0-04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是我国明代之前创作诗词作品最丰富的女作家,但其去世后作品被父母焚毁,“今所传者,百不一存”[1],幸得魏仲恭搜寻整理成《断肠诗集》,另有毛晋汲古阁刊行的《断肠词》一卷流传下来。陈廷焯曾评价道:“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不亚于易安。”[2]他将朱淑真与李清照并提,然而事实上相较于李清照,学界对朱淑真的深入研究较少。

朱淑真生于封建礼教时期,活动范围有限,投射于词作中,其意象与内容自然不如男子所作的词般丰富多样,不脱闺阁之气,这也是封建时期女性作家共有的特征。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创作时色调运用统一和谐,喜用浅淡素约的色彩,即使满腔凄愁,也不会使人读来阴暗滞塞,词作风格清冷孤寂。

1 清新素约的色系调配

绘画中的色彩是通过颜料呈现出的一种视觉体验,而在诗词中各种色彩却是通过语言文字经由人的意念转化而成的,这类语言文字便是色彩词。色彩词的搭配运用极为重要,其代表一种诗词美学,既体现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又间接表现了作者的情绪。诗词本就是一门艺术,如何将眼前美景、心中画境用冰冷的黑白文字跨越千年呈现给读者,并引发读者的感应,做到“诗中有画”,对于作者来说绝非易事。着色太多则显杂乱,用色单一又难成意境。色调的选择往往影响作品的风格、内容,甚至情感表达。

朱淑真词之所以给人清新素约之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她喜用绿、白、黄色调绘制基础颜色。在朱淑真现存的32首词中,与绿色有关的字出现了约14次,与白色有关的字出现了约11次,与黄色有关的字出现约8次。同时,许多颜色词与情绪融合很好,如“绿满山川闻杜宇”(《蝶恋花·送春》)“绿野烟愁露泣”(《清平乐》)。绿色大多代表着生机与放松,能给人以清新之感,在山水田园诗词中尤为常见,用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但朱淑真词中的情感却并不在此,满眼绿意、草木繁盛之景,只会衬托出自己的孤寂与闲愁,试看其《蝶恋花·送春》[1]: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在花落草长的暮春,杜鹃声响,愁绪暗起,那潇潇春雨,似乎也成了春天对词人无声的回应,很好地渲染了一种哀愁氛围。整首词读完满眼草木萋萋之景,全词寄情于景,在惜春、留春、送春的淡淡愁绪中,那充满生机的绿反而暗淡了下去,宛如霧霭遮掩,但即便如此也不觉阴沉阻塞。同时,朱淑真也擅将视觉与听觉相搭配,来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如“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望休穷目,回首溪山绿”(《点绛唇》),让人仿佛亲身走入了青绿山水画中。

2 纤弱精致的意象运用

除了色彩词的直接应用,在更多情况下,作者会选择使用具有特定颜色联想的意象,发挥其色彩表意功能,呈现出一种色彩画面。而意象本就是在某种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形成的具有多义性和求解性,并且达到人们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3],可以充分展现作者的创作旨趣并且引人联想。女性作家相较于男性作家,具有更敏感细腻的情绪感知能力,但由于活动限制,不可能写出如“大漠”“鲲鹏”“江海”般宏大雄壮的场面,只能在庭院、楼阁等仅有范围中寻找关注对象。因此在意象选择上,多用纤小精致的意象,而这些意象本身的颜色也不会破坏其创造的素约清淡的画面,如《念奴娇·催雪》:

冬晴无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揭。六花翦就,不知何处施设。

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玉盐飘撒。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

又如《念奴娇》:

鹅毛细翦,是琼珠密洒,一时堆积。斜倚东风浑漫漫,顷刻也须盈尺。玉作楼台,铅镕天地,不见遥岑碧。佳人作戏,碎揉些子抛掷。

词中“玉花”“玉盐”“鹅毛”“琼珠”等都是极为精致之物,精致纤小的意象,加之其本身洁净的色彩,使其整体意境风格更加清冷淡雅。

3 色彩明暗的反差

除了和谐的色彩调配,在古典诗词中还有特别多的色彩对比,即看似两个并不搭的颜色或者强烈的明暗反差,都可通过作者之手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李清照有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通过两种颜色、两种状态的鲜明对比,道出暮春之景。而朱淑真词中有“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西江月·春半》)之句,与易安用语相近。当然这不是个例,另有一词《眼儿媚》,“红”“绿”二字也出现在统一画面中,使得整首词明丽鲜艳、生动清新: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开篇便是过去与如今的对比,诉说了自己的不自由与忧愁。整首词清新生动,尤其是下阕,“绿杨”“海棠”“红杏”绿绿红红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鲜艳又富含生机的画面,加上周遭分辨不出方位的莺啼,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产生了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的联想。本该是鸟语花香的欢乐景象,却衬得她越发哀愁,那淡淡的愁绪,若有似无,耐人寻味。

与其艺术效果相同,朱淑真还善于通过画面明暗的对比,来衬托自己的愁绪。淑真词一般以明亮色调绘制想象或过去的美好生活,而以昏暗色调展现当下的愁绪难解。《眼儿媚》的上阕正运用了此法,昔日阳光灿烂的美好与当下雾霭环绕的闲愁对比,分隔出了两种明暗状态。另有一词同样如此,即《浣溪沙·清明》: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首句以“夭桃”“绛英”起兴,一片明艳的粉红展现了词人对春的向往,想象着自己穿着新衣外出踏春,看着燕子成双。可现实却并不美好,自己只能被困在这小院中形单影只。于是上阕明媚艳丽的色彩就此转暗,湘帘未卷,长门紧闭,再好的光景都难见,美好幻想就此破灭,只剩冰冷的现实。明媚与阴沉的画面对比,正是词人幻想与现实的残酷对比,更能衬托出当下的寂寞。

色彩词及画面明暗的巧妙运用使整首词要表达的情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也构成了淑真词的基础色彩风格——清新素约。然而这种清新素约之感并不是轻松愉悦的,其中还饱含着词人哀愁孤寂的情绪和无意识间展现出的女性意识觉醒。

4 自由独立的女性意识

朱淑真出生仕宦之家,拥有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无须为生计发愁,因此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学艺,其诗中写道:“独自凭栏无个事,水风凉处读文书。”[1]可见其少女时期颇为闲适,因此其拥有良好的审美和较为独立的思想。然而好景不长,其“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魏仲恭《断肠诗集序》),拉开了她悲剧人生的序幕。朱淑真嫁为人妇后,其夫一界俗吏,只潜心于名利俗事,并不能在精神上与之共鸣,于是她在诗中写道:“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断肠诗集·愁怀》)非常直白地道出了自己与丈夫不是一类人,展现了自己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在此之后,孤独和凄凉便成了朱淑真余生的全部基调。然而不同于当时封建社会的普通女性,她敢于通过诗词诉说自己的寂寞与不满,展现自己的审美追求和独立的人格意识。

4.1 审美意象的寄托

花意象是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从《诗经》开始,花便被引入了文学创作,唐宋时期对花的吟咏更是达了巅峰。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加之天性对花的热爱,在淑真词中,花意象俯拾皆是。但不同于男性作家对花的赏玩或怜悯态度,朱淑真带着女子特有的灵性从花的角度出发,甚至以花自比,寄托自己的情感和追求[4]。

《断肠词》中大约有2/3的篇章都提到了花卉。其中最多的要数梅花,出现在了9首词中,这也是词人最为赞赏的花。词人善于移情于物,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灵性关照物,有意识地赋予事物情绪,突出自己强烈的感情,如其《菩萨蛮·咏梅》: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词人以动写静,寂静月夜只闻溪声,那一枝寒梅正如词人一般形单影只。下阕移情于物,人依然怜惜花,可花却不知道人日渐消瘦,尤其最后一句“夜深花正寒”是独倚栏杆的词人将自己的感受赋予了花,愁思与孤独的凝结使其觉得寒气袭人。难怪潘游龙赞道:“咏梅词之灵慧,当推此为第一,而更喜其不犯一梅事。”[5]淑真另一首咏梅词《卜算子·咏梅》同样有此意境: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省。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月色侵花冷”与前词“夜深花正寒”有异曲同工之妙,不难看出词人对梅花的偏爱。刘敬圻曾言:“词人以梅为友,以梅为影,人与梅相怜相惜。写花正是写人。词人同‘梅’之间的距离愈写愈近,已很难分清作品是在咏梅,还是在歌咏词人自身了。‘一枝和月香’‘花不知人瘦’‘夜深花正寒’诸句,不仅充满诗情画意,体验也极真实深至。”[6]因此,在朱淑真笔下,梅花不只是一种植物,更代表着词人的人格,或者是词人更高的理想追求,展现了女性词人对美好事物与境界的追求。

4.2 女性情感的表达

不同于男子读书创作、立德立功立言的追求,女子的创作是毫无功利色彩的[7],诗词创作是她们消磨时光和排解情绪的工具,能最直接地反映出她们的内心世界。朱淑真性格直率,婚姻生活的寂寞孤独和对自由爱情的追求都能通过其词展现些许,也正因为如此,淑真词甚至其人都受到了很多文人的批评。

由于婚姻生活不幸,她的情感世界冰冷寂寞,体现在词作上,冷寂哀伤便成了主要情感基调。王士祯《池北偶谈》中形容淑真性情抑郁,与其夫不谐,常独守闺阁,故号幽栖居士[8]。封建时期的女子向来不能掌控自己的婚事,早在《诗经》时期便有大胆的女子发出反抗之声:“母也天只!不谅人只!”[9]朱淑真违心嫁给毫无共同话题的丈夫,满腔心思无人懂,只觉分外孤独。在她的词中,“寒”字用了20余次,“愁”“独”“寂”字也出现了10余次,“恨”用了5次,“孤”“泪”“凉”这样的字眼更是随处可见。因此冷清、孤寂便成了淑真生活的主基调,也成了断肠词的另一特色,董毂评淑真词“伤于悲怨”。这种孤独凄凉的断肠感在其《减字木兰花》中尤为明显: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开篇便是五个“独”字,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异曲同工之妙。淑真词之所以给人以“冷”的感觉,在于其字词意象的巧妙运用和其移情于物的高超技巧。朱淑真特别喜用“寒”字来修饰各类事物,如“寒阴”“寒云”“寒香”等,将视觉、嗅觉感受到的事物都通过触觉赋予其寒冷、幽凉的感受,就连一向给人以温暖光明的意象“灯烛”,在孤独的词人眼中也成了“寒灯”。

当然朱淑真也有自己所追求的爱情,甚至敢于直呼而出,试看《清平乐·夏日游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与恋人一同游湖的快乐和归来之后的愁绪同时展现出来,尤其是“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句,清吴衡照便在《莲子居词话》中道:“易安、淑真均善于言情。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娇痴不怕人猜’,放诞得妙。”[10]淑真此举在当时人们眼中着实大胆,这也使得后来人们对其品性多有贬低,但在如今的视角下,不得不肯定其热情率直地表达情感的勇气。当时女性写诗作词本就少见,更何况在诗词之中直白地吟风弄月,就连朱淑真自己也曾写道:“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成何事,绣折金针却有功。”虽题为《自责》,仿佛是对社会规则的肯定,但末句一个“却”字不难看出作者对此种规矩的讽刺。

5 结语

朱淑真词作色彩清新素约,词作风格清冷孤寂。《四库全书》评价道:“其诗浅弱,不脱闺阁之习。世人以沦落哀之,故得传于后世。”但杨慎在《词品》中却直指淑真品性,“词则佳矣,岂良人家妇所宜邪?”在当今看来有失偏颇。朱淑真词确实有取材狭小、多闺阁之气、缺少思想内涵等不足,但也不能否定朱淑真在各种限制下所创作的词的价值和其中蕴含的女性意识。

参考文献:

[1] [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魏仲恭,辑.郑元佐,注.冀勤,辑校.北京:中華书局出版社,2008:1,174,253.

[2] [清]陈廷焯,孙克强.白雨斋词话全编[M].孙克强,赵瑾,等辑校.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199.

[3]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 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52.

[4] 郭宇.朱淑真《断肠词》中的意象探析[J].汉字文化,2021(15):63-64,80.

[5] 蔡骏.宋词名家集评[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208.

[6] 刘敬圻,诸葛忆兵.宋代女词人词传[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68.

[7] 林晓娜,李胜男.从女性主义地理学看李清照和朱淑真的创作[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6(6):80-84,96.

[8] 王士禛.池北偶谈[M].靳斯仁,点校.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卷十五.

[9] 诗经全注[M].褚斌杰,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9.

[10]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912.

作者简介:马宇佳(1999—),女,四川德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古代文学词学。

猜你喜欢
朱淑真女性意识
初夏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作品比李清照还多的才女朱淑真
女词人的“绝”情书
朱淑真休夫